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嗅觉障碍与嗅球内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4/12在承德医学院电镜室完成。选用老龄和青龄雄性Wistar大鼠各6只,老龄组鼠龄在24个月以上,青龄组鼠龄三四个月。10异/L乌拉坦1异/kg腹腔注射麻醉后开胸,升主动脉插管,混合固定液灌流固定后取嗅球,振荡切片,平板包埋,光镜下选取嗅球各层,制备超薄切片,并在电镜下对比观察。 结果:老龄组嗅球6层结构分界不明显,突触小球、小球周细胞、僧帽细胞、刷细胞和颗粒细胞数量均减少。小球周细胞的胞质和细胞器少,可见空泡或同心圆小体;僧帽细胞胞体变小,局部核膜断裂,染色质外溢,线粒体不规则,电子密度增高,线粒体嵴断裂或模糊不清,脂褐素增多;刷细胞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减少,高尔基复合体萎缩,溶酶体、空泡增多,线粒体固缩或形成髓鞘样小体;颗粒细胞核膜模糊,异染色质边集,细胞器明显减少。 结论:嗅球内突触小球和神经元细胞减少、细胞器老化可能是导致老年性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背景机体衰老时,各组织尤其是中枢神经组织中线粒体DNA发生突变,氧化磷酸化基因受损致线粒体功能下降已被证实,形态学上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目的对衰老和年轻大鼠嗅球内神经元的线粒体超微结构进行对比观察,分析衰老大鼠嗅觉障碍与嗅球内神经细胞线粒体改变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承德医学院电镜室.材料实验于2002-04/12在承德医学院电镜室完成.雄性Wistar大鼠16只,老龄组(>24个月)8只,体质量300~350 g;年轻组(6个月)8只,体质量180~220 g.方法两组大鼠给予质量浓度为10 g/L的乌拉坦1 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后开胸,升主动脉插管,戊二醛与多聚甲醛混合固定液200 mL灌流固定,取嗅球,振荡切片,锇酸后固定,平板包埋,光镜下选取嗅球各层,制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对比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嗅球的分层.②两组嗅球主要神经元内的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纳入大鼠1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嗅球的分层两组大鼠的嗅球分层均无明显改变,自外向内分别为嗅神经纤维层、团伞层、外丛状层、僧帽细胞层、内丛状层和嗅束神经纤维层.②两组嗅球主要神经元内的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老龄组刷状细胞线粒体较多,杆状或椭圆形,线粒体嵴不规则,局部排列紊乱,有的嵴断裂分解成细粒状,形成电子密度很高的固缩小体,少数线粒体成为不规则或同心圆形的髓鞘样小体.年轻组所有神经元的线粒体多为椭圆形,内、外层膜清晰可辨,线粒体嵴排列较均匀,不规则者偶见.结论老龄大鼠的嗅球分层与年轻大鼠基本一致,但其嗅球内主要神经元的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下降相一致,可能是导致老年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机体衰老时,各组织尤其是中枢神经组织中线粒体DNA发生突变,氧化磷酸化基因受损致线粒体功能下降已被证实,形态学上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目的:对衰老和年轻大鼠嗅球内神经元的线粒体超微结构进行对比观察,分析衰老大鼠嗅觉障碍与嗅球内神经细胞线粒体改变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承德医学院电镜室.材料:实验于2002-04/12在承德医学院电镜室完成.雄性Wistar大鼠16只,老龄组(>24个月)8只,体质量300~350 g;年轻组(6个月)8只,体质量180~220 g.方法:两组大鼠给予质量浓度为10 g/L的乌拉坦1 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后开胸,升主动脉插管,戊二醛与多聚甲醛混合固定液200 mL灌流固定,取嗅球,振荡切片,锇酸后固定,平板包埋,光镜下选取嗅球各层,制备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对比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嗅球的分层.②两组嗅球主要神经元内的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纳入大鼠1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嗅球的分层:两组大鼠的嗅球分层均无明显改变,自外向内分别为嗅神经纤维层、团伞层、外丛状层、僧帽细胞层、内丛状层和嗅束神经纤维层.②两组嗅球主要神经元内的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老龄组刷状细胞线粒体较多,杆状或椭圆形,线粒体嵴不规则,局部排列紊乱,有的嵴断裂分解成细粒状,形成电子密度很高的固缩小体,少数线粒体成为不规则或同心圆形的髓鞘样小体.年轻组所有神经元的线粒体多为椭圆形,内、外层膜清晰可辨,线粒体嵴排列较均匀,不规则者偶见.结论:老龄大鼠的嗅球分层与年轻大鼠基本一致,但其嗅球内主要神经元的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下降相一致,可能是导致老年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嗅球摘除后嗅感觉神经元亚细胞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嗅球摘除后嗅上皮的超微结构变化,进一步证实嗅神经元凋亡的存在,并研究嗅上皮其它细胞的改变及其与嗅神经元的相互关系。方法:摘除大鼠单侧嗅球,在电镜下观察术后16、24、32、40、48h及3、7、15、30d同侧嗅粘膜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嗅球摘除术后嗅神经元出现胞浆浓缩、胞核染色质边聚改变,但细胞器结构正常。尚可见少量胞浆内出现自噬泡以及除线粒体以外的细胞器扩张、但胞核正常的嗅神经元。并可见表面为微绒毛结构、胞浆内富含神经丝、线粒体与核糖体的细胞。结论:嗅球摘除后大部分嗅神经元出现凋亡。此外,尚存在自噬型和胞浆型神经元死亡,可能存在不同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糖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超微结构及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悬浮法原代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用细胞化学、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并观察高糖条件(50mmol/L)下Müller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培养的细胞贴壁生长,胞体肥大,胞质丰富。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胞质内可见鲜紫红色颗粒。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中间丝(直径8~10nm);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阳性,八因子相关抗原阴性。高糖条件下可见Müller细胞核缩小、不规则,核内常染色质增多,染色质凝结、边聚。胞质深染,可见高度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及空泡状结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呈空泡状。胞质内可见残余体。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减少,变钝。结论:细胞长时间暴露于高糖环境中,可使细胞器受损而导致Müller细胞功能下降,Müller细胞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兔实验型减压病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探讨减压病对肺组织损伤的机制。方法用雄性新西兰家兔制备减压病模型。动物出舱后30~60分钟内处死,取肺尖部组织,制备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并设安全减压组和正常组作为对照。结果减压病组:电镜下见肺泡腔部分闭塞,部分实性变,内见红细胞渗出,I型肺泡上皮细胞突起回缩,胞体肿胀,线粒体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明显,细胞质内线粒体扩张,板层小体减少;另见部分Ⅱ型上皮细胞固缩,核染色质凝集,固缩的细胞内线粒体空泡变性,板层小体消失。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基底膜不完整。安全减压组:部分肺泡腔扩大,毛细血管充血,I性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轻度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线粒体轻度肿胀,溶酶体数目增多,板层小体细胞膜下聚集。结论减压病可导致呼吸上皮损伤、血气屏障破坏,影响肺泡气体交换;其机制可能与减压过程中,在血管和组织内产生的游离气泡有关。  相似文献   

7.
王心蕊  王越晖  辛颖  倪劲松  石博  吴家祥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294-3295,F003
目的:研究高糖对视网膜Muller细胞超微结构及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悬浮法原代培养兔视网膜:Muller细胞,用细胞化学、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并观察高糖条件(50mmol/L)下Muller细胞超徽结构的变化。结果:培养的细胞贴壁生长。胞体肥大,胞质丰富。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胞质内可见鲜紫红色颗粒。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中间丝(直径8~10nm);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阳性。八因子相关抗原阴性。高糖条件下可见Muller细胞核缩小、不规则,核内常染色质增多。染色质凝结、边聚。胞质深染,可见高度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及空泡状结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星空泡状。胞质内可见残余体。细胞表面的徽绒毛减少,变钝。结论:细胞长时间暴露于高糖环境中,可使细胞器受损而导致Muller细胞功能下降。Muller细胞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含血栓的曲张静脉管壁细胞学重塑特征.方法 收集单纯曲张大隐静脉管壁标本27例,含血栓的曲张大隐静脉管壁标本23例,另设13例正常大隐静脉管壁标本作对照,制作切片在电镜下观察.结果 血栓组内皮细胞内有"棒状小体"(11/23)、"圆形颗粒"(10/23);平滑肌细胞核型不规则(17/23),部分线粒体嵴模糊、空泡变、髓样变(19/23),肌丝基本消失(20/23);曲张组平滑肌细胞核型不规则(5/27),线粒体有嵴断裂、空泡变、髓样变(6/27),细胞质中肌丝少;对照组内皮细胞细胞质内见大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平滑肌细胞呈梭形,细胞质内含有大量肌丝,细胞器很少.结论 血栓组管壁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微观结构改变比曲张组更明显,推测可能与静脉高压和缺氧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9.
大鼠嗅球微血管变化的定量研究与老年嗅觉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定量研究不同龄大鼠嗅球微血管的直径、密度、分布及形态学变化,探讨其与老年嗅觉障碍关系。方法:应用TA-Fe法媒染显示嗅球微血管构筑;用目镜测微尺按体视学方法测定嗅球微血管直径、密度(MVD);用CMIAS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微血管面积比(MV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龄组[(24.11&;#177;4.17),(26.32&;#177;3.28)个]嗅球内微动脉较青龄组[(43.24&;#177;6.14),(33.19&;#177;5.26)个]、成龄组[(47.53&;#177;7.38),(38.16&;#177;5.69)个]稀疏、纤细,血管腔狭窄,MVD、MVA显著变小(t&;gt;1.96,P&;lt;0.05)。结论:TA-Fe法可充分、清晰地显示嗅球微血管,为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老龄组嗅球微血管减少、变细,MVD、MVA降低,造成供血不足而致神经元发生病理改变,可能是导致老年性嗅觉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嗅鞘细胞形态及表型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目前国内外研究介绍的嗅鞘细胞培养方法存在繁杂或重复性差的问题,不利于实际应用。为此实验应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嗅鞘细胞,观察其形态学及表型特征。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3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脊柱病研究所完成。①选取新生1周龄雄性SD大鼠1只,浸入体积分数为0.75的乙醇中3min,碘伏消毒。打开前颅,暴露嗅球,完整取下两个嗅球,放入4℃预冷的DMEM抗菌液中清洗2遍,洗掉嗅球表面的血液等杂质,剥下嗅球被膜,将嗅球用眼科剪剪碎,加入质量浓度为2.5g/L的胰酶,在37℃孵育箱磁力搅拌下孵育15min,DMEM终止消化。细胞液过100μm细胞筛,离心去除上清液,用DMEM稀释细胞浓度至1×109L-1,种植于无包被处理的6孔细胞培养板内常规培养。按差速贴壁法在培养18~20h后吸出细胞悬液,重新种植于包被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的6孔细胞培养板内。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每2~3d换液1次,培养14d。②将培养不同时间的嗅球成鞘细胞于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嗅鞘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的表达情况,阳性表达为棕黄色,无着色为阴性。结果:①倒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差速贴壁培养第2天可见有较多嗅鞘细胞贴壁生长,细胞突起较短,胞体较大,透亮度一般,成团或散在生长,较难辨认细胞的形态。5~6d可见较典型的嗅鞘细胞形状,主要以梭形和多突起细胞为主,细胞立体感强、透亮、杂质细胞较少、本底清楚,亦可见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开始生长。9d时嗅鞘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其生长方向呈较一致的条索状。至14d无论在细胞数量及质量上都呈明显的降低趋势。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细胞多呈梭形,还可见扁平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有时见双核,胞浆充实无空泡。③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细胞形态多为双极梭形,少数为3极,核不规则,核膜明显,可见核仁,染色质均匀分布于核中,异染色质可在核膜下形成块状结构,胞体表面有伪足样短突起,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系统及线粒体。胞膜有时可见伪足样突起形成皱褶。④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大鼠嗅鞘细胞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免疫反应呈阳性。结论: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嗅鞘细胞表达特征性标志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护士选择性应用静脉留置针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鑫  张琰  岳鹏  王欣然 《护理研究》2009,(6):1521-1523
[目的]了解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留置针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38名护士留置针选择性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约1/4的护士并不知道应选择性使用留置针,近60%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选择留置针的意识较差;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决策受多因素影响;不同科室、职称及是否具有带教资格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绝大部分护士希望参加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相关内容的培训。[结论]临床护士操作前考虑留置针选择的意识有待加强。建议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