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探讨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将 36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治疗组 ,用卵蛋白致敏建立哮喘模型 ,用 HE染色分析各组小鼠气道炎症情况。结果显示哮喘组支气管上皮明显损伤 ,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 ,管腔内有大量分泌物 ;治疗组气道炎症比哮喘组明显减轻 ,支气管内及其管壁浸润细胞数比哮喘组均明显减少 (P<0 .0 1)。因此我们认为麻杏石甘汤能缓解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小鼠支气管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免疫球蛋白E(IgE),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CP-3)、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的影响。方法将40只合格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麻杏石甘汤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用鸡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小鼠,并以低浓度OVA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哮喘模型。麻杏石甘汤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从激发开始连续7 d灌胃给药,测定各组小鼠支气管灌洗液中sIgA、IgE浓度和肺组织匀浆中MCP-3、Eotaxin浓度。结果麻杏石甘汤组升高小鼠支气管灌洗液sIgA浓度,降低其支气管灌洗液IgE和肺组织MCP-3、Eotaxin浓度,且优于地塞米松治疗组(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在增强支气管粘膜防御功能,抑制气道炎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12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只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加味麻杏石甘汤,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学。方法采用豚鼠磷酸组胺引喘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小鼠气管酚红法等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组能增强豚鼠对磷酸组胺所致哮喘的抵抗力;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抑制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增强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多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具有良好的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是慢性反复发作肺部疾患,属中医“哮证”。其主要病机是宿痰内伏于肺,加之外感邪气,饮食不当,冷暖失宜,情志劳累等因素,致痰阻气结,壅塞气道使气道不畅,肺失宜降,引动内积之痰,所致哮呜有声。笔者近10年间有幸治疗23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免疫调节、纠正Th1/Th2失衡、降低炎症介质的生成与释放,以及改善气道顺应性、抑制气道重塑等基础研究及组方配伍、剂量、煎煮法等临床应用方面研究了麻杏石甘汤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8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按照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小鼠肺功能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用鸡卵白蛋白(OVA)抗原液腹腔注射致敏并以低浓度OVA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小鼠哮喘模型,从激发起,分别予以麻杏石甘汤、地塞米松片连续7天灌胃,测定小鼠呼气阻力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FN-γ、IL-13的变化.结果 麻杏石甘汤能降低小鼠呼气阻力,增加支气管肺组织粘膜IFN-γ浓度、降低IL-13含量,效果优于地塞米松(P<0.05,P<0.01).结论 麻杏石甘汤有利于增强肺功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10.
李冬梅  李春梅  徐艳玲 《光明中医》2010,25(11):2032-2033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我院2008年3月一2010年3月间的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结论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麻杏石甘汤、清燥救肺汤对小鼠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辨证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麻杏石甘汤组、清燥救肺汤组和病毒唑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后检测各组小鼠肺指数,观察肺病理切片并作图像分析,测定肺组织匀浆中SOD、MPO、TNF-α含量.结果:肺指数、病理观察及图像分析说明麻杏石甘汤与清燥救肺汤均可有效地减轻小鼠肺部炎症损害,且图像分析说明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两方均可降低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和MPO含量,升高SOD含量.结论:麻杏石甘汤控制急性炎症损伤效果较好,清燥救肺汤抗氧化损伤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炎症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中10只分为阴性对照组,40只复制放射性肺炎模型,依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将40只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麻杏石甘汤高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连续给药8周。分别于第2周、第4周、第8周随机各处死3、3、4只大鼠,取标本备用。观察大鼠的整体状况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将50只SD大鼠中10只分为阴性对照组,40只复制放射性肺炎模型,依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将40只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麻杏石甘汤高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连续给药8周。分别于第2周、第4周、第8周随机各处死3、3、4只大鼠,取标本备用。观察大鼠的整体状况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论: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炎急性期有干预作用,可改善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炎症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中10只分为阴性对照组,40只复制放射性肺炎模型,依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将40只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麻杏石甘汤高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连续给药8周.分别于第2周、第4周、第8周随机各处死3、3、4只大鼠,取标本备用.观察大鼠的整体状况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将50只SD大鼠中10只分为阴性对照组,40只复制放射性肺炎模型,依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将40只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麻杏石甘汤高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中剂量组、麻杏石甘汤低剂量组,连续给药8周.分别于第2周、第4周、第8周随机各处死3、3、4只大鼠,取标本备用.观察大鼠的整体状况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论: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炎急性期有干预作用,可改善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肺炎模型小鼠的疗效,同时探讨其对共刺激分子CD13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幼龄小鼠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中药组,每组20只。其中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接受肺炎克雷伯菌混悬液滴入鼻腔,空白组小鼠接受等剂量生理盐水滴鼻,24 h中药组小鼠接受麻杏石甘汤灌胃,1剂/d,共干预7 d。比较3组小鼠一般活动情况、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计数、多核粒细胞激素(PMN)、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肺组织病理改变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共刺激分子CD137水平的变化。结果:空白组小鼠未出现任何阳性体征,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体质量下降、活动减少等相关阳性症状,其中中药组较模型组改善;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MN、IL-6及IL-8均较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肺组织细胞结构错乱、肺泡大小不一,各级支气管周围、小叶间及肺泡间隔等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有纤维增生。其中中药组较模型组病理明显改善。模型组及中药组小鼠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137表达增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中药组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对肺炎有明显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共刺激分子CD137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研究麻黄先煎和4味药同煎所得麻杏石甘汤煎剂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鼻腔接种法建立A型流感病毒小鼠肺部感染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麻黄先煎组、4味药同煎组、奥司他韦组,经灌胃连续给药7 d。分别于感染后治疗的第4,7天检测小鼠体重,第7天,常规检测肺质量指数;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肺病理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 结果: ①体重:感染后治疗4,7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体重显著下降(P<0.05);治疗7 d,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奥司他韦组、麻黄先煎组体重显著增加(P<0.01或P<0.05)。 ②肺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肺指数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肺指数明显降低(P<0.01或P<0.05),其中麻黄先煎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较显著性差异(P<0.01),高于4味药同煎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的差异性(P<0.05)。 ③肺部病理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肺正常组织结构消失,肺泡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肺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改善,其中奥司他韦组、麻黄先煎组肺部病变程度较4味药同煎组轻。 ④肺组织超微结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肺组织超微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核膜与质膜模糊不清,细胞器减少,线粒体嵴减少或消失,内质网出现空泡样病变,胞浆内有大量病毒颗粒,各治疗组肺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得到改善,其中奥司他韦组、麻黄先煎组小鼠肺组织超微结构较4味药同煎组完整。 结论: 麻黄先煎煎剂抗A型流感病毒作用优于4味药同煎煎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屏哮饮对哮喘小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蛋白,及对IL-4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哮喘小鼠肺组织α-SMA及I型胶原蛋白的沉积,并对其进行计算机图像半定量分析。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结果:屏哮饮组小鼠肺内细支气管壁α-SMA及I型胶原蛋白沉积较孟鲁司特钠及模型组明显减少,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及孟鲁司特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屏哮饮组IL-4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屏哮饮可以改善哮喘小鼠早期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配伍比例的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患儿190例,分为A、B两组,A组(160例)哮喘患儿,进行ACQ量表测试。B组(30例)患儿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率以及肺功能测定。A、B两组均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治疗组予高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对照组予低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1周后分析临床疗效情况。结果:(1)高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组和低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组均可以有效控制哮喘,在哮喘控制上无差异,ACQ得分无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在咳嗽、咯痰、舌质、脉象、肺部体征证候积分上无差异(P0.05);而在喘息证候积分上有差异(P0.05)。(3)肺功能测定方面FEV1增值、PEF变异率均有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高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比低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临床效果好,可以有效改善喘息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配伍对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结果石膏对方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甘草、麻黄对苦杏仁苷含量影响不显著,麻黄与甘草、麻黄与石膏、甘草与石膏对苦杏仁苷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石膏降低了全方药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呼吸波振幅变化率评价麻杏石甘汤平喘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分析、评价哮喘过程的新方法,以此观察麻杏石甘汤(MXSGT)的平喘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豚鼠磷酸组胺引喘前后呼吸波的变化,并常规肉眼观察、记录其哮喘潜伏期、哮喘持续时间,根据肉眼观察结果,找出引喘后首次和末次抽搐波与正常呼吸波振幅变化率的特征差异,初步确定哮喘潜伏期和持续时间的判别标准;动物灌服MXSGT 5 d后,同法记录引喘30 min呼吸波,依据上述判别标准,分析MXSGT对动物哮喘潜伏期和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呼吸波相比,首次和末次抽搐波平均振幅变化率分别为2465%和159%;MXSGT有较好的平喘作用,能延长哮喘潜伏期,缩短哮喘持续时间。结论: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以呼吸波振幅变化率评价能较客观、规范地分析与评价哮喘指标,适用于观察药物的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石膏溶出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配伍对石膏溶出量的影响,探讨麻杏石甘汤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用EDTA络合测定法测定硫酸钙的含量。结果麻黄、杏仁和甘草对方中石膏溶出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杏仁与甘草、杏仁与麻黄、甘草与麻黄对石膏溶出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杏仁、麻黄增加了石膏的溶出量,甘草降低石膏的溶出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