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活体供肾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活体供肾血管解剖、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37例活体供肾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采用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而重建((2PR)重建方法进行肾血管及肾实质的三维重建技术,使用层块体积测量方法测量肾脏体积并与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比较,测量肾动脉直径并与GFR进行比较.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造影显示肾脏血管的准确性为89.2%,在各种三维重建方法中,VR在显示肾脏血管全貌、不同角度观察血管方面比较清晰,MPR显示肾脏实质较好.MIP结合轴位图像在判断血管分支,确定血管数量和显示血管有无异常方面比较准确,肾脏体积与GFR呈正相关,肾动脉直径与GF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显示血管、肾实质及肾脏功能的评估中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多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评价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物的影像学表现及并发症的征象。资料与方法 14例行胰肾联合移植术的患者作16次MSCT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16螺旋CT扫描仪,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然后将所有图像传入GE AW4.0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进行后处理。结果 14例移植胰腺中,MSCT显示12例胰腺实质正常,CTA显示胰腺血管无狭窄及栓塞等异常;1例移植胰腺右侧髂外动脉近起始部至股动脉处血栓形成,胰腺体积小、密度低,未见明显强化,术后病检示胰腺内脾动脉血栓形成,胰腺缺血坏死及胰腺急性排斥反应;1例胰腺包膜下积液。14例移植肾显示11例肾实质正常,1例动脉期肾皮髓质分界欠清晰,提示为轻度急性排斥反应,后亦经肾穿刺所证实;1例MIP显示2处移植肾动脉狭窄;另1例显示移植肾静脉瘤形成。7例患者中MSCT均可见胰周、肾周少量积液。结论 MSCT以及后处理技术能对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腺和肾脏形态及基本功能状态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诊断输尿管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多种成像技术诊断输尿管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输尿管病变患者行螺旋CT泌尿系检查,图像传至ADW4.2工作站,获得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等三维重建后处理图像.结果:30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16例、肿瘤6例、肾及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先天性狭窄4例、迷走血管压迫1例和炎症1例.VR、MPR及CPR图像能清晰显示输尿管走行、腔内改变、梗阻部位及原因,还可以同时显示双侧肾及输尿管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对输尿管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输尿管梗阻时肾脏及肾周间隙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急性输尿管梗阻时的肾脏及肾周间隙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6例经CT及B超扫描显示输尿管结石所致急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的肾脏、肾周间隙的CT征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26例患者均有肾脏及肾周间隙水肿性的改变。CT主要表现为:患侧肾实质增厚、肾盂肾盏扩张、肾被膜增厚,部分伴有肾被膜下积液、肾窦水肿、肾周间隙桥隔增厚、肾周间隙内脂肪层斑片状影及肾筋膜增厚。结论急性输尿管梗阻在急诊CT上有明显表现,除输尿管结石征象外,肾和肾周间隙的间接CT征象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 18例终末期肺病患者接受单肺或双肺移植,肺移植术后常规胸部MSCT平扫后,再对扫描图像进行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建(MPR),观察移植肺实质变化的细微结构和支气管并发症等.结果 18例患者中,移植肺再灌注水肿7例,CT表现为毛玻璃片样影及胸腔积液、局限性肺实变.急性排斥反应5例,CT表现为毛玻璃片样影、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扩张伴管壁增厚、胸腔积液.慢性排斥反应1例,CT表现为毛玻璃片样影,支气管或细支气管扩张伴管壁增厚、小叶间隔增厚、胸腔积液.吻合口狭窄5例.所有患者移植后肺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结论 MSCT肺部薄层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终末期肺病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肺内改变并准确对其评估;MSCT可作为肺移植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的重要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6.
腹部器官移植术后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腹部器官(肝、肾、胰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7例患者(胰肾Ⅰ期联合移植3例,1例为肝肾联合移植,1例为肝移植,2例为肾移植),7 次CT检查在术后16 天到8年进行。采用GE lightspeed 16 CT 99OCO螺旋CT,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10 mm,1.25 mm层厚重建,并传入GEAW 4.0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7例移植肾(其中1例移植肾患者移植了两个肾脏),4 例正常,1 例显示轻度急性排斥反应,1例显示右髂内动脉与肾动脉端端吻合口近端明显狭窄,1例显示肾段动脉闭塞;2例移植肝脏及3例移植胰腺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SCT以及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和诊断腹部器官移植术后大部分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测量肾积水体积用于评估梗阻性肾积水患者肾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3 d内同时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肾动态显像及64层螺旋CT平扫的梗阻性肾积水患者共176例.根据SPECT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将其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中度受损组及肾功能重度受损组.同时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各组患者的肾积水体积大小,然后对比各组间肾积水体积的差异,并分析肾积水体积与GFR的相关性.结果 4组患者肾积水体积分别为(31.47±3.81) cm3、(83.43±7.81) cm3、(208.53±15.47) cm3 及(577.31±61.32) cm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除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轻度受损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积水体积与肾脏GFR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14).结论 64层螺旋CT测得的肾积水体积与SPECT测得的GFR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积水患者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方法 对23例疑诊输尿管结石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结果 23例重建图像均清楚显示输尿管病变,22例诊断输尿管结石,其中21例显示结石大小、位置、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及管壁增厚,1例输尿管癌示输尿管内软组织密度影.结论 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图像,对输尿管结石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罗敏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2007,22(9):942-94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增强肾皮质期尿路成像(MSCTU)对非结石尿路梗阻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MSCT平扫结石阴性的梗阻性肾积水患者行肾脏三期扫描即肾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扫描,将肾皮质期原始图像数据重建后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多种3D重组图像再做出诊断,将诊断结果与临床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肾皮质期MSCTU图像结合轴面图像诊断输尿管结核1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18例,肾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15例,邻近部位恶性肿瘤侵犯输尿管7例,输尿管炎症5例(其中2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尿管息肉),梗阻性膀胱6例,结石排出后尿路扩张2例,肾输尿管重复畸形合并输尿管囊肿1例,血管压迫1例.均显示梗阻的部位,病变的形态、大小及尿路扩张情况.诊断敏感度100%,诊断符合率97.2%.结论:静脉增强肾皮质期MSCTU图像结合轴面图像对非结石性尿路梗阻疾病能准确定位和定性.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者,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时相期CT增强扫描。对增强后各期图像进行相关处理,以不同的三维重建方式获得CTA、CTU影像。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结果48例中肾脏及输尿管先天畸形者15例;输尿管阴性结石致肾盂输尿管积水者4例;泌尿系炎症者5例;肾及输尿管、膀胱结核6例;外源性压迫导致肾盂及输尿管积水者8例;泌尿系肿瘤者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经X线、螺旋CT横断及三维重建技术证实的髋臼骨折 2 3例。三维重建以横断面螺旋扫描图为基础 ,层厚 2~ 3mm ,螺距 3 ,重建层厚 1.5~ 2mm。结果 所有病例螺旋CT横断面和三维重建像均明确地显示了骨折 ,CT横断图像可以显示髋臼负重顶的骨折及移位 ,髋臼后壁骨折受累面积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像立体呈现骨折线走行方向、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 螺旋CT的横断和三维重建技术能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多排螺旋CT曲面重建在胰腺和胰周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曲面重建在胰腺及胰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胰腺和胰周病变的患者共 17例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上腹部 (5例单纯平扫 ,11例平扫 增强 ,1例行静脉CT胆道造影 ) ,其中胰腺癌 4例 ,胆总管结石 3例 ,慢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 3例 ,真性囊肿合并慢性胰腺炎及胆道梗阻 1例 ,囊腺瘤 1例 ,胰岛细胞瘤 1例 ,胰周淋巴结肿大 3例和 1例脾动脉瘤。由操作者经特定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画线做曲面重建。结果 多排螺旋CT可获得高质量的曲面重建图像 ,跟踪显示胰胆管或胰周血管 ,和清晰显示病灶与胰腺、胰胆管和胰周血管的关系。结论 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能获得胰腺高质量曲面图像 ,提供独特的解剖信息和相关病理征象 ,有助于胰腺和胰周病变的诊断及局部侵犯的评价 ,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在肾移植患中的应用。方法:采用Marconi MX 8000 MSCT扫描仪对27例肾移植术后患进行下腹部螺旋扫描。扫描条件为120kV,220mAs。平扫:每圈螺层4层,周旋时间0.5s,层厚3.2mm,重建层距1.6mm,螺距1.25。扫描长度总层数200-300。要求扫描野包括位于髂窝内的移植肾,肾动静脉及其与髂内外动脉、髂外静脉吻合处,输尿管及其与膀胱吻合处。增强扫描:以3ml/s流率经肘静脉注射60%欧乃派克60-100ml。于注射开始后22s(延时),70s行下腹部扫描,范围和方法同平扫,要求分期显示肾动脉、肾皮质、肾实质、肾静脉以及肾盂、输尿管。结果:27例肾移植术后均清楚显示移植肾矢状位,冠状位图像、多层面图像,3D和4D立体图像,CT血管造影图像、血管和肾盂输尿管图像等。4例为阳性结果。阳性病种包括:移植肾包膜下积液1例,移植肾、输尿管中度积水3例,原因为输尿度膀胱吻合处狭窄,做了探查+输尿管膀胱吻合处狭窄切除及再吻合术。结论:MSCT扫描技术为肾移植检查带来方便和直观的矢状位、冠状位图像、多层面图像、3D和4D立体图像、CT血管造影图像、血管和肾盂输尿管图像等,对评价手术疗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在髋臼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髋臼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X线、螺旋CT证实的髋臼骨折患者72例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横断面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走形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螺旋CT是髋臼骨折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使用MSCT灌注法研究受体肝多期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方法在确定肝移植受体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最佳延迟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接受肝移植术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采用5ml/s的注射流率经外周静脉注入对比剂50m,行肝门层面同层动态扫描。运用CT灌注的后处理方式绘制腹主动脉、门静脉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获得肝动脉、门静脉的强化峰值及其达峰时间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主动脉平均最大强化值(288±20.14)HU、平均达峰时间(18.48±1.046)s,门脉主干平均最大强化值(135.12±24.91)HU、平均达峰时间(35.36±2.139)s,门脉达峰后平台期持续时间19.5s。结论:64层螺旋CT灌注方法可以用于确定肝移植受体肝脏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早期18s,动脉晚期35s,门脉期50s,延迟期85s。其中动脉晚期结合肝脏延迟期扫描有利于肝内富血供病灶的检出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男40例、女1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四期增强扫描及CTA检查,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肝实质、血管、胆道情况及有无转移.将结果与彩超及临床随访行对照分析.结果:CT检查示:肝动脉并发症3例、门脉并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MSCT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MSCT对58例活体肾移植供体行平扫、肾动脉期、肾静脉期及排泄期扫描,原始图像传入AW4.2工作站,运用VR、MIP、MPR、CP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综合分析评估肾动脉、肾静脉、肾实质及集合系统,并与30例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所有供体均能清晰显示肾动、静脉主干及分支,副肾动脉,肾动脉过早分支,肾动静脉变异,集尿系统情况,并与手术结果相符合。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供肾的血管结构、肾实质及输尿管情况,能够作为肾移植供体术前检查最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埋伏阻生牙诊断中的定位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7例经曲面断层X线片已确诊为埋伏阻生牙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其中年龄为5~21岁,平均为11.6岁。将64层螺旋CT扫描信息利用AW 4.3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结果:64层螺旋CT技术全方位有目的立体的展现埋伏阻生牙的位置、方向、本身状况及与颌骨与邻牙的关系。结论:64层螺旋CT重组技术能够弥补一般X线检查技术的不足,对于埋伏阻生牙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准确定位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CPR)在体部管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Ph ilipsMx8000多层螺旋CT对50例体部管道疾病及邻近器管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上对感兴趣管道做多平面重建(MPR)的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角度斜面重建,以其中一断面作为参考面,对所选管道行CPR,使弯曲的管道在一幅图像上直观地显示。结果50例患者中,3例属正常管道,CPR图像清晰显示其全貌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其余47例均显示有不同部位和范围的病变。结论CT CPR能展示体部各种弯曲管道的全程,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是横断图像及MPR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严重肺感染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大剂量使用了免疫抑制剂,术后3个月左右发生了严重的肺感染。6例均进行了胸部X线和螺旋CT检查,其中巨细胞病毒肺炎5例,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1例。首次CT扫描在X线检查后的第2d进行。结果 6例中,4例首次X线检查阴性。全部病例CT检查均发现异常,最常见的CT表现是:(1)两肺多发片状影;(2)弥漫分布边界不清的小结节影;(3)磨玻璃样高密度影;(4)片状实变;(5)肺间质增厚和胸腔积液。结论 在肾移植术后肺感染患者中,CT能较早地发现肺部异常,尤其是在X线检查阴性时,应尽早进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