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肠道非特异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亚洲地区呈增高趋势,日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炎和调节免疫反应:近年来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许多全新的治疗方法和新型的药物制剂开始应用于临床。现就IBD的治疗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病程迁延,并发症、住院率、手术率较高,全球范围内IBD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迫切的需要有效的治疗手段。在这篇综述中,覆盖了现今已知的抗炎,免疫调节,以及微生物调理等治疗。  相似文献   

3.
聂琳  章礼久 《安徽医药》2016,20(5):1002-1003
治疗炎症性肠病应用较为广泛的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出现了很多治疗失败的情况。各种新型的有潜力成为治疗IBD的药物已经被多个临床试验所评估,考虑到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较好,副作用较少等优点,该文收集了最新的相关文献并归纳总结了单克隆抗体治疗IBD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正在从传统的化学疗法进入生物学免疫调节剂治疗的时代,并已有多种特异性制剂可针对性地对炎症发病机制中的某一具体步骤进行靶向性治疗。目前,适用于临床应用与研究的生物技术疗法主要为一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通过静脉或皮下途径给药的治疗性蛋白质制品,如重组人蛋白质、单克隆抗体(嵌合性、人体化、或完全人体化)与融合性蛋白质等。  相似文献   

5.
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IBD)至今病因尚不明了。其发病机制亦相当复杂,已知其中的几个重要因素有炎症介质、免疫异常、感染因素和遗传易感性等。目前对IBD的治疗主要是着眼于阻断IBD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近年一些先进新药的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发生在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cD主要病理学特征为整个肠壁粘膜组织肉芽肿性炎症,多发生在回肠末端和升结肠,也可发生在口腔、食管、胃和肛门区。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便血、以及全身系统性表现如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克隆病(Crohn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三十余年来对IBD 的药物治疗主要局限于柳氮磺胺吡啶(Salicylaiosulfa Pyridine,SASP)和皮质类固醇,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常发生较严重的副作用。且SASP 仅对轻中度UC 有治疗价值,对活动性CD 及其维持治疗疗效差;皮质类固醇虽能减轻UC 和CD 的症状,但需长期用药,易产生依赖性。近来IBD 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某些进展,本文就此作一文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生物制剂的应用使其病情进展和疾病转归得到了新转折。抗肿瘤坏死因子α已成为治疗中重度炎症性肠病的一线用药。近年来,抗黏附因子也成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重要药物,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常被用于抗肿瘤坏死因子α失应答和对其他治疗方法不耐受的情况。而更多的生物制剂正处于临床试验的各个开发阶段,包括抗IL-12/23的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JAK抑制剂—托法替尼(Tofacitinib)和抗黏附分子—Etrolizumab。本文主要介绍目前新出现的主要的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生物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的认识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蔚茹 《上海医药》2010,31(5):207-21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组不明原因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前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炎症,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后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而以末段回肠及临近结肠为主,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是基因上易感人群对肠道共生微生物产生的过度的先天或后天免疫反应所导致的。近几年,随着深人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验证,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又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云东  林森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2):727-730
5-氨基水杨酸及其前体药物是临床治疗炎症性肠病和预防其复发的药物.柳氮磺胺吡啶是应用时间最久的5-氨基水杨酸前体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而迫使人们不断寻求安全、有效的新型5-氨基水杨酸制剂.近年来新型5-氨基水杨酸前体药物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本文简要综述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IBD),IBD至少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独立疾病。IBD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主要对IBD的流行病学、致病因素以及临床治疗药物进行了总结,期望能为后续IBD的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炎症性肠病(ifn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从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的异同角度看,这类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迄今IBD的确切病因依然不明,研究认为遗传、免疫、感染等多种因素参与了致病、病理过程,已有一些发病学说用以阐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理,如“特殊感染源学说”、“粘膜抗原暴露学说”、“宿主粘膜免疫系统对肠腔抗原反应学说”等。目前倾向于本病的发生是  相似文献   

15.
<正> 对慢性炎症生物学的深入了解,促进了针对炎性通路上各个靶位的特殊生物治疗的发展。生物治疗(biological therapy)是指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进步产生的、应用一系列生物小分子物质进行靶向治疗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各种天然生物制剂和分离物,如血液制品及各类疫苗;②重组的肽类和蛋白质,如生长激素与促红细胞生成素;③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胃肠道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均由免疫调节紊乱所致。抗原激发的IBD是特异的慢性炎症。IBD患者肠上皮屏障功能存在缺陷,容许细菌种植,通过抗原递呈细胞(主要是黏膜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将  相似文献   

17.
1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为慢性、反复发作的肠壁全层性炎症,常见于回肠末端和结肠。溃疡性结肠炎为发生于结肠的弥漫性、浅表性、局限于黏膜层的炎症,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的当代治疗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耿引凤对IBD的治疗需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病变范围及个体免疫状态等制定综合治疗措施。一、药物治疗1,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或5—氨基水杨酸(5—ASA),为治疗IBD的轻、中型首选药。SASP经结肠细菌作用释出5—ASA及磺胺吡啶,SASP的治疗作用主要来自5—ASA,可抑制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等炎性介质;阻滞某些细菌肽的趋化活性;清除氧自由基等,从而减轻肠道炎症。其治疗作用与用量有关,SASP4~6克/天有效率分别为67%和77%。但副作用发生亦随用药量增加而增高。5—ASA不含磺胺吡啶,但口服后迅速由小肠吸收,可出现急慢性肾毒性作用。近年来研究出许多可达到远端小肠和结肠的新型口服5—ASA制剂,并有局部灌肠用的5─ASA制剂,但来源较困难、价格昂贵,国内尚不能或尚未生产。鉴于国内IBD多为轻、中型,我们应用自行研制的SASP栓治疗IBD52例,总有效率达95%。并与山医三院及省内6家综合医院观察溃疡结肠炎100例,SASP栓治疗总有效率93.8%,口服对照组总有效率73.8%。2.皮质固醇类药。为重型及活动型IBD首选,可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慕然  张庆瑜 《天津医药》2006,34(10):748-75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近年来周内外IB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主要与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因素有关。细胞因子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如T、B、巨噬和单核细胞等)和非免疫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合成和分泌的一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细胞因子与IBD关系密切,现就细胞因子在IBD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不仅累及肠道,亦可出现多种肠外表现(EIM),易造成误诊,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现将IBD肠外表现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