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齿叶地不容Stephania dent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氧化铝、硅胶和葡聚糖凝胶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测试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齿叶地不容新鲜块茎的稀硫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生物碱成分,分别为青风藤碱(sinoacutine,1)、青藤碱(sinomenine,2)、8-甲氧基青藤碱(cephamonine,3)、四氢巴马汀(tetrahydropalmatine,4)、卡巴任(capaurine,5)、千金藤宁碱(stepharanine,6)、(+)-stepharine(7)、巴马汀(palmatine,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齿叶地不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马山地不容Stephania mashanica的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开发提供化学成分资料.方法:应用氧化铝、硅胶和葡聚糖凝胶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测试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马山地不容新鲜块茎的稀硫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成分:荷包牡丹碱(dicentrine,1)、克班宁[(-)-crebanine,2]、青风藤碱(sinoacutine,3)、四氢非洲防己胺(tetrahydrocolumbamine,4)、四氢巴马汀(tetrahydropalmatine,5)、巴马汀(palmatine,6),药根碱(jatrorrhizine,7).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马山地不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7,(6)
目的:研究小叶地不容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叶地不容块根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去氢克班宁(1)、左旋四氢巴马汀(2)、克班宁(3)、(-)-sukhodianine-β-N-oxide(4)、promucosine(5)、(-)-sukhodianine(6)、4-hydroxycrebanine(7)、N-methylasimilobine-2-O-β-D-glucopyranoside(8)、巴马汀(9)、(+)-stepharine(10)、(-)-asimilobine(11)。结论: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千金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8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广西地不容中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和青藤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HypersilODS2柱(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2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延胡索乙素、巴马汀、青藤碱分别在0.135~1.35 mg·mL-1、0.032,98~0.329,8 mg·mL-1、0.031,24~0.312,4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广西地不容药材及相关制剂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苏元胡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苏元胡Corydalis humosa Migo的块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四氢巴马汀(1)、药根碱(2)、小檗碱(3)、四氢小檗碱(4)、巴马汀(5)及(-)-四氢黄连碱(6).化合物1~3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的块根中含氮类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采用台盼蓝排斥法和MTT法测试单体化合物对HL-60和MCF-7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结果从青牛胆块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四氢巴马汀(1)、四氢药根碱(2)、药根碱(3)、巴马汀(4)、neoechinulin A(5)、echinuline(6)、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7)、尿嘧啶(8)、三乙胺氢碘酸盐(9)。结论化合物5、6、8、9为首次从青牛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7对HL-60细胞显示弱的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花清风藤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小花清风藤以70%乙醇提取,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所得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和相关文献鉴定。结果:从小花清风藤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柴胡皂苷A(1)、柴胡皂苷B2(2)、6″-O-acetyl-saikosaponin B2(3)、柴胡皂苷B1(4)、柴胡皂苷D(5)、6″-O-acetyl-saikosaponin B1(6)、1α,3β-dihydroxyl-olean-12-en-28-oic acid(7)、2α-羟基齐墩果酸(8)、木兰花碱(9)、枸杞酰胺C(10)。结论:其中,化合物1~6、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延胡索抗心肌缺血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星烨  石钺  郑顺亮  孙虹  金文 《中药材》2008,31(11):1656-1658
目的:研究延胡索抗心肌缺血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分离延胡索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IR、UV、MS、D和D-NMR)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四氢非洲防己碱(1)、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2)、corunine(3)、脱氢延胡索碱(4)、dehydrocorybulbine(5)、非洲防己碱(6)、黄连碱(7)、巴马汀(8)和小檗碱(9)。结论:化合物2、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出。本文还对化合物(3)的NMR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黄连Coptis chiinensis Franch.须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黄连须根95%乙醇提取物氯仿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和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檗碱(1)、黄连碱(2)、表小檗碱(3)、巴马汀...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21,(8)
目的研究云黄连根的化学成分。方法云黄连根茎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柱、薄层色谱和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ethyl orsellinate(1)、7-hydroxy-6-methoxy-2H-1-benzopyran-2-one(2)、豆甾-4-烯-3-酮(3)、阿魏酸甲酯(4)、berbithine(5)、3,5,7-三羟基-6,8-二甲基黄酮(6)、3,4-二羟基苯乙醇(7)、8-oxyberberine(8)、药根碱(9)、巴马汀(10)、表小檗碱(11)、小檗碱(12)、coptisonine(13)、黄连碱(14)。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茶芎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魏倩  杨建波  王爱国  吉腾飞  苏亚伦 《中草药》2014,45(14):1980-1983
目的 研究藁本属植物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cv. chaxiong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紫外、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茶芎地上部位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正丁基苯酞(1)、3-hydroxy-octa-1, 5-dien-7-one(2)、伞形花内酯(3)、pumbinernoid A(4)、crocinervolide(5)、(3R, 6R, 7E)-3-hydroxy-4, 7-megastignadien-9-one(6)、洋川芎内酯G(7)、莨菪亭(8)、(2Z)-3-(3, 4-二羟基苯基)-2-丙烯醛(9)、(3S, 5R, 6S, 7E, 9R)-5, 6-epoxy-3, 9-dihydroxy-7-megastigmene(10)、吐叶醇(11)、二氢猕猴桃内酯(12)、7-羟基正丁基苯酞(13)、洋川芎内酯A(14)。结论 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69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首次作为天然产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藏族药水母雪莲内生真菌Alterrari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从植物水母雪莲中分离得到内生菌Alterraria sp.,在考察培养条件后,对该菌种进行了扩大培养。运用反复硅胶柱色谱,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并结合液质联用分析技术,对菌液的总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学(1D和2D NMR,MS等)数据分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对水母雪莲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交链孢菌属Alterraria sp.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共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pirotryprostatin A(1),对羟基苯甲醛(2),4-羟基苯基-2’-羟基丙酯(3),二氢对甲氧基肉桂酸(4),4-甲氧基苯甲酸(5),对羟基苯乙酸甲酯(6),4-羟基苯乙醇(7),对羟基苯甲酸(8),3-苯基丙酸(9)。细胞毒测试结果表明,从TPXa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对肺癌细胞株A549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为2.0 mg·L-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交链孢菌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党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党参的水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各种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该研究从党参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成分,分别鉴定为:(-)-(7R,8S,7'E)-3',4-dihydroxy-3-methoxy-8,4'-oxyneoligna-7'-ene-7,9,9'-triol(1)、9-(tetrahydropyran-2-yl)-nona-trans,trans-2,8-diene-4,6-diyn-1-ol(2)、9-(tetrahydropyran-2-yl)-trans-non-8-ene-4,6-diyn-1-ol(3)、党参炔苷元(4)、党参炔苷(5)、去氢双松柏醇(6)、5-羟甲基-糠醛(7)、4,4'-dihydroxy-3,3'-dimethoxy-trans-stilbene(8)。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2,3为首次从党参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何珊  姜勇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8):3598-3602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肉桂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结合已有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肉桂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 3R)-5,7,3',4'-四甲氧基黄烷醇(1),(2R, 3R)-5,7-二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烷醇(2),香豆素(3),肉桂酸(4),(E)-2-羟基苯丙酸桂酯(5),3, 3', 4, 4'-四羟基联苯(6),methylstictic acid(7),epi-boscialin(8),(1R,2S,3S,4S)2,3-环氧-1,4-二羟基-5-甲基-5-环己烯(9),4,5-二羟基-3-甲基-2-环己烯酮(10),顺式-4-羟基-蜂蜜曲菌素(11),2-羟基-4-甲氧基肉桂醛(12),其中化合物 5~11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乙酮(p-hydroxyacetophenone,1),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2),2-羟基-3-甲基蒽醌(2-hydroxy-3-methylanthraq-uinone,3),香草醛(vanillin,4),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7,3’,4’,5’-tetramethoxyflavone,5),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dihydrooroxylin A,6),5,7,3’,4’,5’-五甲氧基黄酮(5,7,3’,4’,5’-pentamethoxyflavone,7),金丝桃苷(hyperoside,8)。结论:化合物4,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全草的化学成分,丰富狗牙根的化学成分,为狗牙根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狗牙根的干燥全草(20 kg),用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通过减压浓缩成浸膏。将浸膏用水溶解分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3种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减压回收溶剂,得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4个不同极性部分的浸膏。采用各种分离技术(包括正向硅胶,反向RP-18,反向小孔树脂(MCI)柱色谱,LH-20羟醛葡聚糖凝胶(sex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制备HPLC等),对狗牙根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1D和2D NMR,UV,MS,CD,ORD)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狗牙根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oxoarctigenin(1),香草乙酮(2),对羟基苯甲酸(3),(4-hydroxy-3,5-diethoxyphenyl)(3-hydroxy-4-methoxy-phenyl)methanone(4),邻羟基苯甲酸(5),丁香脂素(6),(5S,6S)-5,6-dihydro-3,8,10-trihydroxy-5-(4-hydroxy-3-methoxyphenyl)-6-hydroxymethyl-2,4-dimethoxy-7H-benzo[c]xanthen-7-one(7),木犀草素(8)。结论:该研究从狗牙根全草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九里香叶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制备薄层、反复硅胶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3',4'-四甲氧基黄酮(1),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2),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3),3-羟基-5,6,7,4'-四甲氧基黄酮(4),川陈皮素(5),香草酸(6),咖啡酸乙酯(7),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8),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9),5,6,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10),山柰酚(11)。结论:3,4,6,9,10为首次从九里香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法和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技术对皂角刺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圆二色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12个二氢黄酮醇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R)-5,3′,4′-三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醇(1)、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醇(2)、5-甲氧基-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3)、二氢山柰酚(4)、表儿茶素(5)、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醇(6)、黄颜木素(7)、(2R,3R)-7,3′,5′-三羟基-二氢黄酮醇(8)、(2R,3R)-5,7,3′-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醇(9)、槲皮素(10)、5,7,4′-三羟基黄酮-8-C-葡萄糖苷(11)、2,7-二甲基-氧杂蒽酮(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皂角刺二氢黄酮醇A;化合物3、8、9和12均为首次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对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1、2、3、7及黄酮类化合物10均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和3主要作用于肝癌Hep G2和食管癌EC109细胞株,化合物2主要作用于食管癌EC109细胞株,而化合物7则对肝癌、肺癌和胃癌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9.
对龙胆科 Gentianaceae 獐牙菜属植物贵州獐牙菜Swertia kouitchensis 9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MS) 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28个化合物,包括6个裂环烯醚萜、2个 NFDE8 酮及其苷、3个少见的内酯烯胺酮、 2个三萜、1个木质素和14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为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 1)、erythrocentaurin dimethylacetal(2)、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 3)、vogeloside(4)、2'-O-actylswertiamarin(5)、狭叶獐牙菜苷 D(swertianoside D, 6)、獐牙菜烯胺酮 A~B(gentiocrucines A~B, 7~8)、gentiocrucine(9)、1-羟基-3,7,8-三甲氧基 NFDE8 酮(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 10)、1-羟基-3,5,6-三甲氧基 NFDE8 酮(1-hydroxy-3,5,6-trimethoxyxanthone, 11)、3-表-蒲公英赛醇(3-epitaraxerol, 12)、erythrodiol 3-O-palmitate(13)、(+)-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 14)、咖啡酸(caffeic acid, 15)、松柏醛(trans-coniferyl aldehyde, 16)、松柏醇(trans-coniferyl alcohol, 17)、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 1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hydroxy-3-methoxybenzoic acid, 19)、3,4-二羟基苯甲醛(3,4-dihydroxybenzoic aldehyde,20)、2,3-二羟基苯甲酸(2,3-dihydroxybenzoic acid, 21)、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22)、3-乙酰氧基苯甲酸(3-acetoxybenzoic acid, 23)、间羟基苯甲酸(3-hydroxybenzoic acid, 24)、间羟基苯甲醇(3-hydroxybenzoic alcohol, 25)、烟酸(nicotinic acid, 26)、2-糠酸(2-furoic acid, 27)、尿嘧啶(uracil, 28)。其中化合物 1~4,6~28 为首次从贵州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