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天钩降压胶囊中有效成分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大鼠离体小肠吸收动力学。 方法: 采用外翻肠囊法,用HPLC测定不同取样时间肠内液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并计算累计吸收量,以钩藤碱、异钩藤碱的累计吸收量对时间作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 结果: 钩藤碱回归方程为Y=0.000 9X-0.008 5(r=0.908 6),Ka=9.0×10-4 (μg·min-1·cm-2),t1/2=12.8 h,异钩藤碱回归方程为Y=0.008 6X-0.178 2(r=0.909 0),Ka=8.6×10-3(μg·min-1·cm-2),t1/2=1.34 h。 结论: 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在大鼠离体小肠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钩藤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和探讨钩藤药材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最佳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柱(4.6 mm×150 mm,5μm),以甲醇-0.01 mmol·L-1三乙胺水溶液(70:30,冰醋酸调pH 7.0)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柱温:30℃;进样器温度:5℃;检测波长为245 nm,测定和考察钩藤不同时间的水煎液和不同条件下甲醇冷浸超声提取液中主要有效成分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的变化.结果 钩藤碱回归方程Y=76.7170X-0.0727(r=0.999 8),在2.5~8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9.84%~116.91%,RSD小于8.8%;异钩藤碱回归方程Y=87.4729X-0.3666(r=0.999 7),在2.0~8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87.08~104.97%,RSD小于7.3%;甲醇冷浸超声提取液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提取率大约是水煎液中的十倍.在甲醇提取工艺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超声时间、甲醇用量、冷浸时间,经正交实验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20倍质量的甲醇,冷浸24h,超声60min.结论 钩藤药材中有效成分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提取,采用甲醇冷浸超声法优于水煎法.该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为评价钩藤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钩藤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提取与含量测定在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采取水煎液以及甲醇提取液的方式对钩藤中的钩藤碱及异钩藤碱进行提取,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别对其提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2.5~80μg/m L的范围内钩藤碱的线性关系良好,此时的回归方程为Y=76.717 0X-0.072 7(r=0.999 8),RSD8.7%;在2.0~80μg/m L的范围内异钩藤碱的线性关系良好,此时的回归方程为Y=87.472 9X-0.366 6(r=0.999 7),RSD7.3%。甲醇提取液的方式所提取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高于水煎液的方式,并且使用二十倍质量的甲醇量,24 h的冷侵时间以及60 min的超声时间最合适。结论:使用甲醇进行提取在用于钩藤中钩藤碱及异钩藤碱中作用优异,对其质量的控制性好,重复性高,操作方法简单,可提高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安神养血口服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运用HPLC测定安神养血口服液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色谱柱:依利特Kromasil 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55: 45)(含0.01mol/L三乙胺,用冰醋酸调pH值至7.5);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 流速:1.0mL/min.结果: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04%,异钩藤碱为98.75%.钩藤碱在进样量0.12~1.20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9999),异钩藤碱在进样量0.08~0.80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安神养血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异钩藤碱与天麻素合用对异钩藤碱在大鼠肝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天麻素与异钩藤碱合用前后异钩藤碱在SD大鼠肝脏的分布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钩藤碱与天麻素合用前后异钩藤碱在SD大鼠肝脏中的含量。色谱条件:WatersTM色谱柱(4.6 mm×250 mm,RP 18.5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pH 8.0,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μL。结果:异钩藤碱对照品在肝脏组织中在0.16~4.0 mg.L-1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异钩藤碱与天麻素配伍前后在肝脏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天麻素有一定的降低异钩藤碱在肝脏分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HPLC法建立钩藤药材中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的含量测定方法,用于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65:35(V/V,含0.01mmol/L三乙胺,冰醋酸调PH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在245nm检测波长下,测定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结果:钩藤碱及异钩藤碱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E+6x-21142和Y=1.1E+6x-13566,线性范围分别为0.254~1.524μg和0.216~1.296μg,相关系数分别0.9999和0.9999。结论:本法正确、简便、快速,对于控制和评价钩藤药材的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钩藤中的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钩藤中的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方法:以ACQUITYUPLCR BEH130C18(2.1mm×100mm,1.7μm)为色谱柱,乙腈-0.01mol/L三乙胺水溶液(45:55,冰醋酸调pH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5nm,流速0.2mL/min。结果:钩藤碱在0.052-0.309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0.88%,异钩藤碱在0.060μg-0.363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为1.2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钩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建立了黔产钩藤药材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Kromo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以甲醇一0.2%氨水溶液(65:35),流速:1.0mL·min-1,柱温:35℃;进样器温度:5℃;检测波长为245nm,结果:异钩藤碱和钩藤碱分别在0.13064~1.17576μg(r=1.0000)和0.09744~0.87696μg(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异钩藤碱平均回收率(n=6)为98.88%,RSD为O.38%:钩藤碱平均回收率(n=6)为98.28%,RSD为0.72%;结论:本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黔产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反相HPLC法测定大鼠组织中异钩藤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组织中异钩藤碱的方法。方法应用甲醇沉淀蛋白,然后氮吹仪吹干甲醇复溶后用反相HPLC法直接测定。以WatersTM RP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为固定相,前置保护柱为WondasilC18(4.0mm×10mm,5μm),甲醇-水(70∶30)含0.03%的三乙胺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卡马西平做内标。结果异钩藤碱在大鼠组织中的含量标准曲线方程为:Y=48.558X+0.2076(n=6),r=0.9996,在0.16~1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6%,RSD=1.56%。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简便,专一性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UV、HPLC测定广东钩藤属4种植物的总碱以及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的方法,比较其不同品种、不同部位间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以UV测定总碱含量,检测波长为242 nm;以HPLC测定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采用Hypersil ODS C18(4.6 mm×200 mm,5μm)色谱柱,甲醇-水(含0.50%三乙胺,冰乙酸调pH 6.33)=63∶37为流动相,流速为0.80 mL/min,进样量5.00μL,柱温为室温,245 nm波长下检测分析。结果:钩藤碱、异钩藤碱在0.02~5.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钩藤碱的r1=0.9999,异钩藤碱的r2=1.0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2%、99.12%(RSD1=2.05%,RSD2=2.17%);总碱含量在不同品种、不同部位里存在差异性,其线性范围为6.00~14.00μg/mL,r=0.9989。结论:该法准确,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较好,精密度较高,可用于对广东钩藤属植物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总碱以及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天钩降压胶囊中黄芩苷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天钩降压胶囊中黄芩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及不同肠段、pH、药物浓度、P-gp抑制剂对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试验,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样品中酚红的含量.结果:在pH 5.0,6.5,7.4时不影响黄芩苷的吸收;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可增加黄芩苷的吸收;在供试液质量浓度5~ 20 mg·L-1,黄芩苷吸收量线性增加;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073 7X+0.118 7(r=0.994 8),Ka 0.073 7 h-1,t1/29.40 h.结论:黄芩苷主要在结肠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黄芩苷为P-糖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12.
李凌军  闫瑞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5):2964-2967
研究天钩降压胶囊复方配伍及不同剂量对大鼠体内天麻苷药动学的影响。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天钩降压胶囊(剂量分别相当于天麻苷8.410,16.82,33.64 mg·kg-1)及天麻提取物(剂量相当于天麻苷16.82 mg·kg-1),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血浆样品经乙腈处理,HPLC测定天麻苷含量。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动学程序拟合,组间药动学参数用SPSS 16.0分析。结果显示,天麻苷口服给药在大鼠体内符合一室模型,天钩降压胶囊的Cmax,AUC与给药剂量成正比关系,t1/2Ka与剂量无关,表明天麻苷口服体内转运符合一级速度过程;与天麻提取物比较,等剂量天钩降压胶囊的Cmax,Ke显著减小,t1/2Ke,V/Fc显著增加,表明复方配伍能延缓天麻苷吸收,延长体内滞留时间,且有促进天麻苷体内分布的趋势,但对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芪葵缓释片中6种活性成分在兔血浆中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和亚  江静怡  周洪亮  刘志辉 《中草药》2019,50(12):2891-2898
目的以芪葵颗粒为参照,比较芪葵缓释片中6种成分在兔血浆内的药动学行为差异。方法以地西泮作为内标建立兔血浆中黄芪甲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芦丁、莫诺苷、马钱苷的LC-MS/MS检测方法。考察兔ig给予芪葵缓释片及芪葵颗粒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变化,并计算6种成分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6种有效成分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黄芪甲苷Y=1.0×10~(-4) X-0.009 9(r=0.999 7);莫诺苷Y=1.0×10~(-4) X+0.038 7(r=0.999 4)、马钱苷Y=3.0×10~(-5) X+0.008 7(r=0.999 3)、金丝桃苷Y=1.0×10~(-3) X-0.016 1(r=0.999 0)、芦丁Y=5.0×10~(-4) X-0.011 5(r=0.999 4)、异槲皮苷Y=1.7×10~(-3) X-0.307 5(r=0.999 2);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提取回收率均符合要求。兔ig给予芪葵缓释片及芪葵颗粒后,芪葵颗粒中莫诺苷、马钱苷、黄芪甲苷、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1.333±0.051)、(1.238±0.164)、(0.830±0.079)、(0.127±0.017)、(0.444±0.048)、(0.223±0.048)mg/L;t1/2分别为(3.848±0.311)、(3.822±0.757)、(4.982±1.140)、(3.730±0.298)、(4.732±0.642)、(5.132±0.901)h;AUC_(0~t)分别为(3.069±0.307)、(2.891±0.943)、(2.079±0.306)、(0.313±0.068)、(1.087±0.177)、(0.496±0.129)mg·h/L。芪葵缓释片中莫诺苷、马钱苷、黄芪甲苷、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C_(max)分别为(0.985±0.130)、(0.961±0.175)、(0.693±0.101)、(0.094±0.012)、(0.354±0.045)、(0.201±0.037)mg/L;t1/2分别为(4.691±0.337)、(5.62±1.640)、(6.408±0.707)、(4.103±0.341)、(6.048±0.882)、(5.803±0.590)h;AUC_(0~t)分别为(5.191±1.046)、(6.168±1.250)、(4.293±0.823)、(0.485±0.103)、(1.840±0.432)、(0.924±0.190)mg·h/L。芪葵缓释片与芪葵颗粒相比,莫诺苷、马钱苷、黄芪甲苷、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69.1%、213.3%、206.5%、156.0%、169.3%、186.3%。结论芪葵缓释片能显著提高各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甘油样品中乙二醇与二甘醇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键合6%氰丙基-96%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DB-624),采用程序升温方式,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乙二醇、二甘醇检测质量浓度在20.00 ~160.00 mg·L-1样品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比值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乙二醇线性回归方程为YEG=0.004X-0.025(r=0.9998),平均回收率101.80%,RSD 1.6%;二甘醇线性回归方程为YDEG=0.004 2X-0.0457(r =0.9998),平均回收率98.95%,RSD 1.9%.结论:方法简单、出峰时间短,可以更好地用于甘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天钩降压胶囊对家兔主动脉血管条收缩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天钩降压胶囊对家兔主动脉条收缩反应的影响,探讨其降压作用机制.方法:将家兔离体主动脉条置于灌流肌槽中,记录天钩降压胶囊提取物对去甲肾上腺素(NE)、氯化钾(KCl)、氯化钙(CaCl2)诱导的主动脉条收缩作用的影响,以及对NE诱导的主动脉条细胞内钙及细胞外钙依赖性收缩反应的影响.结果:天钩降压胶囊1,3,5g·L-1剂量组均能使NE,CaCl2引起的主动脉条最大收缩反应降低(P<0.01);对NE诱发主动脉条细胞内钙及细胞外钙依赖性收缩均有明显抑制(P<0.01),对细胞外钙依赖性收缩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对KCl引起的动脉条收缩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天钩降压胶囊可通过影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促进血管平滑肌舒张从而发挥降压作用.其机制可能主要通过影响受体操纵的Ca2+通道(ROC),对电压依赖性Ca2+通道(PDC)作用不显著.对NE诱发主动脉条细胞外钙依赖性收缩的抑制作用优于对细胞内钙依赖性收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引起栀子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江西省不同地区栀子炭疽病病叶标本,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基于柯赫氏法则,检测病原菌的致病性,采用形态观察、显微鉴定、真菌r DNA-ITS序列分析,系统的鉴定病原菌,选取常用的11种抑菌剂对其进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并建立抑制率与药剂浓度的相关回归方程;筛选出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药剂,为防治该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从收集的栀子炭疽病病原菌感染的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科赫氏验证确定使栀子发病快且病情严重的菌株,通过形态和显微鉴定并对扩增得到的r DNA-ITS序列进行Blast对比分析,确定该病害为茎点霉菌Phoma.sp。选用的药剂中武夷菌素、链霉素和寡糖链蛋白无明显的抑菌效果,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好,回归方程为Y=79.97X-1.75[r=0.965,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0.65 mg·L~(-1)],其次为咪鲜三环唑和五硝多菌灵,回归方程分别为Y=6.142X+19.47(r=0.902,EC50=4.97 mg·L~(-1)),Y=6.1X+17.23(r=0.93,EC_(50)=5.37 mg·L~(-1)),其他药剂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结论:确定了栀子炭疽病病原菌并筛选出了抑制病原菌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7.
天钩降压胶囊对麻醉Beagle犬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天钩降压胶囊对麻醉Beagle犬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天钩降压胶囊设置1.6,3.2,6.4g·kg-13个剂量组(按生药计),以卡托普利为阳性对照药,0.5% CMC-Na为阴性对照药,十二指肠给药,观察麻醉犬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天钩降压胶囊中剂量组给药30 min后麻醉犬收缩压(SAP)明显降低,高剂量组给药后15 min SAP,舒张压(DAP)即明显降低,作用维持至给药后90 min.给予天钩降压胶囊高剂量能明显降低心脏做功(LVW)和总外周阻力(TPR).天钩降压胶囊对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肌耗氧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天钩降压胶囊具有明显降压作用,作用与降低总外周阻力有关,降压同时减少心脏做功,为进一步阐明大钩降压胶囊降血压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测多评法在舒肝健脾丸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舒肝健脾丸一测多评的测定方法,验证此方法在舒肝健脾丸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准确性、适应性和可行性。方法:将舒肝健脾丸为研究对象,以橙皮苷为内参物,建立橙皮苷与柚皮苷、柑属苷B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将校正因子应用于橙皮苷、柚皮苷和柑属苷B的含量测定,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上述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线性考察Y橙皮苷=56 644X-2 272.9(r=0.999 8);Y柚皮苷=41 070X+779.59(r=0.999 9);Y柑属苷B=33 619X+2 289.8(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校正因子,柚皮苷RSD 0.286%,柑属苷B RSD 0.259%;阴性无干扰,专属性良好;精密度,橙皮苷RSD 0.48%,柚皮苷 RSD 1.02%,柑属苷B RSD 0.97%;重复性,橙皮苷 RSD 0.94%,柚皮苷 RSD 0.89%,柑属苷B RSD 1.27%;回收率,橙皮苷平均回收率99.26%,RSD 0.90%,柚皮苷平均回收率99.30%,RSD 0.92%,柑属苷B平均回收率 98.34%RSD 0.78%,该方法准确、可靠;一测多评法柚皮苷含量为6.11,6.09,6.13 mg·g-1,柑属苷B为 4.96,4.93,4.99 mg·g-1,外标法柚皮苷含量为6.12,6.08,6.17 mg·g-1,柑属苷B为 4.98,4.95,5.01 mg·g-1,两种方法含量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结论:一测多评法可同时对疏肝健脾丸中的橙皮苷、柚皮苷和柑属苷B进行含量测定,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有效提高疏肝健脾丸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生品半夏Pinellia ternata毒性大小为标准,寻找标示半夏炮制品相对毒性大小的方法及相对毒性大小与指标成分间的关系.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方法对半夏生品进行质量检查;将影响半夏炮制品毒性的4个因素(白矾用量、生姜用量、蒸煮时间、蒸煮温度)进行混合均匀设计,建立正棱锥降维模型;将上述4个...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透骨消痛胶囊单次和多次给药后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不同给药方式时血药浓度与药动学相关参数的关联性,为中药复方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次给药组和多次给药组,灌胃透骨消痛胶囊后,根据吸光度与波长曲线下面积(吸波面积)和总固体整体成分的总浓度成正比的特点,采用吸波面积法测定该胶囊中整体药物成分的含量。血药浓度数据用DAS 2.0药动学软件处理,按房室模型拟合并求算单次给药组的药动学参数和多次给药组的稳态血药浓度。结果:透骨消痛胶囊单次给药后,药峰浓度(Cmax)(10.200±0.586)mg·L-1,达峰时间(tmax)(0.515±0.054)h,消除半衰期(t1/2)(1.318±0.049)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 h)(13.054±0.422)mg·h·L-1;多次给药6 d后血药浓度达稳态,稳态血药浓度(Cav),波动度(DF),稳态药-时曲线下面积(AUCss)分别为(4.073±0.282)mg·L-1,1.166±0.175,(48.878±1.931)mg·h·L-1。结论:透骨消痛胶囊多次给药后整体药物成分的血药浓度变化处于较好的稳态过程,与单次给药的体内行为较一致,说明该制剂临床剂量的确定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