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 客气客气,即天气,是在天的三阴三阳之气。客气也分为六步,即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左右四间气。这六步气的次序,是按阴阳先后次序排定的,即先三阴,后三阳。三阴以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三阳则以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合六气的次序,便是一厥阴,二少阴,三太阴,四少阳,五阳明,六太阳。三阴三阳按照这个顺序分布于上下左右,互为司天,互为在泉,互为间气,构成了司天在泉六步的变化。司天、在泉、四间气,为客气六步运动的方式。凡主岁之气为司天,位当三之气;在司天的下方,与之  相似文献   

2.
运气南北政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引言《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一段关于运气南北政寸尺脉不应的论述:“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帝曰:尺候何如?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文化背景、天文学背景、运气理论,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 ,以经解经,溯本求源,解读南政、北政。认为南政、北政之说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脉与天相应的关系,古往今来,南政、北政有诸多解释。要明白南政、北政之实质,首先要明白面南、面北,面南、面北有其深层的天文学和传统的文化背景,是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面北而命其位,是对天的认识,其运行根据六气司天,左右间气轮转,顺天气的运行规律而论;面南是对地的认识,居六气在泉,左右间气轮换,是以人为自我中心的认识。故在运气理论中,岁半之前为北政,岁半之后为南政。  相似文献   

4.
2 .5顺应天时阴阳消长之势太阳的公转和自转分别决定着年、日的时间周期变化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阳气者 ,若天与日。”人体的阴阳消长变化与一年及一日内太阳运动具有同步的节律性 ,治疗疾病要掌握这种天时阴阳消长之势 ,以选方用药 ,因时制宜。四时阴阳消长变化 ,“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 ,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素问·厥论》) ,影响于疾病常表现为春夏易于热化 ,秋冬易于寒化。故治疗疾病当顺时令而调阴阳 ,春夏之令 ,治宜抑阳助阴 ,药宜寒凉 ,慎用温热 ;秋冬之时 ,治宜助阳抑阴 ,药宜温热 ,慎施寒凉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相似文献   

5.
运气学说中的岁气是指司天、在泉.当前学术界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司天即客气的三之气,在泉即客气的终之气,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司天、在泉应是协同主司全年气候变化的岁气,作用时间是全年,而不是客气之一.客气在岁气的统御下分司1年内各1/6年的气候变化.对上半年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司天强于在泉;对下半年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在泉强于司天.  相似文献   

6.
首先为《阴阳图》正名,其次列举见于古籍中之诸种《阴阳图》,最后对《.阴阳图》之实质及其生成加以考释。本文以《周易》、古代阴阳家之说、《黄帝内经》等为根据,阐明阴阳之基本概念。即指寒暑。寒来暑往,为自然界之最大变化。其实质便是阴阳二气,阴消阳长,阳极生阴,阳消阴长,阴极生阳.周而复始之变化过程。人类万物皆遵循其变化而变化。此变化规律,便是天地自然之大道。故曰:“一阴二阳之谓道”。市《阴阳图》则是表现阴阳二气消长变化之动态图。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都直接影响人体并使人体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故人体内的五脏必然受到天地间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1五脏与四时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体五脏和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其中心与夏季相通应,《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与夏季相通,是因为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天人相应,自然界在夏季以火热为主,在人体则与“阳中之太阳”的心相应。从五运看,火为二运;从六气看,少阴君火为二之气,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  相似文献   

8.
5运气同化 运气同化,就是五行与六气同类化合。由于运有太过不及;气有司天,在泉的不同。中运之气与司天,在泉,岁支,方位等共同化合谓之运气同化,根据运与司天,在泉等相同分为天符、岁会、太乙天符、同天符、同岁会。  相似文献   

9.
《内经》昼夜节律理论认为,人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人与天地相应"的表现,是人适应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受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节律主要表现为阴阳消长、卫气运行和经脉气血流注昼夜节律,阴阳跷脉脉气推动营卫二气运行,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进而导致人体表现出睡眠-觉醒等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0.
阳虚失眠辨     
睡觉和觉醒是人和高等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普遍生理现象,二者随昼夜的节律而交替出现。祖国医学认为,睡眠和觉醒是生理活动,是人体阴阳消长出入变化所产生的,《灵枢·营卫生会篇》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盛,而阳气尽,则寤矣”;是人体气血运行和人体适应自然界变化  相似文献   

11.
时间医学源于中医“天人相应”的学术观点,自然界的气候变迁会使人体发生相应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伤寒论》中条文主要涉及四季节律、周节律、昼夜节律及发病周期节律4种时间医学概念。四季节律反映出自然界中的阴阳寒温变化,季节气候反常或不顺应气候规律容易形成时行之气,治疗应“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热远热,顺应四季的寒温性质。周节律反映了疾病的痊愈周期,大多疾病此时容易痊愈,若不痊愈,则有“传经、加重、转危”等不同的变化,因而常作为观察疾病变化的时间节点,治疗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昼夜节律反映自然界一天内阳气的变化,阳气盛衰使疾病有“自愈”和“加重”两种不同转变,治疗常于阳气旺时用药,因势利导。发病周期节律是指下利、发热、汗出等病证具有病情反复、届时而发的特征,其根源在于正气循行的节律性,治疗应“先其时”而治,扶助正气,截断病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北京地区1724-1783年60年实际降水变化,探讨“太阴湿土”和“阳明燥金”分别位于司天和在泉之位时的降水量变化的趋势。方法对北京地区60年降水数据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第一,按“十二地支”将年份分类,将60年分别对应“司天”和“在泉”进行归类,并计算出年平均降水量均值;第二,比较60年中六步“司天”和“在泉”的上半年或下半年降水量,着重观察“太阴湿土”和“阳明燥金”客气位于“司天”和“在泉”之位时其对应年份的三之气、终之气降水量,半年降水量和全年降水量;第三,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分析司天、在泉之气的情况与北京地区60年实际降水量变化相比较,三之气为“太阴湿土”时,其对应的全年、上半年和三之气的降水量均高于60年均值;三之气为“阳明燥金”时,其对应的全年、上半年和三之气的降水量均低于60年均值。而当“太阴湿土”和“阳明燥金”之气位于终之气时位时,则没有上述变化趋势。其降水量变化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地区60年实际降水变化与司天之气所推算出的气候变化模式是有一定的吻合趋势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脾胃病患者先天出生及后天发病时的五运六气分布特点。方法对1 347例脾胃病住院患者出生及发病日期的五运、六气各要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并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其间差异性。结果脾胃病患者出生时的司天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出生在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者罹患率最高。脾胃病患者发病时的天干、岁运、司天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水运年,尤其是水运太过的丙年,以及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的发病率最高。结论引发脾胃病罹患的先、后天运气模式皆为寒(水)湿(土),这提示我们在寒湿运气之年(如丙年、辰戌年),应警惕脾胃病的发生,加强预防工作。尤其是辰戌年出生的人群,要重视固护脾胃。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认为气候变化与人体生理功能及发病相对应,即一年之中的寒暑更迭,一日之内的昼夜交替,都会使人体阴阳之气的消长状态产生规律的变化;四时阴阳的更迭交替,还会影响到病变的进退、转归和预后及疫疠的产生。针刺治病要结合自然界阴阳变化,按年、月、日周期的不同而实施补泻,“因天时而调气血”。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内经》中的时间养生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的理论,是“天人相应——自然人体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时间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兹就其“因时制宜”趋避外邪、保养正气的养生学理论结合临床做一探讨。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赋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教圣人传(专)精  相似文献   

16.
<正>阴阳理论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其中阴阳交感、阴阳对立、阴阳转化、阴阳互根、阴阳消长是其主要思想。中医药临床应用包括理法方药都有阴阳理论具体的体现和应用。复脉汤即炙甘草汤,由汉代张仲景所创立,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其立意高远,组方严谨,备受后世医家所推崇,明代医家李梴称“一切滋补之剂,皆自此方而变化之”,清代医家徐彬则称其为“虚劳中润燥复脉之神方也”。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秉承中医学之阴阳理论,在复脉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7.
孙鹏 《开卷有益》2022,(5):53-54
<正>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一年四季,有些人一上班就犯困,要么就是在酝酿犯困的路上。特别是对于办公室的上班族,有时坐一会儿就会特别疲惫,哈欠连天。喝茶、喝咖啡也无济于事,这是怎么回事,是得病了吗?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缓解呢?中医认为睡眠和觉醒是人体阴阳消长变化所产生的,阳气衰,阴气盛,则困乏、睡眠,阳气盛,阴气衰,则觉醒。人与自然界相应,随着季节的更替,自然界阴阳相互转化,夏天阳气最旺,秋季阳气渐弱、阴气渐盛,冬天阳气最弱,春季阳气渐盛、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的成书受黄老之学的影响较大,但自汉武帝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医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儒学思想的影响也很深。孔子作《系辞》阐发了《易经》之阴阳理论,其内容从"一阴一阳之谓道"出发,肯定自然界中阴阳、动静、刚柔等两种相反势力的"相摩"、"相荡"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明代医家张景岳曾说:"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寿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类经附翼·医易》…  相似文献   

19.
皮肤瘙痒可见于临床各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中医学认为,瘙痒多与“风”有关,2019年为己亥年,司天之气为厥阴风木,所谓“厥阴司天,风淫所胜”,乃风象亢盛之年,五运六气理论以“天人相应”思想为核心,认为自然界气候变化可以影响人体健康和发病。敷和汤始载于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酸甘化阴为治法,可用于治疗肝虚生风所致瘙痒。李艳彦教授根据五运六气理论,从“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角度运用敷和汤治疗皮肤瘙痒病效果颇佳,为中医运用运气思维辨治皮肤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常睡眠是阳入于阴的生理状态,其生理基础主要包括六大方面:阴阳消长顺乎节律、营卫之行不失其常、阴阳跷脉经气平顺、五脏之气平和有制、气血盛实充养有源、七情制化无失其度。临床治疗睡眠障碍,当谨守上述六大生理基础,才能知常达变,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