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伤寒论》:“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  相似文献   

2.
白虎加人参汤临证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贵周 《中医研究》2010,23(10):64-66
白虎加人参汤出自《伤寒论》,由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参5味药组成。书中记载:“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  相似文献   

3.
浅析白虎汤证不必“四大”悉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虎汤功能清气热,是治阳明热盛、口干舌燥、烦渴引饮、面赤恶热、大汗出、脉洪大有力或滑数等症之主方。一般均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有力”(简称“四大”)为应用依据。然而,本人经临床实践体会,运用白虎汤固应掌握“四大”的症候特征但不能视此为定律,尤其用以治疗内科杂病时,更应按具体病情,灵活掌握。据《伤寒论》原文170条说:“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指出病邪在表,尚未传里化热,无汗者,忌用白虎汤。但从176条、219条、350条三用白虎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原文第26条曰:“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对于本条的认识,众多先贤及当代学者均认为:太阳伤寒经误治等各种原因导致病邪不解转入阳明。而笔者认为,此证并非太阳伤寒引起,而是感受热邪。笔者就以下几点的不成立,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认真研读《伤寒论》原文基础上,对阳明热证进行辨析,认为阳明热证可从三焦分治.热郁上焦的栀子豉汤证,以烦躁、发热、失眠、嘈杂为辨证要点.热盛中焦,可辨证使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证以发热、恶热、脉(浮)滑为辨证要点;白虎加人参汤证以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为辨证要点,而口渴是最关键症状.所谓“四大”是指白虎...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第25条原文龙‘取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挂枝场如前法。”本条因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怅‘太阳病,取桂枝场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故王氏特撰文认为“大汗出,脉洪大”为邪已传阳明,当与白虎汤为是。《伤寒论讲义》则仅凭未见大热烦渴而断为病仍在太阳之表,对“大汗出,脉洪大”之理未予阐述,使初学者莫衷一是。笔者有感于此,对本条机理浅释如下。1大汗出因服枝枝汤非热盛迫津大汗出多被理解为阳明里热迫津外泄所致,但细推仲景原文,“大汗出”紧接“服枝枝汤”之后,可知此大汗出为服桂枝场所致。服…  相似文献   

7.
谈白虎汤四大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虎汤为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首载,是治疗阳明经证的主方。后人依据先贤的文献记载及临证用方经验,将白虎汤的应用归纳为“大热、大烦渴、大汗出、脉洪大”,即今之所谓“白虎汤四大症”。然细考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白虎汤的三条原文,似有不合:  相似文献   

8.
石膏退热心悟武进县中医院(213100)陈耀兴1外感发热配伍石膏可清汉张仲景《伤寒论》中之“白虎汤”,以生石膏为君治疗阳明经证之大热、大汗、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给后世医家治疗热性病之危、急、重症拓宽了道路,但亦有后世医者因畏白虎汤中生石膏之寒凉,或...  相似文献   

9.
白虎加人参汤出自《伤寒论》,可以清热、益气、生津,主治阳明热盛,气津两伤。白虎加人参汤方证特征如下:在现代医学的疾病方面,①白虎加人参汤不仅用于肺部感染、流感、脑炎、肠伤寒、院内感染等感染性疾病,还可用于中暑、热射病等;②白虎加人参汤还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糖尿病、重度高渗、高钠血症、顽固性低血压、休克等内伤杂病。在症状方面,白虎加人参汤主要用于大汗出后、烦、渴、欲饮水数升、口干、舌上干燥、脉洪大。笔者在心血管病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中,屡屡运用该方治疗急危重症。研究发现:该方可用于外感及内伤杂病过程中见有热甚,津液大伤,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等指征;顽固性低血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每天需要大量补液方才能勉强维持血压也属于条文"大烦渴不解""欲饮水数升"的延伸;重度高渗、高钠血症,每天需要鼻饲大量灭菌注射用水(或凉白开水)也是条文"大烦渴不解""欲饮水数升"的延伸;教材中的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白虎汤"四大症"实为白虎加人参汤方证,且应加"大烦"而成"五大症"更为贴切;"大热"不是指症状,而是指病机。  相似文献   

10.
白虎场虽为阳明经证而设,然不可拘泥于外感伤寒入里化热传入阳明始用此方。若见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等“四大”症时,即为白虎加人参汤临床指征。阳明经证治疗过程中要时时顾护气津。“保胃气、存津液”是《伤寒论》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温热汗后身热脉躁治法温热汗后,应身凉、脉静,为可治;若汗后身热、脉躁,是热与脉不为汗而衰,故《经》谓不治,人亦忽之。然治之得法, 亦有生者,倘未至狂言、不能食者,可用白虎汤,或加入参治之。因尝读《伤寒论》,不禁恍然,太阳篇中不云“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乎?盖表热得汗应解,今汗后热仍不解,脉洪大,此非液伤热盛,即内热因汗而透发,伏气温热,往往有之。故本《论》又曰“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其义亦可参观,所以仲师序中谓: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长春按〕此论从《伤寒论》…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中有 5条原文论及白虎加人参汤证治 ,古今医者在临床上使用本方治疗阳明胃热炽盛、气阴两亏所致诸症疗效确切 ,值得重视。笔者通过复习文献 ,发现历代医家对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有关问题争论颇多 ,至今尚未定论。在此 ,有必要提出来 ,加以讨论。1 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时时恶风”“背微恶寒”的机理问题《伤寒论》1 73条 :“伤寒 ,若吐若下后 ,七八日不解 ,热结在里 ,表里俱热 ,时时恶风 ,大渴 ,舌上干燥而烦 ,欲饮水数升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 74条 :“伤寒 ,无大热 ,口燥渴 ,心烦 ,背微恶寒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对白虎加…  相似文献   

13.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生石膏、甘草、知母、粳米组成.功能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笔者在多年临床中严格掌握"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之白虎汤证治要点,随症加减使用,治疗高热6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白虎汤是《伤寒论》中用来治疗阳明经热证的一首名方,本方能清手太阴肺经和足阳明胃经之热,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其主要适应证归纳为"四大",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同时针对"四大"提出白虎汤的四大禁忌证,"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此即白虎"四禁"。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八法俱备,方证俱全,对临床极具指导作用。笔者归纳清热十法,述略如下。1 清热生津法 暑热伤人,肺胃热盛,气津两伤,出现身热汗出、恶寒口渴、心烦尿赤、脉洪大按之虚软等,方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如百合病经久不解、邪热及肺、烦渴引饮,则用栝楼牡蛎散生津止渴,引热下行。如因肾阴衰少,不能制约上盛之火,而现渴欲饮不止者,则用文蛤散益水润燥、导火下行。  相似文献   

16.
<正> 白虎汤为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之方,用治阳明经证。后世医家推崇为清热生津之剂,以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四大证为辨证要点。笔者经反复学习《伤寒论》原文,并结合临床印证,感到白虎汤善清热而未能生津,以阳明经证之大热而无大烦渴为其主治证。因而对白虎汤具有清热生津之功,主治阳明四大证之说提出质疑,以昭仲景本旨,并正后世偏论。探仲景原旨议后世偏言伤寒,脉浮滑,此表里俱热,白虎汤主之(181)。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24)。  相似文献   

17.
白虎湯及白虎加人参湯为治疗阳明經証方剂,其使用方法在《伤寒論》和《金匱要略》中記述頗詳。如用之得当,确可得心应手,奏效卓然。白虎湯之使用机会为“表邪已解,內热已熾,而里实未結者”。临床上一般以煩热、汗出、口渴、脉洪大滑数有力作为用方根据;至于白虎  相似文献   

18.
白虎四大症,一般指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而言.在中医<方剂学>和<温病学>教材中,都提出了白虎汤应用的指征是"四大症".全国中医院校教材<方剂学>(第6版)在白虎汤方解中指出:"本方适应症一般以四大(即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典型症状为依据,但在实际使用中遇有脉数有力、高热、大汗、烦渴者即可使用".同是第6版教材,<温病学>则在风温病热炽阳明证中指出:"壮热、汗大出、渴饮、脉大,为阳明热炽的四大主症",治疗用方为白虎汤.  相似文献   

19.
余读《伤寒论》,发现论中有的条文值得商榷。如第175条云:“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本条提要曰:“白虎加人参汤证及禁例”(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伤寒论讲义》1964年版)。接着释义曰:“白虎汤的用法,必须在表解后内热盛者,方可使用。”观之临床,殊不尽然。张仲景设此禁之意,是针对表证而无内热者,郑重告戒庸医不可妄投白虎汤,以免遭冰伏难解之弊。清代吴鞠通提出用白虎汤有四禁:“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相似文献   

20.
口渴是一种因体内津液不足或津液输布障碍所致口中干燥而欲饮水的症状 ,为临床最常见病症之一。口渴的病因有多种 ,临证当辨证求因而施以相应的治法 ,不可凡见口渴便概用生津止渴法。《金匮要略》关于口渴的治法内容比较全面 ,兹归纳为 6个方面分述如下。1 清热生津止渴该法适宜于热盛伤津而渴者 ,其特征为大渴引饮 ,渴喜冷饮 ,伴发热 ,汗出 ,心烦 ,尿赤 ,舌红苔黄 ,脉数等症。治方如白虎人参汤、越婢汤。如《痉湿病》第二十六条 :“太阳中热者 ,是也。汗出恶寒 ,身热而渴 ,白虎人参汤主之。”夏暑季节伤于暑热之邪 ,暑热最易伤津 ,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