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莉  况娥 《中国药业》2014,(11):58-6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医院2011年至2012年收集的ADR有效报告99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家族病史等)、原患疾病、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69例(69.70%),中成药17例(17.17%),其他12例(12.12%)。主要症状中皮疹、瘙痒等皮肤过敏反应82例(82.83%),严重不良反应致过敏性休克3例(3.03%),其他损害14例(14.14%)。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 89例(89.90%),居第1位。涉及药品共43种,抗感染药22种,中成药10种,其他11种。结论因该院是妇幼专科医院,妇女儿童是ADR发生的高危人群。原患疾病多为小儿呼吸道感染和妇科炎症及人流术后预防用药。说明ADR的发生除与机体特异性有关外,还可通过正确、合理地使用药品来减少ADR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了解某关节病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ADR,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1例ADR中,女性217例(71.1%),男性87例(18.9%);50~59岁81例(构成比26.9%);不同给药途径中口服最多;导致ADR的可疑药品前3类分别是疾病缓解抗风湿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肝胆系统损害;ADRs主要临床表现是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瘙痒、肝功能异常,有1例死亡。结论:应重视疾病缓解抗风湿药和解热镇痛抗炎药导致的ADR,服药期间注意患者有无胃肠系统或皮肤及附件不适,可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以减少或避免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少等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枣庄市妇幼保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查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413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3例ADR报告中0~17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其中一般ADR 261例,严重ADR 85例,新的ADR 67例。ADR发生率前3位药品种类为抗感染药物(37.29%),妇产科用药(25.67%),抗肿瘤药(15.25%);发生率前3位药品品种为注射用阿奇霉素(10.41%)、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8.47%)、注射用头孢曲松钠(7.75%)。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大多发生在120 min以后。结论 临床应加强特殊人群用药ADR科普教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安全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院3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354份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剐、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4倒ADR中,主要与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较大、抗感染药使用以及中药注射荆的质量有关。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20年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303例,分析ADR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和临床表现、药品分类,并对发生例数排名前3位的药品进行分析.结果:共303例ADR患者经303例ADR报告中,ADR...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医院133例ADR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物8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0.08%),其次为中成药(16.54%);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比66.1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6.84%)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22.50%)。结论临床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7例报告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5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见;不良反应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将抗菌药物作为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以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精神病专科医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383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用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治疗转归。结果 3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最多的给药途径是口服,占90.30%;从药品分类来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所占比例最大,达90%以上;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以消化系统为多,占36.03%,其次为内分泌系统,占25.60%;严重不良反应118例,占30.81%;药品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肝脏转氨酶升高、甲状腺功能低下、高催乳素血症等;经治疗,127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痊愈,256例患者好转。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监护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4年收集的263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63例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滴注(85.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结核药物是引发(ADR)的主要药物,其次是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和胃肠道损害为主;严重的ADR29例(11.03%);与2012年和2013年相比,2014年药师和护师直接上报ADR例数明显增加。结论:医师、护师、药师要共同努力,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知识宣传,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反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8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我院ADR报告基本情况和ADR发生情况。方法:统计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各途径收集的85例ADR报告表.对ADR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合并用药情况、因果关系及收集途径进行分析。结果:85例ADR报告中50例为抗感染药和中药制剂,占全部报告表的58.82%,ADR表现以过敏反应发生比例最高,占65.63%.医护人员自愿报告的ADR病例大多数也为过敏反应。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降低漏报率,尤茸应多玲径收集过敏反应以外的药品不良反应.提高报表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各种因素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及其特点,促进医院合理用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方法对桐乡市中医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1月30日上报的10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1例ADR中31~60岁之间的患者较多;静滴给药方式及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物使用中注意给药方式的选择、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从而把ADR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集到的578例ADR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 578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总例数的48.1%。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口服第二。涉及的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是心血管药物,中药和解热镇痛药分别为第三、第四位。引起ADR的抗感染药中,喹诺酮类药物占首位,头孢菌素类药物居第二位,依次是林可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类。ADR的临床表现形式以过敏、消化系统反应比较多见。结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ADR的发生以女性、老年患者居多,其临床表现多样,发生因素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相关。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2):107-108
目的了解上海市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合理。结果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物注射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结论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1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集的147例AD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例ADR报告中,药物以抗茵药物居多(占52.38%)。≥60岁的老年患者居高(占46.9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55.1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51.02%)。结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3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信息。方法:对本市某医院呈报的2006年度381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ADR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剂型及给药途径、用药品种密切相关。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反应。较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引起ADR的品种以抗茼药为主,其次为中药制剂,剂型以注射剂为主,多由静脉滴注引起。结论:应重视ADR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12月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26例,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DR监测中心制定标准,进行描述、因果关系分析与评价、汇总、分级以及统计分析。结果:226例ADR报告中,≥7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高,为59例,占26.11%,其次是50~69岁58例,占25.66%;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为196例,占86.73%;抗感染药致ADR发生率最高,为105例,占46.46%;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139例,占59.66%。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院2009年收集的5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减少或防止不良反应重复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的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人医师55人,占总人数的94.82%,来源于全院12个临床科室。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40.35%和28.07%。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严重不良反应1例,占1.72%;新的不良反应7例,占12.07%。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并及时向临床反馈,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1年1月至12月收集的322例ADR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2例ADR报告中,严重ADIq_为133例,占41.30%。中老年患者比例最大(57.14%),给药途径引发的以静脉给药为主(77.01%)。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34.78%),其中喹诺酮类ADR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头孢菌素类.?结论在ADR监测中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的监测,并关注抗肿瘤药物的严重ADR,针对性地实施ADR防治措施,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9.
2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小菊 《安徽医药》2011,15(12):1633-1635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和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提高监测报告水平。方法对该院2010年上报的246例ADR,分别从资料来源、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246例ADR中,女性患者较多(占58.13%);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总例数的77.64%;共涉及117种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6.75%);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反应最常见。结论为减少ADR的发生,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建立地震灾害中妇幼专科医院药品应急保障机制。方法: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我院药品应急保障实践进行分析。结果:保证了医院药品常规供应和震后应急供应,包括医疗救援队赴灾区用药,明确了地震灾害中妇幼专科医院药品应急保障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结论:妇幼专科医院药品应急保障除针对地震伤员专门用药外,还应考虑妇幼专科方面的伤员用药。必须抓好从药品计划、采购、数量监控到救援队用药等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快捷畅通的药品应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