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遵海  石强序 《疾病监测》1997,12(12):464-46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徐遵海1石强序2聂宝兴3胡升安4刘世琛5姜在彪6为了解我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及发展趋势,制定防治措施。我们于1995年对1994年全县人口进行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资料与方法1.调查人数:按全县总人数...  相似文献   

2.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慢性牙病(龋齿、牙周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慢性骨关节病、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先天异常等疾病的总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01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和某些肿瘤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5650万例死亡的60%,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6%;慢性传染性等非传染性病不仅是发达国家,而且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内在能力(intrinsic capacity, IC)下降的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血液学指标及临床资料,探讨IC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 332例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均于入院次日评估IC评分,并依据IC评分分为IC下降组(IC评分≥1分)196例和IC正常组(IC评分0分)136例,比较2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指标。以年龄为协变量,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121对患者。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对2组行衰弱/衰弱前期、失能、谵妄、疼痛、吞咽困难等老年综合征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IC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1)332例患者中IC下降196例,IC下降率为59.0%。(2)倾向性评分匹配前,IC下降组年龄[83(78,87)岁]大于IC正常组[79(76,83)岁](U=8 220.000,P<0.001),白蛋白[(40.68±4.74)g/L]水平低于IC正常组[(43.93±2.41)g/L](t=8.095,P<0.001),低...  相似文献   

4.
李兰馨  蒙怡  刘虹宏 《疾病监测》2015,30(11):953-958
目的 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及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糖尿病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法调查沙坪坝区成年居民1200人。利用2013年重庆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因素的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沙坪坝区成年居民吸烟率27.9%,饮酒率47.2%,超重率33.6%,肥胖率13.9%。男性吸烟、饮酒、超重率均高于女性(2=396.830、249.130、4.240,P0.05)。高血压患病率23.3%,糖尿病患病率8.8%,血脂异常率21.0%。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2=6.195,P0.05),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2=0.890,P0.05),并在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质指数中分布不同(均P0.05)。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2=0.257,P0.05),并在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饮酒状况、体质指数中分布不同(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475)、文化程度增加(OR=0.835)是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年龄(OR=1.505)、离退休(OR=1.128)、高血压家族史(OR=1.670)、体质指数增加(OR=2.496)、每周饮酒5次(OR=2.387)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每日运动量达6000步以上 (OR=0.634)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年龄(OR=1.540)、体质指数增加(OR=1.813)、高血压(OR=1.846)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沙坪坝区成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李娟 《齐鲁护理杂志》2002,8(3):215-21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即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随着医院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 ,开展社区护理势在必行[1] ,通过组织管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 ,提高全民的保健意识 ,完善保健措施 ,使人群发病率降至最低 ,同时为早期发现疾病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成为伞球首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  相似文献   

7.
2008年峨眉山市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患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峨眉山市城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患情况。方法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SC)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队开展了对峨眉山市城市居民以各居委会随机抽取住户小区入户调查建档工作。结果完成峨眉山市区11个居委会范围的21472人次的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患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峨眉山市城市居民中60岁以上占15.5%,已经进入老年社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排前5位的是:高血压2477例(11.54%);糖尿病905例(4.22%);慢性阻塞性肺病479例(2.23%);冠心病209例(0.98%);脑血管病99例(0.46%)。结论居民突出的卫生问题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的防治。有关机构应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科学管理,提高预防、治疗水平;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生活(饮食)行为习惯和普及科学的生活方式综合干预措施;同时CHSC应完善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妇女儿童及老人等重点人群的预防保健服务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筛查相关知识的认识。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526例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26例社区居民中,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筛查有所认识者219例,占41.63%;每年定期参加体检者151例,占28.70%;文化程度高者对疾病认知较高。结论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应加强社会宣传工作,使其认识到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实现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疲劳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常见症状。作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COPD患者疲劳相关因素及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将造成疲劳的相关因素归纳为躯体、心理、社会人口学及环境等,指出心理及认知干预、生活行为干预、运动干预、中西医综合干预等多种非药物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疲劳状况,但将其转化应用于临床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该研究为临床进一步认识疲劳、管理疲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思瑜  王良友  乔冬菊 《疾病监测》2015,30(11):949-952
目的 全面掌握台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发病动态和流行态势,为慢性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报告4类慢性病总发病率为1119.19/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1133.06/10万,女性发病率1104.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类慢性病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冠心病急性事件。报告发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除糖尿病外,其他慢性病发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城市居民总发病率1216.53/10万,农村居民1084.0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发病与年龄、性别、地区等因素有关;糖尿病、恶性肿瘤是重点防治疾病;老年、男性人群是慢性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疾病导致了大量劳动力丧失了劳动能力或造成了残疾,其中70%以上的原因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并且其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最近10年我国慢病患病率增加了约14.3%),成为了危害人们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因素[1].  相似文献   

12.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学者今后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指导慢性病病人实现积极心理调适,提高慢性病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3.
谢云  )  范杜 《护理研究》2013,27(21):2289-2291
随着社会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人们健康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主要原因的前4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均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我国人群死因构成已从1973年的53%上升至目前的85%[1]。2003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达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对4个社区的居民采取随机抽样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调查问卷,对资料做描述性分析。结果不同疾病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不同;经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显著下降。结论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护理干预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完善宁波市海曙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信息监测系统。方法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患病信息监测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工作规范,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结果海曙区慢性病患病信息监测网络逐步健全,高血压、糖尿病监测进展良好。而恶性肿瘤、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监测效果不明显。结论开展慢性病患病信息监测工作有利于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和健康指导。海曙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信息监测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防保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公共卫生学、健康促进、疾病防治等方面显示出预防和保健的先导作用.近年来,我国人群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医院排第1位,医院的预防保健科也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树举 《疾病监测》2005,20(12):655-657
目的掌握黄骅市城乡居民的疾病构成,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生存质量。方法统计并分析黄骅市2002~2003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资料。结果211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35~70岁,在所有发病病例中,男女发病排首位的均为高血压,居前六位的分别是:高血压821例,占发病总数的38.87%;Ⅱ型糖尿病214例,占发病总数的10.13%;脑栓塞213例,占发病总数的10.09%;心绞痛160例,占发病总数的7.58%;脑血栓121例,占发病总数的5.73%;恶性肿瘤110例,占发病总数的5.21%。结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对提高人群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NCD的发生和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NCD的发生和发展是完全可能的。社区预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手段,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有其漫长的过程,慢性病的防治应以社区为基础,三级预防相结合,运用健康促进策略,开展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目前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常见的慢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近年来我国的慢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如糖尿病及慢性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由于慢病的病程较长、迁延不愈,为我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因此慢病管理成为了必要的防治、监测手段。实验室检查是监测慢病的必要方式。寻找检验项目提示的风险点并在临床治疗中对风险点进行规避,降低其对临床治疗的不良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对检验项目的风险评估与慢病管理的关系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与生活方式及行为有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公共问题,对于其管理需综合协调,形成预防、诊治、医养、康复一体化的管理思维,即以全科医学为基础的社区作为服务平台,遵循“五大处方”,以心脏康复运动为核心,在安全保障前提下,使慢病患者从医师支配的“治”,过渡到由自我主导的“康养”,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死亡率及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