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人,男,28岁,汉族,军官。因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2年急性发作3d”于2013年6月17日就诊。否认有药物过敏史,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次、2次/d,口服第5天后患者自述出现排尿困难。查体无异常发现,腹部超声未见异常。初步考虑是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引起的排尿困难,嘱患者暂停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d后,患者排尿恢复正常。7d后患者又自行口服剩下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排尿困难症状又出现,停止应用后症状消失。给患者改用其他药物,排尿困难症状再未出现。  相似文献   

2.
李某,女,68岁,2003年2月10日初诊. 患者于2003年1月20日,因气候变化、情绪激动而发病.初见咽中如有异物,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咽喉部发痒,伴咳嗽,呈持续性,连续咳嗽达15分钟左右,时感胸闷,一天发作5~6次,已连续1周出现上述症状.待心情稳定后,则症状减轻至消失,发病以来,多次就诊西医,诊为慢性咽炎,服用消炎、止咳等药及雾化吸入治疗,未获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1岁。因间断性全身浮肿7年,黑便5d,于2011年2月14日人院。患者7年前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血压升高,伴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当地医院诊断为肾小球肾炎,经治疗症状减轻出院。但之后全身浮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常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近5d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黑便,伴头晕、心慌等症状。  相似文献   

4.
患者贾某、女、33岁、干部,既往健康。因膝关节疼痛,口服炎痛喜康20毫克,每日1次。第5次用药后,患者出现头晕恶心、胃痛、眼睑及颜面浮肿,继而出现下肢浮肿,手足发凉、乏力、心率减慢,每分钟50次、心音弱。查血、尿、心电图、基础代谢均无异常。停药后3日症状减轻,7日后症状消失,恢复正常。故认定此反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 患者女,26岁,因停经7个月伴有头痛、头晕,左眼视物不清1d.于2002年6月21日入院。末次月经2001年11月9日,该患停经40余天,出现早期妊娠反应症状,未经治疗,20余天后自行消失。停经6个月时,自觉轻度头痛、头晕,仍未行治疗,入院前4-5d,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左眼视物不清,双下肢水肿,尿量少。既往健康。月经:13号,规律,无痛经,婚后1年妊娠2个月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6岁,以阴道不规则流血3月余加重2d,昏倒1次,于2003年8月25日入院。诉:5月16日出现阴道少量点滴状流血,无不适症状,2d后阴道流血停止,6d后再次出现阴道流血,量较多,色暗红,少许血凝块,轻微腹痛,腰骶疼痛,未作处理。5d后阴道流血停止,约2d后又出现阴道点滴流血、时有时无、时多时少,其中6月20日、7月23日2次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0岁,该患者于1993年6月1日以精神分裂症收住院,服用氯氮平250mg/d维持治疗,2002年12月10日始病人出现言语凌乱、思维松散、行为紊乱,考虑精神症状复发而将氯氮平逐渐加量至400mg/d。后因病人出现情绪低落、懒散少动,为缓解此症状而于2003年1月12日加用优克治疗(20mg/d),合用至1月22日病人突然出现发热、大汗、木僵、肌张力增高,查心肌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所致偏身舞蹈症临床分析,讨论其发病特点、病因及治疗。方法:收集2009-2013年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的23例偏身舞蹈症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节区脑梗死2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卒中后24 h内出现偏身舞蹈症症状者达22例。23例均应用氟哌啶醇治疗,20例1-3 d后症状开始减轻(其中15例6-7 d后症状消失,5例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另3例症状无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是偏身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腹痛,胸痛,胸闷,发热20d,喘憋加重7d,吞咽困难5d,于2003年10月20日以“右侧胸腔积液原因待查”急诊收入院。患者20d前于下蹲后突发上腹痛,以脐上部明显,为钝痛、不伴放射,无恶心、呕吐,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同时出现胸痛、胸闷,疼痛与呼吸无明显关系,无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1岁,农民,已婚。因颈、胸、腋、腹股沟、腹部红斑脓疱7d,发热3d,于2005年6月26日来我院住院治疗。7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腋部群集分布小脓疱,进行性增多,向周围扩展,发展至胸部、腹部、腹股沟,部分皮疹融合成片,或自行干燥、结痂、脱落。曾于2003年5月及2004年5月两次妊娠后无诱因出现同样病史,均自然流产后经抗炎治疗痊愈。既往体健,无传染病、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月经14岁3~5/28~30d,末次月经2005年5月13日,孕2产0。丈夫健康,家族中无类病史。  相似文献   

11.
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致胃痛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下腹痛伴腹泻、血便2年入院。病程中无上腹痛,当时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根据肠镜、病检及生化检查等确诊为克罗恩病,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法国爱的发制药集团,生产批号20040726)0.5g,4次/d口服,甲硝唑+思密达保留灌肠后血便、腹泻及下腹疼痛减轻,7d后出现上腹痛及恶心呕吐,不能忍受,做肝胆脾彩超、胰腺CT、血尿淀粉酶及肝功能无异常,停用美沙拉嗪后上腹痛及呕吐消失,又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1d后再次出现上腹痛及恶心呕吐,停之症状消失,来我院后先口服耐信片(阿斯利康公司生产)20mg,1次/d,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3岁,主因右下腹疼痛6d,于2005年5月5日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清语利,无过敏史及遗传病史,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给予抗炎、补液对症治疗,静脉输入5%葡萄糖加西咪替丁0.4g,20min后,出现全身震颤,以站立时明显,嘱患者指鼻,手指越接近鼻尖,震颤幅度越大,遂即更换液体,给予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症状无缓解,考虑可能为该药不良反应,给予补液2000mL,应用速尿、地塞米松等,以加快药物代谢,2d后,患者病情渐趋平缓,生命体征正常,3d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3.
尹雷  王玉  曾学军  曾小峰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7):1923-1923
患者男,56岁,因下肢间断肿痛6年,间断发热2.5年,高热7d于2005年10月8日入院。患者1999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腓肠肌侧肿痛,双下肢交替红肿,每次应用抗生素3—5d症状可减轻,偶有发热,体温37.0—38.0℃,无皮疹、关节肿痛,双下肢无可凹性水肿。2001年9月外院诊断为血管炎,给予泼尼松30mg,  相似文献   

14.
女性患者,26岁。因“乏力、周身不适20d,间断发热15d”,于2003年3月1日入院,患者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周身不适,15d前感觉畏寒,继之出现不规则发热,上午体温在36.5~38.0℃左右,下午及夜间体温在38.0~40.5℃,有夜间盗汗,无阵发性咳嗽、咯痰,无咽喉疼痛,无关节、肌肉酸痛,高热时有胸闷气促、头昏、乏力,无心悸、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7d前在单位职工医院就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青霉素、病毒唑”输液治疗,发热不退,症状未见好转,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2003年2月8日注射乙肝疫苗,个人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5岁,退休工人。月经紊乱伴有周期性胸闷、心慌5年。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原因地出现胸闷、心慌,同时伴有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多汗及烦躁不安,4~5d后月经来潮,无论用药与否均持续3~4d,月经过后症状自然消失,每月1次。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急慢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月经初潮17岁,月经周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0岁,于2002年8月开始出现右手指麻木,后颈部疼痛不适,20d后,左手指亦感麻木,继而双手指运动不灵,2个月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和僵直,走路经常跌倒,5个月后,出现腰部“来带”感及麻木,时有排尿困难,曾就诊于庄河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炎,给予口服中药、针灸及理疗等治疗,无效。于2003年4月15日就诊于我门  相似文献   

17.
张爱华  阿丽娅 《新疆医学》2000,30(2):105-106
患者男,40岁,因反复胸闷,气憋6个月.加重伴突发性胸痛、咯血5天,于1995年11月3日入院。患者于1995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劳累后胸闷、气憋,休息后可缓解7月加重,在“当地医院”以“支气管炎”治疗,症状日渐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轻度浮肿。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并给予相应治疗,症状减轻,双下肢浮肿消失,治疗一周后出现右下肢浅表静脉炎,静点脉络宁20多日后疼痛减轻、消失。且又出现“左下肢深部静脉炎”再次给予静点蝮蛇抗栓酶、脉络宁疼痛缓解。10月26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3岁。因“咳嗽,气促7天余,伴心慌,胸闷1天”,于2004年2月21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脑梗死病史,均已治愈。自述曾先后于2年前和1年前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时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及皮疹,停药后消失。入院前1d自行购阿莫西林胶囊,复方甘草合剂,氨茶碱片等,服用后即出现心慌,胸闷。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0岁,因乏力、发热13d,干咳、胸闷、气促10d于2003年10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10月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发热,体温最高38.5℃,无明显胸闷、胸痛。先后于两家医院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未查心电图。予静脉抗生素治疗数日,体温下常,但乏力加重,出现干咳、胸闷、气促。10月16日再次就诊时查心电图:V1-V6 ST段抬高0.1—0.4mV,T波倒置,III、avF呈qr型,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次日于急救中心做超声心动图示急性心肌梗死伴室间隔穿孔,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  相似文献   

20.
张波  王蓉美  王东  于红  纪树国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96-1398
患者女,51岁。因发热伴全身酸痛不适2d于2003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发病前无诱因,体温波动在37.5℃左右,发热无规律,多在下午出现。入院2d后出现轻微咳嗽,无痰。无胸痛、胸闷、喘息及咯血等症状。既往无重要病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2cc,脉搏70次/min,呼吸14次/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