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高度近视的病理机转及治疗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高度近视病理研究的概况和高度近视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3.
温病的发生,不同于其他时行疾病及杂病,在临床上有其特异的病因、独特的发病规律及特殊的表现形式。人体感受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疠气、温毒及“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后,可否发病并引起流行,还取决于天(自然因素)、地(社会环境因素)、人(正气的强弱),且还须有一定的感邪途径,并关系致病力的强弱,然后才能引起临床上不同类型的温病。本文仅就温病的发病特点作一肤浅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的机理。温病毒邪侵犯人体所激起的异常反应,影响或破坏了机体阴阳、气血的生理功能——动态平衡而发病。其发展过程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卫、气、营、血和“三焦”及所属脏腑方面。由于病邪先后侵犯的部位不同,发展变化不同,其在卫气营血、三焦及所属脏腑之间的病理变化、证候特征也各异,因此,对温病的辨别,就是以卫气营血、三焦的因邪致病而出现的临床证候特征为依据。所以温病学中卫气营血、三焦  相似文献   

5.
<正> 二、三焦三焦这一学说,作为温病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根据《内经》、《难经》对其部位(上焦—胃上口以上;中焦—胃中脘;下焦—当膀胱上口)和生理功能(包括气、液的生化治理、滋养、排泄及其动态平衡)的论说,结合温病的病变特点与其发生发展规律,用以论述温病的机理。即:湿热类病的热变最速、易于化燥伤津,湿热类病的湿阻气机,湿郁难化,湿与热搏等直接形响或破坏“三焦”—气液运行的动态平衡及所属脏腑功能。阐述温热或湿热毒邪在病变过程中“由上及下”、“由浅  相似文献   

6.
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明人指春时之温病证治一般人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叶天士发明的,其实是明代袁体安说的,袁氏指的是春天风木升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春天感受时邪,见到呼吸系证,继而见到神经精神证状,是一季少数的病,不包括四时多种病,袁体安在《治病必审四时用药》中开宗明义指出,四时之气不同,为病不同,治法也就各不相同,他说“若时值初春,风木当令,其气升燥,多犯上焦(肺),所以身热咳嗽恶寒,用黄芩汤随症加减,如薄荷、桔梗、荆芥、防风、杏仁、苏叶、连翘、贝母、桑叶、菊花、牛蒡、蝉衣之类,取清轻清肃肺卫、”袁氏之所以用清轻,主要是因为肺在上焦(上焦如羽,以轻治轻,以清肃清),主卫气又且是春时升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您刊1980年第8期“问题解答”栏,“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否温病唯一发病途径的问题,所作出的否定性解答,大有商榷的必要。 (一)混淆了温病发病机转。“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语出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的开首。从全文来看,叶氏之意是将其作为风温发病的机转和传变趋向的。我们可以从他亲定的《三时伏气外感篇》中:“风温者,……治在上焦,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转引自南京中医学院1978年编《温病学》原著选释,以下  相似文献   

8.
体质因素与温病的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人的体质及其差异性,可以说是中医理论的一大特色,将体质状况与疾病的发生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就更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所谓体质,可概括为人体在遗传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或  相似文献   

9.
伤寒以六經辨証,溫病以三焦论治,虽然六经、三焦同是以症候群为辨証论治的法則,但三焦既是代表疾病的初、中、末三期,复以上焦指心肺,中焦指脾胃,下焦指肝肾,又是代表部位病变。复结合卫、气、营、血而叙述三个时期、三个部位的症候羣,这样就若網在綱地完成辨証论治的体系。这是前贤根据传染病發病的一股现象和机体反应各个階段中,总結出來的治疗規律,用以指導实踐。茲述其意义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议温病透热转气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博  牛阳 《江西中医药》2010,41(1):11-12
作为温病辨证依据的卫、气、营、血四个概念来源于《黄帝内经》,叶天士引伸其义,用以阐明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说明温病的受邪部位和传变规律。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论及吴鞠通在清营汤、清宫汤中对辛凉质轻、透热转气之品如银花、连翘、竹叶的具体运用,对后世启发很大。温病热入营分,除运用清营养阴为主治疗外,尚须加入透热之品,以求病邪转出气分,即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营热炽盛、阴液亏耗是营分证的主要病变机制,证见身热夜甚,口干但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脉细数。对于营分证治疗,在清营养阴药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入开达、宣透或通下之品,使邪有出路,有助于邪热透达。因不同病机变化所导致的兼证,注重配合相关治法治疗。透热转气虽为外感病在营分阶段的基本治疗大法,某些内伤杂病若出现与营分证相似的病机变化,也可使用此法或相近治法,而不必拘泥外感内伤之别。  相似文献   

11.
浅谈历代医家对温病病因和发病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自《内经》到《温热论》时期温热病的病因和发病的认识进行了总结。此由最初的以“伤寒”总称各种热病,逐步发展至“外感六淫化火说”、“非时之气,戾气说”、“伏邪之说”、“新感学说”,至清代产生了“温热毒邪学说”,从病因和发病上根本区别了温病与伤寒,同时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理论,形成了《温热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温病四大家治疗暑温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温病学说治疗暑温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温病四大家治疗暑温病的处方,借助SPSS 25.0 IBM SPSS Modeler 18计算机软件对处方进行用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高频用药关联规则分析等,并结合温病四大家的学术观点,分析药物使用频次、配伍规律等...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胃和则愈”病理机转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之语。仲景在《伤寒论》中,非常重视胃气在六经疾病向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胃属阳明,故仲景尤其在有关阳明病的治疗中,时时观察、推测胃气的强弱存亡,以判断疾病的预后。在此基础上,或以药食助胃复和,或谨守禁忌,保其胃气,待其复和,总以胃和病愈为守则。1 药物相助 胃和而愈  胃气因病邪干扰而不能复和者,仲景常以适当的汤药助胃复和,使胃和而病愈。11 以调胃承气汤助胃复和  《伤寒论》29条述虚人外感,误汗后复阳太过,伤及胃气的治法。原文为:“伤寒,脉浮…  相似文献   

14.
<正> 叶天土有关温病传变的论述,反映出了温病发展变化的动态规律,是温病学理论的主要成就之一。但是,由于在论述上言辞过简,语焉不详,后世医家又多按照各自的理解和体会进行不同的阐释,致使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至今未能一致。对于顺传:有以三焦依次传变为顺传的,有以卫气营血顺序传变为顺传的,也有以传阳明为顺传的;对于逆传心包:一说是肺卫内陷心包营分,一说是由卫分直接进入营分,也有说是肺传心包的。《温病学》教  相似文献   

15.
史志云  黄英赪 《新中医》2000,32(2):57-57
温病学是一门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为了准确地运用温病方 ,现对温病方组方规律作以下探讨。1 按辨证组方温病以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作为辨证纲领 ,用来指导治疗。叶天士制定温病各阶段的治疗大法 ,在卫治宜透汗解表 ,方用银翘散、桑菊饮等 ;入气治宜清解气热 ,方用栀子豉汤、白虎汤等。入营治宜清营泄热或清心开窍 ,方用清营汤、清宫汤等 ;入血治宜凉血解毒 ,散瘀通络 ,方用犀角地黄汤等。吴鞠通制订了三焦分证的治疗大法 ,邪在上焦 ,治宜轻清宣透 ,方如银翘散、桑杏汤、清络饮等 ;治中焦应厚、薄、燥、湿适中 ,以补偏救弊 ,臻于…  相似文献   

16.
外感疾病有寒温之分,就其狭义的伤寒和温病而言,它们是对立的(前者是外感寒邪为病,后者是外感温邪为病);就其广义的伤寒和温病而言,它们又是统一的(都属外感四时六淫之邪为病)。这里所讨论的是广义的温病,包括外感四时温邪所致的如春之春温、风温,夏之暑温,长夏之湿温,秋  相似文献   

17.
湿温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于雨湿较多的夏秋季节。临床以发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脾胃证候显著为主要特点。小儿罹患湿温,因其自身生理病理有异于成人,故临床中与成人患病有不同之处,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体质因素与温病发病的关系湖北中医学院(430061)吕文亮关键词温病;体质因素;辩证关系体质因素是身体基本状况和防御、抗邪能力的综合,每一个体均存在差异和特殊性。温病学十分重视体质因素在温病发病学中的作用,它不仅是温病发生的重要内因,而且是影响温病证...  相似文献   

19.
温病营热证病理实质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翟玉祥  王灿晖 《中医杂志》1997,38(6):328-331
营分证是温病病程发展的重要阶段,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动物实验证实,营热炽盛是营分证的基本病理变化,它不仅能劫夺营阴,窜络致瘀,还能扰乱心神。由此可见,热炽、阴伤、血瘀及神扰是营分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病理改变,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从而引起营分证复杂的病理变化。1 热毒是营热炽盛的首要致病因素温邪是导致温病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具有温热性质的“六淫”之邪和疠气、温毒等。不同温邪侵犯人体,在温病的卫分和气分阶段,往往可以表现出各不相同的证候。但是,当病程发展到营分阶段时,则不论初期感受何种病邪,均必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回顾和设计以清营汤原方及其拆方的动物实验研究,思考探析温病营分证热、郁、瘀三者并存及其渐变的病机病理。这是对温病病机病理的创新认识和通过实验研究探讨病机病理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