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65~1999年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39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硬化、血栓等病史伴有与腹部体征不相符的剧烈腹痛,应首先考虑肠系膜血管缺血。结论 选择性动脉造影和给药是早期诊断、治疗最有价值的方法。血D-Dimer是实验室检查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标。及早应用抗凝、溶栓和罂粟硷等药物是避免手术治疗和预防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消化科住院的7例炎症性肠病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病人中6例溃疡性结肠炎(UC)。1例克罗恩病(CD)。5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通过彩色超声24小时内确诊;1例克罗恩病合并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经血管造影24小时内确诊;1例合并中结肠动脉及左结肠动脉血栓形成的,经手术确诊。6例经溶栓、抗凝、扩血管等保守治疗后缓解,1例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缓解。结论:彩色超声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应早期进行溶栓、抗凝及扩血管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1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8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1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介入治疗4例,痊愈3例,1例中转手术,手术14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17.6%.[结论]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肠系膜血管阻塞可引起肠系膜血管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原因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预后极为凶险,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率很高,往往出现肠坏死征象时才手术探查,以致延误手术治疗时机而死亡。本院自2000年11月至2003年11月共收治此类患者5例,经过积极抢救,及时手术,精心护理,4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肠系膜血管CTA诊断小肠缺血病因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管CTA诊断小肠缺血病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肠缺血患者的肠系膜血管CTA表现,12例为急性缺血,10例为慢性缺血。分析内容包括肠系膜血管有无狭窄、扩张、充盈缺损、聚集、移位。结果:12例急性缺血病人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CTA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突然中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例,表现为管腔内充盈缺损;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血栓3例,表现为管腔内完全性或不全性充盈缺损;肠系膜上动脉夹层2例,表现为真假腔形成及之间的内膜片。10例慢性缺血病人中,粥样硬化性缺血6例,4例CTA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2例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闭塞伴Riolan血管弓形成;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动脉瘤2例,表现为管腔球形扩张;系统性红斑狼疮性缺血性肠病2例,表现为肠系膜血管增粗、“梳状”排列。结论:肠系膜血管CTA能够明确诊断小肠缺血的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06~2007—07我院收治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13例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初诊时多因表现为急腹症、症状与体征不符和缺乏特异性检查而不易确诊。其中7例治愈,5例死亡;1例术后第2天转上级医院。结论: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临床上少见,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术后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及导管溶栓治疗疗效。方法 1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均行动脉内导管溶栓治疗。结果患者均置管成功,经尿激酶导管溶栓血栓完全溶解10例,中转开腹取栓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多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技巧、早期导管溶栓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血管栓塞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病情危重的急症。因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且该病缺乏简便、特异的确诊手段,从而易于延误治疗。尽早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笔者收集了1996~2004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及我院收治的6例资料完整的肠系膜血管栓塞病例,回顾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36~78岁,平均61.5岁;肠系膜上动脉栓塞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其中1例并发门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治疗4例;螺旋CT证实者4例,其中手术确诊2例,手术证实者2例。2.临床表现:4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急性起病,以…  相似文献   

9.
胡秀梅  武洁 《现代康复》1998,2(7):725-725
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无特异性诊断。待发生急性泛发性腹膜炎手术时小肠已发生广泛性坏死。临床存在延误诊治而失去手术时机问题。坏死肠管切除不彻底或术后来及时用抗凝疗法往往发生血栓再次形成,我院近20年来收治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19例,其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1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栓形成8例,本组病例只有2例提及该病,其余皆未确诊。19例均发生肠管部分或广泛坏死,7例术后短肠。SMA血栓形成预后极差,本组病死率为75%。SMA血栓形成如能早期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抗凝治疗。其结果较好,本组病死率为46%.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9~ 1999年 15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中 6例单纯行肠切除手术 ,其中 1例死亡 ,2例复发而再手术 ;9例行肠切除手术加外周抗凝溶栓及山莨菪碱治疗 ,无复发及死亡。结论肠切除手术加外周抗凝溶栓及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9例诊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 例AMVT的临床资料.结果:19均表现为中~重度腹痛,其中恶心、呕吐17例,便血10例,腹胀2例.血常规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13例行彩超检查,11例行腹部CT扫描均提示异常.本组15例经手术治疗、4例经B超和CT扫描明确诊断.18例治愈,其中15例手术治愈,2例行外周静脉溶栓,1例经肠系膜上动脉行介入溶栓;1例合并胰腺癌和恶病质者放弃治疗后死亡.本组并发短肠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各1例.结论: 彩超和CT扫描早期确诊AMVT后应立即行适当抗凝、溶栓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抗凝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预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经血管造影或病理确诊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52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和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占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病因分别为32例(62.5%),14例(27%),和6例(10.5%)。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有48例(92.1%)、腹膜炎46例(86.7%)和休克12例(21.5%)。腹部CT血管造影42例(81%)。大多数患者进行了手术,6例(12%)患者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死亡率为40.3%。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多器官衰竭(42%)。结论: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地高辛,症状持续到手术前的时间,存在休克,严重酸中毒和再手术可能增加患者的死亡率;CT血管造影、外科早期干预和肠外营养支持可能改善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诊治急性肠系蚌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1年8月间收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方法。结果:2005年前诊治12例中有5例死亡,2005午后行不同长度肠切除术+外周抗凝治疗不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持续应用尿激酶溶治疗,7例病人均存活。结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应尽4诊治,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留置导管持续给予溶栓治疗是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作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外周动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血管内超声治疗得到迅速发展 ,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我们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对 6例外周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导如下 :1 材料与方法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43~ 6 5岁 ,5例为动脉血栓形成 ,1例为肱动脉血栓形成 ,缺血时间为 4~ 13小时。急性缺血指征为患者突然肢体远端苍白 ,疼痛难忍 ,皮温低 ,桡动脉(1例 )、足背动脉 (5例 )搏动消失。经股动脉和肱动脉造影显示 5例为动脉血栓形成 ,1例为肱动脉血栓形成。对 5例动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同侧股动脉顺行穿刺成功后插入 7F扩张导管 ,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7年间诊治的35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在肠系膜动脉30例,肠系膜静脉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94%);51%的患者有血清酶谱异常。结果全部病例均通过手术得以证实。4例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15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16例行肠管切除。总病死率为23%,肠管坏死病例病死率为50%,多例患者术后出现再灌注损伤。结论动态观察血清酶谱变化有助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术后再灌注损伤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5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5例患者中4例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溶栓,5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6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管切除术。结果:15例患者中10例痊愈出院,5例患者死亡,总病死率33.3%。结论: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期比较集中地刊发了一组肠管缺血性疾病文章。肠管缺血性疾病分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MI)、慢性肠系膜缺血(CMI)和缺血性结肠炎(IC)三类,其中AMI中包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非肠系膜血管阻塞性肠梗塞;CMI中包括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半个世纪前临床医师开始认识 AMI,由于少见,死亡率高,往往需手术或尸检证实。此前本刊曾散在报道过相关病例,由于本组疾病临床表现多变且缺乏特异性,从可逆性局灶性肠缺血至历坏死、穿孔,病情轻重差异性大,极易误漏诊及延误治疗。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本组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开辟本栏目的目的在于提醒临床医师加强对本组疾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水平,降低死亡率,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ASMO)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7例经手术治疗的ASM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患者,行肠切除术10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3例、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11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及内膜剥脱术1例、肠切除及腹主动脉至肠系膜上动脉搭桥术1例、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并右髂总至肠系膜上和腹腔干动脉逆行搭桥术1例。治愈13例,死亡14例,死亡率51.85%。13例术后患者获得随访3~24个月,随访期间再发本病者1例,经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治愈。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合理选择术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周围动脉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内溶栓治疗是目前较为公认的替代或辅助手术治疗肢体缺血的好方法,尽管有不少尿激酶及其它溶栓药物临床应用报道,但东菱克栓酶治疗肢体缺血报告尚不多见,本研究旨在对东菱克栓酶在治疗急性周围动脉缺血的作用进行评价。资料及方法病例选择:患者均为肢体缺血7天以内的急性病人,表现为自身血管,自体血管移植物成人造旁路血管的栓塞或血栓形成,出现肢体缺血的损害病况,通常若不行手术干预则截肢不可避免。过于危重、大手术14天以内、活动性溃疡、对溶栓酶治疗禁忌者除外。本组患者57例,年龄36~74岁,平均69.4岁,男:女为35:22…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11例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1987~2002年间收治的11例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4例,不能确诊3例,诊断错误4例。10例行手术治疗,治愈7例,死亡3例,保守治愈1例。结论 早期诊断难度大,腹部症状与体征不相符是本病的早期特点,结合血管造影可提高早期诊断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