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SPN待查患者行^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随访时间5~17个月。结果19例患者(61.3%)有病理学诊断结果,其余为临床诊断。肺癌患者结节的延迟相平均SUV明显高于早期相,早期相和延迟相最大SUV间无差异;单纯以平均SUV变化幅度[ASUV平均=(SUV延迟-SUV早期)/SUV早期×100%]≥15%为诊断肺癌的标准,灵敏度为81.8%,特异性为77.8%,准确性为80.6%;PET/CT综合的诊断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87.1%。单纯以ASUV平均≥15%为标准,诊断肺癌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和63.6%;以ASUV平均≥15%伴结节放射性高于纵隔血池为标准,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和85.7%。结论^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诊断SPN的良恶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与临床表现结合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18F-FDG 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或治疗随访证实的SPN(共27个)患者,同期行^18F—FDGPET/CT显像和病灶部位HRCT检查。^18F—FDG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良恶性。HRCT则根据病灶形态学特征判断良恶性。所得^18F—FDGPET/CT结果和^18F—FDGPET/CT与HRCT相结合结果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结果27个SPN中15个恶性,12个良性。PET/CT正确诊断14个恶性和9个良性SPN。3个良性SPN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2个经PET/CT和HRCT联合诊断为良性。联合诊断灵敏度和单纯PET/CT相同(93.3%),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高于PET/CT(91.7%、93.3%、91.7%和93.7%对75.0%、82.4%、90.0%和85.2%)。结论^18F—FDGPET/CT结合HRCT是有效的无创性鉴别SPN良恶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部分容积效应校正技术在PET/CT诊断单发肺结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部分容积效应(PVE)校正技术提高^18F—FDG PET/CT对单发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Jaszczak模型,在模型内放置直径分别为24.8,19.7,15.6,12.4,9.85,7.82和4.9mm的“热区”小球,每个小球内含^18F-FDG24kBq/ml,进行PET/CT模型扫描,获得恢复系数(RC)后,选择PET/CT显像阳性,病灶直径〈25mm且有病理检查结果的24例单发肺结节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最大SUV(SUVmax)≥2.5为标准,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二维(2D)扫描模式的RC值大于三维(3D)扫描模式的RC值,表明同等条件下2D扫描模式PVE比3D扫描模式小。PET/CT的SUV校正降低了对单发肺结节诊断的假阴性,使其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由原来的62.5%,62.5%提高为100.0%,87.5%。结论 SUV校正的应用明显提高了PET/CT对肺结节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是对肺结节诊断的特异性并无变化。采用PVE校正技术明显提高了PET/CT诊断直径〈25mm的单发肺结节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ROC曲线分析评价 PET/CT 数学预测模型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6月我院因诊断为SPN而行PET/CT检查的186例患者。以病灶良恶性结果为应变量,以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灶的大小、部位、CT值、边界、磨玻璃成分、分叶、血管集束、胸膜牵拉、毛刺、钙化、空泡、空洞、SUVmax作为自变量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诊断SPN良、恶性的回归数学模型。计算PET/CT数学预测模型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相应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大小。结果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ET/CT诊断SPN良、恶性的数学模型如下:p=ex/(1+ ex ),x=‐8.111+0.091×年龄+1.351×分叶+3.565×血管集束+2.153×胸膜牵拉+0.447× SUVmax。以数学模型对SPN良恶性进行预测,其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81.0%、85.5%、90.0%及77.3%。 PET/CT 数学预测模型诊断SP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0.019。结论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PET/CT数学预测模型诊断SPN的准确性较高,且不受人为因素干扰,因此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较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局限性和二者的协同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病理证实的单个肺结节118例。所有病例CT和PET检查间隔时间〈2周。病灶直径2~4cm,平均2.7cm。118例SPN中,恶性肿瘤87例,其中肺癌85例,结肠腺癌肺转移2例;良性31例,其中结核球8例,错构瘤6例,炎性假瘤6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4例,炎性肉芽肿3例,隐球菌感染2例,脓肿和球形肺不张各1例。结果 118例SPN中,CT诊断正确93例,误诊25例,误诊率21.2%。其中12例肺癌误诊为良性,13例良性误诊为肺癌。PET诊断正确96例,误诊22例,误诊率18.6%。其中9例肺癌、1例结肠癌肺转移误诊为良性,1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CT和PET协同诊断,108例诊断正确,10例误诊,误诊率8.5%。CT、PET单独诊断和协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2%、58.1%、85.2%、60,0%、78.8%;88.5%、61.3%、86,5%、65.5%、81.4%和97.7%、74.2%、91,4%、92,0%、91.5%。CT和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X^2=0.625,P=0.239),协同诊断与CT、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有统计学意义(X^2=7.762和5.318,P=0.005和0.021)。结论 良、恶性SPN的CT和PET影像特征均有一定的重叠。单独采用CT或PET诊断肺结节的价值相当,CT和PET协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或PET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6.
18F-FDG PET/CT在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中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从全国拥有PET/CT的10家医院筛选出已经获得病理检查结果的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病例,收集18^F-FDG PET/CT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SUV等资料。18^F-FDG PET/CT结果为肺癌、肺癌可能性大、肺癌可能者为阳性;结果为良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良性可能者为阴性。采用SPSS10.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患者资料226例,其中18^F-FDG PET/CT误诊27例(11.95%)。27例中误诊为恶性病变18例(66.67%),误诊为良性病变9例(33.33%)。误诊为恶性病变的18例中,病理检查证实炎症8例,结核5例,炎性假瘤4例,纵隔良性肿瘤1例,炎症、结核、炎性假瘤共17例;误诊为良性病变的9例中,病理检查证实中高分化腺癌6例(包括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中高分化鳞癌1例,低分化鳞癌和肺黏膜相关淋巴瘤各1例。11例病理检查为良性病变的SUVmean〉2.5,4例病理检查为恶性病变的SUVmean。〈2.5,良恶性病变的SUV有交叉。良性病变的平均SUVmax为7.2±5.5,平均SUVmean。为5.0±4.5;恶性病变的平均SUVmax为5.3±3.5,平均SUVmean为3.9±2.9,良、恶性病变的S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例误诊患者中,年龄〈60岁者11例,其中10例误诊为恶性病变,仅1例误诊为良性病变。27例误诊中的2例,因为对CT形态学缺乏必要的认识而误诊为恶性病变。结论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误诊的原因主要是:(1)炎症、结核、炎性假瘤易误诊为恶性病变,中高分化的腺癌、鳞癌易误诊为良性病变;(2)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SUV有交叉,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8^F-FDG 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和肿块进行鉴别诊断时,年龄是重要的参考指标;(4)部分PET/CT专业医师对CT的形态学表现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8F-FDG PET/CT对不同大小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对不同大小范围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从全国拥有PET/CT的10家医院筛选出已经获得病理学检查结果的SPN病例,收集诊断CT、PET/CT和病理检查结果以及标准摄取值(SUV)、结节大小等资料.诊断CT、PET/CT结果为肺癌、肺癌可能性大、肺癌可能者为阳性;结果为良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良性可能者为阴性;难以确定阳性和阴性者为不确定.采用SPSS 10.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0个(120例)SPN中良性结节28个,恶性结节92个.直径或(长径+短径)/2≤1.0cm的结节17个,恶性病变9个;1.1~2.0cm 57个,恶性病变占75.44%;2.1~3.0cm 46个,恶性病变占86.96%.28个良性结节SUV最大值(SUVmax)的平均值为4.5±4.9, SUV平均值(SUVmean)的平均值为2.9±3.6;92个恶性结节SUVmax平均值为6.7±4.2, SUVmean平均值为4.9±3.6;良性结节的SUV显著低于恶性结节的SUV.无论良性还是恶性结节,随着结节的增大,SUV升高.诊断CT对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为78.26%,特异性3/8,准确性72.22%; PET/CT灵敏度为94.51%,特异性64.00%,准确性87.93%.结论 18F-FDG PET/CT在SPN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优于诊断CT;结节大小是判断SPN良恶性的重要指标,直径或(长径+短径)/2>2.0cm的结节,恶性可能性约为87%; SUV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但鉴于良性结节SUVmean的平均值为2.9±3.6,界值2.5仅供参考,尤其是对于≤1.0cm的结节.  相似文献   

8.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的研究(附69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直径小于3cm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表现,以提高CT对SPN定性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分析经CT扫描、CT导引下肿块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3cm的SPN69例。结果:良性结节15例,恶性结节54例;良性结节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分叶少而浅,结节内钙化多见,边缘多数有长毛刺;恶性结节形态多不规则,分叶多且深,周围以短细毛刺常见,胸膜凹陷征、其内空泡征、血管截断或聚集征较常见。结论:CT是鉴别肺内孤立性小结节良、恶性的一种理想检查方法,对多数肺结节可以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PET/CT对肺部肿块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研究肿块大小和PET/CT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检查和综合手段(临床、影像学或血液学等检查)证实的85例肺部肿块(59例恶性肿瘤、26例肺部良性肿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肺部肿块的CT形态(是否有脐凹、分叶、短细毛刺、粗盐样钙化、表面粗糙等)及PET显像肺部肿块感兴趣区(ROI)的FDG SUVmax。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结果,分别比较分析PET、CT、PET/CT对肺部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对肿块大小和SUVmax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ET对85例肺部肿块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8%(53/59)、61.5%(16/26)、81.2%(69/85);CT分别为88.1%(52/59)、65.4%(17/26)、81.2%(69/85);PET/CT分别为96.6%(57/59)、80.8%(21/26)、91.8%(78/85)。59例恶性肿瘤的肿块大小和SUVmax明显相关(r=0.617,P〈0.001),而26例肺部良性肿块大小和SUVmax不相关(r=0.211,P〉0.05)。结论”F-FDG PET/CT对肺部肿块较单纯PET、单纯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高;恶性肿瘤的肿块大小和SUVmax正相关,而良性病变的大小和SUVmax不相关。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T及N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与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T)及淋巴结(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30例NSCLC患者^18F-FDG PET/CT与CT在T及N分期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8F—FDG PET/CT和CT在T分期中准确性分别为86.7%,73.3%(P〉0.05);对115站胸内淋巴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8.8%,95.2%,87.8%和43.8%,88.0%,75.7%,2种方法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65站纵隔淋巴结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5%,97.7%,95.4%和57.1%,81.8%,73.8%,2种方法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分期中准确性分别为76.7%,66.7%(P〉0.05)。结论 ^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较CT更有助于NSCLC术前T和N分期,尤其在纵隔淋巴结的诊断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PET/CT在病灶检测及定量分析方面的比较,论证PET/MR一体机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共300例患者同天间隔15—35min行PET/CT和PET/MR检查,其中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77例[男165例,女112例,平均年龄(52.9±12.6)岁]纳入该研究。扫描范围由下颌至大腿根部。PET/CT采集为2或3min/床位,PET/MR采集为5min/床位,MRI图像包括T1、T2及弥散加权成像,图像重建采用Vender软件及MRI散射校正Mu图。PET、CT、MRI中只要有1项为阳性,即认为PET/CT及PET/MR的结果为阳性。勾画ROI并计算SUVmax。不同显像技术间探测效率的比较采用配对X2检验,并对PET/CT与PET/MR的SUVmax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77例患者随访证实阳性220例,病灶353个。与PET/CT比,PET/MR少发现了6个病灶,但多发现了30个病灶。两者的探测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灶和患者计,两者的一致性分别为89.8%(317/353)和85.9%(189/220)。相同部位病灶PET/CT和PET/MR的SUVmax的相关性良好(rs=0.91,P〈0.01),多数正常组织(除肺和主气管)的SUVmax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s=0.62-0.76,均P〈0.01)。结论PET/MR一体机在半定量分析方面与PET/CT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躯干部尤其是腹、盆腔病变及软组织病变检测方面优于PET/CT,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2.
^18F-FDGPET及PET/CT检查在风湿性疾病等非肿瘤性疾病中的应用近来受到关注,其独特的糖代谢显像不仅能反映风湿性疾病的活动程度,还可显示全身病变分布范围,有助于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018F-FDG代谢的消失或减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风湿性疾病治疗后的缓解情况。笔者对^18F-FDGPET及PET/CT在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大血管炎(LVV)、风湿性多肌痛(PMR)和成人Still病(AOSD)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与18F-FDG PET/CT显像对比,探讨18 F-FLT PET/CT检测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可行性.方法 12例初治且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年龄22~62岁)自愿进入该前瞻性临床研究.每位患者先行18F-FDG PET/CT检查,次日行18F-FLF PET/CT检查.至少有2位核医学科和放射科医师阅片,比较18F-FDG PET/CT和18F-FLT PET/CT图像,采用ROI技术计算鼻咽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正常组织对18F-FDG、18F-FLT的SUVmax、SUVmean和MTV.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摄取和MTV差异.结果 12例鼻咽癌患者病灶均明显摄取18F-FLT.18F-FLT PET/CT和18F-FDG PET/CT均可准确诊断该组病例,二者对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鼻咽癌病灶的18F-FDG和18F-FLT SUVmax分别为10.7±5.8和6.0±2.4,SUVmean分别为5.8±3.0和3.6±1.5;SUVmax和SUVmean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89和-2.353,P均<0.05),而 MTV在18F-FDG和8F-FLT PET/CT 2种显像方法之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9.2和18.1±11.1;Z=-0.786,P>0.05).6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患者的SUVmax、SUVmean和MTV在2种显像方法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6.2比6.4±2.5、5.3±4.2比3.8±1.4、6.5 ±4.8比6.0±4.4;Z=-0.734、-0.734和-0.674,P均>0.05).18F-FLT在颞叶摄取(SUVmax 0.7±0.3)明显低于18F-FDG(SUVmax 8.3±2.7;Z=-3.062,P<0.01),其对于原发灶颅内浸润显示较18F-FDG更清晰.结论 18F-FLT PET/CT在鼻咽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效能与18F-FDG PET/CT相当,对于显示原发灶的颅底附近侵犯更有利,其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的^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初诊的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岁)sHLH患者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组(13例)、感染相关HLH(IAHLH)组(13例)及风湿病相关HLH(RAHLH)组(5例),分别统计各组病灶FDG摄取情况和SUVma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样本t检验对各组SUV max进行比较.结果 23例患者脾肿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RAHLH组、IAHLH组及MAHLH组对应例数分别为4、9和10例,对应脾脏SUVmax分别为3.16±0.61、5.67±3.37和6.04±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1,P>0.05).15例淋巴结增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其中IAHLH组(8例)与MAHLH组(7例)肿大淋巴结SUVmax分别为5.35±1.69和10.1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5).17例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其中RAHLH组1例,SUVmax为4.6;IAHLH组(7例)与MAHLH组(9例)骨髓SUVmax分别为5.31±2.05和6.36±3.71(t =-0.670,P>0.05).10例肝脏体积增大的患者中,4例合并^18F-FDG摄取增高,SUVmax为4.9~10.2.MAHLH组、IAHLH组及RAHLH组SUVmaw分别为8.15±4.38、5.62±2.45和3.02±1.31,MAHLH最高(F=9.123,t=2.562、5.236、3.030,均P<0.05).结论 R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伴^18F-FDG摄取轻度增高,IAHLH和M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侵犯淋巴结及骨髓;且MAHLH FDG摄取最高.上述^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有助于对该病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1C-胆碱PET/CT显像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诊断不明确的肝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F—FDGPET/CT诊断不明确的20例患者共25个肝占位病变,行肝局部11C-胆碱PET/CT显像。病灶处出现11C-胆碱局限性摄取增高者考虑为阳性。将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靶/肝放射性(T/L)比值作为半定量分析指标。采用SPSS11.5软件,行Mann-Whitney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检验。结果25个肝占位性病变中,21个为肝细胞癌,3个为血管瘤,1个为霉菌性肉芽肿。11c-胆碱显像对肝细胞癌灶的阳性检测率为66.7%(14/21)。11c-胆碱显像对高分化肝细胞癌的阳性检测率高于对中、低分化肝细胞癌(8/9和2/5)。肝癌阳性组、阴性组和良性病变组的T/L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0.35,0.86±0.15和0.36±0.18,X^2=19.00,P〈0.01)。肝癌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病灶大小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39.00,P〉0.05和U=16.00,P〉0.05)。结论11C-胆碱PET/CT能在较大程度上弥补18F—FDGPET/CT对肝细胞癌检测的不足,其更适合检测高分化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神经淋巴瘤病^18F—FDGPET/CT影像特征,并探讨其在评估神经淋巴瘤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神经淋巴瘤病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35~82岁)^18F—FDGPET/CT影像学资料,比较神经淋巴瘤病受累周围神经与健侧周围神经PET/CT表现的异同,并利用SPSS12.0软件对两者SUVmax行配对t检验。结果8例神经淋巴瘤病患者PET/CT共发现病灶11个,PET示病灶均沿神经丛、神经束或椎问孔走行,表现为束条形、根块状或结节状FDG代谢异常增高,SUVmax为6.54±3.23;病灶CT表现为沿神经束或神经根管走行的束条形、根块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软组织及邻近脂肪间隙分界不清。健侧对应部位周围神经在^18F-FDG PET/CT上未见明确显影,其SUVmax为1.15±0.48。神经淋巴瘤病受累神经与健侧周围神经SUV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7,P〈0.001)。结论神经淋巴瘤病^18F—FDG PET/CT主要表现为沿神经丛、神经束或椎间孔走行的束条状、根块状或结节状FDG异常摄取灶,PET/CT可以准确反映肿瘤细胞对周围神经的浸润,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分布及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PET/CT影像学特点,评价其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5例按2001年WHO诊断标准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在治疗前行PET/CT显像。15例患者经骨髓穿刺和(或)手术病理检查测浆细胞,实验室检查显示有9例患者血清IgG明显升高(〉35g/L),有8例24h尿本周蛋白增高(〉1g),15例患者均有溶骨性病变。结果CT所示骨质破坏区域及PET示代谢变化骨髓瘤病灶137个。多发性骨髓瘤病变部位以颅骨37.2%(51/137)、肋骨26.3%(36/137)、椎体12.4%(17/137)为多发,其次为髂骨7.3%(10/137)、骶骨5.8%(8/137)、四肢骨4.4%(6/137)、锁骨3.6%(5/137)、肩胛骨2.9%(4/137)。在137个病灶中,有71个病灶PET显示放射性摄取增高,阳性率为51.8%;有66个病灶表现为放射性摄取稀疏及缺损。而CT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穿凿样或虫蚀样骨质破坏。结论PET/CT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18F-FDG PET/CT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并有病理结果的3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3例,女21例,年龄21 ~ 73(53.00± 12.57)岁.选取20名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PET/CT中心进行健康体格检查而甲状腺未发现异常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9名,女11名,年龄40~55(45.00±4.72)岁.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别对甲状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和对照组及恶性病变和对照组的SUVmax进行分析,比较差异并对甲状腺结节长径行ROC曲线分析(AUC≥0.70为诊断准确性中~较高).甲状腺结节出现局限性异常放射性浓聚,而CT示病灶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有点状、小圆形或弧形钙化,或同时颈部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的肿大淋巴结,远处器官出现可疑转移瘤者,PET/CT诊断为恶性.计算PET/CT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效能指标.结果 (1)病理结果为恶性肿瘤18例,良性病变16例.甲状腺良、恶性组和健康对照组SUVmax分别为7.59±8.69、5.75±4.48和1.38±0.57.甲状腺良、恶性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07,P>0.05),但两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408和3.553,均P<0.01).(2)甲状腺良、恶性组SUVmax的ROC分析,AUC为0.557 (<0.70),诊断准确性较低.(3)18F-FDG PET/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2.2%(13/18)、75.0%(12/16)、76.5%(13/17)、70.6%(12/17)和73.5% (25/34).结论 甲状腺结节单纯依据放射性摄取情况判断良恶性价值有限,但结合同机CT上的病灶形态学特点,18F-FDG PET/CT可以初步推测其良恶性,为临床提供客观信息.  相似文献   

19.
小动物PET及PET-CT及其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小动物PET及PET-CT技术特点及在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小动物PET及PET-CT采用多项新技术,分辨率明显提高,结合小动物CT实现了图像融合。小动物PET及PET-CT实现了在活体上非侵入性分子水平显像,是研究分子影像的尖端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