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栀子炭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丁安伟  向谊 《中成药》1995,17(6):19-20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栀子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栀子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210℃烘制10min。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度炮制栀子炭的成分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淑杰  梁大雪 《中药材》1994,17(12):24-25
栀子炭药在历代医方本草及炮制专著中,多处记载炭药有止血功能,并强调存性。现代《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药材炮制通则”下亦有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炭化的规定,其目的是对炭药内在质量要求。对于栀子炒炭质量考察,测定方法,未见有报导。笔者在承担“八五”攻关课题《常用中药栀子饮片的研究》工作中,发现栀子炒炭炮制项下,各地炒炭温度,炒炭存性标准不一,严重的影响内在质量差异较大,为此,我们考察了不同温度下炮制的样品中栀子甙、鞣质的含量变化情况,为栀子炒炭存性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姜栀子炮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姜栀子历史炮制情况及现代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查阅、整理有关姜栀子的文献资料,对其炮制研究概况进行归纳总结。从姜栀子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规范收载情况、炮制工艺研究现状、炮制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姜栀子炮制方法始载于《产宝杂录》,在全国及数个省市的炮制规范中均有收载,目前对其炮制工艺、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较少。结论:有必要深入、系统开展姜栀子的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为揭示其炮制原理、规范其炮制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5.
中药炭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其"炒炭存性"标准的建立是中药炭药质量的保证.笔者针对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13味炭药进行了工艺的量化测定,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炒炭工艺,制作成图片和标本,将沿用二千余年的炒炭传统工艺进行了大胆改革,使得操作更加简便,制作更加精良,火候更易掌握.在"炒炭存性"标准的研究中,笔者根据炭吸附色素的原理首创控制炒炭存性标准的色素吸附法.移植pH值测定法在炒炭存性标准中的应用,建立显微定量分析法鉴别中药炭药的标准,正在研究中的电导率法、荧光法也即将带来"炒炭存性"质控方面的突破,本研究诠释了"炒炭存性"的科学内涵,丰富了炒炭工艺和质控方法,建立了理想的炭吸附色素等质控手段,突破了以往质控的固定模式,将对中药饮片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艾叶炒炭炮制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 .etVant.的干燥叶片,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艾叶炒炭,按传统炮制方法是将干品净艾叶置锅内,用中火炒至外表黑褐色,喷洒少量清水,灭净火星,取出,摊开晾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艾叶质轻富含挥发油,易燃烧,在炒制过程中火候不易掌握,造成受热不均匀,有的燃烧而“灰化”,有的仍为生片,炒炭最基本的要求“炒炭存性”则很难掌握,几乎有1/ 3的药材已灰化。这种炮制方法,既造成药材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刘兴朵 《光明中医》2020,(6):954-956
根据中药"炒炭存性"炮制理论,栀子炒炭要求"存性",即需要保存中药"本来之真性",即凉血,又具有止血等炮制作用。笔者通过查阅近些年的研究文献,总结得出栀子炒炭前后的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栀子苷类成分含量下降,鞣质类成分含量升高,结合动物实验方法以及具有中医特色的血热出血模型方法,栀子炭的凉血止血作用的炮制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为栀子炭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金银花炭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炭药吸附后的柠檬黄的吸收度,从而计算炭药的吸附力。结果.200℃烘15min所得炭药的吸附力最强。结论:用色素吸附法来控制金银花炭质量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金银花炒炭存性的质控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栀子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历史沿革,并对其古今炮制研究进行了概念。栀子历代炮制方法有净制,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几大类,而今仅沿用了净制、炒、炒焦、炒炭等几种炮制方法。但对历代沿用的多种炮制方法未能进行全面的科学探讨。据此提出,对栀子的炮制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临床用药理论,更好地提高栀子炮制品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有效的栀子制品。  相似文献   

10.
炒黄、炒焦、炒炭三种炮制方法不需任何辅料,直接将药物置锅中加热炒至适宜程度,炮制方法简单,在炮制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工作中发现,所用炮制品该炒黄的药物焦化,该炒焦的药物炭化,该炒炭的药物全部炭化甚至灰化。为此本文将三种炮制程度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栀子中联合提取栀子黄栀子苷多糖和绿原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栀子中有效成分联合提取工艺。方法利用超滤、大孔吸附树脂、真空干燥等多种化工分离技术,从栀子中联合提取栀子黄、栀子苷、栀子多糖和绿原酸。结果栀子黄、栀子苷、栀子多糖和绿原酸的产率分别为8.0%,3.1%,4.6%,0.4%,栀子黄的色价>120、OD<0.2。结论从栀子中联合提取有效成分的工艺是可行的,该工艺适合于中小型化工企业工业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0个不同产地的栀子,不同药用部位(栀子果实、栀子皮、栀子仁)中有效成分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进行比较,为栀子皮、栀子仁分开使用寻找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变换波长RP-HPLC法同时测定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Thermo ODS色谱柱C1(8250 mm×4.6 mm,5μm),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分别为栀子苷238 nm、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440 nm。结果被测定成分色谱峰与其他色谱峰可以达到完全分离。栀子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进样量分别在0.420~5.252,0.199~2.495,0.023~0.288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3,0.9998,0.9997;三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3%,97.88%,97.77%;RSD为0.52%,2.02%,1.4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多个产地栀子不同药用部位栀子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栀子皮、栀子仁分别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干姜 "炒炭存性"质量标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建立干姜"炒炭存性"的质量标准。方法:比较干姜及不同炮制程度炭品的色素吸附力、鞣质含量、pH及对小鼠凝血、出血时间的变化。结果:干姜"炒炭存性"的标准应该是炒炭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力建议不得低于7.50 mg.g-1、鞣质含量建议不低于2.103 mg.g-1,pH建议在(5.56±0.07),小鼠的凝血、出血时间最短为佳。结论:建立干姜"炒炭存性"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栀子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硅胶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的方法。结果栀子炒炭前后发生了较为复杂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量变又有质变。结论栀子炒炭后可能产生了新的止血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栀子黄废液中分离纯化京尼平苷。方法采用两步吸附分离法,即先采用活性炭从栀子黄废液中吸附分离京尼平苷,纯度可达17.56%,然后再用HPD100大孔树脂进一步纯化京尼平苷。结果纯度可达58.42%。结论该项工艺操作简单,为工业化生产京尼平苷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栀子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各干燥品中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的含量,以其为指标,对4种不同干燥方法进行考察。结果:采用烘干、真空干燥、微波干燥、晒干后栀子中栀子苷含量分别为5.49%、6.05%、4.36%、2.45%;绿原酸含量分别为0.0307%、0.0444%、0.0232%、0.00884%;西红花苷Ⅰ的含量分别为0.923%、1.23%、0.635%、0.507%。结论:4种干燥方法加工的栀子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50℃真空干燥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17.
董婉茹  丁雅光  荆雷  卢芳  刘树民  李俊行 《中草药》2011,42(11):2270-2274
目的以血清药物化学结合现代色谱技术为研究手段,阐明清热药栀子苦寒药性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药材指纹图谱的色谱洗脱条件,Wistar大鼠ig给予栀子水提物,肝门静脉采血,对比大鼠在生理及苯酚诱导的热病症候状态下,血清中药物成分吸收的变化情况。结果建立了6批栀子水提物共有峰的色谱指纹图谱;确定最佳给药剂量、采血时间及血清处理方法。与生理状态下的大鼠给药组比较,热病症候状态下大鼠对栀子苷有显著的增量吸收,另有2个移行成分生成。结论大鼠在热证状态下对栀子水提物中栀子苷的增量吸收,以及血清中出现的移行成分等现象,表明这些成分有可能代表栀子苦寒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湖南道地药材栀子、GAP药材基地栀子和混淆品水栀子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不同来源的栀子进行蛋白质鉴别分析。结果:各个品种的电泳指纹图谱可以互相区别,可作为栀子正品与混淆品水栀子鉴定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结论:电泳鉴别可为中药栀子与其混淆品鉴别的一项可靠简便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栀子炒炭前后多糖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栀子炒炭前后与其有效成分多糖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结果生栀子中多糖明显大于炭栀子。结论炮制温度能使栀子中多糖含量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