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单纯静脉全麻组(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单次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麻醉,B组采用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及间断追加芬太尼麻醉。记录入室时(T0)、切皮时(T1)、手术10min时(T2)、术毕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SPO2<95%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相比,B组中MAP、HR均增高(P<0.05),A组MAP、HR均无明显变化(P>0.05);A组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B组SPO2<95%的发生率>A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单次骶管阻滞能为小儿下腹部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术后苏醒快,可推广应用于这类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优点.方法 60例ASAI-II级8个月-6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患儿.随机分为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A组30例)和氯胺酮麻醉(B组30例).七氟烷(A组)扣紧面罩保留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入浓度4%-5%,摇头、肢体活动消失后麻醉浓度维持2%-3%.氯胺酮麻醉(B组)肌注氯胺酮2-5mg/kg,保留自主呼吸,并鼻导管给氧.观察记录,两组手术麻醉前、后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数值及苏醒时间.结果 A组和B组SPO2、RR无明显差异.麻醉后B组HR快于A组,而苏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结论 面罩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诱导迅速,苏醒快.对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小儿疝气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疝气患儿,全麻诱导以高浓度(4%~7%)七氟烷面罩紧闭法吸入,约(1~2)min患儿意识消失。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手术开始前静脉给予芬太尼(1~1.5)μg/kg。术中常规监测HR(心率)、ECG(心电图)、SPO2(血氧饱和度)、NIBP(自动化无创性测压法)、RR(呼吸)。观察患儿疼痛反应、呼吸道通畅程度等,术毕磅患儿PACU继续观察至完全苏醒时间及术后患儿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150例患儿中仅有2例在切皮时体动,继续加深麻醉后体动消失。5例有轻微通气困难,调整体位后缓解。8例术后哭闹、烦躁,给予镇静药物观察(10~20)min后,患儿完全清醒,安全送入病房。其余患儿均能在(5.0±2.5)min内清醒。结论:七氟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安全性更高、麻醉深度容易掌控,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七氟烷用于儿童患者时的诱导和苏醒特征,评估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所用患儿均不给术前药,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1 L/min)加七氟烷,逐步升高七氟烷的吸入浓度(最大浓度为7%),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维持浓度控制在4.0%以下.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可合用维库溴胺0.1 mg/kg保证肌松.结果:七氟烷吸入诱导成功率100%,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在60~132 s之间;呼吸道分泌物少,气道耐受性好,术中维持浓度为1.0%~4.0%,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者;全组患儿体温均正常.结论: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诱导快速,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轻,苏醒迅速,麻醉满意,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腹腔镜下行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6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方式分为A组(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和B组(全麻插管组),每组30例,观察气腹效果、术后清醒时间,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min)A组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PetCO2比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膀胱镜检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膀胱镜检两种麻醉方式的优劣,推介一种新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行膀胱镜检查治疗的病人38例,平均分为骶管组和异丙酚组。观察麻醉过程的各项指标,比较其特点。结果:异丙酚组明显优于骶管组。结论:用异丙酚 芬太尼静脉全麻行膀胱镜检可克服骶管阻滞的诸多缺点,极大地提高了麻醉质量,又节省了手术各方大量的时间,安全可靠,快捷方便,并发症少,术后病人须住院观察的可能性极小,对门诊病人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在小儿腹腔镜麻醉中的应用,探讨合适的麻醉诱导浓度及其用于小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2-5岁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内固定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5-6L/min)加七氟烷,吸入浓度为8%;B组为对照组,面罩吸纯氧(1L/min)加七氟烷2%,逐步升高七氟烷的吸入浓度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结果:A、B两组七氟烷吸入诱导成功率100%,麻醉效果满意,A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在30-57s,B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在65-126s,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高浓度七氟烷(8%)吸入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更快速,不增加不良反应,麻醉效果满意,具有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年龄小、时间短,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生理、药理特点,使得其麻醉存在一定的操作和管理困难。本研究旨在观察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股神经阻滞、骶管阻滞联合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肢前内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5例行下肢前内侧手术小儿随机分成3组:股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A组,n=25),骶管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B组,n=25),单纯静脉麻醉组(C组,n=25).结果 术中A、B组循环功能较C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1年5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40例,患儿均行腹腔镜疝气手术治疗,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GS)组、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GT)组,每组70例.... 相似文献
13.
两种全麻方式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对术中麻醉维持、苏醒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0例2~6岁拟行腭裂整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30):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和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R组),分别以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或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T1)、插管时(T2)、手术即刻(T3)、手术15min(T4)、手术30min(T5)及清醒拔管(T6)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手术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呕吐、呛咳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术中S-R组患儿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P-R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较P-R组时间缩短,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S-R组12例(40%)P-R组3例(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和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比较,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但是术后躁动发生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择期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手术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A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B组)。A组静脉给药后进行骶管阻滞,B组单纯静脉麻醉。分别观察诱导前(T0)、鞘管置入时(T1)、动、静脉轨道建立时(T2)、封堵器安放时(T3)、术后10min(T4)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全麻药氯胺酮和丙泊酚的使用量;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5 h疼痛评分、术中体动例数、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 A组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B组在T1、T2、T3、T4时间点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较诱导前升高(P<0.05);A组术中体动例数少于B组(P<0.01),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患儿全麻药氯胺酮和丙泊酚的使用量少,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等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1),苏醒质量高,手术后5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手术期患儿血液动力学平稳,术中体动少,麻醉效果确切;苏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等苏醒期不良反应少,苏醒质量高;术后镇痛作用时间持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在鼻内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ASA I-II级的鼻内镜手术患者40例,分成2组,即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组(T组)和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组(S组),2组均采用静脉诱导。T组气管插管后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S组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使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5~60之间。记录入室后(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拔管后1 min(T4)、拔管后3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 O2)和BIS值,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降压药使用频率以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与S组比较,T组MAP在T3时较低(P<0.05),Sp O2在T5时较低(P<0.05)。与T0时比较,S组MAP在T1~T3时降低,T4时升高(P<0.05),HR在T4时加快(P<0.05),Sp O2在T1~T3时增加(P<0.05);T组MAP在T1~T3时降低(P<0.05),HR在T3时减慢(P<0.05),Sp O2在T1~T3时增加,在T5降低(P<0.05)。与S组比较,T组苏醒时间短(P<0.05),Ramsay镇静评分高(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P<0.05),术中需额外降压药行控制性降压例数较少(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围术期血压控制稳定,苏醒快,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脊柱手术中应用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进行快速唤醒比较,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45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1)PR组(异丙酚-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2~4μg.mL-1)和瑞芬太尼0.2~0.4μg.kg-1.min-1;2)DR组(地氟醚-瑞芬太尼):地氟醚-空气3.0Vol%~4.0Vol%,合用瑞芬太尼0.2~0.4μg.kg-1.min-1;3)PFN组(异丙酚-芬太尼-氧化亚氮):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2~4μg.mL-1),复合吸入氧化亚氮(N2O∶O2=1∶1),根据需要间断注射芬太尼1~2μg.kg-1。结果:PFN组出现自主呼吸[(8.9±1.6)min]和活动双足[(12.3±5.6)min]所需时间明显长于PR组[分别为(6.7±2.1)min和(9.8±2.4)min和DR组[分别为(5.8±0.6)min和(6.4±0.9)min]。结论:与PR组及PFN组相比,DR组的麻醉方案使患者在术中苏醒更快,可以立即进行神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硬膜外麻醉与局部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方法:对62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局部麻醉组(n=17例)和硬膜外麻醉组(n=45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尿潴留、术后伤口疼痛、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复发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局部麻醉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尿潴留、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均少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结论: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床活动,住院费用低,对全身器官功能影响小,尤其适合老年患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传统的静脉全身麻醉对比。方法 120例ASA Ⅰ、Ⅱ级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A组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下应用神经刺激仪行0.25%罗哌卡因2 mg/kg臂丛阻滞,并予咪达唑仑0.05mg/(kg·h)维持镇静;B组予氯胺酮1 mg/kg静脉注射诱导,0.1%氯胺酮静脉滴注维持,复合羟丁酸钠维持麻醉。记录2组麻醉前(T<,0>)、手术开始5 min(T<,1>)、30 min(T<,2>)、60 min(T<,3>)和术毕(T<,4>)时的收缩压(SP)、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A组的术中血压、心率和呼吸较接近麻醉前的基础值,且术中波动较小,生命体征平稳,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的血压、心率和呼吸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随麻醉深浅而有显著波动。A组的生命体征较B组稳定,能维持较长时间,苏醒快(P<0.05);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较B组少(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更适合成为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氯胺酮、七氟烷、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头颈手术小儿1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七氟烷组(C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E组),各20例.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术中10布min、手术结束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D、E组均低于A组(P〈0.05~P〈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B、C、E组均短于A组(P〈0.01).结论:与氯胺酮比较,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缩短苏醒时间,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困难气管插管的插管前准备、基础麻醉方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插管技巧。方法: 对23例困难插管患儿行充分术前镇静,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10例,七氟烷组(B组)13例,均行基础麻醉、鼻腔黏膜收敛和表面麻醉,经鼻纤支镜导引插管,观察其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3例插管均成功,插管时间(11.8 ±2.4)min,插管操作(包括易手插管)1~3次,术毕即时拔管15例,在麻醉恢复室恢复后拔管8例;气管插管中3例出现喉痉挛、上呼吸道梗阻、氧饱和度(SaO2)迅速下降,随即停止操作,面罩吸氧改善后重新插管;术后轻度声音嘶哑2例,经雾化吸入无后遗症。2组插管过程中皆出现SaO2下降,心率增快,平均动脉压升高,尤以完成插管操作时为甚,且A组更为显著(P<0.05~P<0.01)。结论: 插管前准备充分,七氟烷基础麻醉经鼻纤支镜导引插管处理小儿困难气道,插管成功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