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了采用手术新入路,以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累及中颅窝及鞍上,鞍旁肿瘤10例的体会,方法:采用眶-翼点及眶-颧弓入路经中颅窝硬膜外等改良翼点新的手术入路,同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中颅底肿瘤。结果:新的手术入中扩大了肿瘤的暴露范围,有利于肿瘤的切除,本组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9例恢复良好,死亡1例,结论:采用眶-翼点及眶-颧弓入路经中颅窝硬膜外等改良翼点新的手术入路,结合显微外科技术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两种入路显露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肿瘤48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露,经翼点入路晕露,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中窝底鞍旁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内及鞍上肿瘤。手术入路根据肿瘤具体位置而定,颅中窝底鞍旁多采用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1],鞍内及鞍上肿瘤则经翼点入路。结果:全切除47例,1例脊索瘤向海绵窦颅底生长行次全切除。结论: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显露及翼点入路,鞍区肿瘤显露良好,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临床上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手术的病例,验证该区域显微解剖临床应用的实际意义。资料与方法:资料1998—2003年收治的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的手术:前床突脑膜瘤8例,眶颅沟通瘤12例,海绵窦内肿瘤4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2例。方法 对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眶上翼点联合入路,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对眶颅沟通瘤:采用眶上入路。对海绵窦内肿瘤,肿瘤主要位于海绵窦前部或前中部,无骑跨中后颅窝,采用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对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眶额入路,切除眶板达眶上裂,打开视神经管,磨除前床突。结果 12例颅眶区肿瘤中,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全切除率为83.33%。前床突脑膜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4例海绵窦内肿瘤,2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侵袭性垂体瘤,1例为全切除,1例为次全切除。结论 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硬脑膜外入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有利于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颅沟通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肿瘤显露范围充分,可同时处理眶内肿瘤和颅内肿瘤,眶上裂的显微解剖有利于在处理切开总腱环时保护颅神经。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可充分显露海绵窦,Zinn腱环切开并向后切开海绵窦上壁可显露海绵窦内肿瘤。侵袭性巨大垂体腺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可充分显露海绵窦上外侧壁,为在硬脑膜外切除海绵窦内的垂体腺瘤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磨除前床突,打开视神经管对硬脑膜下切除肿瘤可增加视神经和颈内动脉的活动度,为切除鞍内肿瘤提供了较好的手术空间。  相似文献   

4.
鞍区及鞍旁脑膜瘤35例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今收治的35例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瘤体最大径为3—6.7cm,平均5.36cm,其中单侧额下经纵裂或不经纵裂入路切除18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17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I、II)31例,近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有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1例,无改变5例,变差2例。结论:对于鞍上向前方、上方生长以及鞍内脑膜瘤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可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全切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眶上翼点入路处理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 结近5年来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7例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鞍结节脑膜瘤9例和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8例。结果:大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1例患,术后4例明显好转,2例改善,4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恶化。结论:眶上翼点入路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处理中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探讨鞍区显微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其是否具有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鞍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显微手术入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探讨适合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入路及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结果:本组30例鞍区肿瘤患者,其中,垂体腺瘤12例,颅咽管瘤7例,鞍区脑膜瘤5例,蛛网膜囊肿3例,Rathke囊肿2例,上皮样囊肿1例;采用翼点入路19例,经眶上锁孔入路1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者13例.术后采用MRI观察手术效果,19例眶上入路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15例,部分切除4例;11例经眶上锁孔入路者中,全部切除6例,部分切除3例.结论:翼点入路开颅的手术方法比较简单,操作也较方便,对于大多数患者均适用;经眶上锁孔入路联合颅底外科技术可减少对额叶的牵拉,对鞍区显露较大,增加手术视野,缩短了手术操作路径,适用于体积较大的鞍区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经翼点入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对我科经翼点入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的27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小型4例,中型12例,大型11例;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17例随访患者出院均能正常生活及学习。经翼点入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时肿瘤及周围解剖结构显露效果好,该入路是治疗鞍卜颅咽管瘤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8.
翼点入路在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与颅底病变的临床应用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经翼点入路进得显微外科治疗的病例。结果:多数病例获得良好恢复,显微镜下肿瘤全切率为56%,8例脑动脉瘤夹闭成功。术后1例出现动眼神经损害,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翼点入路可对前、中颅底,鞍区病变进行良好暴露,适用蝶骨嵴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Willis环的动脉瘤等颅底外科手术。掌握该入路的显微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9.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分别经眶上、翼点、眉间、颞下和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18例,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4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锁孔入路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具有创伤小、脑牵拉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适合于病灶范围相对局限的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10.
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旁脑膜瘤18例。肿瘤全切除14例(78%),4例因肿瘤包裹颈内动脉或和入侵海绵窦,仅行次全切除;无死亡,全组术后Karnofsky记分均恢复正常或显著改善。作者认为,本入路便于广泛切除颅底受浸润骨质,毋须牵拉脑组织或牵拉甚微,便可对海绵窦侧壁与其邻近区域提供极好显露,对切除鞍旁脑膜瘤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主要介绍额眶外侧入路切除颅眶区肿瘤手术适应症及优缺点。方法 :在 2 2例颅眶区肿瘤中 ,9例采用了额眶外侧入路。男 5例 ,女 4例。年龄 14~ 44岁。肿瘤最大 5cm× 4cm× 4cm ,最小 2cm× 2cm× 2cm。介绍额眶外侧入路切除肿瘤的方法和经验。结果 :9例经额眶外侧切除颅眶肿瘤中 ,眶内球后肿瘤 4例 ,蝶骨嵴脑膜瘤、眶内沟通瘤 2例 ,涉及中颅窝及颅眶鼻窦沟通瘤 3例。 6例全切除 ,大部切除 3例。术后症状改善明显 ,没有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额眶外侧入路是治疗颅眶区肿瘤比较好的入路 ,因入路低、广显露 ,适合切除眶内肿瘤又兼顾中、前颅窝肿瘤切除 ,尤其对颅眶沟通瘤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4例颅眶筛沟通瘤的诊断与治疗的探讨,以期提高颅眶筛沟通瘤的疗效。方法 4例颅眶筛沟通瘤病人均行CT、MRI检查。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与颅面联合入路切除肿瘤,选用带蒂硬脑膜、骨膜、颅骨内板颅底重建术。残余肿瘤行OUR—旋转式伽玛刀补充治疗。结果 手术全切者3例,次全切除者1例,手术无死亡。结论 采用颅面联合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分块切除肿瘤与颅底重建术,是治疗颅眶筛沟通瘤的最佳手术方法。OUR—旋转式伽玛力补充治疗可直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罗斌  黄楹  李冰  孙梅 《海南医学》2010,21(11):60-62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7例鞍上直径在2.5-4.8cm的颅咽管瘤患者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发迹内做6.5cm左右皮切口,铣出面积约(3×2.5)cm^2的椭圆形小骨瓣,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利用不同解剖间隙切除肿瘤。结果术中15例病人肿瘤全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7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9例病人视力改善。结论与传统翼点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相比,额外侧锁孔入路切口小、创伤小,能提供足够的鞍上区手术空间,显露鞍区病变及其邻近结构充分,且减少了脑牵拉和手术创伤,有利于颅咽管瘤的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鞍上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额眶翼点入路处理鞍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改良后综合额下、眶上锁孔、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患者23例,观察其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该入路可缩短手术操作距离,对深部病变的观察角度明显扩大。术中显露程度分级均可达Ⅰ~Ⅱ级。CT复查未见明显的牵拉性损伤。肿瘤完全切除率达78%。无手术死亡,仅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症。结论眶颧翼点入路使用美容切口,手术不需行复杂的骨切除,减少了脑牵拉,可很好满足鞍区肿瘤的处理,不失为一种良好入路。  相似文献   

15.
鞍区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四级分类法评价经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鞍区不同部位脑膜瘤38例所获得显露程度,结果表明,经眶颧额颞下入路对鞍旁脑膜瘤显露最佳,应作为其首选入路。经翼点入路则对鞍上脑膜瘤显露良好,可作为其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16.
以四级分类法评价经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鞍区不同部位脑膜瘤38例所获显露程度。结果表明,经眶颧额颁下入路对鞍旁脑膜瘤显露最佳,应作为其首选入路。经翼点入路则对鞍上脑膜瘤显露良好,可作为其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鞍区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4例鞍区肿瘤选择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其中垂体腺瘤17例,颅咽管瘤4例,异位松果体瘤1例,脑膜瘤2例。结果:肿瘤切除19例。次全切5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手术视野清楚。损伤小,选择懵点入路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鞍区不同部位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介绍几种常用的鞍区手术入路。结果:眶颧额颞下入路对鞍旁肿瘤、翼点入路对蝶骨嵴肿瘤或海绵窦肿瘤、枕下入路对鞍背或脚间窝肿瘤可取得明显的手术显露。结论:根据鞍区不同部位而采取相应的手术入路对提高手术的全切率、降低致残率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额外侧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30例,全切19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3例;鞍结节脑膜瘤10例,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3例;颅咽管瘤8例,经终板入路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4例。结论额外侧经侧裂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解剖外侧裂及鞍区诸脑池,能充分显露前颅底及鞍区结构,适用于大部分鞍区肿瘤手术。  相似文献   

20.
周志武  衣志刚  王小龙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097-1098,1108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诊断、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操作技术及预后。方法:采用CT及MRI扫描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对32例鞍区脑膜瘤行手术切除,瘤体最大径为3~6cm,其中单侧额下入路切除13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1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27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5例,无改变3例。结论:对于鞍区脑膜瘤向鞍上前方、上方、鞍内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可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全切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