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腺病26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腺病的疗效。方法 :5 2 6例乳腺腺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中西结合组用三苯氧胺片 ,维生素 E胶囊 ,乳核散结片治疗 ;对照组单纯用乳核散结片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痊愈显效率 86.2 3 % ,对照组 60 .2 0 %。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用三苯氧胺片、维生素 E和乳核散结片联合治疗乳腺腺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癖散结胶囊和三苯氧胺合用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用乳癣散结胶囊加三苯氧胺,对照组单用三苯氧胺。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30.77%,总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3.01%,总有效率为84.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2.83.p〈O.05)。结论乳癖散结胶囊与三苯氧胺全用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优于单用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药配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高效、低副反应方法。方法2004年7月~2007年1月对97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乳癖消片联合小剂量三笨氧胺、维生素风综合治疗组及三苯氧胺单药对照组,对比两者临床疗效、消化系统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90%,消化系统副反应率20.20%,单纯治疗组总有效率91.98,消化系统副反应率39.30%,综合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消化系统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癖消片与小剂量三苯氧胺、维生素N6联用是治疗乳腺增生病高效、低消化系统副反应的方法,为治疗乳腺增生病较为理想的高效、低消化系统副反应的中西药配伍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4.
凌伟  林晓  黄启洪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9):598-599
目的观察乳腺单纯性囊肿穿刺抽液后配合服用乳核散结片联合三苯氧胺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乳腺B超诊断的乳腺单纯性囊肿30例,穿刺抽液后服用乳核散结片联合三苯氧胺疗程8周,中位随访10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2例,有效6例,复发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乳腺单纯性囊肿穿刺抽液后配合服用乳核散结片联合三苯氧胺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B2联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疗效.方法 对21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2联合治疗组及三苯氧胺单药治疗对照组,对比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40%,不良反应发生率0%,复发率7.55%,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B2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患者服药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金丸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口服三苯氧胺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口服小金丸。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金丸与三苯氧胺联合使用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核散结片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107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乳核散结片)、B组(单用三苯氧胺)、C组(两药合用),30 d为1疗程,共3个疗程,每1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7.4%(18/38)、57.9%(22/38)、84.2%(32/38),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3.5%(8/34)、32.4%(11/34)、41.2%(14/34),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4%(25/35)、80.0%(28/35)、88.6%(31/35),第1、2疗程C组均优于A组及B组(P<0.05),第3疗程C组优于B组(P<0.05),每1个疗程A组均优于B组(P<0.05).结论:乳核散结片联合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病比单药使用疗效更显著,乳核散结片比三苯氧胺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舍雷肽酶肠溶片联合乳核散结片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5例,口服舍雷肽酶肠溶片联合乳核散结片进行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口服乳核散结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和82.7%,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雷肽酶肠溶片联合乳核散结片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单用乳核散结片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乳癣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口服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乳腺增生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乳癖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口服治疗,经期停药,连续服药2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对照组只采用三苯氧胺口服治疗,服用方法同治疗组,对比2组治疗1疗程后乳房肿块长径、乳房疼痛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乳房肿块缩小及疼痛天数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60.0%(P< 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乳癖散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口服可有效缓解乳腺增生患者疼痛症状,缩小乳房肿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三苯氧胺和乳癖散结在乳腺增生中的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766例乳腺增生按轻、重度分类,轻度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单用乳癖散结和三苯氧胺;重度随机分为C、D、E、F四组,C组口服乳癖散结,D、E两组服用不同剂量三苯氧胺,F组联合应用乳癖散结和三苯氧胺.结果 轻度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A组最少(P<0.05),重度E、F组疗效相当均优于C、D组,F组和C、D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少于E组(P<0.05).结论 轻度乳腺增生单服乳癖散结即可,建议不用三苯氧胺;重度组联合应用乳癖散结和三苯氧胺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临床可以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1.
吴波 《中外医疗》2012,31(26):113-114
目的他莫昔芬与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比较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8年8月—2009年12月采用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病358例,同期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症216例,比较两者在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停药后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疗效:他莫昔芬组疗效满意(总有效率89.1%)高于光电离子治疗仪组(总有效率52.4.%)(P〈0.005)。不良反应:他莫昔芬组不良反应轻,光电离子治疗仪组不良反应不明显。随访复发率:他莫昔芬组(12.14%)低于光电离子治疗仪组(75.12%)(P〈0.005)。结论他莫昔芬能消除乳房疼痛及肿块,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联合口服地巴唑片,20 mg/次,3次/d,谷维素片,20mg/次,3次/d,维生素E胶丸100 mg/次,3次/d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西药疗法治疗,药物及用法同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肿块范围积分、硬度积分、大小积分及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并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积分,肿块范围积分、硬度积分、大小积分及症状积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并用药渣热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并用药渣热敷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乳癖消胶囊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肿块大小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肿块比治疗前均缩小(P〈0.05),治疗组肿块缩小的程度更大(P〈0.01)。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服并用药渣热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超声诊断,分析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的相互关系。[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及200例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病病例,通过超声诊断观察病变部位的二维声像特征、血流特点及血流阻力指数,以此作为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依据,病例诊断经手术病理检查或细胞学穿刺活检证实,对比分析两者出现乳腺癌的几率,以此判断乳腺囊性增生病是否为诱发乳腺癌的高危因素。[结果]20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中检出乳腺癌11例,占5.5%(11/200);200例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病患者中检出乳腺癌2例,占1%(2/200);两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比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几率高,前者是诱发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消核冲剂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增生乳腺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消核冲剂组(中药组)、他莫昔芬组(西药组),每组15只.肌注苯甲酸雌二醇(E2)、黄体酮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模型复制后灌服药物,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乳腺组织PCNA的表达.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血清E2、孕酮(P)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CNA阳性细胞数目和阳性细胞面积中药组和西药组均明显减少.中药组各项指标的改变与西药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复方消核冲剂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具有调节作用,同时也能够下调PCNA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柴红方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口服柴红方,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片。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肉眼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色斑面积、颜色等的变化,测定月经前1周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6.6%,对照组总有效率4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LH和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SH、P、LH、E2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LH、E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红方治疗黄褐斑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其药理机理可能与其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联用三甲散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口服他莫昔芬片;实验组,他莫昔芬联用三甲散。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他莫昔芬联用三甲散治疗乳腺增生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调心行气按摩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按摩治疗组60例,药物对照组60例。治疗组以调心行气按摩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乳消癖片,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和伴随症状进行复查和评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对照组为8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乳房肿块、疼痛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按摩治疗组疼痛症状改善率要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调心行气法对乳腺增生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优于乳癖消片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夏枯草口服液配伍小剂量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03例经确诊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10例):口服夏枯草口服液和枸橼酸他莫昔芬。B组(100例):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C组(93例):口服夏枯草口服液。服药20d为一个疗程,每组治疗周期均为三个疗程(60d)。治疗期间观察三组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周期结束后随访观察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为95.5%,B组有效率为89.0%,C组有效率为74.2%。A组与B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有效率均高于C组(P0.01)。他莫昔芬的主要不良反应月经失调发生率:A组10.0%低于B组38.0%(P0.01);C组患者仅服用夏枯草口服液,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随访3~12个月,A组复发率低于B组和C组(P0.01);B组与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夏枯草疏肝理气、清热散结、止痛消肿的药理效应下,配伍小剂量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产生协同效应,增强了夏枯草的药物疗效,减少了他莫昔芬的剂量,有效地保护了卵巢功能,减轻他莫昔芬对卵巢功能的抑制和药物副作用;且随访疾病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化瘀疏肝散结汤配合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患者卵泡期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方法 10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化瘀疏肝散结汤配合针刺治疗,同时辅以乳腺专科护理。对照组50例,采用乳癖消片及逍遥丸治疗,护理与治疗组相同。所有患者均检测治疗前后卵泡期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两项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促卵泡生成素均呈升高趋势,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促黄体生成素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瘀疏肝散结汤配合针刺可通过调节患者卵泡期促卵泡生成素与促黄体生成素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病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