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2):435-438
目的:系统整理分析研究针刺镇痛常选的动物模型,为今后针灸作用原理研究提供依据与平台。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针刺镇痛的常用动物模型,分析其造模的方法与原理,以及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结果:通过对近年来关于针刺镇痛的文献整理与总结发现,针刺镇痛的常用动物模型主要包括炎症痛、神经痛、内脏痛、癌症痛等,参与针刺镇痛的物质主要包括阿片类物质,细胞因子,血管紧张素,环氧化酶,前列腺素和腺苷等。结论:在针刺作用原理研究中,针刺镇痛的动物模型造模方法较多,且方法较为客观可行,在此基础上的针刺镇痛作用机理研究较为深入系统。  相似文献   

2.
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张吉  张宁 《中国针灸》2007,27(1):72-75
针刺镇痛涉及整个神经系统各部的功能,脊髓是初步对针刺镇痛处理、译释的第一站;脑干是针刺镇痛信息整理、辨析、激发、综合、承上启下的中继站,对针刺镇痛起到重要作用;丘脑部分对各种信息的复杂分析,综合调整,有多种神经体液参与,是加强针刺镇痛和控制镇痛的协调中枢;边缘系统及其核团和多种神经介质参与,对针刺镇痛起到协调作用;大脑皮层是最高中枢,对针刺镇痛不单是兴奋和抑制过程,而且是一个复杂的调整、指挥中枢,既能加强镇痛,又能抑制其太过,起到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针刺镇痛是针灸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证实了针刺镇痛的有效性,其作用机制仍然不明确。腺苷(Adenosine,ADO)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调质,与腺苷受体(Adenosine receptor,AR)共同参与了疼痛调控和针刺镇痛作用,腺苷及其受体在急性疼痛、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内脏疼痛的传导和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腺苷及其受体参与疼痛和针刺镇痛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阐明针刺镇痛的调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刺镇痛与免疫机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沉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3):171-172
对免疫与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与针刺镇痛的关系进行探讨 ,认为免疫可参与针刺镇痛 ,可能对针刺镇痛的效果发生影响 ,针刺镇痛是神经内分泌免疫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中枢单胺类及乙酰胆碱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与中枢神经递质的关系,多从针刺镇痛的角度来研究。针刺镇痛进,5-HT含量在中枢的许多部位增加,合成和利用都加速,合成的增加超过了作用。CA中的NA对针刺镇痛有拮抗作用,大部分文献报道,针刺镇痛时,NA在中枢的含量下降;DA对针刺镇痛也有损坏拮抗作用,至于在中枢的含量变化报道不一致。Ach有助于针刺镇痛,在针刺镇痛过程中,中枢Ach含量升高。针刺镇痛时,5-HT与Ach,OLS,NA、亮-脑啡肽  相似文献   

6.
chen JD 《中国针灸》2012,32(6):565-569
根据近年有关疼痛发生的"非神经元中心"理论,并结合针刺经穴镇痛的临床研究和经络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针刺经穴镇痛作用的"经络机制"假说:针刺经穴的镇痛作用是通过对经络结构及功能的直接影响,改变了组织的酸化及炎性介质等对外周感觉神经元乃至中枢神经功能活动而起到镇痛作用。针刺经穴的镇痛作用主要是与经络结构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的作用直接相关,疼痛的"非神经元中心"机制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神经生理学基础,而经络结构与神经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仅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针刺镇痛穴位结构与功能的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众多学者在针刺镇痛的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各种实(试)验方法,不仅基本肯定了针刺提高皮肤痛阈或抑制痛反应的镇痛作用,还对针刺镇痛的变化条件及其规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不仅推动了针刺镇痛技术的进步,还促进了现代疼痛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针刺穴位是针刺镇痛的物质基础.因此,认真研究镇痛穴位的结构、功能的特异性及其分布与运用规律,对积极推广针刺镇痛临床应用并提高其临床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针刺镇痛原理研究证实了针刺的信息是通过神经递质和活性物质的传递而产生镇痛效果。在这些递质中有些有利于针刺镇痛,有些不利于针刺镇痛,而同一递质在中枢可能被认为是镇痛物质,在外周则为一致痛物质,其相互间在含量和功能上的平衡是产生针刺镇痛作用的重要条件。为了探讨剖腹产术中的针刺效应与这些物质在外周血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本题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刺镇痛术后疗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及其相关技术作为临床手术镇痛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在缓解患者术后急性痛中作用明显。大量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围绕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而开展,为临床开展新的镇痛方案提供了指导依据。本文从针刺镇痛的基本机制出发,以术后镇痛和降低不良反应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总结了近年来针刺镇痛术后疗效研究的新进展。各项研究结果显示,针刺镇痛在术后镇痛和降低不良反应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要作为一项常规技术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其内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0.
家兔额叶皮层对视前区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下行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额叶皮层是否参与针刺镇痛作用尚无一致看法。早期的工作指出:切除全部额叶皮层的家兔,其针刺效应依旧存在。因此,他们认为额叶皮层不参与针刺镇痛作用。徐维等人在人体上比较皮层完整结构与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针刺及耳穴按压用于初产妇第一产程分娩镇痛的效果,通过分析本方法的镇痛效果,以及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从而提出了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针刺及耳穴按压分娩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1)以公认的Keele标尺图评级法[1]及VRS疼痛分级法[2]作为镇痛效果评定标准,对105例产妇针刺及耳穴按压分娩镇痛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并与105例呼吸法分娩产妇的疼痛进行了对比,(2)通过记录产妇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来观察针刺及耳穴按压对母婴的影响,(3)通过观察针刺配合组治疗前后及相应时间产妇外周血中β-内啡肽及5-羟色胺浓度变化,探讨该方法的镇痛机理。结果:(1)针刺及耳穴按压能有效减轻第一产程分娩疼痛,与呼吸法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能缩短产程。(2(本方法能明显提高产妇外周血中β-内啡肽(β—EP)及5-羟色胺(5-HT)浓度。结论:(1)以针刺及耳穴按压作为分娩镇痛手段,具有操作方便、安全,镇痛效果可靠,无副作用等优点,适合基层临床应用推广。(2)其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中枢镇痛系统与对子宫的直接作用共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吴文芬 《光明中医》2014,(10):2236-2238
对针刺分娩镇痛的现代研究从产痛发生的机制、针刺镇痛的常用方法、作用机理等方面做一综述,针刺有较好的镇痛和促进产程作用,但是但手法不易掌握,镇痛效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外总结针麻原理时列举的学说有经络学说,神经学说,体液学说,闸门控制学说以及催眠学说等。由于对针刺镇痛还有怀疑,所以在国外有不少针刺镇痛的实验;又因为有人认为针刺是催眠和暗示的作用,所以也有不少关于针刺与催眠的关系的实验。一、针刺镇痛和针刺与催眠关系的试验:针刺镇痛试验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多年来关于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表明,针刺镇痛作用是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近年来证明脑内存在有内在的痛控制系统。它可通过延脑中缝大核下行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阻止痛信息的传入而起到镇痛作用。我们和一些研究者报道了刺激NRM可加强针刺的镇痛作用,而毁损NRM可使针刺的镇痛作用减弱。近来我们直接记录NRM神经元放电看到电针可激活NR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并抑制其伤害性反应,而且纳洛酮可以翻转此种效应  相似文献   

15.
<正> 从往的实验表明,大鼠摘除垂体后,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减弱;摘除垂体后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针刺镇痛效应得到恢复。并认为ACTH恢复针刺镇痛效应的作用与皮质酮无关,从而提示,ACTH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可能具有中枢作用。因针刺镇痛与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及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元的神经传递密切相关,所以,进一步阐明垂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机制,显然是有意义的。本文采用摘除大鼠垂体的方法,观察对脑内5-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疼痛都是备受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亟待解决。针刺是良好的镇痛疗法,具有整体调节的优势,针刺并非只改善疼痛患者某一方面的功能障碍,而对疼痛感觉、情绪、认知及社交等维度具有综合性影响。大脑是针刺镇痛过程中的最高级中枢,其中与学习、记忆以及情绪调节有关的海马参与疼痛多维度的形成与调节。随着针刺镇痛的脑机制研究逐步深入,针刺通过多角度调控海马以镇痛的机制值得关注,并有望成为解开针刺镇痛脑机制奥秘的落脚点,因此本研究围绕海马在疼痛中的作用及其介导针刺镇痛的研究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中枢单胺类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我们曾用脑室注射利血平的方法耗竭家兔脑内单胺类介质(包括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发现指针镇痛作用明显加强。以后发现用对氯苯丙氨酸选择性降低脑内5-羟色胺,可使针刺镇痛作用明显减弱。因而推测利血平对针刺镇痛的加强作用,是否与它耗竭儿茶酚胺有关。  相似文献   

18.
针刺镇痛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与镇痛效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镇痛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与镇痛效果关系530001广西南宁市针灸医院马玲,杨绍美,滕春光,黄素碧,韦立富为了了解针刺镇痛与钙、镁元素在针刺前含量的关系,为了减轻人工流产术受术者的痛苦,我们对202例早孕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作了针刺镇痛观察,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19.
阿片系统在针刺镇痛外周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朱丽霞  黎春元 《针刺研究》1993,18(3):214-218
以往工作已证明内阿片系统参与关节炎大鼠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本文拟进一步探讨其在外周镇痛中的作用。在右侧外踝注射弗氏佐剂形成急性关节炎的大鼠,电针双侧环跳穴10分钟,患侧痛阈提高明显优于健侧。全身注射纳络酮(250μg)可完全阻断针刺镇痛效应并出现更明显的痛觉过敏,局部注射20μg 纳络酮就可阻断针刺镇痛效应。全身注射吗啡可引起剂效相关的镇痛效应,且患侧镇痛效应明显优于健侧。以上结果说明内源性阿片系统也参与针刺镇痛的外周机制。针刺可能促使炎症区释放内阿片肽,作用在被炎症致敏的阿片受体,导致炎症区产生更强的针刺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20.
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更好地改进针刺镇痛疗效,必须首先搞清针刺镇痛产生的机制。本文介绍了针刺镇痛作用的几个主要机制,即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生物电调节与生物磁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