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跳动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5例报告100700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贾清仁卢宁成杞润赵向东张笑盟蔡国宁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外科手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1.11995年3月~1996年5月采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瓣狭窄成...  相似文献   

2.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修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8例报告武警浙江总队医院胸心外科张锦贤徐寅富杜开齐张志豪胡瑞行施谷平(嘉兴314000)关键词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体外循环修补术自1988年7月~1997年4月,我院对28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中 ,男 5例 ,女 7例 ;藏族 9例 ,移居汉族 3例 ;年龄 2~ 2 3岁 ,体重 12 5~ 4 9kg。室间隔缺损 6例 ,房间隔缺损 6例。1 2 分组方式 随机将 12例分为GroupⅠ与GroupⅡ(n =6 )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鼻咽温度降至 32℃左右时 ,GroupⅠ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主动脉 ,维持灌注压 6 0mmHg左右 ,心率控制在 5 0~ 6 0次 /min ;GroupⅡ在阻断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后 ,间断灌注冷晶体心脏停跳液 ,致使心脏完全停跳。两组均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室间隔缺损。1 3 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近日,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邓东安主任医师等采用超声导引下房间隔缺损闭合术,成功地为一位房间隔缺损直径达 36毫米的患者修补好了心脏。至此,他们已运用这项技术使 27名心脏房间隔缺损手术患者免于开胸之苦。 房间隔缺损闭合术是美国 9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的一项心脏介入治疗新技术,是在超声导引下通过导管沿着股静脉、下腔静脉将“ AGA Amplatzer房室间隔缺损闭合器”送入心脏内,安放固定后将房、室间隔缺损闭合,达到不开胸修复房、室间隔缺损的目的。沈阳军区总医院从 1998年开始开展这项新业务,是目前国内可完全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 2 91例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 91例均为 18~ 6 2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 ,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 ,其中 179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112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完成。采用直接缝合或心包补片法修补房间隔缺损 ,三尖瓣明显关闭不全有 2 9例 ,均采用Devega法进行三尖瓣环成形术。结果 :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 ,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超声复查右心房及右心室内径明显缩小 ,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大。结论 :成人房缺应该手术治疗 ,年龄不是房缺手术的禁忌证。严格的手术适应证、正确地手术治疗及不断改进的心肌保护方法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曾志勇  陈龙 《人民军医》1999,42(5):267-268
常规心内直视手术多在中度低温和体外循环及心脏停搏下进行,而心脏停搏对心肌细胞造成的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有时会影响术后心肌功能的恢复。随着近期常温体外循环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1],我们自1996年4月起,在常温体外循环的基础上,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71例,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71例,男43例,女28例;年龄2~48岁;体重9~64kg。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47例(其中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及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各1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2例(其中1例为术后残余室间隔缺损,行第2次手术),肺动脉瓣狭窄2例,法洛三联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胸腔镜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的治疗经验,探讨其在心血管外科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5例均采用单肺通气,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建立周围体外循环。胸壁打孔,在胸腔镜的辅助下,心脏不停跳完成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结果 术后过程顺利,随访6~14个月,全部心功能NYHAI级,2例成人能参加重体力劳动。结论 胸腔镜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具有不开胸骨的微创伤美观切口、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和安全可靠的优点,可用于多种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1年9月在海拔3700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者10例,其中藏族6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4例;年龄3岁-11岁,平均7.4岁-2.3岁;继发孔型房间隔(ASD)5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VSD合并ASD1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6例;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2例,中度肺动脉高压6例,严重肺动脉高压2例;均经右腋中线纵向小切口,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行ASD修补术5例、VSD修补6例,其中直接缝合5例、补片修补1例,三尖瓣改良De Vega成形术6例;结果:无早期死亡。均未出现心、肺和神经等系统严重的并发症;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术后7天-10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技术,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切口隐藏、美观,可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评价MRI在房室间隔缺损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房室间隔缺损的MRI,均经手术和(或)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在MRI上,18例均表现为正常房室间隔结构消失;10例完全型表现为心脏十字交叉结构缺如和共同房室瓣环;8例部分型表现为原发孔房间隔缺损,2例有小的室间交通,6例室间隔缺损被瓣膜至室间隔嵴的索条样结构封闭。5例伴有心室发育不良。结论:MRI作为无创性影像方法,在显示房室间隔缺损的病理解剖时优于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0.
右侧开胸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侧开胸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方法。方法 本组 32例 ,右侧腋下小切口 2 3例 ,右前侧切口 9例。手术种类 :室间隔缺损修补 13(干下型 3例 ) ,房间隔缺损修补 11例 ,右室流出道狭窄疏通 2例 ,部分房室管畸形修复 1例 ,右室双腔心矫正 1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伴三尖瓣关闭不全成形 2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伴二尖瓣关闭不全修复及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正各 1例。其中 ,不停跳下进行术修补 12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5 2± 9)min ,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 (36± 8)min ;术后 6~ 10d出院。结论对需采用右侧房、室切口途径的儿童有选择地行右侧开胸切口能获良好手术显露 ,完成心内畸形修复并不困难 ,且能达到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和外观美的目的 ,其为一可选择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1998年5月~1998年7月,我院行常温心脏不停跳修补房间隔缺损5例,Ebstein畸形1例。效果良好。就手术适应证及手术安全进行讨论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年龄9~28岁,平均18.5岁。房间隔缺损5例,Ebstein畸形1例。均有活动...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40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中,有2例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死亡。 1例为7岁女孩,另1例为23岁男性工人。除一般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症状及体征外,无特殊发现。手术都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经过顺利,两例共同的特点都是左心室很小,左心尖插管困难。停机后不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第2次转流,部分拆除房  相似文献   

13.
三房心14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三房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作者回顾分析了1986-2001年收治的14例三房心病人,男8例,女6例,年龄1-26岁,平均6.6岁。其中单纯型完全型三房心11例,单纯型部分型三房心1例。另外2例同时合并有其他多种心内畸形,而诊断为复杂型完全型、部分型三房心。14例病人中11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3例术中探查确诊。本组病人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扩大房间隔缺损,探查清楚心内畸形,剪除左房隔膜,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合并其他畸形者同时予以纠治。14例病人除1例12个月男婴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肺水肿外,其余均治愈,随访5个月-15年(9例),恢复良好。说明三房心的手术治疗效果好;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三房心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动脉内入气意外1例周晓兰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中图法分类号R6541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9岁,1996-03-02入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严重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Ⅲ级。经硝普钠治疗后,于1996-04-09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  相似文献   

15.
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提倡的心肌保护方法 ,有利于防止术中心肌缺血和术后再灌注损伤 ,但对体外循环和麻醉技术有严格的要求。我院自 1 997年 3月至 1 999年 3月共进行不阻断主动脉、在心脏跳动下行心内直视手术51例。现将这种方法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经验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2 3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2~ 49岁。体重 8~ 88kg。手术种类 :二尖瓣置换 2例 ,Ebstein畸形 2例 ,房间隔缺损 36例 ,室间隔缺损 5例 ,肺动脉瓣狭窄 6例。1 .2 术前用药肌注东莨菪碱 8μg· kg-1及吗啡 0 . 2mg…  相似文献   

16.
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微创手术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以来 ,我们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 ,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先心病 2 0例 ,均获成功。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7例 ,女 1 3例 ;年龄 2~1 8岁 ,平均 7岁。藏族 1 5例 ,汉族 5例。体重 1 0~42kg。经心电图、心脏三位平片、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确诊房间隔缺损 1 0例 ,室间隔缺损 8例 ,肺动脉狭窄 2例。1 2 手术方法 采用 70°左侧卧位 ,将切口相应部位垫高 5cm。取腋中线切口 (8~ 1 0cm) ,经第 4肋间入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预置主动脉灌注排气针 ,头低位(3 0°) ,鼻咽温度降至 3 2~ 3 3℃ ,阻断上、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缺损320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隔缺损占先天性心脏病 12 %~ 2 0 % [1] ,其缺损面积指数大于 1cm2 /m2 或漏斗部室间隔缺损不能自行闭合 ,多需手术治疗。 1995~ 2 0 0 0年 ,我院共行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32 0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2 0例中 ,男 173例 ,女 14 7例 ;年龄 2~ 18岁 ,平均 4 7± 0 8岁。术前均有活动后心悸、气促及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史 ,经X线胸片及超声确诊。缺损部位室间隔 198例 ,肌部 13例 ,漏斗部 10 9例 ;合并肺动脉高压 4 1例 ,合并房间隔缺损2 6例。补片修补 2 4 6例 ,不停跳手术 2 6例 ,右前外侧小切口 12例。1 2 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ADS,VS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94-01-2000-12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45例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者常反复呼吸道感染,早期出现心衰及肺动脉高压,本组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2.2%(1/45),无晚期死亡,结论: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尽早手术,围手术期应加强心功能支持保护,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房心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诊断要点,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2例三房心进行检查,10例经心血管造影对照,12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纠治术,完整切除左房异常隔膜,并矫治其他合并心内畸形.结果 IA型4例,IB型1例,ⅡA型6例,ⅡB型1例.其合并房间隔缺损者7例,室间隔缺损者5例,动脉导管未闭者3例,出现肺动脉高压(PAH)者6例.12例患儿全部存活,畸形矫治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3年,恢复良好.结论 CDE对三房心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因此,CDE是诊断三房心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自1997-05~1999-12,我们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和胸部正中部分劈开两种手术切口入路,在体外循环下为10例先天性心脏患者施行心脏直视手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病人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5~32岁,体重19~52kg。手术病种:房间隔缺损7例,室间隔缺损3例(其中合并卵圆孔未闭2例)。采取右前外侧切口8例(6例房缺、2例室缺),胸部正中部分劈开2例(1例室缺,1例房缺)。1.2 手术方法 全麻后气管插管:①患者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