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17名正常人和单纯性深覆患者的息止间隙(FS)及13名重度深覆伴牙列缺损患者用垫式义齿修复前后的FS、肌肉功能状态及咀嚼效率进行了比较。单纯性深覆患者的FS小于正常人(1.57±0.56mm,2.00±0.43mm,P<0.05)。戴上修复体后形成了新的FS,增加的垂直距离未引起肌肉疲劳,并使肌肉的收缩功能有所改善,咀嚼效率明显提高,说明修复体是成功的,深覆患者的下颌姿势位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混合牙列期矫治安氏Ⅱ类前牙深覆的体会,探讨早期矫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例7~10岁安氏Ⅱ类前牙深覆患儿的研究模型及临床资料。结果:矫治结束后6例患儿覆覆盖基本正常;4例下颌后缩严重的患儿覆覆盖控制在Ⅰ°以内;所有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对于安氏Ⅱ类前牙深覆儿童,尽早解除下颌发育障碍,引导口颌系统正常发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郭亚琳  叶晓红 《当代医学》2011,17(25):63-64
目的观察使用摇椅弓矫治成年人前牙深覆深覆盖伴散隙的AngleⅠ类错畸形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主要使用摇椅弓、结合使用链状橡皮圈等对10例前牙深覆深覆盖伴散隙的AngleⅠ类错畸形成年病例进行矫治。结果 10例成年患者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面型明显改善。结论摇椅弓在矫治成年人前牙深覆深覆盖伴散隙的AngleⅠ类错中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AngleⅡ2)错髁突前伸运动的轨迹特征,并比较与个别正常之间的差异。方法AngleⅡ2患者20例,其中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AngleⅡ2患者9例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AngleⅡ2患者11例,个别正常15名,利用CADIAX(Ⅲ型)髁突运动轴图描记仪分别记录前伸后退运动的髁突运动轨迹,并对其运动特征进行定性的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AngleⅡ2髁突前伸运动轨迹左右基本对称,重合性好。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AngleⅡ2患者其髁突垂直向最大位移和矢状髁导斜度均大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gleⅡ2错前伸运动的垂直分量较大,可能与前牙深覆合和髁突位置有关。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对其髁突前伸运动轨迹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32例前牙反的矫治效果证明在固定矫治器基础上配合下颌全牙列垫矫治前牙反 ,可以有效地防止下前牙伸长 ,避免产生深覆。方法简单 ,缩短了疗程 ,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前牙Ⅱ Ⅲ度超和深覆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性疾病,除丧失正常的咬功能外,还严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覆可为下颌的前伸运动提供引导,是维持良好的下颌后方铰链轴位所必需的[1]。深覆常被视为牙龈退缩、牙齿松动、咀嚼时下颌运动干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但矫治深覆较困难,矫治后患者的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者的差异。方法选取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和正常各25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记录各种下颌运动时其髁突的运动轨迹。结果实验组双侧髁突开闭口轨迹运动幅度减小、位移量小于正常者(P<0.05);前伸后退轨迹前伸幅度增加,位移量大于正常者(P<0.05);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在矢状面上的轨迹较前伸轨迹向前下方倾斜度增加。髁突位移5mm时矢状面倾斜度在各种下颌运动时均大于正常者(P<0.05)。结论实验组髁突运动轨迹与正常相比有显著差异,可能与其髁突位置、前牙覆覆盖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璟  杨岚 《吉林医学》2011,(19):3889-3890
目的:探讨小平导结合摇椅弓矫治深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8例深覆Ⅱ度以上患者,采用小平导结合摇椅弓打开咬合矫治深覆。结果:小平导结合摇椅弓矫治深覆,与单纯使用方丝弓矫治器相比,通过升高后牙、压低前牙,明显缩短了疗程,有效矫治深覆。结论:小平导结合摇椅弓矫治深覆,能快速有效打开咬合,改善面型,矫治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牙期反患者采用"2×4"技术与垫式斜导矫治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通过36例替牙期反的患者,采用"2×4"技术与垫式斜导联合矫治,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36例替牙期反的患者,反全部解除,面型趋于正常,覆覆盖正常,上切牙唇倾前移,上颌骨向前生长,下切牙舌倾,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关节凹改建,下颌角变锐。结论 "2×4"技术与垫式斜导联合治疗替牙期反,效果可靠,疗程较短,结构简单,是一种新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前型者下颌关节点和切点轨迹的特征。方法:用新型下颌三维运动轨迹描记仪MT-1602测量了55名不同前牙覆覆盖者下颌咀嚼运动关节与切点的轨迹,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下颌双侧关节咀嚼轨迹与切点轨迹之间具有普遍的正相关性;深覆者关节与切点轨迹的侧向幅度均小于正常(P<0.01);额状面轨迹窄于正常(P<0.01);前牙深覆盖者的轨迹与正常者无差别(P>0.05)。结论:深覆是影响下颌咀嚼运动形态的主要因素,修复时应尽量避免前牙深覆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铸造颌垫式义齿修复重度深覆颌患者上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重度深覆颌上前牙缺失患者利用铸造颌垫重建咬合关系进行义齿修复。结果除1例患者因金属过敏外,其余效果良好。结论该方法恢复咬合垂直距离,能预防并治疗因咬合垂直高度过低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病变,是一种适用性强、经济、行之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侧后牙深覆盖患者下颌侧方运动时髁突轨迹的特征及和正常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正常12例,单侧后牙深覆盖32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扫描ARCUS digmⅡ型记录髁突运动轨迹。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两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实验组侧方运动中非深覆盖侧髁突矢状向及最大位移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水平位移小于对照组(P〈0.05),非深覆盖侧髁突向后运动的幅度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后牙深覆盖患者下颌侧方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与正常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高晓丽 《吉林医学》2012,33(16):3388-3389
目的:探讨重度深覆患者采用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例中青年重度深覆患者,采用矫治性活动义齿治疗,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34例患者解除了重度深覆牙合,后牙达到了完全接触;2例患者放弃了治疗。结论:矫治性活动义齿对中青年重度深覆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用途弓联合种植体支抗治疗前牙深覆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丝弓矫治器中运用多用途弓联合种植体支抗打开前牙咬合。结果对于安氏Ⅱ类高角病例,多用途弓能够快速有效打开咬合。结论多用途弓联合种植体支抗是治疗前牙深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晓丽 《中外医疗》2012,31(9):62-62
目的探讨应用矫治性可摘局部义齿的效果。方法采用矫治性活动义齿治疗中青年重度深覆牙合患者36例,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2例患者放弃治疗,其余34例患者均解除了重度深覆牙合,后牙完全接触。结论矫治性可摘局部义齿对中青年重度深覆牙合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滑式矫治器在AngleⅡ类错中治疗前牙深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自滑式矫治器配合固定治疗技术治疗AngleⅡ类错。结果:自滑式矫治器可随同各种固定矫治技术在治疗中控制前牙区的垂直向移动,在矫治过程中改变曲线的深度时即以改善口唇的突度。结论:在Ⅱ类错中应用自滑式矫治器可在短期内很好的打开咬合,改善患者面部的侧貌。  相似文献   

18.
汪夕云  李玲 《吉林医学》2012,33(16):3409
目的:观察深覆颌深覆盖患者上前牙缺失活动桥反做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口腔门诊选择上前牙缺失,深覆颌深覆盖患者11例,活动桥胶托修复,因颌间距离小,通常放于腭侧的基托改放在唇侧,观察患者修复后使用效果。结果:修复后3个月、1年,随访观察患者在功能和美观的使用满意度。结论:上前牙缺失活动桥修复反做法,患者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