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脑皮质电图的临床应用周昌贵我国癫痫的发病率为4‰~6‰。Thomas(1956)及Wada(1960)报告,所有癫痫患者中有1/4药物不能控制,需要探索新的有效方法。虽然近10余年来神经影像技术有长足的发展,如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2.
SPECT对发作期小儿癫痫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发作期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发作期癫痫患儿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并同时行CT检查,把二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阳性率为84.2%(32/38),CT阳性率为36.8%(14/3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作期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是诊断小儿癫痫灵敏而有效的方法,对小儿癫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癫痫是一种大脑神经元反复异常同步化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脑部疾病,俗称"羊痫疯"、"羊羔疯",具有突然发生、反复发作的特点.由世界卫生组织在的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癫痫患病率为7‰,我国现有癫痫病人900多万人,活动性癫痫(即每年都发作的患者)的患病率为4.6‰,国内活动性癫痫患者600多万人,同时,我国的新发病率为25/10万/年,年新增发病人数为35万人.  相似文献   

4.
癫痫病灶检测技术已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重要手段,病灶的准确检测是保证手术安全、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癫痫病灶检测技术的新进展,包括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常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功能性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同步脑电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electroencephalogram-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EEG-f MRI)、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m,MEG)、磁源性影像(magnetic source imaging,MS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以及偶极子定位(dipole localization method,DLM)等检测方法,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可以去除产生癫痫发作所必需的脑组织,已成为治疗顽固性、耐药性癫痫的主要手段。术前对需要切除的癫痫病灶区和需要保留的脑功能区进行精准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由于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单一的、特异性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可以对致痫区进行精准的鉴别和定位,因此需要使用多种无创性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和定位,包括详细的临床病史、长程视频脑电监测(LT-VEEG)、磁共振成像(MRI)和神经心理学检查等。对于没有或仅有微小MRI改变、电生理特点不明确的耐药性癫痫,术前需使用氟脱氧葡萄糖标记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PET)、脑磁图和发作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ISPE-CT)等技术对病灶精准定位。另外,FDG-PET与三维MRI融合技术可以更好地检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这些方法对致痫区的精准定位具有互补作用,对于微小病灶的评估和确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脑皮质电图(electrocorticogram ECOG)系指在开颅术中,将皮质电极直接放置于大脑皮层由脑电囹仪描记的电活动。目的是寻找致痫灶的部位和范围。根据近代的考察,在世界各地行癫痫手术的医院.约84%的医院采用术中的ECOG检测手段。虽然近10余年来神经影像技术有许多新的发展,如CT(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我国癫痫的患病率为7‰,目前约有900万名癫痫患者.癫痫死亡率和猝死发生率均较高,且有40%的患者出现行为、精神及认知功能的损害,失去升学和就业的机会,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严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生物活性肽对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试验设计,试验受试者分为4组,每组50人。前3组分别口服生物活性肽2、4、6 g/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疗程均为9个月。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端粒长度,检测实验前以及试验后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的外周血端粒长度,评价生物活性肽对端粒长度的影响作用。结果对比服用生物活性肽前,全分析集(FAS)分析提示经过3个月,4组受试者端粒缩短率分别为1.42‰、1.42‰、1.48‰和1.48‰,差异不明显(P=0.0678);口服生物活性肽满6个月时,4组受试者端粒缩短率分别为2.55‰、2.20‰、1.66‰和2.91‰,端粒缩短程度出现了变化(P=0.0415);口服生物活性肽满9个月时,端粒缩短率分别为3.44‰、2.97‰、1.90‰和4.15‰,端粒缩短程度出现了差异(P=0.0403)。结论生物活性肽有延缓端粒缩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癫痫患儿癫痫发作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1例癫痫患儿发作后 4 8h内血清中NSE进行测定 ,并与 2 2例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  2 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NSE进行测定值为 (6 .4 6± 3.35 ) μg/L ,癫痫发作组血清中NSE为 (17.4 5± 10 .1) μg/L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癫痫发作组NS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提示癫痫发作后有一定程度的脑神经元损害。  相似文献   

10.
在神经影像学发展迅速的今天,临床电生理学在癫痫诊断和治疗的作用仍不可替代,如:(1)癫痫发作的预选判断;(2)癫痫灶的定位;(3)癫痫外科手术疗效评价;(4)揭示癫痫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重视难治性癫痫的神经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癫痫是由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起的、以反复发作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患。国内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癫痫的患病率约为7‰,患者总数在900万人以上。约有75%的患者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或减少癫痫发作,但仍有约25%的患者使用多种抗癫痫药物仍难以控制其发作,这样的患者被称作难治性癫痫。  相似文献   

12.
癫痫(Epilepsy,EP) 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海马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对癫痫最敏感的脑区之一,癫痫发作可引起海马特定区域(如CA1、CA3)神经细胞凋亡或坏死[1],引起学习、记忆和认知损害,给病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我国的癫痫患者约有900万,其中约75%~80%可用药物控制症状.但仍有20%~25%的患者无法用药物控制发作而成为难治性癫痫.临床上治疗癫痫的药物疗效并不满意,这说明需进一步研究癫痫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免疫炎症反应在癫痫发生与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即使没有感染存在,受损或应激状态细胞发出的信号也能引发免疫反应[2].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是一个重要的天然免疫受体,它不仅能介导脂多糖等外源性配体引起炎症反应,还能介导受损或应激产生的内源性配体引发炎症反应.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能识别内源性配体参与癫痫所致炎症反应,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3.
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癫痫的全人群患病率为7‰左右,发病率为25/10万445/10万。我国的癫痫患者约有1000万,每年新增45万,在神经科的发病率仅次于脑血管疾病,既是常见病更是我国目前的重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2 1三体患者体内二倍体细胞增多的机理。方法 用松胞素 - B诱导的双核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对人体内 2 1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培养细胞中 2 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的发生率进行检测。结果  2 1三体患者体内 ,二倍体细胞率 (16 .90‰± 10 .70‰ )远高于 2 1四体细胞率 (0 .42‰± 0 .6 4‰ ) (P=0 .0 0 0 )。在培养的正常人和 2 1三体患者细胞中 ,2 1号染色体不分离率 (3.6 9‰± 2 .5 0‰和 8.2 2‰±5 .5 4‰ )显著高于丢失率 (0 .10‰± 0 .30‰和 0 .43‰± 0 .49‰ ) (P=0 .0 0 0 )。结论  2 1三体患者体内较高比例的二倍体细胞源于因三体细胞中 2 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而形成的二倍体细胞的逐渐积累  相似文献   

15.
对103例癫痫病人的血清C4、Bf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癫痫病人的Bf*F基因频率(0.1942)较正常人(0.1159)显著增高,其在该病中的病因分数(EF)和相对危险率(RR)分别为0.0885和1.8379。而C4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探讨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S-OCT)评估学龄期儿童远视眼前房形态的临床价值。对160名6~12岁学龄期儿童(320眼)进行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根据等效球镜度(SE)将研究对象分为正视、低度远视、中度远视及高度远视4组,比较各组角膜中央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虹膜空间面积(TISA)及巩膜突角(SSA)测量值的差异。分析显示,学龄期儿童中、高度远视眼与正视眼相比,前房更浅,房角更窄。研究表明,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作为一种非接触性检查技术,可作为临床评估学龄期远视儿童前房形态的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戊四氮致痫大鼠脑神经型钙黏附素(N-cadherin)和神经营养因子-4(NT-4)表达的变化及灵芝孢子粉的干预治疗作用,研究癫痫的发病机制及灵芝孢子粉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实验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均用致痫亚惊厥剂量的戊四氮(PTZ)腹腔注射制作Wistar大鼠慢性点燃模型。在低温条件下迅速取脑,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质和海马区N-cadherin和NT-4的变化。结果: 实验性癫痫大鼠模型制作成功,灵芝孢子粉组和癫痫模型组实验动物均达到点燃标准,与癫痫模型组动物相比,灵芝孢子粉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 但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癫痫模型组实验大鼠脑海马和皮质N-cadherin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灵芝孢子粉组N-cadherins含量比癫痫模型组下降(P<0.01)。同时癫痫模型组大脑海马和皮质NT-4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灵芝孢子粉组NT-4含量比癫痫模型组增加(P<0.01)。结论: 灵芝孢子粉能够降低N-cadherin的表达,调整病变神经元兴奋性,起到抗癫痫作用,还能增强NT-4的表达从而减轻癫痫发作对神经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功能异常所致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惊厥。最常见的是意识改变或意识丧失,限局性或全身性肌肉抽搐,也可有感觉、情感、行为或植物神经功能。癫痫是小儿的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病因、发作类型等多方面因素[1]。经规律服药,多数病例可得到控制。我国人群的癫痫患病率为3.5‰~6.5‰[2],大多数癫痫患者是在10岁以内起病,所以癫痫的防治要从小儿开始。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科2002年1月~2003年6月住院患儿共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在6个月~11岁不等。全  相似文献   

19.
<正>癫痫(epilepsy)是以神经元反复过度同步异常放电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癫痫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神经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1-2]。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亚群,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存在Treg的异常[3-4]。癫痫患儿外周血Treg增加[5],目前仍未见Treg数量与癫痫发作程度相关的报道。因此本研究用流式细胞术对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  相似文献   

20.
何阳  李彬  张小倩 《解剖科学进展》2021,27(4):425-428,432
目的 探讨电针结合康复训练通过SDF-1/CXCR4信号通路对癫痫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30)、治疗组(n=20)与中和组(n=10),采用氯化锂联合戊四氮致构建癫痫大鼠模型,观察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癫痫发作频次、持续时间;TUNEL方法检测癫痫大鼠海马区凋亡程度;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SDF-1水平;Western blot,q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SDF-1和CXCR4表达的变化.结果 癫痫大鼠予以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走平衡木评分、转动转棒行走评分、抓握网屏试验评分、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大鼠癫痫程度Ⅳ级、V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血清和脑组织SDF-1、CXCR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进一步给予SDF-1中和抗体后,发现电针结合康复训练组大鼠的上述神经运动功能评分、癫痫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可通过激活SDF-1/CXCR4信号通路发挥癫痫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