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系统性评价神经白塞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结果和磁共振(MRI)特征。方法对36例神经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表现、CSF检查结果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神经白塞病,男∶女=1.27∶1,神经白塞病出现在白塞病发病后的8个月~12年(平均4年)。锥体束损害是神经白塞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达41.7%;36例中实质型为25例(脑实质型23例、脊髓实质型2例),颅内高压型4例,混合型3例,其他类型4例。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实质型是我国神经白塞病的主要表现形式,CSF和MRI检查不仅是提高神经白塞病检出率和对其分型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判断神经白塞病活动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神经白塞病(NBD)脊髓型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33岁。因反复视物模糊2年余,四肢麻木乏力4个月,加重3 d于2005年4月10日入院。患者自2003年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至仅存光感。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葡萄膜炎”,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而完全恢复。2005年初  相似文献   

3.
正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在我国少见,当白塞病累及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s disease,NBD),临床容易误诊。为了增强对白塞病的认识、诊断该病时排除干扰、减少误导,并增强对结核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互关系的较新认识,作者对1例既往曾感染结核菌的患者被诊断为白塞病的过程进行阐述,分析诊治  相似文献   

4.
舒必利静脉滴注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2 7岁 ,农民 ,患精神分裂症 10年 ,近 1年来因不服药而复发 6个月 ,于 1995年 10月 2 2日第 2次入本院 ,无急慢性肾炎病史 ,无高血压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第 1~ 3天每天给予舒必利 0 4g加入 5 %葡萄糖氯化钠 5 0 0mL静脉滴注 ,第 2天还加服舒必利 0 8g/d,分 2次服用 ,第 3天下午 4时患者突然出现畏寒 ,全身不适及出冷汗。测体温 39 5℃ ,脉搏 130次 /分 ,呼吸急促 ,内科检查无异常 ,血液白细胞 13 5× 10 9/L ,中性占 0 82。以发热待查给予青霉素及对症处理。 4小时后体温降至 37 1℃。此后 4天病情仍未见好转 ,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神经白塞病在不同序列MRI检查上病灶的好发部位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神经白塞病患者的MRI检查资料。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和核磁共振波谱。结果 7例神经白塞病患者均表现为脑实质损害。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癫痫发作、头痛、躯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延髓麻痹、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和锥体束征。MRI检查常见受累部位包括脑干、内囊、皮质下白质和基底节。病灶在MRI上表现为T1WI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中3例可见异常强化。2例神经白塞病患者表现为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稍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信号轻度升高,核磁共振波谱未见明显异常代谢区。3例患者在首次MRI检查后15d~5个月进行随访发现原发病灶均减少或消失,但可出现新发病灶。结论神经白塞病是白塞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MRI检查是诊断神经白塞病非常敏感的方法,神经白塞病以脑实质损害为主,不同序列的MRI检查具有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神经白塞病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神经白塞病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探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8例神经白塞病患者的临床 和影像学资料;随访5例神经白塞病患者,对该病的演变规律进行总结。结果 8例神经白塞病患者均有白塞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其 中口腔溃疡8例,生殖器溃疡6例,眼部病变3例,皮肤病变4例,针刺反应阳性5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者只有1例,其余7 例从白塞病基本临床表现到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时间平均2.5年。8例中单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4例,周围神经损害1例,两者同时 合并者3例。6例行头颅MR检查均显示颅内散在点状或小片状T,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影,其中2例行头颅CT未见异 常。结论神经白塞病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均可因小血管炎而受损,临床表现随其受累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以中枢神经系 统多见,周围神经较少,病程中有典型的缓解复发,病灶多且分散,影像学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针刺反应特异性高,结合白塞病的基 本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可诊断神经白塞病。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患者临床少见,且易被误诊,现报告此患者3例如下。1临床资料1.1例1女,31岁。因“发热1个月,头痛10d”于2006年5月11日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7~39℃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继发体温升高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0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后体温分为发热组(T≥37.5℃,82例)和非发热组(T<37.5℃,126例),分析发病后3个月内两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和脑疝的发生率、病死率、伴发疾病及感染情况。结果(1)发热组伴糖尿病的比率、MOF和脑疝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发热组(P<0.05~0.01);(2)发病7d内体温升高的患者MOF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高于发病7~14d体温升高者(均P<0.01)。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继发体温升高易出现在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发病7d内体温升高易发生MOF,病死率高,是近期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白塞病是一种多系统血管炎,当侵犯神经系统时称神经白塞病(NBD),常因病史不详、查体不细致及缺乏对该病的认识而延误诊断。我院诊治1例MRI表现酷似脑干脓肿,且病程反复的NBD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女,29岁。因反复发热、头痛1年,左半身无力1d于2001年9月27日入院。患者1年来反复出现发热,约  相似文献   

10.
神经白塞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3 3岁。因反复口腔溃疡 8年 ,间断抽搐 1 4个月入院。患者 8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口腔、外阴部溃疡 ,虹膜睫状体炎 ,双下肢结节红斑 ,伴发热 ,诊断为“白塞病”,予强的松、环磷酰胺等治疗 ,4年前症状消失后停药。 2 0 0 1 -0 5出现行走不稳、说话含混不清伴反应迟钝。2 0 0 1 -0 6步行时突然跌倒 ,双眼向左凝视 ,四肢抽搐 ,伴间断口角向左侧抽动 ,无意识障碍 ,发作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 ,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减轻。 2 0 0 1 -0 7— 2 0 0 2 -0 5 ,患者病情比较平稳。2 0 0 2 -0 6起出现行走不稳、言语不清加重 ,记忆…  相似文献   

11.
交感神经链炎临床上少见, 现将我科诊治的4例患者报告如下: 例1, 男, 15岁, 主因发热头痛半月, 左面部及上肢疼痛3天入院. 半月前患者发热38.5℃左右, 咽痛、鼻塞、流涕、后枕部及左颞部持续性闷痛,以"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生素激素等治疗一周体温正常, 头痛缓解. 3天前突感左面部发作性烧灼样疼痛, 向左颈部及上肢放散, 每次疼痛2小时左右自行缓解, 间歇期4~5小时.  相似文献   

12.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少见 ,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 女 ,2 3岁。因右臀部及右下肢酸痛 6个月伴发热 2天于 2 0 0 3年 4月 9日入院。患者入院前 6个月无诱因出现右臀部及右下肢酸痛 ,行走时加重 ,休息后稍减轻。 5个月前曾来本院诊治 ,当时拟诊“腰骶神经根炎”。经弥可保、激素治疗症状减轻出院 ,出院后症状反复 ,体重减轻。 2天前症状加重伴发热 ,最高体温 39 0℃ ,再次入院 ,查体 :T 39 0℃ ,神志清楚 ,贫血貌 ,消瘦 ,精神差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心肺听诊 (- ) ,肝脾肋下未触及 ,脑神经 (- ) ,右下肢胫骨前肌…  相似文献   

13.
神经白塞病三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1 男,25岁。因“发热,头痛8个月余,加重伴视力下降3个月”于2005年5月12日入院。2004年9月患者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40℃,于省立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见右侧额叶高信号区,诊断为“脑脓肿”,治疗1个月症状消失,复查头颅MRI病灶消失。但患者仍头痛并伴有低热,体温37.1-38.0℃。2005年2月起患者双眼视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超声引导法。所有患者均口服普瑞巴林150mg/次,2次/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6周、2个月、3个月时行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并记录疼痛评估时普瑞巴林的服用剂量。记录疼痛完全缓解时间及PHN发生率,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疼痛时间短于A组。B组3个月后、6个月PHN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3个月、6个月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截止到第4周,B组有25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3例(10.7%)3个月后2例轻度疼痛,6个月时1例(3.6%)发展为PHN。A组中21例患者第6周疼痛完全缓解,余7例中度疼痛患者在6个月时其中4例疼痛自发缓解,3例发展成为疱疹后神经痛,B组普瑞巴林的用量明显低于A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 病例 1:患儿女性,5 岁 4 个月.因"发热伴进行性头痛加重 2d"入院.2d前患儿夜间出现发热,体温维持在 38.2~40.2℃,伴后枕区搏动性头痛,就诊于当地诊所予以吲哚美辛栓剂 25 mg入肛,症状略缓解,第 2 天晨起体温再次升高达 39.8℃,头痛症状进行性加重,波及双侧颞区且发作时间延长,出...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性,29岁。主因言语不清、双侧肢体活动失衡3月余,于2014年10月10日入天津市环湖医院就诊。患者入院前4个月顺产一女婴,产褥期第10天出现发热,体温37.3~38.6℃,伴乏力,经当地医院退热处理后体温降至37.3~37.6℃,乏力症状稍有缓解;产褥期第14天体温突然升至41℃,伴寒战和意识不清,遂入外院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考虑为中暑,并可疑颅内感染、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代谢性脑病;脓毒血症;肺炎;双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各种组织及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称为狼疮性脑病(NPLE)。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NPLE罕见, 现报告2例如下。 1 病例 1.1 例1,男,18岁。因反复发热2个月,四肢无力、张口吞咽困难9天,于2005年3月20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反复发热,体温39 C-39.5 C,伴有脱发、口腔溃疡、关节疼痛,9 天前出现四肢无力,不能行走,张口吞咽困难。既往健康。查体:神志清楚,情感淡漠,沉默少语.语速缓慢,语音低微且含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脑脓肿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男,17岁.因头痛3个月,发热、呕吐20余天,于1994年10月10日入院.即往有劳累后气急、口唇紫绀等症状.曾诊断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温38℃左右,病情渐进性加重,CT证实为颞顶部脑脓肿.局麻下行钻颅抽脓术,抽得无臭黄色稠脓30ml,穿刺抽脓后头痛呕吐症状消失,体温正常.以后又间断抽脓2次,第4次穿刺未获脓液.头部CT证实脓肿消失,住院46 d后出院.门诊随访3个月,情况良好.后转心外科门诊.  相似文献   

19.
例1,弟,4岁。因两下肢无力3天,于1988年5月22日入院.病前10天曾发热伴轻度咳嗽、流涕,持续2~3天。入院前3天两下肢无力,次日不能行走。系第1胎、第2产。查体:体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央性神经细胞瘤 (CN)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 1 993~ 2 0 0 0年收治的1 7例CN的临床资料。结果  1 7例患者发病年龄从 1 7到 47岁不等 ,平均 31 5岁。男女比例为 1 1 3∶1。颅内压增高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1 6例行开颅手术 ,其中 4例全切除 ,7例次全切除 ,5例大部分切除。 7例于术后辅以放疗。另 1例于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后行γ 刀治疗。 1 2例随访 6~ 77个月 ,平均 2 8 4个月。 1例行大部分切除而未接受放疗者于术后 8个月因肿瘤复发而死亡 ,其余 1 1例均未见复发。结论 CN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分化程度较高的良性肿瘤 ,多数病例经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对于手术未能全切除、术后有复发或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有较高增殖活性的病例 ,可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