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将急诊急救与疾病危重期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很高的效率性。通过创伤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可提高战创伤救治技术水平,搭建平战结合我军卫勤保障任务准备平台,形成军队医院急救医疗优势,促进我军综合医疗水平的提高。创伤救治和以创伤救治为特色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是我军卫勤保障任务的职能要求,应作为部队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参照前苏联急救站的机制,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专业急救机构——急救站,由医务人员承担现场救护任务,起到了“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关键作用。80年代后发展成为医疗急救和快速转运于一体的院前急救模式。之后,随着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的大急救医疗网络逐渐形成,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我国发生的各种急症、意外事故、创伤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医疗急救中的"生命绿色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救生命绿色通道是一个健康无阻的通道,它能使患者获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它可以无障碍地以最快的速度向危重伤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因此,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的生命绿色通道显得非常重要。1生命绿色通道的主要结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是生命绿色通道的三个主要部分,它们既是独立的环节而又相互紧扣、无缝衔接构成一个整体。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U-SS)的一个子系统,它承担着院前急救、途中监护和转运的任务,是急救过程中首要环节,是生命急救绿色通道的开端和前段。院前急救应强调先救命后治…  相似文献   

4.
1 院前急救可提高心血管急症的生存率 许多社区医疗实践证实,不断加强和改善社区急救医疗服务(EMS)体系是提高心脑血管急症生存率的关键.基本生命支持的救治方法在基层和社区医疗中的普及,使许多现场急救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在院外的心脑血管急症患者获得生存最佳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院前急救队伍是院前急救3大要素之一,而急救技术是决定院前急救能力和急救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的急诊急救事业起步较迟但发展迅速,在急救体系架构建设完成后,急救队伍的建设和急救技术规范培训将是今后急救急诊管理层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了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医疗救治队伍能力的建设,中南院前急救珠海培训中心针对指挥调度型急救模式和院前急救队伍构成的特点,开展了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和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急诊需求逐年上升和急救条件不断完善,许多病人却因无法支付急救医疗经费而得不到治疗,急救医疗保障体系亟待建立.为完善中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立急救医疗保障体系,本文在借鉴相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急救医疗保障的现状和挑战,提出建设急救医疗保障体系"两步走":首先将急救医疗保障制度纳入全民医疗保障的整体制度,实现医疗服务一体化;其次建立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成本分摊为主要筹资渠道的"急救医疗保障基金",以预付形式拨付给承担急救服务的单位,从而保障病人有急救需求时能够得到及时诊治,并从经济上减轻医院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急救医疗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要求必须建设一条快速、连续、高效的急救医疗绿色通道,以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有关专家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三环理论",其基本内涵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重症监护治疗体系[1-2].三个体系缺一不可,形成一个完整、统一、高效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王玉琴  白琳  王宇 《工企医刊》2010,23(5):82-82
随着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急救医学的发展趋势逐渐演变为院前急救一急诊室急救一ICU救治这一完整体系。而院前急救及护理亦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因此认真掌握院前急救中现场及转运途中的护理措施,及时采取紧急而正确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能够为重症创伤病人院内急救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为医院的后期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将我院重症创伤病人院前急救中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三环理论"为指导建设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三环理论”系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3个重要环节,即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应以“三环理论”为指导,建立务实、高效的急诊医疗制度体系,迅即监护型的转运系统,顺畅、实时的信息系统,合理、长效的法律与预案体系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医院急诊绿色生命通道。  相似文献   

10.
区域急诊平台信息化体系建设是新时代解决医疗体制问题的重大探索和突破,也是针对目前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现状应运而生的。其宗旨是以患者的病情为核心、以救治生命为理念,倡导院前急救、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最大可能的降低胸痛、卒中、创伤等时间高度依赖性疾病的病死率,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
孙华  司敏 《现代保健》2010,(6):140-143
目的探索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的有效模式,创作急救医学影视教材,提高急救医疗质量和水平。方法(1)对国内外急救医疗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进行调研、分析,总结特点,积累资料;(2)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创建急救医学运行模式;(3)制作现代急救医学影视教材;(4)运用实践。结果按新模式运行后各急救医疗指标均明显提高。结论该项目成果能规范急救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急救效能,提高对危重患者救治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灾害事故的应对能力和水平,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2.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随着我国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uy medical service system,简称EMSS)和社区医疗服务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医院作为高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急救网络中是不可忽视的急救单位。本文就校医院如何转变观念,发挥在急诊急救中的作用,加强急诊科建设和医院急救体系建设,从实战出发,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组织管理,畅通生命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本院交通伤院前急救培训对提高施救人员应急救援能力的效果。方法本院2010年1—3月对30名院前急救人员进行交通伤院前急救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救援人员采取急救措施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时效性。结果培训前后院前急救人员急救技能及综合能力等考核成力提高明显,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培训是提高救援人员快速反应能力、提升急救技术的有效途径,也是军队医务人员提高应对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医院的关键就是"以人为本"倡导人性化管理,创新医院管理模式。就急诊医疗服务工作而言,就是要优化急诊流程,规范急诊医疗行为,运用链式管理模式的方法,对各个环节和细节加强管理,为各种急危重患者提供快速而且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5.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随着我国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uy medical service system,简称EMSS)和社区医疗服务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医院作为高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急救网络中是不可忽视的急救单位。本文就校医院如何转变观念,发挥在急诊急救中的作用,加强急诊科建设和医院急救体系建设,从实战出发,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组织管理,畅通生命绿色通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层医院急诊建设及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基层医院急诊建设、急诊管理及急救人才培养策略。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基层医院急诊科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没有固定编制,开展工作以“完全依赖型”为主,劳动强度大、待遇低、纠纷多、易受暴力威胁,职称晋升困难,人员流动性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基层医院建立“支援型”急诊科,以现代急诊医学新的“三环理论”指导急诊日常工作,积极开展院前急救,加强院内急救力量,建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千方百计拓展和延伸急诊服务,方便患者;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落实,确保安全;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职业素质,建设全科医学模式急诊科,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加社会效益。为基层医院急诊建设及管理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改进急诊日常工作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诊抢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及医护质量。在工业化进程加快,交通、建筑业迅速发展,突发事件及意外事故增多的情况下,对如何改进急诊日常工作,加强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主要有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预检的准确性、遵守各项急诊管理制度、突出急诊服务重点及改进急诊医疗管理模式等方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诊医学是近年兴起的一门救治涉及各个专业急性病的临床学科,贯穿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及危重病监护的全过程。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批先进的急救医疗设备不断地进入各级医院,应用于临床,在抢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化了急诊科安全、快速、有效、连续地诊疗服务,帮助很多危重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19.
浅析急诊医疗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防范急诊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对本院1999~2002年发生85例急诊医疗纠纷进行分类和原因分析。结果 发生急诊医疗纠纷的原因主要是责任心不强、急诊意识不强、医患沟通不充分、服务态度差、医疗费用问题、医疗技术水平不高、急诊环境差等。结论 要防止急诊医疗纠纷,应做到:加强急诊制度,严格首诊负责制,完善岗前培训和考核制度,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纠纷报告制度、纠纷科室参与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宣传教育,维系医患良好关系,建立合理的急诊医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