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72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量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并作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病例(大于10mg/L为阳性)与脑梗死病灶大小、死亡率相比较。结果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情重者升高更明显;病灶〉15mm急性脑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高于病灶≤15mm腔隙性急性脑梗死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病例组死亡率高于血清c-反应蛋白阴性病例组死亡率(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的敏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3.
急性脑梗死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ACI)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探讨CRP与ACI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80例ACI患者和8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的含量,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I组CRP含量与健康组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类型ACI患者的CRP异常率比较,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脑梗死早期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蝮蛇伤患者血清酶学及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蝮蛇伤患者血清酶学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对疾病的病情和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按患者入院时中毒的程度分为轻型、重型、危重型,比较各型之间血清酶及CRP水平;根据SIR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酶及CRP水平;根据MOD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酶及CRP水平。结果重型、危重型患者血清酶及CRP水平与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SIRS组血清酶及CRP水平与非SIR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MODS组血清酶及CRP水平与非MOD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χ~2=19.73,P<0.001)。结论蝮蛇伤患者病情程度越重,其血清酶学及CRP水平升高越明显;蝮蛇伤患者并发SIRS时,血清CRP水平升高越明显,MODS发生率越高,病情越严重;蝮蛇伤患者血清酶学水平与SIRS、MODS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酶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9月共收治毒鼠强中毒患者 34例 ,通过对其血清酶进行检测来探讨毒鼠强血清的变化与中毒程度的关系 ,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毒鼠强中毒患者 34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4例 ,年龄 3~6 4岁。均系口服含有毒鼠强的药物或食物而中毒 ,服后至就诊时间 35~ 135min。根据孙正中[1 ] 分级标准分为轻度中毒 5例 ,中度 11例 ,重度 18例。健康对照组 2 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16~ 6 6岁。2 .方法 :对照组一次抽取空腹静脉血 4ml,毒鼠强中毒患者于入院时及第 3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4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轻、中、重组进行CRP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中、重组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且CRP水平与迟发性脑病发病有关。结论 CRP水平越高,迟发性脑病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 ,斑块发生破裂时局部的炎症反应在ACS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答反应 ,斑块的进展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1] ,尤其是反应急性炎症的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含量在ACS时明显增高 ,有作者认为CRP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2 ] 。为进一步了解ACS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我们测定了正常人群 ,非ACS冠心病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 (SAP)、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AMI恢复期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和ACS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 (…  相似文献   

8.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中的意义。方法对45例ACOP病人进行血清hs-CRP的测定,并根据中毒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OP病人中,第1天重度中毒组及中度中毒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轻度中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ACOP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ACOP病人中毒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结论ACOP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中毒的严重程度相关,血清hs-CRP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不利于预后,建议将血清hs-CRP作为ACOP病人诊治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rac-tion,ACI)的主要病理基础。现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栓形成除脂质沉积过程外,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而C-反应蛋白(CRP)被认为是炎症、感染和组织损伤时的一种非特异性标志物[1],同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的标志物。为了解ACI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本研究测定了120例ACI患者的血清超敏CRP(hs-CRP)含量,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材料与方法一、对象共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03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及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ACS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和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CS患者60例,其中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ACS患者经抗缺血治疗(硝酸酯类、钙拮抗药、酌情使用β受体阻断药及ACEI/ARB)及抗血小板、抗凝、他汀类药物等治疗后,进行4个月随访。同时选取30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ACS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治疗4个月后血清MPO和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和治疗4个月后AMI组、UAP组血清MPO、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AMI组和UAP组MPO、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个月后,ACS患者MPO、CRP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均〈0.05),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清MPO、CRP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PO、CRP随ACS病情变化而改变,可作为诊断和预测ACS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动态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06例入选对象入院第1、3、7、14、28天的CRP水平,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似的健康老年人40例为对照组。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均进行CT/MRI扫描确诊。结果 (1)老年脑梗死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老年脑梗死患者CRP水平于第3天升高最显著(18.67±3.72 mg/L),之后逐渐下降,于第28天降至较低水平(7.65±1.64 mg/L),但仍高于对照组(2.17±0.86 mg/L)(P〈0.05)。(2)老年脑梗死患者CRP水平为重型〉中型〉轻型组(P〈0.05)。轻型组于第28天基本恢复正常(2.39±0.64mg/L),而重型组仍保持较高水平(10.85±3.16 mg/L)(P〈0.05)。(3)老年脑梗死患者CRP水平呈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P〈0.05或P〈0.01)。CRP水平在腔隙性梗死于第28天接近正常(2.47±0.68 mg/L),而大梗死灶即使在恢复期仍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13.38±3.87 mg/L)(P〈0.05)。(4)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与CRP异常率有关,预后差的患者CRP阳性率(79.17%)明显高于预后好转组(39.02%)(P〈0.01);CRP阳性患者的死亡率(31.37%)显著高于阴性者(3.64%)(P〈0.01)。结论 老年脑梗死与CRP水平关系密切。CRP水平越高,则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CRP可作为老年脑梗死的危险预测因子,还是一个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及舒降之的干预情况。方法 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舒降之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TC、TG、LDL、HDL,另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舒降之治疗2周,能明显下调ACS患者的Hs—CRP水平。结论 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发生、程序密切相关,舒降之的抗炎作用在ACS的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冠心病(CAD)患血清中某些炎性指标,探讨炎性反应与CAD之间的关系。方法:4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其冠脉有异常改变的CAD患 和2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其冠脉无异常改变的可疑冠心病患(SCAD组)作为实验对象,测定各组患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apoB)、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和白细胞(WBC)含量,结果:(1)CAD和SCAD组之间的血脂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2)CAD的CRP、FIB和WBC水平明显高于SCAD组。结论:CAD的发生与炎性反应有关,CRP、FIB和WBC水平的增高与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 (Ig)、补体和 C-反应蛋白 (CRP)水平在医院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8例医院感染患者血清样本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了 Ig、补体和 CRP的含量。结果 医院感染患者血清中Ig A、Ig G、Ig M、C3、C4和 CRP水平分别为 (1.90± 0 .97) g/ L、(13.33± 4.6 1) g/ L、(1.75± 0 .6 9) g/ L、(1.12± 0 .39) g/ L、(0 .2 6± 0 .14) g/ L、(83.9± 5 5 .4) mg/ L ,与正常对照相比 ,除 Ig G、C3降低外 ,其他明显增高 (P均 <0 .0 1)。 Ig G的下降与Ig A、Ig M、CRP呈负相关 (P<0 .0 5 ) ,与 C3、C4无相关性。恢复期 Ig G、C3含量增高 ,其余指标均降低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Ig G水平下降 ,机体免疫力低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病程第1、7、14天),并与30名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从病程第1天起即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至第7天达高峰,以后降低;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血清CRP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腹泻患者红细胞压积(blood hematocrit,HCT)、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percentage of neutrophils,NE%)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260例腹泻患者以脱水程度分为轻度脱水组189例、中度脱水组49例与重度脱水组22例,分别检测3组患者体温、HCT,WBC,NE%及CRP水平。结果重度脱水组HCT水平较轻、中度脱水组明显升高(P〈0.05),中度脱水组较轻度脱水组明显升高(P〈0.05);3组体温、WBC,NE%,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WBC〉10×109,NE%〉75%,CRP〉10mg/L及HCT〉49%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腹泻患者HCT水平变化对判断脱水程度有一定价值,WBC与CRP水平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48例ACOP患者分为轻度中毒组87例,中度中毒组34例,重度中毒组27例;另设健康对照组60例.均采血检测cTnⅠ和CRP,并对各组血清cTnⅠ、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cTnⅠ水平在第1、3、5天重度中毒组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及健康对照组(F值分别为5.240、4.858、4.452,P均<0.05).血清CRP水平在第1、3、5天重度中毒组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及健康对照组(F值分别为12.463、5.142、4.874,P均<0.05).结论 ACOP患者cTnⅠ和CRP随中毒程度的加深而显著升高,且cTnⅠ、CRP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可逆性气流阻塞、气道黏膜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1]69.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反映炎症的敏感指标,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监测[2].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及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进而了解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4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或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7d)。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RP、血脂、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对入选患者在入院时及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CRP水平与当时及3个月时病情显著相关(P<0.01,P<0.05),血脂水平则无此相关性。治疗后他汀组CRP水平下降,治疗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与3个月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不同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别。治疗后各组AST及CK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相关。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安全性好,但对梗死后3个月的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48例ACOP患者分为轻度中毒组87例,中度中毒组34例,重度中毒组27例;另设健康对照组60例.均采血检测cTnⅠ和CRP,并对各组血清cTnⅠ、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cTnⅠ水平在第1、3、5天重度中毒组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及健康对照组(F值分别为5.240、4.858、4.452,P均<0.05).血清CRP水平在第1、3、5天重度中毒组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及健康对照组(F值分别为12.463、5.142、4.874,P均<0.05).结论 ACOP患者cTnⅠ和CRP随中毒程度的加深而显著升高,且cTnⅠ、CRP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