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型辨治偏头痛70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偏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临床以反复循环性发作性头痛为特征。女性多见 ,常于青春期前后发病。近年来 ,笔者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偏头痛 70例 ,取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0例中 ,男性 2 4例 ,女性 4 6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5 8岁 ,其中 17~ 4 0岁者共 5 2例 ,占 74 % ,表明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病程最短者1年 ,最长者 30年。有 32例女性患者头痛发作与月经期有关。1 2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全部排除了颅内占位性病变、三叉神经痛等引起的头痛 ,均具有偏头痛的 6个特点 :①周期性反复…  相似文献   

2.
外伤头痛灵是笔者10余年来研究的经验方,多年来,笔者用以治疗外伤性头痛58例,收到良好效果。观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①本组58例,男42例,女16例,男女之比为2.6:1。年龄最大59岁,最小7岁,平均29.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5年,平均半年。②对照组27例,男23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巴8:1。年龄最大67岁,最小15岁,平均341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7年,平均2年。本组均有头痛,局部有压痛,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有或无阳性指标,排除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高血压及脑血管溢外引起的头痛,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实验室理化指标可有或…  相似文献   

3.
头部内伤后遗症临床较常见,轻者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重则遗害患者终身。用自拟头伤散治疗本症8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辩1.1一般资料:89例患者中男63例,女26例;年龄18~55岁;病程3年以内55例,4~6年29例,7年以上5例,病因脑震荡48例,脑挫裂伤33例,外伤所致颅内血肿8例。1.2 诊断标准:①有明确的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病史;②有头痛头晕、畏光欲睡、心烦呕恶、纳呆腹胀、心悸健忘、肢麻乏力等6个月以上;③除外眼耳鼻口腔及脑血管病所致的头痛头晕等症。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4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60岁,平均34岁;病程短者3天,最长者15年。其中血管性头痛14例,肌肉收缩性头痛18例,神经机能性头痛8例。本组病例均经临床各种有关检查排除颅内占位病变、脑损伤、头痛型癫痫及五官科疾病等。2 治疗方法辨证取穴: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头痛,往往有先兆症状或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有家族史。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风池、太阳、率谷、翳风、丝竹空、外关、足临泣;肌肉收缩性头痛或称紧张性头痛,是一种非博动性的深部疼痛,无先兆症状,头痛时间长,呈钝痛、酸痛,有重压感…  相似文献   

5.
我们运用蒙药尼达哈珠尔治疗血管性头痛 2 0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 0例病人为门诊和住院患者 ,其中女性 13例 ,男性 7例 ;2 0~ 4 0岁 14例 ,4 1~ 50岁 6例 ;全部病例均无高血压史 ,病程 2~ 7年。2 诊断标准主要依靠病史 ,排除高血压、外伤、五官科疾患、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并有反复发作性头痛的特点而确诊。其中 12例作脑彩超检查 ,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紧张度增高的特点。3 疗效标准痊愈 :发作性头痛完全停止 ,观察 6个月以上未再发作者 ;显效 :头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 ,程度明显减轻 ;无效 :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和…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笔者以活血行气之川芎嗪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将较为完整的 4 1例患者资料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4 1例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中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并排除颅内及全身其他疾病所致的头痛。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2 8例 ;年龄最大 5 5岁 ,最小 2 3岁 ,平均年龄 39岁 ;病程最长15年 ,最短 1年 ;左侧头痛者 8例 ,右侧头痛者 11例 ,双侧头痛而以一侧为主者 2 2例 ;初治 8例 ,复治 33例。2 治疗方法川芎嗪注射液 (无锡市第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12 0mg加入 5 %GS 2 5 0mL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7~ 10天为一个疗程 ,每疗程后休…  相似文献   

7.
头痛有内伤与外感两类,为临床常见多发病证。内伤头痛病机复杂,变化多端。脑动脉硬化、感染性发热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等均可见头痛,其治疗效果往往较差。笔者运用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引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亚临床资料本组31例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ZI~30岁者5例,31~40岁7例,41~50岁者9例,sl岁以上者10例;病程最短者1年半,最长者7年,其中卫年半~3年者19例,4~7年者12例;辨证为肝阳头痛者6例,肾虚头痛者4例,血虚头痛者5例,痰浊头痛者6例,瘀血头痛者10例;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者14例,高血压病头痛者6例…  相似文献   

8.
当归芍药散治疗血管性头痛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予东 《河南中医》2003,23(6):10-10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由于颅内和颅外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发作性疾病 ,往往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难以治愈。近年来 ,笔者运用《金匮》当归芍药散为主方治疗本病 10 0例 ,收效满意 ,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0 0例患者 ,男 32例 ,女 6 8例 ;年龄最小者 17岁 ,最大者 6 4岁 ,其中以青壮年为多数 ;病程最短者 0 .5a ,最长者 2 8a;偏头痛者 5 9例 ,普通型头痛者 4 1例 ;有家族史者 4 3例。1.2 诊断标准头痛反复发作达 1月以上 ,并排除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高血压、外伤、颅内感染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头痛性质呈跳痛、胀掣痛 ,…  相似文献   

9.
头痛为临床常见病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本文着重探讨以头痛为主症的内科杂病的针刺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3年,其中阳明头痛7例,少阳头痛15例,太阳头痛8例,厥阴头痛6例。所有病例均经头颅 CT 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治疗方法主穴取风池(双),根据经络辨证和病因辨证取配穴。阳明头痛取印堂、神庭、太阳;少  相似文献   

10.
脑损伤后综合征经3个月恢复治疗,临床已无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但仍有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自觉症状,并于劳累后加重的一系列症候群。近年来笔者应用耳穴贴压法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35例,取得较好疗效。1 资料方法本组男26例,女9例;年龄8~72岁;病程4个月~4年,其中<1年者25例。本组35例均有头部外伤史,3个月后仍有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耳鸣、无力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颅内无器质性病变,少数存在颅内低压。耳穴:神门、脑干、晕点、枕小神经、…  相似文献   

11.
头痛灵治疗顽固性头痛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 1 989年至今 ,用自拟方头痛灵治疗顽固性头痛 2 8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8例中男性 6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2 6~ 5 8岁 ,平均 41岁 ;病程 5~ 2 0年。均经中西药治疗无效 ,无高血压病 ,并经头颅 CT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治疗方法头痛灵由川芎 30 g、沙参 30 g、蔓荆子 6g、细辛3g、全蝎 5 g、蜈蚣 2条组成。偏热者加石膏、菊花 ;偏痰湿者加胆南星或白附子 ;偏寒者加川草乌 ;虚象明显者加党参、黄芪等。每日 1剂水煎服。治疗效果本组经治疗治愈 2 2例 ,头痛症状消失 ,随访 1年未复发 ;显效 3例 ,头痛症…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于1984年12月~1986年11月参加援尼日尔医疗队工作期间,以经络辨证为主,采用循经取穴,针刺治疗各种头痛83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83例中,男42例,女41例。年龄10~20岁6例,21~30岁46例,31~40岁18例,41~50岁8例,51岁以上5例。太阳经头痛7例,少阳经头痛56例,阳明经头痛16例,厥阴经头痛4例。病程在5天以内51例,6~10天11例,11~20天4例,21~30天5例,41~60天1例,2~3个月8例,4个月~5年8例。二、治疗方法1、以疼痛部位分经取穴。后头痛属太  相似文献   

13.
颅内低压综合征又称脑脊液缺乏综合征 ,有原发性和继发性 2种[1] 。我院 1998年 12月— 2 0 0 3年 3月共收治 12例颅内低压综合征患者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18~ 4 5岁 ,平均 35岁 ;病程 1~ 4 5d ,平均 11d。病前有感冒史 4例 ,反复腰穿史 3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史 1例 ,腹泻史 1例 ,鼻咽癌放疗史 1例 ,病因不明 2例。急性起病 8例 ,亚急性起病 4例。8例有体位性剧烈头痛 ,2例有体位性眩晕 ,2例同时有体位性头痛、眩晕。其症状均以直立时加剧 ,平卧时减轻。其中前额头痛 7例 ,枕后部头痛 3例 ,…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58例中,女性37例,男性2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8年;风寒偏盛14例,风热偏盛13例,前额头痛9例,一侧颞部痛8例,两侧颞部痛6例,头顶痛4例,枕后痛4例。全部病例均经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确诊为血管性头痛。2治疗方法颅痛饮:当归、生地、赤芍、川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体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头体针疗法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治疗组、尼莫地平对照组,分别给予头体针疗法和尼莫地平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比较颅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种疗法均可改善无先兆偏头痛的中医证候(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头体针疗法能明显降低偏头痛患者的头痛指数,优于尼莫地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体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疗效确切,能够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头体针疗法能够改善偏头痛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具有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改善脑血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奇汤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近年来运用选奇汤加减治疗偏头痛 6 4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4例中 ,男 2 4例 ,女 40例 ;年龄 19~ 84岁 ,平均年龄 42 1岁 ;病程最长者 17年 ,最短者 3个月。诊断标准依据黄友歧主编的《神经病学》(第二版 )。症见发作性头痛 ,多为搏动性 ,伴恶心呕吐 ,头痛发作有间歇期 ,发作前可有视觉先兆。多有阳性家族史。中医辨证分为二型 :(1)肝阳上亢型 :主症 :①头痛目眩 ;②舌质红、苔薄黄 ;③脉弦滑。次症 :①心烦易怒 ;②夜寐不安 ;③胁痛口苦 ;④心情不畅。凡具备主症及二项次症 (或二项以上 )即可确诊。 (2 )…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反复发作性头痛。临床较为常见 ,笔者近 5年来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4 8例患者均为 1996年 3月~ 2 0 0 1年 5月在我院就诊的病人 ,其中 ,男 9例 ,女 39例 ;年龄 15~ 38岁之间 ,病程 1~ 4年。2 临床表现本病为反复发作一侧额颞或左右额颞辗转发作性头痛。头痛的性质多为搏动性跳痛 ,可见颞侧动脉怒张而红 ,有时可有幻视、暗点等短暂先兆 ,持续 1~ 2 4h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脑CT检查无异常。3 治疗方法天麻钩藤饮加减组…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疾病 ,头痛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 ,往往依赖药物暂解头痛之苦。近几年来笔者采用头痛部位的电刺激疗法治疗 5 6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标准 :①根据 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制订的偏头痛诊断标准 ;②病程 1年以上 ;③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头痛。本组男 17例 ,女 39例。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19岁。病程最短 1年 ,最长 16年。2 治疗方法本病辨证分型 ,可分为 3型 :①寒湿头痛 每当气候变化或阴雨天气头痛发作 ,痛发一侧或双侧 ,头部沉重 ,舌苔白腻 ,脉沉弦。②气滞血瘀 头痛剧裂 ,部位固定 ,妇女每…  相似文献   

19.
头痛发生于外伤后14天内,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外伤后头痛;发生外伤后,头痛持续2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外伤后头痛。为外伤后气血瘀滞不通所致,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止痛效果较差。笔者计刺治疗刀例,其中急性外伤后头痛19例,慢性外伤后头痛11例。颅骨骨折并发颅内血肿者8例,依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患者7例,脑震荡患者23例,其它7例。中医辨证气血瘀滞型对例,气血两虚型10例。经针治一个疗程痊愈者4例,两个疗程痊愈10例,好转16例。【针刺取穴]主穴:阿是穴、列缺、风池、百会。配穴:气血瘀滞加隔命、血海、三阴交,气血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秦氏头八针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痰浊上扰型慢性每日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慢性每日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辨证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秦氏头八针治疗,同时辨证组针刺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对照组针刺上述穴位旁开点,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持续时间、证候积分、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分和SF-36量表评分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两组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P0.01);且辨证组头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治疗后,两组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两组MID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治疗后,两组PCS评分和M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辨证组PCS评分和M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秦氏头八针结合辨证取穴可显著提高痰浊上扰型慢性每日头痛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