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向群  杨鹏  罗忠祥 《新中医》2007,39(10):14-14
罗忠祥是广西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48年,对诊治中医内、儿、妇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在当地享有盛誉。笔者有幸从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小儿疳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疳积散敷脐治疗小儿疳证108例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学校(241000)刘慧瑾关键词:疳证/外治法儿童贴敷疗法@疳积散/治疗应用小儿疳症是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宜,以致气液耗伤、肌肤失养的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余用疳积散贴...  相似文献   

3.
小儿疳证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疳证指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病证的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疾患。“疳”有2种含义,其一“疳者甘也”,谓其病因恣食肥甘厚味;其二“疳者干也”,指其证见气液干涸,形体干瘪消瘦的临床特征。临床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形体干枯羸瘦、头发稀疏、精神疲乏、腹  相似文献   

4.
一、理论基础痹证初起,风寒湿热诸邪乘虚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故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及疏经通络为其治疗大法。一些动物药,如乌梢蛇、羚羊角具有祛风通络、止痉定痛、清热除湿之功效,且作用猛烈,见效迅速,常为植物药所不及。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更甚,血脉瘀阻。津液凝聚,以致瘀血痰浊阻痹经络,深入骨髓,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骨节肿大、僵硬变形、功  相似文献   

5.
6.
宋秦 《陕西中医》1990,11(4):168-169
作者从疳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防护等方面,结合古今医家论述及临床实际,对儿科四大证之一疳证进行了颇有意义的探析,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7.
侗药单方在小儿疳积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侗药单方治疗小儿疳积病的临床应用,对各类不同病状的疳积病作了初步辨考,对侗药单方基源、学名、性味、功能,特别是独特的用药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将222例患儿分为针刺组(110例)和药物组(112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双手四缝穴,每周1次,共4次;药物组口服益气健脾口服液,每日2次,每次1支,共4周。疗效评价包括症候积分量表中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4个中心共纳入222例病例,212例完成试验。针刺组在改善患儿的食欲、体重、腹部皮下脂肪厚度等方面优于药物组(P<0.01),在改善身高方面两组无差异。两组在提高血清IGFⅠ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在提高PA水平上针刺组优于药物组(P<0.05)。两组在提高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方面,针刺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药物组的红细胞计数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疳证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一种疾病,历代医家在治疗疳证一般从脾胃论治,以健脾化滞、益气生津为法,著名国家级名中医刘以敏主任在治疗本病上有独到见解,首先是强调治未病的观点,其次是分期治疗的观点,治疗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浅谈动物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招明 《光明中医》2006,21(1):27-28
动物类中药在我国的应用有着二、三千年的历史,其内容十分丰富,它是祖国医学宝库的一部分,据报道,我国动物药现已有969味,其生理活性又很强,疗效显著,所以自古至今颇受中医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小儿疳积西医称之为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通常指小儿面黄肌瘦、头发稀疏、精神疲惫、腹部胀大、青根暴露或腹凹如舟、饮食异常的一种病证.现代社会虽然生活物资极度丰富,但由于幼儿长期厌食、挑食、偏食;或由于其父母缺乏育婴保健知识,断乳后喂养不当,教养方法不得其法,强迫进食、责骂引起幼儿精神压力增加,情绪反常,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食物充分吸收利用,造成营养不良[1],所以小儿疳积依旧为目前儿科临床的四大病证之一,威胁着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本病好发于1~5岁儿童.  相似文献   

12.
疳证即疳积 ,本病以 3岁以下小儿多见 ,病情顽固复杂 ,被古人列为儿科四大症之一。小儿疳证以脾胃虚弱 ,饮食不化 ,气血不营为病理特征。祖国医学对小儿疳证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尤其是穴位敷贴疗法 ,免去了小儿口服给药的困难 ,疗效满意 ,因此 ,尚有值得发展的必要 ,现择其一二 ,以示临床。1 .疳证穴位敷贴所用的穴位及功能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脏气未充 ,脏腑娇嫩 ,如果饮食不节 ,喂养不当或久病不愈等均可转化为疳。临床取穴虽然根据小儿的不同表现而有所不同 ,但是由于小儿疳证以脾胃虚弱 ,饮食不化 ,气血不营为病理特征 ,表现为气血…  相似文献   

13.
14.
消疳脐敷膏治疗小儿疳积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疳积为临床常见病,多因乳食不节,积滞伤脾,喂养不当,营养失调,慢性疾病气血两亏或虫积等多种原因导致.临床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苍白,头发干枯,纳呆乏力,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弛,吮吸手指,嗜食异物,大便异常及午后潮热等.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自拟消疳脐敷膏治疗本病5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疳积是疳症和积症的总称,为儿科常见疾病。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不健康(如偏食、挑食、零食、各种饮料代替正餐甚至厌食),导致很多小儿营养低下,消化不良,久则成积,积久成疳,既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也影响其智力发育。笔者采用健脾化食散合推拿治疗本病295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翠瑛  邓丽莎 《新中医》2002,34(8):48-49
目的:观察儿血宝口服液治疗小儿疳病的疗效。方法:对100例疳病患儿用儿血宝口服液口服,每次20ml,每天2次,连服1月为1疗程,连用3疗程。结果:显效7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治疗前体重、身高分别为(13.71±0.78)kg、(89.50±3.89)cm,治疗后体重、身高分别为(16.15±0.81)kg、(92.94±4.11)c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该方具有补脾益肾、益气生血之功,可明显提高疳病患儿的体重和身高,对疳病患儿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刘书奎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2):544-544
历代医家对疳证的辨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对有关文献进行统计,发现在治疳方剂中,一半以上都配伍动物药,如《幼幼新书》中收集治瘠方剂791首,其中520首用动物药。可见动物药在小儿疳证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笔者使用动物药治疳之心得,介绍于下。1蟾蜍蟾蜍性味辛凉有毒,功能消消疳杀虫,解毒消肿,是古代治疗小儿疳证最常用的动物药。1972年,笔者下乡巡回医疗,当时农村医疗条件较差,许多小儿患疳证而得不到及时治疗。于是,嘱捕捉大蟾蜍1只,开水烫死,焙干研末,放入饮食中服,一般分10日服完。治疗10余例,患儿食欲转好,…  相似文献   

18.
疳证又名疳积,好发于幼弱的小儿,故“夫疳之为病,亦小儿恶候”之说,此证是儿科四大证之一。疳积之成,起源于脾胃失调。水谷人胃,赖脾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灌溉诸脏,营养一身。有“水谷素强者无病,水谷减小者则病,水去谷亡者则死”说法。《小儿药证直诀》云:“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说明疳积之形成是由于脾胃之损伤,维系机体各部营养及生长所必须的物质缺乏,以致气体虚弱.出现一系列干枯的痒状。  相似文献   

19.
陈祖皋应用消疳散治疗小儿疳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祖皋认为,小儿疳积的病机关键不外乎胃滞、脾虚、肝旺,而且三者常相互影响,相兼夹杂。治疗常用消食、运脾、清火三法。拟定消疳散,临床应用每收良效。  相似文献   

20.
土茯苓治疗小儿疳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康华 《中医杂志》2001,42(12):714-714
土茯苓甘淡性平无毒,入肝胃经,善解毒除湿,利关节。李时珍谓“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行”。临床常用于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等证。笔者据当地民间方法,用于小儿疳积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现介绍如下。用法:土茯苓30g,鸡内金15g,共研细末,每服3g,米汤冲服,每日3次。如治李某,男,2岁,面黄肌瘦,肚腹膨胀,精神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