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   总被引:101,自引:1,他引:101  
目的了解前S1蛋白(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及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3243例携带乙型肝炎不同病毒标志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PreS1测定并与HBV DNA做对比分析.检测58例急性发病的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分析其不同病程的PreS1,HBeAg和HBV DNA三者间的关系.根据肝活检病理的肝组织炎症情况分为G1~G4级,对49例PreS1和HBV DNA阳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检测39例不同病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分析PreS1和HBV DNA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间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与PreS1和HBV DNA符合率分别为86%和88%,P>0.05,不同病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HBeAg和HBV DNA检出率高度符合. HBsAg 抗HBe 抗HBc阳性组与PreS1和HBV DNA符合率分别为36%和35%,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不同病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和HBV DNA与ALT之间的关系,PreS1与ALT相比符合率高,P>0.05.HBV DNA与ALT相比符合率较低,P<0.01.病理肝组织G1~G4炎症分级与PreS1和HBV DNA高度吻合.结论 PreS1能够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先于HBV DNA阴转,提示疾病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PreS1抗原与HBV感染和复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复制的相关性。方法同时测定458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BV—DNA载量、PreS1和HBeAg。以HBV-DNA载量为标准,进行PreS1和HBeAg比较。结果HBV-DNA载量小于10^3拷贝/ml的223例中PreS1阳性102例(45.74%),HBeAg阳性16例(7.17%);PreS1和HBeAg与HBV-DNA载量等级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329和0.9718;PreS1和HBeAg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72.77%、52.34%,特异性分别为54.26%、92.8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2.64%、88.4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41%、64.89%,准确率分别为63.76%、72.05%。结论随HBV—DNA载量的升高,HBeAg的检出率显著提高,PreS1的检出率次之;PreS1与HBV-DNA有一定相关性,但其相关程度不及HBeAg。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HBV-LP)、HBV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对于判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56例HBV感染者血清中的HBV DNA进白行检测,并用ELISA法对HBV-LP、HBVM及PreS1进行检测。结果HBV-LP的检出率与HBV DNA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HBV-LP的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具有相关性(γ=0.926,P〈0.001),存HBV DNA阳性血清中HBV-LP阳性率(92.4%)明显高于HBeAg(53.8%)和PreS1(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LP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情况,比PreS1和HBeAg更具有优势,可以作为判断HBV复制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HBV-LP)、HBV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对于判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56例HBV感染者血清中的HBV DNA进白行检测,并用ELISA法对HBV-LP、HBVM及PreS1进行检测。结果HBV-LP的检出率与HBV DNA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HBV-LP的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具有相关性(γ=0.926,P〈0.001),存HBV DNA阳性血清中HBV-LP阳性率(92.4%)明显高于HBeAg(53.8%)和PreS1(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LP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情况,比PreS1和HBeAg更具有优势,可以作为判断HBV复制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者血清中HBV DNA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8例临床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eAg和PreS1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 HBeAg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87.2%,HBV DNA阳性率为91.0%;HBeAg阴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54.7%,HBV DNA阳性率为55.7%.患者血清PreS1Ag与HBV DNA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reS1Ag与HBV DNA符合率较高,比HBeAg更能反映病毒复制情况,可作为一项新的病毒复制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产妇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两对半”组合模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94例临产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6种免疫指标的表达。结果HBsAg阳性血清141例,PreS1 99例(70.2%)。其中HBeAg阳性44例,PreS1检出39例(88.6%);HBeAg阴性97例,PreS1检出60例(6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P〈0.005)。HBsAg阴性血清中未检出PreS1。结论PreS1与HBeA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可靠指标之一,与乙型肝炎“两对半”联合检测可更准确反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与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对681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免疫指标和HBV-DNA含量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十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阳性率94.9%和94.3%),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存在相关性,能较准确地判断HBV复制的程度及其传染性的强弱,将二者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数据。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检测对乙型肝炎诊断及判定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复制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HBV-LP;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HBV-DNA.结果 17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PreS1Ag、HBV-LP和HBV-DNA总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5.92%、79.33%和72.07%,HBV-LP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PreS1Ag检测阳性率,与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PreS1Ag和HBV-LP与HBV-DNA总的检测符合率分别为67.04%、78.20%和89.38%,HBV-LP明显优于HBeAg和PreS1Ag.129例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HBeAg、PreS1Ag和HBV-LP阳性检测符合率分别为58.13%、80.62%和97.67%,后者显著高于前二者.88例HBeAg阳性组和99例HBeAg阴性组中HBV-DNA、HBV-LP和PreS1Ag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75%、95.00%和85.00%及54.55%、66.67%和50.51%,HBV-LP明显高于PreS1Ag(P<0.01),与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LP与HBVM及HBV-DNA有良好的检测互补性,是乙型肝炎诊断及HBV-DNA复制判定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型肝炎两对半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关系,探讨PreS1-Ag阳性在乙型肝炎病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16例HBsAg阳性血清PreS1-Ag与乙型肝炎两对半指标,同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仪检测HBVDNA载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不同HBV血清标志物(HBV-M)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血清中PreSl-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7.9%(74/95)、89.5%(85/95);HBeAg阴性血清中PreSl-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1.3%(50/121)、47.9%(58/121)。HBeAg和PreS1-Ag阳性率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而增加,呈高度正相关,并且各组中PreS1-A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结论 PreS1-Ag是HBV复制比较敏感的标志物,对HBV感染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检测方便,性价比优于HBV-DNA检测,在不具备HBV-DNA检测条件的基层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以及诊断乙型肝炎、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9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病例进行前S1抗原测定,并对30例住院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与前S1抗原高度符合,符合率为88.6%。结论 前S1抗原能够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与HBV-DNA PCR法相比,方法直接、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可作为HBV感染及复制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汤桂芳  袁霞  陈瑞玲  姜友珍 《新医学》2009,40(7):436-438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pre-S1antigen,Pre—S1Ag)与HBVDNA、HBeAg的相关性,并评价Pre—S1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采用EUSA法检测Pre.S1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比较Pre.S1Ag、HBeAg与HBVDNA的诊断符合率,并根据HBVDNA载量分为低复制组、中等复制组及高复制组,分析HBVDNA载量与Pre-S1Ag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178例的HBVDNA均为阳性,其中Pre—S1Ag阳性144例(80.9%),Pre—S1Ag阴性34例(19.1%);HBeAg阳性112例(62.9%),HBeAg阴性66例(37.1%)。Pre—S1Ag、HBeAg与HBVDN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9%、62.9%,上述两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HBeAg阳性慢乙肝者中,Pre-S1Ag的阳性率80.4%;66例HBeAg阴性慢乙肝者中,Pre—SlAg阳性率82%。HBV高复制组的Pre-S1Ag阳性率(93%)高于中等复制组(80%)和低复制组(64%),且HBVDNA载量与Pre—S1Ag的阳性率呈正相关(r=0.293,P〈0.01)。结论:Pre.S1Ag与HBVDNA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无法开展HBVDNA检测的基层医院,对于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应增加检测Pre-S1Ag,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用聚乙二醇沉淀,胰蛋白酶处理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后,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检样中的含抗HBs独特型抗体免疫复合物(抗HBs-Ab_2-IC)。结果发现,乙肝患者血清中IgG、IgM类抗HBs-Ab,-IC检出总阳性率分别为:急性乙型肝炎14.5%(9/62),慢性活动性肝炎219%(28/128),慢性迁延性肝炎12.5%(2/16)。抗HBs-Ab_2-IC阳性者的抗HBs独特型抗体检出率84.1%(33/39),且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志阳性率显著高于抗HBs-Ab_2-IC阴性者。表明,乙肝患者体内存在抗HBs-Ab_2-IC,抗HBs独特型抗体(抗HBs-Ab_2)可能通过与抗HBs结合,削弱和影响抗HBs中和、清除乙肝病毒抗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在孕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immunog lobu-lin,HBIG)可否改善其婴儿对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方法:291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HBsAg、HBeAg均阳性的A组(83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B组(208例),按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A组59例、B组116例在孕晚期应用HBIG(200U,每4周1次),为HBIG组,其余孕晚期未应用HBIG为非HBIG组。两组孕妇所生婴儿均在出生当日、1月龄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μg。检测6月龄婴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比较与分析各组6月龄婴儿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及抗-HBs阳转率。结果:①非HBIG组的婴儿6月龄抗-HBs阳转率在A、B组分别为38%及6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IG组6月龄婴儿抗-HBs阳转率在A、B两组分别为81%及85%,均显高于非HBIG组(P<0·05)。②孕晚期应用3次HBIG者,其6月龄婴儿HBsAg、抗-HBs阳转率与应用1~2次HBIG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同时阳性)孕妇的婴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反应性较低,孕晚期应用HBIG可有效提高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志物不同模式与血清HBV-DNA定量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对619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进行HBV-DNA定量测定。结果HBsAg( )/HBeAg /抗-HBc( )组、HBsAg( )/抗-HBe( )/抗-HBc( )组、HB-sAg( )/抗-HBc( )组、单项抗-HBc( )组及抗-HBs( )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4.44%、32.26%、24.71%、7.14%和2.50%,HBsAg( )/抗-HBs( )/抗-HBe( )/抗-HBc( )组阳性率为15.7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eS1Ag 、PreS2Ag 在HBsAg( )/HBeAg(-)、HBsAg( )/HBeAg 的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1.85%、91.64%和18.36%、46.43%。结论HBeAg、PreS1Ag与HBV-DNA高度相关,可作为HBV复制的免疫指标,HBsAg( )/抗-HBs( )同时存在可能与HBV基因变异或不同亚型二次感染有关,HBeAg 的S/CO值与HBV-DNA定量有相关性,HBsAg( )的S/CO值与HBV-DNA定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大量的没有感染性的亚病毒颗粒,这些亚病毒颗粒是由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组成的小球形或管型颗粒,其浓度可达到病毒颗粒的100000倍,但对于过量的亚病毒颗粒的产生及其生物学功能目前仍不完全清楚。本文就HBV亚病毒颗粒的生成及其在病毒致病性和临床抗病毒治疗方面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抗-HBs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观察和选择复种方案上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AUSAB试剂在AXYM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上定量检测2年前全程免疫或加强免疫过乙型肝炎疫苗而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定性检测抗-HBs(-)的174份血清标本的抗-HBs含量。结果 174份 ELISA定性检测抗-HBs(-)的标本中有45份(25.86%)抗-HBs>10mIU/mL,达到预防感染的最低水平。结论 ELISA定性检测抗-HBs不能准确评价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和被接种者的应答状态。评价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尤其是确定无(弱)应答者和选择复种方案应该依据抗-HBs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结果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同步检测125份血清标本HBV DNA含量和HBV标志物.结果 125份血清标本中,47例HBsAg( )、HBeAg( )、抗-HBc( )患者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率为95.7%;35例HBsAg( )、抗-HBe( )、抗-HBc( )患者血清中HBV DNA检测阳性率为65.7%,血清HBeAg阳性组HBV DNA检测含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结论 结论 FQ-PCR法检测HBV DN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临床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选择制定治疗方案的和疗效观察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患者957例血清学标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 H B V) 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方法 共957 份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均以 Abbott 多功能全自动酶免疫快速分析仪进行检测。以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检测 H B V D N A。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病毒学标记检测项目第1 ~5 项的排列顺序为(1) 乙肝表面抗原( H Bs Ag) ,(2) 乙肝表面抗体( 抗 H Bs) ,(3) 乙肝e 抗原( H Be Ag) ,(4) 乙肝e 抗体( 抗 H Be) 和(5) 乙肝核心抗体( 抗 H Bc) ,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 本组血清病毒学标记模式可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两组共16 种模式。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47 % 。恢复期模式组以“245”和“2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356 % 。随访结果表明,模式改变大致可分为5 种类型。结论 本组 H B V 血清免疫学标记的模式较为复杂。除了检验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主要原因有低滴度抗 H Bc ,低滴度抗 H Bs 等。推测 H B V 血清免疫标志模式转换的顺序依次为e 系统的转换,s 系统的转换,抗 H Be 消失或抗 H Be 和抗 H B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BeAb效价、前S1蛋白滴度与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病毒株存在的关系,初步判断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病毒株的组成,有助于临床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方法选择63例HBsAg /HBeAb /HBcAb 标本同时进行(1)HBeAb效价、前S1蛋白滴度测定;(2)利用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法确定感染的HBV病毒株。结果Ⅰ类标本(M0杂交阳性)前S1蛋白平均滴度及HBe-Ab平均效价分别为2.1和26.70±1.99;Ⅱ类标本(M1或M2杂交阳性)前S1蛋白平均滴度、HBe-Ab平均效价分别为15.8和25.20±1.51;Ⅲ类标本(M0 M1/M2杂交阳性)前S1蛋白平均滴度、HBeAb平均效价分别是18.4和104.75±1.97;Ⅳ类标本(前S1蛋白阴性,无HBV复制)HBeAb平均效价是134.99±2.03。Ⅲ类标本与Ⅰ类标本比较,前S1蛋白平均滴度和HBeAb平均效价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类标本比较仅前S1蛋白平均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类标本和Ⅳ类标本的HBeAb平均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b阳性且前S1蛋白高滴度的标本可能存在变异株感染;前S1蛋白低滴度、HBeAb高效价的标本可能正处于前S1蛋白向抗体转换状态,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体乙肝疫苗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回输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后的免疫应答效果。方法取患者外周血20ml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进行DC体外扩增,于培养第5天加入50μg/ml乙型肝炎疫苗,7天收获细胞。34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年龄和感染病毒时间分为治疗1、2、3组,皮内回输DC;20例对照组CHB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与治疗组均每周一次,连续8次。于回输DC后2周检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结果 3个治疗组患者回输DC后血清HBV-DNA含量拷贝数均较对照组及回输前显著降低(P<0.01),总应答率58.8%(20/34),对照组输注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1组与3组相比HBV-DNA定量拷贝数降低幅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组与2组、2组与3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输DC后患者CD4 细胞较回输前增高显著(P<0.01),CD3 、CD8 细胞增高不明显(P>0.05)。结论 经乙型肝炎疫苗致敏的DC回输CHB患者后可产生明显应答,且应答程度与患者感染病毒时间和/或年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