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患病吃药是常遇到的事。患病后吃药,按现时人们的观念,希望用“好药”用“贵药”用“疗效快的药”,总之希望药到病除。然而人们只知道用“好药”用“贵药”可以治病,也就是只知道药物有治疗作用的一面,是否知道药物本身还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这种不良反应对防治疾病是无益的,对人体却可以带来一些有害的反应。因此,服药前只有对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所了解,同时,按医嘱或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才能保证用药安全,达到我们希望的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有毒中药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毒性中药是指中药的偏性 ;狭义的毒性中药是指进入人体后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 ,破坏或扰乱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中药。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 :“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的药品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中医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是由于药物的“偏性”所致。从这点意义上来说凡药皆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只是程度与出现的几率不同。有毒中药有其毒性的一面 ,又有其治疗作用一面。用药不当可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药因其自然天成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它终究是药。“是药三分毒。”由于种种原因,药品会对人体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 例如中药药理中有“十八反”“十九畏”的歌诀。反,就是相反,是指两种中药合用后会产生副作用,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畏,就是相畏,是指两种中药合用,一种药能抑制另一种药,以减低其烈性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药品,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实际上,有许多人因为忽视了这“三分毒”而造成永久的遗憾,导致“ADR”。 “ADR”是药品在正常用量情况下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副作用和有害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简称。  相似文献   

5.
付鹏 《健康世界》2012,(5):38-39
中国有句老话:是药三分毒。《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篇中提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早在我国古代就把药物分为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沙利度胺事件(亦称“反应停”事件)即为药品不良反应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药品是治病救命的特殊商品,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人们对那些生产、销售伪劣药品、谋财害命的不法犯罪行为十分憎恨,但是,对正规药厂生产的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仍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7.
药物的作用有二重性,人们往往重视其治病救人即治疗作用的一面,却忽略其有害于人体即不良反应的一面。其实从防病治病、保护人体健康的角度讲两者同样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定义:“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人体的机能恢复期,药物在常用量时发生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可以是速发型的即用药后马上可出现:也可以是迟发型的,往往长时间用药后才发生。但不论何种不良反应均可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能危及生命,应予以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 副作用是在常量下伴随其治疗作用而发生的非预期的反应,属药物固有的作用,治疗中常出现,如阿托  相似文献   

8.
中药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品种繁多,分析其化学成份,植物药含生物碱类、强心甙类、挥发油等,动物药如蛇毒、斑蝥等含毒蛋白,矿物含砷、汞、铅等,这些药对人体的损害涉及到心血管、肾脏、肝脏、胃肠道、血液、神经、皮肤精神等方面,中药配伍得当则可治病,但如配伍不当则出现很多不良反应,多数中药是根据传统的经验应用于临床、媒体广告的宣传,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物质“没有毒副作用,误导许多人长期随意或超量服用中药,忽视了中药的不良反应,这是对中药认识上的误区。目前,临床上因用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的病例有发生,并逐年增加,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毒性作用,过敏反应,致基因突变致癌、致畸作用。不良反应轻则给病人带来不适、痛苦、重则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加强中药的用药安全教育与管理,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创中药安全性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药品是一种涉及健康的特殊商品,既能治病,也可能出现有害反应。人们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作药品不良反应。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相似文献   

10.
《健康指南》2020,(1):63-65
药品具有两重性,既能治病救人,又可能对约病人造成伤害,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药学素养”,使药品发挥治病作用,减少不良反应,做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1.如何正确看待药物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药能治病,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诱因十分复杂,且难以预测。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病人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注意:①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应关注药物不良反应;②老年人、孕妇、婴儿和儿童,以及罹患肝脏、肾脏疾病者,用药时须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11.
中药的毒性及其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中药的药性,认为是药即有毒,将药物的偏性称为毒性,如张景岳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意气味之有偏也”。狭义上中药毒性则是指在炮制、配伍、煎熬及使用过程中,中药易产生毒不良反应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或引起不适反应。在中医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中药毒性对顽疴痼疾的治疗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药品是一种涉及健康的特殊商品,既能治病,也可能出现有害反应。人们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作药品不良反应。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相似文献   

13.
药品不良反应会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采取记录个人用药历史、对症用药、把握恰当的给药时机、遵循用药规律等适宜方法,均可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本文就这些适宜方法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药品是把"双刃剑",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还可能会能发生不良反应,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是药三分毒"。为了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服药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因为它详细介绍了药品的品名、规格、性状、批准文号、主要成分、功能主治、  相似文献   

15.
用药治病。当然是希望药到病除,治疗的过程也平平安安。但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无不良反应的药是没有的。药物是治病救人的良方。还是成为杀人的毒药,完全取决于您怎样使用它。  相似文献   

16.
张杰 《健康世界》2010,(5):48-49
很多人误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但事实并非如此。是药三分毒,不合理地使用中药,不但不会健体、治病,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目前我国滥用中药的现象很严重,尤其一些常见药品更是成为中药滥用的“重灾区”,有些甚至被人们当成了日常饮食和保健的必用品。  相似文献   

17.
<正>孙老先生最近血脂有些高,医生给他开了阿托伐他汀钙片。孙老先生心细,用药前认真阅读了药品说明书。只见其不良反应就有一长串儿,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腹部不适、嗳气、胃肠胀气、肝炎、胆汁淤积;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有骨骼肌痛、肌肉疲劳、颈痛、关节肿胀;还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高血糖及营养代谢系统不良反应。看着说明书上的这些不良反应,孙老先生不由得"望药生畏",心中忐忑:"这药是治病还是致病?我服用它安全吗?"  相似文献   

18.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两重属性:既能治病也能产生有害的反应,即药品不良反应.它是一种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即使是比较安全的非处方药也是如此,它有防病药品在规定常用剂量使用时出现的与防病治病目的无关的作用,这里强调应用“目的”,因为一种药物往往有多种作用、目的不同,其他作用就成为副作用了。如阿托品用于沿疗胃痛时,常出现口干,心跳加快等副作用。如用于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 :“是药三分毒”。广义的药毒是药之偏性 ,用来补偏救弊治疗疾病 ;狭义的药毒是指药性强烈 ,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甚至致死者。中药有剧毒、大毒、小毒之分 ,治病有“以毒攻毒”,使之“有故无损”,能收到独特疗效之说。古今医药人员反复实践 ,采用不同的解毒方法 ,使中药大毒变为小毒 ,有毒变为无毒 ,保证了疗效 ,又使药毒对人体不产生危害。一、炮制方法通过对中药加工炮制 ,可降低药物毒性 ,保证用药安全。应用水漂法可降低半夏、天南星等含乌头碱的有毒成分 ,口尝无麻辣感 ,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 ;加热法 ,用糯米炒斑蝥可去除斑蝥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