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的相关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新资料 众所周知,美国每年大约有110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65万人为首次出现心梗,45万人为再发性心梗;每年有83万人因心梗而住院治疗,平均每人医疗费用为10,400美元;另外,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每年有20万人。25%的男性心梗患者和38%的女性心梗患者在1年  相似文献   

2.
心律失常可以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任何形式的心动过缓或过速都可使AMI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排血量减少,使心肌本身灌注更加不足。心动过速时还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这些都可以加剧心力衰竭,现对我院15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7月~2004年7月我院急性心梗的患者152例。其中男122例,女30例,年龄40~80岁,平均65岁。其中62例并发急性左心力衰竭,9例并发右心力衰竭,7例并发全心力衰竭。全组有7例死亡,死因多由急性左心力衰竭引起。145例好转出院。2病情观察2·1诱发因素急性心梗时由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否可以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其预后。方法75岁及以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对各个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成高活动能力组(n=52)和低活动能力组(n=34),随后的1年内持续观察每名患者心功能状况及患者死亡情况。结果低活动能力组患者心功能Killlip分级Ⅱ~Ⅳ级的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高活动能力组;将两组年龄、性别及其他可能的因素加权后显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以作为一个单一因素对老年心梗患者的心功能和1年死亡率情况进行预测。结论患者院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以作为独立于年龄和性别的单一因素对经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的并发症和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及影响院内死亡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急性心梗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中51例冠脉造影患者病变血管分布、范围、支数,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心梗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为78.43%,单支病变以左前降支受累最多(81.8%)。年龄、心功能、合并症个数与院内死亡率相关。结论急性心梗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冠脉病变复杂、严重。高龄、心功能差、合并症多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93例,分为研究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心力衰竭缓解有效率,治疗前后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肺动脉血压(m PAP)等心功能指标,复发率。结果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缓解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HR、LVEF均升高,m PAP均降低,研究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8例(17.0%)、20例(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状况,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缓解心力衰竭作用,且复发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623例,其中495例患者组成建模组,128例患者组成验证组,终点事件为心力衰竭。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测因子,应用Empowerstats软件绘制预测模型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实际观察3年内心力衰竭发生率校准图对模型识别度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ensini评分、梗死后心律失常、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清肌酐(Scr)、心脏结构改变及心室壁运动幅度改变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重要预测因素;列线图预测3年无心力衰竭生存率的C-index为0.81(95%CI:0.77~0.84),拟合优度的检验值为6.69(P=0.57)。结论:本列线图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3年内心力衰竭的发生概率,并为这一特定群体开发了风险预测模型,实现了个体化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高血糖与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18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84例(STEMI)及非ST段抬高型99例(NSTEMI),根据入院即刻血糖(ABG)、入院后首次(次日)空腹血糖(FBG)、是否合并有糖尿病为切点,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期高血糖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以及心梗后心功能状态的相关指标(Killip分级、LVEF、BNP)和心梗后心肌缺血、病变严重程度及范围的相关指标(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 ABG、FBG 水平与 Killip分级、BNP、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等指标均呈正相关,与LVEF值均呈负相关,且相关程度STEMI均较NSTEMI更明显。结论 急性期高血糖水平在STEMI患者中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预测较 NSTEMI患者更好,心梗后心功能状态、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更高,有助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梗后心功能的判断,可作为STEMI患者危险分层及评估心梗后高危人群的一个简易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左房容积不仅可以反映左室舒张功能,近来发现它还可用于预测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4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房容积研究结果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后、Killip I级心功能的低风险组患者中,左房容积的增加与心力衰竭发生率、30d内死亡率成正比,但这可能与左房最小容积受左房收缩力和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急性改变的影响有关,因此左房最大容积和最小容积是否能分别代表左室长期和短期舒张功能尚值得进一步研究。左房容积独立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死亡率的价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彭瑛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作为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最终恶化趋势,对于其相关的临床诊疗近年来有了很大进步。近年的临床研究也显示,快速心率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心率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不全的预后。对心率的严密监控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诊疗,并且通过指数差异预测心力衰竭的预后,从而有效地判断治疗效果。心率也就成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数。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 ,为强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8年 1月至 1998年 6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用Logistic和Cox模型分析持续存在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与梗死相关的因素对是否在发生心功能不全和梗死后多长时间发生心功能不全这二个方面的影响。结果  6 9例老年患者中男 5 8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70± 3)岁。参与分析 49例 ,其中心源性死亡 4例 (占 8.2 % ) ,心功能不全占 2 3例 (46 .9%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随时间的推移 ,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概率逐年增高 ,梗死后 8~ 9年最明显。高龄、糖尿病是老年患者心肌梗死后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是加速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阻止和延缓老年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有效干预治疗。大面积心肌梗死及多次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是老年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的、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 加强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血管化治疗及有效的控制老年高血压、糖尿病 ,可阻止和延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LVH)是增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证实,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措施。对单一抗高血压药治疗未能达到目标降压的高血压患者主张联合用药或用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诊断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VR)是梗死后心肌组织结构和心室功能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响梗死后患者的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并且是决定梗死后心脏事件发生率和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左心室壁瘤(LVA)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白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纤维瘢痕组织形成,心肌变薄及纤维化,引起左心室重构,在心室压力作用下室壁局部向外膨出是室壁瘤形成的机制。室壁瘤的形成可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间隔穿孔、心力衰竭、左室附壁血栓等并发症,病死率较无室壁瘤形成者高6倍以上。因此,室壁瘤的预防、逆转及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正>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1-2],已成为合并心脏不同步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在CRT的发展过程中,超声心动检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在传统超声的基础上,组织多普勒、三维超声等新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指标来预测CRT疗效。超声检测心脏扭转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其独特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心力衰竭在中国的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心衰诊断一经确定,5年内的死亡率超过60%,终末期心衰患者预后更差,即使经过药物治疗,1年内的死亡率仍达75%。随着疾病进展,心脏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断减弱,因此疾病后期,供临床医生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十分有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的外科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心室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对室壁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心律失常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AMI)病理性Q波是初始向量改变的结果,故凡改变初始向量的心律失常均可产生掩盖或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另外,有些心律失常虽未影响初始向量改变,也可产生酷似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当出现酷似AMI时,易误诊,给患者造成精神上及经济上的负担;而掩盖时易漏诊,贻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late successful reperfusion with PCI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viable myocardium after acute an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diabetes. Methods A total of 125 consecutive subjects with acute an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diabetes mellitus (DM) group ( n = 43) and Non-DM group ( n = 82) according to WHO diabetes diagnosis criteria. All patients received successful PCI at 12 ± 8 days from onset. Ischemic viable myocardium was detected with low-dose dobutamine echocardiography, an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wall motion abnormality were also assessed with echocardiography before PCI. The data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angiograms before and after PCI were analyzed. Levels of creatinine kinase-MB (CK-MB), and troponin T (TnT) before PCI, 6 hours and 24 hours after PCI were assessed. All patients received clinic and echocardiography follow-up for 6 months. Results Higher rate of TIMI 2 flow, and lower rate of TIMI 3 flow in DM group were demonstrated immediately after PCI, and the rate of serum CK-MB and/or TnT levels were higher in DM group, compared with Non-DM group(P 〈 0.05). 63% of DM patients and 56% of non-DM patients had viable myocardium before PCI( P 〉 0. 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 (LVEDVI),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 index (LVESVI), and wall motion score (WMS) between two groups at baseline before PCI(P 〉 0.05). After six months, WMS was decreased and LVEF was increased in Non-DM group, but the WMS and the LVEF did not changed, and the LVEDVI was increased in DM group compared with baseline; the LVEDVI, LVESVI, LVEF, and WM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or P 〈 0. 01 ). 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non-diabetics, delayed successful revascularization with PCI in diabetics patient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s less benefitial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late phas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it may be because the insufficient reperfusion or reperfusion injury to myocardium but not the viable myocardium contributing to the poor result. (S Chin J Cardiol 2009; 10(4) : 196 -203)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活动性胸闷、气促伴双下肢水肿1周于2010年4月26日入院。入院前一周因受凉后出现活动性胸闷、气促、双下肢水肿,伴咳嗽、咳少量白痰,夜间不能平卧。4月19日曾至外院就诊查心电图:窦速,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4岁,因持续性心前区疼痛5h入院。既往史:吸烟。查体:BP120/80mmHg(1nllnHg=0.133kPa),神清,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00次/min,节律规整,未闻及杂音,肝脾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