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以来我院外科诊治的23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结果:肿瘤位于十二指肠3例(13.0%),空肠8例(34.8%),回肠12例(53.2%)。常见症状为:腹痛.腹部肿块、不明原因肠梗阻和消化道出血。术前误诊或不能明确诊断15例(65.20%)。23例均手术治疗,术后死亡3例。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少见,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误诊率高,对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应综合各项检查,必要时尽早行剖腹探查术。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2.
季惠 《河北医药》2001,23(1):55-56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对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位于十二肠3例,空肠6例,回肠7例。以腺瘤居多(68.75%)。常见嵝腹痛或腹胀、消瘦、贫血、腹块、便血。术前明确诊断者仅3例,占18.75%。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发病率低,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延误诊治。对慢性不全性肠梗阻,不明原因的腹痛或腹胀、消瘦、贫血及上消化道出血,应考虑到小肠恶性肿瘤的可能。X线钡影、纤维内镜、B超及CT检查,低强小肠钡剂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一定的诊断价值。手术是小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和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体会,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方法。方法 5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34例(68.0%),良性肿瘤16例(32.0%),术前确诊21例(42.0%),术中确诊29例(58.0%),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部分患者继续行化疗或放疗,其中术后近期死亡2例,恶性肿瘤中行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76%、32.24%和22.10%。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内镜、X线钡餐检查、B型超声和CT检查是诊断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主要方法 ,必要时可行剖腹探查。手术治疗仍是治疗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有效方法,术后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化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4.
小肠血管畸形合并出血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肠血管畸形合并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年间收治的29例小肠血管畸形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血管畸形合并出血患者病程长,2~5年19例(65.5%);青壮年发病率高,20例(68.9%)。病变部住主要在空肠,18例(62.0%)。临床主要表现为黑便或便血。6例(20.6%)出血量大的患者,均有血流动力学改变。26例行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阳性率为100%。29例接受手术治疗,除1例术后死于心肺功能衰竭,余28例治愈。术后随访1~9年,均无再出血。结论 小肠血管畸形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是病变定位诊断的首选方法。术中经肠系膜血管造影管注入美蓝是减少手术盲目性、缩短手术时间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根除出血病灶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48例原发性小肠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良  刘彤  何晓玲  佟铸  王鹏志 《天津医药》2002,30(10):606-607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癌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0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原发性小肠癌(不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癌),对肿瘤发生部位、术前确诊率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十二指肠癌38例,空回肠癌10例。术前确诊率77.1%,纤维内镜确诊25例(100%),消化道造影确诊14例(82.4%),CT确诊7例(58.3%),B超确诊3例(15.0%)。根治性手术30例,姑息性手术18例。结论:多种检查方法合理应用可提高术前确诊率。术中对于明确诊断和难以判定性质者应行根治性小肠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14例病例并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腺癌以肠梗阻的症状为主要表现,原发性小肠平滑肌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则以腹痛、腹块为主要表现;从出现首发症状到发现病变的时间为1.5~24个月;检查手段以CT、血管造影及小肠镜为优,B超和钡剂小肠造影诊断价值有限;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化疗或放疗可作为手术后辅助治疗,本组根治切除率为78.6%。结论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较困难,检查以CT、血管造影及小肠镜检为主,根治性切除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朱平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73-3074
目的探讨肺挫裂伤的临床救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肺挫裂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损伤程度作出明确诊断,分别实行肺裂伤修补术15例,肺叶切除术18例,创伤性膈疝修补术12例。结果治愈87例(96.7%)、死亡3例(3.3%),死亡原因:1例为严重脑外伤,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5.6±3.5)d。结论肺挫裂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增强对老年风湿性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74例老年风湿性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分别为18例(24.3%)、11例(14.9%)和15例(20.3%),未分化结缔组织病4例(5.4%),以其他疾病26例(14.9%);合并症为骨关节炎22例(29.7%),骨质疏松14例(18.9%),高血压29例(39.2%),糖尿病15例(20.3%)。结论老年风湿病表现复杂,合并症多,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值得临床医生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总结85例经病理快速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诊断的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的一致性,最终79例患者经石蜡切片确诊为卵巢交界性肿瘤,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结果Ia期56例(70.9%),1b期4例(5.1%),IC期14例(17.7%),Ⅱ期3例(3.8%),Ⅲ期2例(2.5%)。浆液性40例(占50.6%),黏液性26例(占32.9%),混合性9例(占11.4%),其他类型4例(占5.1%)。最终石蜡切片确诊79例卵巢交界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67例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诊断相符,诊断总体准确率为78.8%。7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无生育要求及绝经患者39例(49.4%)行根治性手术,40例(50.6%)行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性手术。结论卵巢交界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是指导手术的有效手段,力求提高其准确性;手术是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年龄及有无生育要求是选择手术方式的主要因素,可行保守性手术或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小肠肿瘤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拓宽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思路,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3年8月到2005年12月间本院收治,最后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6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9例中,良性31例,恶性38例;良性以平滑肌瘤为多,约占80.6%(25/31),其余为息肉及腺瘤等;恶性以腺癌为主,占81.5%(31/38),其余为平滑肌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恶性淋巴瘤、间质瘤等。本组病例术前确诊仅12例,占17.4%。本组病例十二指肠肿瘤9例,占13%:空肠肿瘤32例,占46.4%;回肠肿瘤28例,占40.6%。小肠肿瘤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呕吐、肠梗阻、腹部肿块为主。结论 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目前缺乏价廉、易行、普及、特异的诊断手段,必要时考虑手术探查及术中内镜协助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8例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贫血、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腹泻、发热、黄疸;发生部位以十二直肠最常见[12例(42.86%)],空肠次之[9例(32.14%)],回肠最少[7例(25.00%)]:恶性间质瘤、腺癌、恶性淋巴瘤、黑色素瘤、平滑肌肉瘤的发生率分别为42.86%( 12/28)、35.71%( 10/28)、14.29%(4/28)、3.57%( 1/28)、3.57%( 1/28);十二指肠肿瘤的术前诊断率较高,而空回肠肿瘤术前诊断率较低.结论 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较困难,应综合多项检查,必要时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患者中以发热为首诊症状的病因及诊断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0年2月以发热入院、且最终诊断为恶性实体瘤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患者中肝癌10例(25.6%),肺癌9例(23.1%),结直肠癌5例(12.8%),胃癌3例(7.7%),鼻咽癌3例(7.7%),肾癌3例(7.7%),卵巢癌2例(5.1%),胰腺癌2例(5.1%),腹膜恶性间皮瘤1例(2.6%),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2.6%),通过影像学发现26例(66.7%)、内镜检查19例(48.7%)和手术探查3例(7.7%),所有均经病理确诊。结论警惕发热患者中恶性实体瘤的可能性,既要重视病史采集、查体和基本辅助检查,又要重视影像学和内镜技术的应用,尽量寻找诊断线索,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苟昭映  李胜  苟鲜  唐敬  张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704-3705
目的:分析大肠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大肠淋巴瘤患者的病史资料及组织切片进行分析.结果:1 036例大肠恶性肿瘤中26例为恶性淋巴瘤占2.51%,男女之比为2.1:1,平均病程4.8个月,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腹痛、体质量下降以及血便、腹胀为主要特点,本病少见,临床易误诊为癌.肿瘤位于回盲部15例,升结肠5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3例,直肠1例.病理类型属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霍奇金病4例.治疗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窥镜检查结果,确诊依靠病理检验,治疗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总结分析37例小肠平滑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诊治资料。术前明确小肠肿瘤诊断者20例,以其并发症行急症手术确定诊断者9例,误诊者8例。全部病例均以病理确诊,包括平滑肌瘤8例、平没肌肉瘤28例和平滑肌母细胞瘤1例。腔外型生长18例,多以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就诊。腔内型生长12例,以多肠梗阻就诊。腔内-腔外型6例,壁间型1例。恶性肿瘤最长径显著大于良性肿瘤,并有发热、消瘦等恶液质表现,但二者的发病年龄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在其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在该院就诊的共52例心脏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良性心脏肿瘤31例,原发性恶性心脏肿瘤8例,继发性心脏恶性肿瘤13例,分别对以上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多普勒超声诊断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心脏肿瘤良性者占79.49%,其中,单纯黏液瘤占93.55%,女性发病(32例)明显高于男性(20例),平均年龄(51.84±15.01岁)明显低于男性(60.28±11.49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脏良性肿瘤发于房间隔左房面者占80.65%,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不典型部位;(3)超声诊断黏液瘤,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6.25%,0。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心脏肿瘤诊断敏感性高,不典型部位肿瘤有恶性可能,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殷晓东  张军宁 《河南医药信息》2010,(15):103-104,107
目的分析以颅底病变为主的鼻咽癌患者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12例以颅底病变为主的鼻咽癌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误诊疾病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2例以颅底病变为主的鼻咽癌误诊患者中,有7例(58.3%)误诊为颅底脊索瘤,3例(25.0%)误诊为蝶窦恶性肿瘤,1例(8.3%)误诊为垂体瘤,1例(8.3%)误诊为脑膜瘤。结论对上行型、黏膜下型鼻咽癌特征认识不足、影像学检查部位或检查方法不准确是鼻咽癌误诊主要原因。提高对以颅底病变为主鼻咽癌的认识,重视鼻咽部和颅底的影像学检查,以及鼻咽部多次活检可以降低鼻咽癌的误诊。  相似文献   

17.
陈镇武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898-1899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从肿瘤的发病部位、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术前经内窥镜、X线、B超及CT等检查,术前确诊率(25.0%,15/60)明显低于术后确诊率(75.0%,45/60)(Х^2=9.145,P<0.01);好发部位:十二指肠20例(33.3%),空肠13例(21.6%),回肠27例(45.5%);60例均经手术证实诊断,良性肿瘤18例(30.0%),明显低于恶性肿瘤的42例(70.0%)(Х^2=8.215,P<0.01);腺癌22例(36.0%),明显高于其它性质肿瘤[15例(25.0%)、5例(8.3%)、2例(3.3%)、2例(3.3%)、1例(1.6%)、3例(3.3%)、4例(6.6%)、3例(3.3%)、3例(3.3%)](Х^2=3.89、8.89、9.152、9.162、10.23、9.012、8.999、9.042、9.111,均P<0.05);良性肿瘤行局部肠壁或肠段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恶性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特征与恶性风险分级之间的联系。结果 MSCT定位准确率100%。48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包括胃间质瘤30例,小肠间质瘤18例。低危组胃间质瘤22例,病灶直径在5 cm以下,病灶形态以圆形、椭圆形为主(20/22),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肿瘤CT强化幅值多小于25 Hu(15/22);高危组胃肠道间质瘤26例,包括胃间质瘤8例、小肠间质瘤18例,病灶直径多在5 cm以上,病灶形态以分叶状多见(20/26),坏死、钙化多见,分别为23/26、14/26,增强扫描后肿瘤CT增强幅值多在25 Hu以上(18/26)。3例肿瘤发现肝转移。结论 MSCT可以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准确定位,其CT表现特征与恶性风险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SCT可以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恶性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右心系统肿瘤的临床特征,并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TTE对右心系统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4年1月-2013年3月临床初步诊断为右心系统肿瘤并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术前TTE结果及临床特征,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7例中,原发心脏肿瘤23例(85.2%),其中良性17例(73.9%),恶性6例(26.1%);继发性肿瘤4例(14.8%),其中良性3例,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累及右心系统;恶性1例,为未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至右心房及房间隔、左心房。TTE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符24例,漏诊1例,误诊4例,其敏感性为96.3%(26/27),特异性为85.2%(23/27)。结论右心系统肿瘤恶性病变发生率较高,TTE对右心系统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判断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医师需紧密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全方位扫查,以提高TTE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