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郎格汉斯细胞与接触超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格汉斯细胞作为皮肤内的主要抗原呈递细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半抗原可诱导郎格汉斯细胞迁移、分化,成熟,郎格汉斯细胞通过表达细胞因子受体,神经介质的受体,粘附分子和可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参与接触超敏反应。外界因素可损伤或改变郎格汉斯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影响接触超敏反应的诱发。  相似文献   

2.
中波紫外线、郎格汉斯细胞与接触性超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动物小鼠暴露于低剂量中波紫外线后,被照射部位产生局部免疫增强或抑制;而暴露于高剂量中波紫外线,则可使被照射小鼠产生系统免疫抑制。本文就低剂量中波紫外线对郎格汉斯细胞的直接作用,通过调节表皮内可溶性因子对郎格汉斯细胞起间接的调控作用;小鼠对中波紫外线的易感性以及郎格汉斯细胞、中波紫外线与接触性超敏反应关系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波紫外线,郎格汉斯细胞与接触性超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动物小鼠暴露于低剂量中波紫外线后,被照射部位产生局部免疫增强或抑制;而暴露于高剂量中波紫外线,则可使被照射小鼠产生系统免疫抑制。本文就低剂量中波紫外线对郎格汉斯细胞的直接作用,通过调节表皮内可溶性因子对朗格汉斯细胞起间接的调控作用;小鼠对中波紫外线的易感性以及郎格汉斯细胞,中波紫外线与接触性超敏反应关系等问题作一综术。  相似文献   

4.
报告一例4个月大男婴,全身泛发结痂性丘疹、红斑及水疱、脓疱性皮损。皮损病理示真皮内组织细胞浸润,核为圆形或肾形,CD1a及S-100阳性,诊断为急性泛发性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动物中研究了即时型光化学疗法对表皮郎格单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及对接触过敏反应的抑制,并与常规使用的光化学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种方法间无差异,3J/cm2的即时型光化学疗法无红斑反应并能引起郎格罕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并且通过诱导抑制性淋巴细胞抑制接触过敏反应。还探讨了有关致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郎格罕细胞与白癜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格罕细胞与白癜风普雄明综述石得仁审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乌鲁木齐,830001)朗格罕细胞(Langerhans’Cells,LC)为表皮的免疫细胞,具有摄取和递呈抗原等重要的免疫学功能 ̄[1,2],近年来LC与白癜风的关系颇受人们重...  相似文献   

7.
76岁女性患者,外阴部溃疡伴突眼5年,双侧乳房下红斑糜烂半年,尿崩症3个月。皮损为红斑、丘疹,部分表面有褐红色痂,主要位于双侧乳房下皱襞处、双腋窝及腰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浅层局限性胞质丰富的大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浸润,并见部分大细胞移入表皮或毛囊上皮,细胞核大深染,有异形性,核周有空晕,免疫组化显示这些大细胞S100、CD1a阳性,CD68阴性。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确诊为慢性多灶性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  相似文献   

8.
郎格罕细胞是HIV感染的靶细胞,细胞内可以检测到前病毒DNA及RNA,生殖道粘膜的郎格罕细胞可能是性接触所致HIV感染的最早的靶细胞之一,郎格罕细胞既可以从T淋获得感染,又可以针感染传递给T淋巴细胞,感染HIV的郎格罕细胞抗原递呈能力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郎格罕细胞是HIV感染的靶细胞,细胞内可以检测到前病毒DNA及RNA。生殖道粘膜的郎格罕细胞可能是性接触所致HIV感染的最早的靶细胞之一。郎格罕细胞既可以从T淋巴细胞获得感染,又可以将感染传递给T淋巴细胞。感染HIV的郎格罕细胞抗原递呈能力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0.
郎格罕细胞与IgE介导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格罕细胞的主要免疫学功能是抗原呈递。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郎格罕细胞的表征特征,功能特征以及IgE介导的免疫反应等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郎格罕细胞高亲和力IgE-Fc受体的发现,对变态反应学,免疫学及皮肤病学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前景,有助于入了解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寻求防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用ATPasw和OKT_6—ABC染色法观察冷冻对正常皮肤郎格罕细胞的影响。结果:ATPase染色有明显影响,但OKT_6—ABC染色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郎格罕细胞的主要免疫学功能是抗原呈递。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郎格罕细胞的表型特征、功能特征以及IgE介导的免疫反应等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郎格罕细胞高亲和力IgE-Fc受体的发现,对变态反应学、免疫学及皮肤病学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前景,有助于深入了解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寻求防冶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斑秃患者脱发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在斑秃病理进程中的分布以及与T细胞的关系。 方法 对29例斑秃患者(活动期16例,非活动期13例)头皮脱发皮损进行CD1a免疫组化染色,对其中17例斑秃患者行CD4、CD8免疫组化染色。荧光半定量PCR测定局部皮损浅层和深层CD1a和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斑秃患者表皮和真皮各处包括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毛囊周围,真皮深层血管周围、毛囊周围CD1a阳性LC数量均较健康对照显著增加(Z = 4.354,2.884,4.640,3.217, 3.496,均P < 0.01),活动期皮损表皮层、深层血管、深层毛囊CD1a阳性LC数量较非活动期皮损高(Z = 2.457, 2.130,1.954,P ≤ 0.05)。斑秃患者CD1a 、GM-CSF mRNA相对表达量在皮损真皮浅层虽与健康对照无差异,但在深层均高于健康对照(Z = 2.702,2.941,均P < 0.01)。斑秃患者浅层血管周围LC与深层毛囊周围CD8+ T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 = 0.618,P < 0.05),活动组浅层血管周围LC与深层毛囊周围CD8+ T细胞数量分布呈正相关关系(r = 0.795,P = 0.01),非活动组浅层血管周LC与深层毛囊周围CD8+ T细胞数量分布则无相关关系。 结论 斑秃患者皮损LC数量增加,且在活动期皮损升高更明显。活动期斑秃皮损中浅层血管周围LC与深层毛囊周围CD8+ T细胞数量呈正相关,推测LC在斑秃疾病进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尖锐湿疣患者郎格罕细胞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OKT6单抗及ABC法观察了18例尖锐湿疣患者包皮病损中郎格罕细胞(LC)的数量、分布及形态,并与正常对照组及疣旁“正常”皮肤中的L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皮损表皮中LC密度明。减少,与对照组和疣旁“正常”皮肤相比,P<0.001,并有胞突缩短、减少或消失等改变。LC减少可能使HPV抗原不易提是给真皮中的免疫活性细胞,以致病损长期存在,不易消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局部温热对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激发部位朗格汉斯细胞(LC)数目和形态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雌性SPF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致敏前3 d加热组、致敏同时加热组和致敏2 d后加热组,每组20只。分别于致敏前3 d、致敏同时和致敏2 d后在背部致敏部位施以37 ℃、39 ℃、41 ℃、43 ℃的局部温热(各5只)20 min。同时设立5只致敏-不加热组作为对照。于小鼠右耳背侧激发后2 d,分离右耳背侧表皮,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表皮LC的数目和形态变化。结果 随所施温度的升高,LC数目在致敏前加热组逐渐减少,37 ℃、39 ℃、41 ℃、43 ℃依次为(321.83 ± 41.81)、(251.12 ± 16.29)、(191.41 ± 28.7)、(128.33 ± 77.61)个/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致敏同时加热组逐渐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致敏后加热组也逐渐增多,依次为(320.83 ± 113.6)、(398.33 ± 31.91)、(437.83 ± 29.78)、(477.25 ± 86.79)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无论致敏前3 d、致敏同时和致敏2 d后施以不同温热条件,LC的树突随所施温度升高呈增多、增长的趋势;但在43 ℃条件下,其趋势略有下降。结论 致敏部位的局部温热对激发部位LC形态和密度有影响,可能与接触性超敏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两种类型白癜风患者郎格罕细胞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皮节型和泛发型白癜风患者皮肤内郎格罕细胞进行了电镜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两型白癜风患者皮肤内郎格罕细胞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态学改变,以皮节型皮损区更为明显。作者认为白癜风皮肤郎格罕细胞可能受累,但这些改变主要见于皮节型白癜风皮损区。因此目前还难以肯定郎格罕细胞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改良的Juhlin-ShelleyATP酶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查了13例白癜风(进展期)患者的白斑、白斑边缘区及对侧相应正常皮肤中郎格罕细胞情况,结果白斑部位表皮郎格罕细胞数目较对应正常皮肤表皮变化不大,而白斑边缘部皮肤郎格罕细胞数目较正常皮肤显著增多(P<0.005)。在白斑及白斑边缘区还可见到印格罕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胞体变大、深染、胞突消失以及细胞积聚现象,在白斑边缘部尤其明显。本研究显示郎格罕细胞数目和形态学的变化与病情活动有关。提示郎格罕细胞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1,25(OH)2维生素D(VD3)外涂对小鼠表皮郎格罕细胞(LC)的影响及对接触变态反应(CHS)的局部和系统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随着1,25(OH))2VD3浓度的增加,LC树枝状减少,呈现卵圆或圆形细胞并且细胞数量下降。局部使用治疗剂量的1,25(OH)2VD3能直接抑制小鼠的CHS。并且,接受此种处理的小鼠脾细胞后,受体小鼠的CHS亦同样抑制。这提示与诱导体内抑制性淋巴细胞的  相似文献   

19.
20.
郎格罕细胞组织增生症王健美(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唐山063001)唐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以郎格罕细胞增生为主的疾病,小儿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