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颌骨内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9例患者47颗埋伏牙进行CBCT扫描,确定埋伏牙具体位置并获得其表面三维立体图像、任意曲面断层图像和任意平面图像,并以此为指导,采用微创手术拔除42颗,开窗牵引5颗。结果 CBCT可以从各角度清晰完整地显示颌骨内埋伏牙大小、形态、数目、冠根方向、三维空间分布以及与邻牙、上颌窦、鼻底、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关系。术中发现埋伏牙的位置关系与术前影像学表现一致。术后伤口肿痛反应较轻,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CBCT在颌骨内埋伏牙的定位中能提供三维清晰直观影像,定位埋伏牙的准确位置,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锥形束CT定位埋伏牙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影像和三维重建技术在辅助埋伏牙拔除和正畸开窗牙牵引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3颗常规曲面断层片难以确定埋伏牙空间位置的患者进行锥形束CT扫描,其中对5例复杂埋伏牙的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45例埋伏牙依据CT图像选择不同手术入路行拔牙术,8例埋伏牙采用颌骨开窗牵引术。结果螺旋CT影像对正确选择埋伏牙拔除的手术入路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CT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楚地显示埋伏牙的牙体形态、唇腭向位置以及和邻牙的关系,正确指导手术开窗牵引的入路和开窗牵引装置的固定。结论锥形束CT和三维重建技术在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和牙体形态上明显优于传统的曲面断层和根尖片。  相似文献   

3.
对颌骨内埋伏牙的定位及了解其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是正畸矫治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具有高清晰度、高分辨率,可为颌骨内埋伏牙提供精确的动态三维图像及六面三维视角定位,获得直观的埋伏牙断层影像。作者采用CBCT对19例20颗埋伏牙进行定位分析,并对其作了分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在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9例患者的125颗骨埋伏牙为研究对象,采用CBCT对骨埋伏牙所在区间进行扫描,并利用牙槽骨九分区法对骨埋伏牙的牙冠及牙根进行归类。结果125颗埋伏牙中,上颌埋伏牙107颗,下颌埋伏牙18颗。埋伏牙牙冠、牙根以位于上颌骨内中和上颌骨外上2个区间最多(35.6%)。125颗埋伏牙的诊断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结论CBCT在骨埋伏牙定位中具有清晰直观、准确快捷的优点,牙槽骨九分区法对口腔外科拔除和正畸矫治复杂骨埋伏牙具有精确定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治疗埋伏牙前常常需要判断其在颌骨内的位置、牙体形态、与邻牙及上颌窦的位置关系等,以便确定正确的手术方案。锥形束CT(CBC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影像技术,能够快速提供准确的三维图像,弥补了传统平面影像的诸多不足。本文就传统平面影像和CBCT在埋伏牙定位诊断上的优缺点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上颌前牙区龈乳头充满牙间接触点根方楔形间隙时(以下简称龈乳头充满)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牙龈健康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在读学生15人,共纳入62个龈乳头,进行印模技术结合造影间接牙龈显影的锥形束CT拍摄后测量骨嵴顶处的龈乳头高度及厚度,临床测量龈乳头宽度,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自然人群中上颌前牙区健康牙龈乳头充满时骨嵴顶处的龈乳头高度为(3.67 ±0.51) mm(均<5 mm);龈乳头厚度为(8.38±0.75) mm;龈乳头宽度为(4.35±1.03) mm.中切牙与侧切牙间骨嵴顶处龈乳头厚度为(7.97±0.56) mm,与中切牙间及侧切牙与尖牙间的龈乳头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龈乳头充满时骨嵴顶处的龈乳头高度与厚度呈中度正相关(r=0.433,P<0.001).结论 应用锥形束CT拍摄能获得龈乳头的清晰影像并可测量其相关指标,牙龈健康的自然人群上颌前牙区龈乳头充满时骨嵴顶处龈乳头高度均<5 mm;骨嵴顶处龈乳头高度、厚度、宽度两两相关.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的CT相比,锥形束CT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放射剂量低和扫描速度快等优点,为口腔医学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该文就锥形束CT目前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前牙区多生牙诊断及定位中的价值。方法以经CBCT确诊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146例患者的195颗多生牙为研究对象,分析多生牙的数目、形态、大小、空间位置、生长方向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果146例患者年龄5~39岁,男女比例为2.95∶1, 其中102例(69.9%)为单颗多生牙。195
颗多生牙的长度平均为(11.97±2.40)mm,其中,126颗(64.6%)位于中线区,131颗(67.2%)为圆锥形,51颗(26.2%)牙根弯曲,98颗(50.3%)牙冠生长方向倒置,133颗(68.2%)与邻近恒牙或恒牙胚有接触,恒牙牙列常伴有各种异常。结论多生牙空间位置变异大,可引起恒牙列病变。CBCT检查能精确直观地显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对多生牙的诊断及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锥形束CT(CBCT)法在不同牙位、不同牙龈生物型及不同牙龈退缩类型上颌前牙区牙龈厚度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CBCT检查的40例患者(225颗患牙)为研究对象,测量上颌前牙区龈缘下2 mm各患牙的牙龈厚度,比较其在不同牙位、牙龈生物型、牙龈退缩类型的差异。结果 中切牙的牙龈厚度(1.56±0.32) mm>侧切牙的牙龈厚度(1.34±0.28) mm>尖牙的牙龈厚度(1.13±0.24) mm;无退缩牙龈厚度(1.42±0.38) mm>退缩牙龈厚度(1.19±0.37) mm,退缩程度越深,牙龈厚度越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切牙多为厚龈型,侧切牙和尖牙多为薄龈型;大部分患者为薄龈生物型,薄龈型相比厚龈型更容易发生牙龈退缩。CBCT法测量牙龈厚度具有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结论 CBCT法在上颌前牙区不同牙位、牙龈生物型及牙龈退缩类型上评估牙龈厚度具有良好的准确性。有助于牙科医生选择牙周治疗方案、评估美学修复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评价锥束CT三维重建在上颌埋伏前牙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常规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和根尖片后不能准确判断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的患者应用锥束CT进行扫描,再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法(VR)获得立体三维图像,显示上颌埋伏前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运用正畸开辟间隙和外科暴露联合正畸牵引导萌术,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直接粘贴托槽牵引导萌上颌埋伏牙。结果经三种方式重建处理后,48例病例均清晰显示上颌埋伏前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结论锥束CT多方式三维重建为上颌埋伏前牙定位诊断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锥形束CT影像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在冠状位上上颌后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垂直向关系.方法 对162例成年患者锥形束CT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冠状位上将根尖与上颌窦底的垂直向位置关系进行分型统计.结果 上颌前磨牙主要是0类关系,上颌磨牙有20%左右根尖突入上颌窦底,磨牙的各个牙根与上颌窦底的关系各不相同.结论 上颌后牙根尖突入上颌窦底的比例不同,以第一磨牙的腭根和第二磨牙的近中颊根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上颌窦内壁分隔的 CBCT 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CBCT观测上颌窦内壁间隔的解剖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调取苏州口腔医院放射科接受CBCT扫描的汉族患者的CT图像资料360例。 Mimics 17.0软件对上颌窦进行三维重建。对上颌窦间隔的发生率、数目、形态、位置及双侧分布状况进行观测。结果:360例中,上颌窦间隔的人群总发生率为37.8%,双侧发生占34.6%,双侧相关系数tau值为0.357(P<0.01)。分布位置常位于磨牙区。不同性别组、年龄组、牙列缺失缺损及牙列完整组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间隔在汉族人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了解其解剖特点及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三维成像分析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以及牙根与上颌窦底位置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500例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测量上颌前磨牙和磨牙的牙槽骨高度、牙根至上颌窦底距离、磨牙牙根与上颌窦的位置关系(垂直和水平关系),按照牙位和年龄将这些数据分组,分析在不同牙位和年龄段的差异。结果 上颌前磨牙的牙槽骨高度分别为(11.31±7.39)和(9.52±7.98)mm,显著高于上颌磨牙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槽骨高度降低。上颌第二磨牙近颊根至上颌窦底距离最短,其平均值为(1.73±3.63)mm;第一前磨牙牙根至上颌窦底的平均值为(9.53±5.79)mm,至上颌窦底距离最长,随着年龄的增长,牙根与上颌窦底间距离变短。在牙根与上颌窦的垂直关系中,三个牙根均不与上颌窦下壁接触的情况显著高于其他分类;水平关系中,在根尖至根分叉水平观察到上颌窦最为常见;随诊年龄的增长牙根与上颌窦的关系更加密切。结论 不同年龄和牙位牙根与上颌窦的关系差异较大,利用锥形束CT可精确分析上颌后牙区解剖结构,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降低医源性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辅助下埋伏牙的诊断和治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对埋伏牙进行诊断以及制定治疗计划。方法:对18例患者共32颗全颌曲面断层难以定位的埋伏牙病例进行螺旋CT扫描,应用MPR、SSD和MIP技术形成三维重建影像,结合临床检查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提供埋伏牙的三维信息,包括位置、形态、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的关系,18例患者通过三维影像信息帮助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达到预期的效果。结论:CT三维重建影像能精确反映埋伏牙在颌骨内的位置以及与邻牙的位置关系,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Apical periodontitis (AP) is an inflammatory response that can affect the maxillary sinus. This study characterized maxillary sinus mucositis adjacent to teeth with AP and assessed its resolution after endodontic treatment.

Methods

Thirty maxillary sinuses in subjects (n = 29) who had AP associated with maxillary posterior teeth were imaged with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When mucositis was detected, its resolution was assessed with CBCT scanning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and periapical healing was assessed using the periapical index (PAI) after 6 months.

Results

Excluding 5 sinuses obscured by sinusitis, mucositis was detected in 14 of 25 sinuses (56%). Nonsignificant inverse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mucosal lining thickness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sinus to root apices with AP. Four noncompliant subjects were discontinued. Three months after treatment, mucositis was fully resolved in 3 of 10 subjects (30%), partially resolved in 3 of 10 subjects (30%), unchanged in 3 of 10 subjects (30%), and worsened in 1 subject (10%). Six months after treatment, 6 of 10 subjects (60%) had reduced PAI scores classified as healed or healing. The subject with expanded mucositis at 3 months was not healing at 6 months.

Conclusions

Within the limited sample of this pilot study, CBCT imaging revealed a lower-than-expected prevalence of mucositis adjacent to teeth with AP. Fully resolved mucositis was not common 3 months after endodontic treatment, suggesting that in specific cases it might linger beyond 3 months after the elimination of the endodontic infection. Because of the low statistical pow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resolution of mucositis and periapical healing could not be explored.  相似文献   

18.
锥形束CT(CBCT)作为一种新型高分辨率X线成像系统,因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辐射剂量小、图像伪影少等优点,在口腔医学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在阻生牙所致邻牙牙根外吸收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12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口腔科诊治,经全口曲面体层片确定存在阻生牙,邻牙牙根外吸收情况不明确的患牙19颗(15例)。所有患者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确定牙根外吸收的部位及程度。结果 经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后,所有患者均直观显示牙根外吸收的部位及程度,以及阻生牙在颌骨中的三维位置及其与周围重要组织的关系。结论 CBCT可直观、准确地显示牙根外吸收的部位和程度,对阻生牙所致邻牙牙根外吸收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