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生婴儿性别比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市出生婴儿性别比现状。方法记录青岛市市立医院2004年全部住院分娩产妇病历中出生婴儿性别,计算出生性别比,同时与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我国目前的出生婴儿性别比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数据结果初步评估青岛市的出生性别比现状。结果青岛市市立医院2004年全部住院分娩产妇病历中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24:100。结论2004年青岛市市立医院分娩的产妇出生婴儿性别比高于国际公认的理论值,也高于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出生性别比116.86:100,初步认定青岛市出生婴儿性别比高于全国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兴山县出生婴儿性别比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6~2011年全县助产机构住院分娩活产新生儿性别进行统计,计算性别比,与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相对应时间段出生婴儿性别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全县住院分娩活产婴儿6 665名,男女性别比为108.6∶100.30岁以下和30岁以上妇女生育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7.6和120.5∶10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大专文化程度妇女生育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9.9、107.8、105.3∶100.结论 兴山县出生婴儿性别比低于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略高于国际公认的理论值103.0~107.0.生育年龄越大,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越大,产妇文化程度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出生婴儿性别比持续升高的问题,经省政府同意,日前,海南省计划生育局、省卫生厅、省公安厅和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综合治理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问题专项检查活动的通知》,决定从2002年9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综合治理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问题专项检查活动。 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而施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是造成出生婴儿性别比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省政府对这次专项检查活动极为重视,成立了省专项检查活动领导小组,负责专项检查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制定了《关于开展综合治理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问题专项检查活动的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4.
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思考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越来越高。出生性别比的持续升高问题,不仅严重干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秩序,而且必然造成婚姻年龄段男女两性人口的比例失调,并出现男性婚姻竞争加剧,导致拐卖妇女、家庭不稳定等一系列现象的发生,影响到人口  相似文献   

5.
7597例出生婴儿性别比和体重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性别比 (SexRatio)是指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 ,即以女性人口为 10 0 ,计算男女两性人口数之比。出生婴儿性别比是全人口性别比的基础 ,它主要是受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世界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基本上是近似的 ,一般在 10 5(或 10 6 ) 〔1〕左右波动 ,但也受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了解泰安市出生婴儿性别比和体重的动态变化 ,我们抽取了泰安市中心医院 196 2— 1996年 35年中分属于四个不同年代有代表性的 4年 (196 2、1974、1986、1996 )共 75 97例出生婴儿资料 ,进行了性别比和体重的动态分析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和方法1.1 …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年代、地域、民族的报告出生性别比情况,为治理我国出生性别偏高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不同年代大陆各省区市和各民族的出生性别比,将全国31个省市区不同年代的出生性别比作系统聚类分析,并将出生性别比与纬度、海拔、GDP等因素做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1990年出生性别比开始偏高;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差异,有的地区严重偏高,最高的为海南省和广东省,分别为137.10和131.26,有西藏和新疆的出生性别比一直在正常范围;从二孩开始,出生性别比猛然升高;我国性别比偏高与地理分布有关. 结论 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具有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和时间上的延续性,应该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点地区、人群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地制定政策,达到控制我国出生性比偏高、保证人口均衡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近十年特别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北京市朝阳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特征群体出生性别比分布情况。方法 研究资料为2009—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分娩出生登记信息,共534 376条记录,研究纳入分析变量主要包括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母亲产次,还有新生儿父母双方年龄、民族、籍贯和户籍。为比较不同特征群体出生性别比,采用χ2检验分析出生性别比例构成情况。采用中断时间序列模型,以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月度出生性别比为分析单位,研究全面两孩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关系。为研究婴儿父母籍贯及户籍所在地与出生性别比的关系,将婴儿父母籍贯与户籍所在省份分为高出生性别比地区和中低出生性别比地区,前者指第六次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120的省份,后者指<120的省份。结果 2009年出生性别比为113.0,2015年降至109.4,此后至2019年维持平稳,经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未发现全面两孩政策显效后出生性别比的水平及趋势有所变化(P>0.05)。研究期间经产妇与初产妇(112.3 vs. 107.2)、剖宫产与阴道产(114.0 vs. 105.9)分...  相似文献   

8.
1998-2002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998-2002年我国高出生性别比的人群、地域特征,为降低我国的出生性别比提供线索.方法 利用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资料,计算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人群的出生性别比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1998-2002年间我国出生性别比呈上升趋势,城市的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而农村普遍偏高,尤其是二、三类农村;中部地区的出生性别比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出生性别比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降低和产次的增加而增高,2孩以上的孩子随姐姐数的增多其出生性别比明显升高.结论 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升高主要发生在农村2孩以上孩次的孩子中,是传统文化和农村经济落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欠缺等现状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背景出生性别比是计划生育考核中较敏感的数字,但长期以来,计生统计和卫生统计存在差别。目的利用住院和非住院分娩的出生婴儿登记记录分析出生性别比情况,并比较计生和卫生系统出生性别比的差异,以期为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县具有产科资质且开展产科业务的全部医疗机构进行普查,收集新生儿及产妇的相关信息,推算计划外婴儿出生情况以及总体出生性别比情况。结果 T 县医疗机构出生性别比为118.07,考虑非住院分娩出生的影响为118.27,而同期计划生育系统统计的出生性别比为115.73,误差率在2.02%~2.31%之间。结论当地存在明显的性别选择现象;计生统计中存在漏报和误报,男婴的漏报或误报现象明显,需将出生性别比从计生考核中剥离,并定期对计生报告数据的质量进行抽检,建立基于数据质量的奖惩机制,以提高计生数据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该地区出生性别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个国家级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县1997~2001年上报资料和随机整群抽取该县6乡2000年度的孕产妇保健管理资料,计算活产婴儿出生性别比.结果:研究地区城镇的出生性别比接近正常,农村为125.9,显著高于城镇.研究地区农村出生性别比随产妇年龄增加而升高,随产妇产次增加而增加.已有女孩会明显影响下一胎婴儿的性别,导致其性别比增高;已有男孩则不会明显影响下一胎婴儿的性别.结论:该地区农村出生性别比偏高,可能与性别偏好有关.  相似文献   

11.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男婴数与女婴数之比,不同年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是由不同年份出生人口中的男婴数与女婴数之比。通过我市近十年出生男女婴儿数,反映沿海城市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的现状与危害不容忽视。以引起领导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防止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山西省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山西省出生性别比进行城市、镇、乡及地区比较,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山西省出生性别比2000年比1990年上升3.35个百分点,无论城市、镇、乡出生性别比均高于正常范围。1990年城市、镇高于农村;2000年农村高于城市;1990年与2000年镇均为最高。1孩出生性别比为104.73,在正常范围内,2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远远高出正常范围,且随孩次增加而增加。结论:山西省出生性别比偏高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关键是2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偏高。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住院分娩围产儿性别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北省住院分娩围产儿的出生性别比。方法 采用1992~2001年湖北省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记录,分析围产儿的出生性别比。结果 10年围产儿的出生性别比均高于自然常值,1994年后明显增加,农村性别比增加更加明显,随孕妇年龄增加性别比增高。结论 围产儿性别比偏高是性别选择的结果,选择性人工流产是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建立新型的生育文化,才能实现低生育水平下的出生性别比正常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该地区出生性别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个国家级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县1997~2001年上报资料和随机整群抽取该县6乡2000年度的孕产妇保健管理资料,计算活产婴儿出生性别比。结果:研究地区城镇的出生性别比接近正常,农村为125.9,显著高于城镇。研究地区农村出生性别比随产妇年龄增加而升高,随产妇产次增加而增加。已有女孩会明显影响下一胎婴儿的性别,导致其性别比增高;已有男孩则不会明显影响下一胎婴儿的性别。结论:该地区农村出生性别比偏高,可能与性别偏好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婴儿及其母亲孕期健康状况的回顾性调查及流产、引产调查为材料,描述了奈曼旗五乡1089~1991三年的性别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奈曼旗五乡三年总的出生性别比(106.45)在正常波动范围(103~107)内偏高;死亡性别比(131.25)较高:流产、引产性别比则偏低,为86.70。胎次与性别有关,尤其是多胎(3胎及以上)生育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孩次、产妇年龄总的来说与性别无关,但多孩(3胎及以上)及30岁以上所生育的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性别比偏高。,性别比偏高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因素(传统习惯思想、漏报、弃婴等)的干扰,提出了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肇庆市城区出生新生儿性别、体重的变化、情况,为制定妇幼保健工作的计划生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提出对策.方法对近1994~2003年在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4 307名新生儿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不同年份分成10个组,从新生儿性别、体重、城乡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肇庆市城区10年共出生9 329人,其中男性5 165人,女性64 164人;出生人口平均性别比为124,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但较乡镇出生人口性别比146略低;城区出生男性平均体重为3221g,较女性3123g高,经检验两者显著差异(t=11.15,P<0.01);乡镇出生男性平均体重为3 181 g,较女性3 069 g高,两者有显著差异(t=8.14,P<0.01).同样,肇庆市城区出生的男、女新生儿的体重均高于乡镇出生的新生儿体重,经检验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肇庆市城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出生新生儿体重有逐渐增加,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1996-2004年郑州市住院分娩围产儿出生性别比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郑州市住院分娩围产儿男女出生性别比。方法:采用1996—2004年郑州市出生缺陷监测网监测的住院分娩围产儿资料,计算围产儿出生性别比。结果1996~2004年全市住院分娩围产儿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且有上升趋势。农村妇女住院分娩围产儿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9年中各级医院的出生性别比均表现为县级医院高于省、市级医院。母亲分娩年龄30~34岁组围产儿出生性别比最高。结论:我市围产儿的出生性别比偏高。可能与性别偏好有关。女要活产漏报、瞒报和溺要不是我市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无锡市住院分娩儿童出生性别比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无锡市2003~2009年所有产科医院分娩婴儿的登记资料,计算出生性别比,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调查时点平均出生性别比为113:100;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大,出生性别比逐渐增大(108~128);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116)高于本地户籍人口出生性别比(109);城乡和户籍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1),城市中的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达到120,其分娩男婴的可能性高出城市中本地人口10.4%。结论:无锡市出生性别比偏高,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增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布吉镇1985~2004年常住人口出生性别的动态变化和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布吉镇3家公立医院住院的分娩新生儿性别资料,分析该地20年间出生性比例的动态趋势与相关特征。结果:该区域20年的平均出生性别比为115.73:100;大多数年份的性别比例高于联合国规定107:100的警戒线,近10年有向上波动的趋势;性别比与妊娠次数、生育孩次和产妇年龄都有一定的关系。结论:该区域户籍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而且与生育观念、医疗技术和生育政策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切实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重要任务。2000~2010年间,在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湖北省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比"五普"下降了4.01个单位值,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本期开始,我们聚焦湖北省生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邀请湖北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