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唑来膦酸钠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代谢影响,探讨唑来膦酸钠在早期预防乳腺癌患者发生骨代谢障碍及抑制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85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均手术治疗,且术后常规行6个疗程的化疗,无骨转移病例。对照组:28例化疗后接受中药治疗;来曲唑组:30例化疗后继续服用来曲唑2.5mg/d;来曲唑+唑来膦酸钠组:27例患者化疗后除服用来曲唑2.5mg/d外,使用唑来膦酸钠注射液4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5min,每4周为1个疗程。6个月后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三组乳癌患者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进行测定,用SPETCT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血磷(P)等生化指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雌激素(E2),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来曲唑组与对照组病人的BMD、E2、血清Ca、P指标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ALP明显上高(P〈0.05);来曲唑+唑来膦酸钠组与来曲唑组比较,BMD、血清Ca、P指标明显升高(P〈0.05),ALP降低(P〈0.05)、E2未见明显变化(P〉0.05);来曲唑+唑来膦酸钠与对照组比较,ALP、E2指标明显降低(P〈0.05),BMD明显升高(P〈0.05),血清Ca、P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唑来膦酸钠组的骨转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唑来膦酸钠对接受来曲唑治疗引起的骨代谢障碍早期防治疗效明显,且对骨转移发生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与阿仑膦酸钠联合用药对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及降低并发症风险的作用。方法将129例分为阿仑膦酸钠单药组(65例)以及阿仑膦酸钠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组f64例),分别给予阿仑膦酸钠加钙尔奇D片口服以及阿仑膦酸钠+阿托伐他汀+钙尔奇D片联用口服。12个月后比较两组间依据腰部疼痛评分而得出的总有效率,观测骨密度的变化并分析骨质疏松治疗后新增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联合用药组基于疼痛评分的总有效率与阿仑膦酸钠单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骨密质值年变化率(11.26±2.58)%大于阿仑膦酸钠单药组(10.07±2.75)%(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新增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4例)少于阿仑膦酸钠组(14例)(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阿托伐他汀联用,对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更好疗效,并且可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风险,联合用药优于阿仑膦酸钠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交替应用降钙素 (鲑鱼降钙素 )与二膦酸盐类药物 (固邦 )同时加用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海卡洛 )及适当运动 ,治疗绝经后骨质松症及 70岁以下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1 0 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 70岁以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用降钙素 1~ 3个月 ,同时服用钙剂 ,活性维生素D ,然后停用 1~ 2个月后 ,改服二膦酸盐 3~ 5个月 ,此期间同时服用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 ,并适当运动 ,再停药 1~ 2个月 ,如此一个周期 ,按上述程序重复循环治疗。结果 通过 1 5~ 3年重复程序治疗 ,骨痛症状明显缓解 ,有效率高达 80 %。骨密度 (BMD)值有增高趋势 ,其中腰椎BMD值增加明显为 8 0 % (P <0 0 5 ) ,双髋部平均BMD值增高 6 2 % (P <0 0 5 )骨折率逐年下降。结论 交替联合用降钙素与二膦酸盐类药物同时加用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 70岁以下老年骨质疏松症 ,能有效的改善骨痛 ,同时BMD值有明显增高趋势 ,降低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效果。方法112例骨转移癌患者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为局部放疗+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唑来膦酸用法为4mg/次,1次/月,共2~4次;对照组为单纯放疗。两组放疗方法一致,DT30Gy/10次。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9.1%和80.7%(P〉0.05),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7.3%和70.2%(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5.5%和61.4%(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对骨转移癌止痛效果好,患者生存质量较单纯放射治疗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斑蟊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艾易舒)联合NP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艾易舒+NP(实验组)与单独应用NP方案(对照组)的近期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肿瘤药敏实验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的近期疗效分别为60.0%和36.1%(P〈0.05);临床受益率分别为90.0%和63.9%(P〈0.01)。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肿瘤药敏实验分别为80.0%和80.6%(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敏感率分别为87.5%和63.9%(P%0.05)。结论 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方面,艾易舒联合NP方案明显优于NP方案;艾易舒能够升高患者白细胞,与化疗合用可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艾易舒联合NP方案明显提高了抗肿瘤药物的敏威性,有重明显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静滴唑来膦酸4mg加局部放疗30Gy/10f/2w,对照组单纯行放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癌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阵  王哲海  刘波  张伟亮 《实用癌症杂志》2005,20(6):617-618,621
目的 观察伊班膦酸钠(艾本)联合化疗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5例晚期乳腺癌并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A、B2个组,A组给予伊班膦酸钠4rng,静脉滴注,每4周1次,连用2~4次,并给长春瑞宾25mg/m^2,静脉注射,第1、8天;表阿霉素50-70mg/m^2,静脉注射,第2天;每21~28天为1个周期,连用2~4个周期。B组为单用伊班膦酸钠,剂量和用法同A组。结果 A、B2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7.5%(28/32)和81.3%(26/32),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较B组多,主要是化疗后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对乳腺癌骨转移性疼痛,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若再加化疗,并不能进一步提高近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以及二者联合使用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以及联合用药组),每组各50例,分别给予单独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0.75g,2次/d)、单独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2ml,1次倜)及二者联合使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疗程为5周,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疗程为8周,疗效观察时间为12周。采用Lequesne指数作为疗效评分标准,观察治疗前后膝关节症状变化包括休息痛、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和行为能力的改善程度。结果3组患者第4、8、12周时分别与同组第1周时疗效比较均有改善(P〈0.05),第4周时注射组和联合组疗效均优于口服组(P〈0.05),第8周时3组疗效无显著差异,第12周时联合组疗效优于口服组和注射组(P〈0.05)。结论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协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更快,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反应停)联合奥沙利铂(L—OHP)、亚叶酸钙(CF)和氟尿嘧啶(5-FU)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并与单用后3种药物化疗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5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Thalidomide+L—OHP+CF+5-FU方案组(联合用药组)24例与L—OHP+CF+5-FU方案组(化疗组)21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结果:联合用药组有效率54.2%(13/24),化疗组有效率42.9%(9/21),联合用药组有效率高于化疗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3.3%(20/24),化疗组为52.4%(11/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KPS评分的改善率为75%,化疗组KPS评分的改善率为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均优于化疗组,但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化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用药组的便秘的发生率较化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毒副反应均相似。结论:与单用化疗相比,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能增加晚期胃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轻的消化道反应,疗效是否更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与顺铂(G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行为状态评分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观察组35例患者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次,1次/d,静脉滴注,于化疗前2d开始至每周期化疗用药结束当天为1个疗程,同时予GC方案化疗;对照组35例只给予GC方案化疗。均化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31.43%(11/3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8个月;对照组有效率28.57%(10/3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6个月,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行为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8比值及NK阳性细胞百分率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GC方案治疗晚期NSCLC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骨水泥股骨假体取出的影响。方法患者入选标准:年龄45—79岁,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5—20年;无菌性骨水泥假体松动;单侧翻修;初次手术用国产假体及骨水泥;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患者按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干预组术前5天开始,每日1次(2000次脉冲),每次30min,共5次f10000次脉冲)的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术前不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由同一人按完整拔除标准(一次性完全拔除)、开骨取出标准(无法拔除或仅部分拔除)、耗时计算标准(自开始取时始至全部取出时止)、出血量计算标准(自切皮始至缝皮止)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数据,并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4个方面行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结果干预组假体完整拔出者(16例中8例,50.00%)较对照组(16例中2例,12.50%)多(P〈0.05),非完整拔除者干预组开骨者(8例中2例,25.00%)较对照组(14例中10例,71.43%)少(P〈0.05);干预组取出植入物耗时(310.1±129.5)S较对照组(978.9±110.2)s短(P〈0.01);干预组术中出血量(610.9±126.5)ml较对照组(1110.1±140.4)ml少(P〈0.01)。Harris评分术前1周干预组(69.1±4.5)与对照组(70.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干预组(94.1±3.5)较对照组(90.9±4.2)高(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利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骨水泥股骨假体取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介入性溶栓联合冲击波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CR、MRI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2例,其中42例行介入溶栓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为联合治疗组,50例行单纯超选择介入性溶栓治疗为对照组.介入治疗采用经皮股动脉插管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缓慢注入尿激酶、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酐及654-II,共治疗2~3次.介入治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采用介入性溶栓治疗间隙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冲击波治疗采用在X线透视以股骨头坏死区在体表投影为中心选取1~2个冲击点,每个冲击点每次冲击400~500次,共治疗3~5次,冲击波治疗采用能量密度0.18~0.25mJ/mm2.治疗前、后3、6及12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100分).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髋关节Harris疗效:治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级:优7例,较好15例,良16例,差4例,优良率90.4%,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性溶栓联合冲击波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创伤小、安全而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加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肝细胞癌(HCC)后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情况。方法 经确诊的HCC患者85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TACE组(对照组)和TACE中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常规化疗栓塞药物,治疗组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30mg栓塞;TACE术当天和第28天分别穿刺取肿瘤组织,对其进行VEGF和MVD的测定。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MVD分别为61.76±20.12和 62.64±22.83(P>0.05),VEGF分别为125.94±75.41和190.07±86.96 (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的MVD分别为62.00±24.18和51.48±15.79(P<0.01),VEGF分别为127.10±77.81和88.47±75.89(P<0.01)。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25/40)和61.9%(26/42)。结论 TACE能够减少HCC组织内已生成的血管数量,影响VEGF分泌,促进病灶内新生血管生成;TACE术中栓塞加用恩度能够有效降低HCC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增加TACE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GC)对大鼠骨量及骨代谢的影响,以及比较GC诱导骨质疏松模型(GIOP模型)与卵巢摘除骨质疏松模型(OVX模型)对大鼠骨量及骨代谢影响的区别。方法 75只4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五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Sham组,生理盐水灌胃);B组为低剂量GC组(泼尼松龙每天 2.5 mg/kg)灌胃;C组为中剂量GC组(泼尼松龙每天5 mg/kg灌胃);D组为高剂量GC组(泼尼松龙每天10 mg/kg灌胃);E组为卵巢切除组(OVX组)。每天1次,GC组连续灌胃12周。分别于灌胃/去势后第4、8、12周从每组中各随机抽出5只SD大鼠,处死。取股骨干骺端进行不脱钙骨制片;利用显微CT扫描大鼠腰1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静脉血中TRACP、G-ALP、BGP及尿液中DPD。结果 (1)各实验组4周后骨小梁排列渐稀疏,数目开始减少,小梁明显变细,间距加宽。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改变更加明显;(2)骨密度检测:与对照组相比,GC低剂量组骨流失从给药后第8周开始明显(P<0.05),而GC中剂量和高剂量组骨流失从给药后4周就开始显现(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各时间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等剂量和高等剂量相比,去势组第4周骨量流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1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灌胃及摘除卵巢4周后,C组、D组、E组骨形成标记物(G-ALP、BGP)、骨吸收标记物(TRACP、DP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大鼠骨量的流失可随着糖皮质激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浓度依赖性)。(2)在OVX模型中,骨重建能力上升,而在GIOP模型中,骨重建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韩媛媛 《实用癌症杂志》2017,(10):1621-1623
目的 探讨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于内分泌治疗中采用钙及维生素D对减少骨量的作用.方法 截选78例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内分泌治疗,并于治疗前检测2组腰椎、全髋及股骨颈处骨密度情况.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补充治疗,治疗组采用钙及维生素D辅助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并再次检测2组骨密度,观察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组比较,P<0.05.2组患者全髋关节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股骨颈骨密度比较,P>0.05;且与治疗组比较,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于内分泌治疗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期间及时补充钙及维生素D可有效减少患者骨量丢失,尤其是腰椎,从而对预防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磁振热治疗仪与悬吊运动疗法配合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34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12例采用悬吊运动疗法(挪威redcord工作站)进行腰背肌康复训练;B组12例将悬吊运动疗法与磁振热治疗仪(日本)结合使用;C组10例使用腰围固定腰椎,在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Williams体操训练.3组均由同一治疗师治疗.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数字评分(NPR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结果 治疗前3组NPRS和ODI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些(P〉0.05),治疗6周后A、B组NPRS评分和ODI评分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之间NPRS评分和OD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6周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悬吊运动疗法与磁振热治疗仪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效果中明显优于佩戴腰围与家庭体操练习;磁振热治疗仪与悬吊运动疗法配合使用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悬吊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 activated and cytokins induced killer,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方法:实验采用武警总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应用DCIK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患者23例作为联合治疗组。同期进行单纯化疗的2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均于化疗前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PBMC体外培养产生DCIK细胞。联合治疗组患者首先行2周期全身化疗,化疗结束后回输质量合格的DCIK细胞。单纯化疗组仅进行2周期全身化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改善程度、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及1年、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升高(P〈0.05),单纯化疗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8+、CD3+CD56+细胞的比例大幅升高(P〈0.01);而单纯化疗组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治疗组1年生存率78.3%;单纯化疗组1年生存率80%(P〉0.05)。联合治疗组3年生存率52.2%;单纯化疗组3年生存率30%(P〈0.01)。结论: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具有更好的疗效,其临床受益反应有较大的提高,免疫功能有所改善,3年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经首次导管化疗栓塞(TACE)后,碘油栓塞不完全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序贯适形外放射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纳入首次栓塞不完全的5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两组,25例患者依据病情进行2~3次单纯TACE,25例序贯采用三维适型外放射补充治疗。测量肿瘤大小变化评价肿瘤的反应,评估治疗毒副作用。结果 单纯TACE组治疗前后平均肿瘤直径分别为(8.37±9.15)cm和(4.22±5.66)cm;TACE放疗组治疗前后平均肿瘤直径分别为(8.65±6.89)cm和(3.86±4.32)cm。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ACE放疗组总有效率为52%,完全反应16%,部分反应36%。两组患者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8%和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出现三级及更高级别的毒副作用。结论 对首次栓塞不完全的肝细胞癌患者,序贯采用三维适型外放射补充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