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模拟失重对大鼠免疫功能和垂体β—内啡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目的是研究短时间模拟失重(HDT一30°)对大鼠免疫功能及垂体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采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模拟失重组(15只)。结果显示,模拟失重3d后,脾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ConA)刺激的增殖能力、白细胞介素-2(Interfeukin-2,IL-2)的活性、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仅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失重7d后,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12780±1748cpm,15269±1573cpm,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L-2的活性和IL-1的产生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拟失重3d后垂体的β-内啡肽含量有下降趋势,作用7d后其含量为103.7±12.3ns/mg,与对照组(130.0±20.6ng/mg)比较,明显降低(P<0.01)。这一变化同脾淋巴细胞增殖降低有相同趋势,说明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降低可能与垂体β-内啡肽的含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噪声,模拟失重复合因素对豚鼠脑电和听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载人航天时,舱内长时间存在的中等强度噪声影响航天员的情绪、睡眠和工作效率。因而,研究短期轨道飞行的舱内噪声容许水平,对保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是非常必要的。考虑到轨道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受到噪声与失重的复合因素作用,本实验采用脑电和听阈作为实验指标,分别观察80dB(A)白噪声、头低位30°模拟失重及两因素复合作用8昼夜对豚鼠的影响,从而分析复合因素作用是否产生协同效应,为短期轨道飞行舱内噪声容许水平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80dB(A)白噪声和头低位30°模拟失重复合因素连续作用8昼夜对豚鼠脑电的影响,不是噪声作用和模拟的失重作用效果的简单叠加。对听力的影响是协同作用,但尚未超过听力损伤限。  相似文献   

4.
模拟失重对大鼠血清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尾悬吊模拟失重对大鼠血清丙二醛含量的影响,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结果表明,悬吊10d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血清MDA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悬吊21d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血清MDA含量则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空间飞行期间,失重是威胁航天员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物质代谢、蛋白质合成、解毒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失重/模拟失重可造成人体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鼠肝脏形态结构异常、鼠和金鱼氧化应激损伤,抑制鼠肝细胞增殖,鼠的糖、脂肪、酶等物质代谢紊乱.失重或模拟失重对动物肝脏组织形态、细胞增殖分化、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目的是观察模拟失重与高浓度氧暴露12-36h对大鼠肺脏的影响。研究两者的复合效应。实验共用Wistar大鼠60只,分为5个组。尾悬吊作为模拟失重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前人在失重或模拟失重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从三个方面重点阐明了失重或模拟失重对呆区神经系统内基因表达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中枢神经系统的基因的表达是受重力因素精确调节的,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问题微重力环境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模拟失重和辐射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模拟失重和辐射对心肌细胞代谢的影响,用回转器模拟失重和60Co-γ射线辐照为手段,观察了模拟失重和辐照对大鼠心肌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2Gy60Co-γ射线辐照对培养心肌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有较显著的影响,丙二醛(MDA)含量也都升高。实验组LDH活性升高,第3天时比对照组升高60%,而SOD含量在辐照第1天时是对照组的两倍,反映了辐照后细胞的应激反应。特别是辐照和模拟失重共同作用时,呈现一定的协同作用。而2Gy60Go-γ射线对心肌细胞的辐照作用,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是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的。  相似文献   

9.
自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以来,已发现在失重环境停留可引起航天员运动能力及立位耐力下降.后者主要表现为:在失重条件下受到下体负压作用时,或返回地面IG条件下取直立体位时,航天员感到心慌、头晕,甚至出现晕厥,其体征则为心率过分增快,维持正常动脉血压的能力明显减弱;一般需数日至数周始能恢复.目前,将此类症状与体征称为“心血管脱适应(cardiovascular deconditioning)”,或者称为心血管机能障碍(cardiovascular dysfunct-ion).虽经几十年研究,对这种心血管机能障碍的机理仍然不甚清楚,特别是关于长期失重所致的心血管机能障碍的机理则了解更少.虽然为期一年的载人航天已经实现,但所用对抗措施并不理想,亦不能完全克服心血管机能障碍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为保证未来长时间航天活动,也急需发展新的对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心动图观察地高辛干预尾吊模拟失重大鼠心功能变化情况,评估药物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悬吊组、悬吊 假饲组、悬吊 地高辛(2 wk)组、悬吊 地高辛(3 wk)组,每组16只.实验时间为3 wk.尾吊结束后对各组其中10只大鼠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6只测定血清心钠素ANP水平.结果 与悬吊 假饲组相比,应用强心药物后左室收缩指标改善(P<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小(P<0.05),血ANP水平上升(P<0.01).给药2周组与3周组各指标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 地高辛可增强模拟失重大鼠心肌收缩功能及射血功能,并可延缓废用性萎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高原应激对大鼠脑内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由平原(海拔5m)直接运送到海拔2261m和3460m高原现场。在24小时急性习服期,以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研究了大鼠脑垂体及各脑区内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LI,β-EP)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鼠在高原2261m和3460m急性习服期,与平原者对照组相比,垂体内β-EP含量降低非常显著(P〈0.01),纹状体,下丘脑,丘脑,桥延,皮层,海  相似文献   

12.
空间失重环境可引起人体体液头向转移、肌肉萎缩、骨丢失、消化道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生理适应性变化.完整的肠黏膜屏障在抵御外源性抗原入侵机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失重/模拟失重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失重/模拟失重对肠道黏液、肠黏膜上皮屏障、组织形态和通透性造成影响;在肠黏膜免疫功能方面,失重/模拟失重影响免疫...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15生30天尾吊法模拟失重对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及骨髓细胞对GM-CSF反应性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在LPS刺激下产生TNF-αR的含量,3H-TdR掺入法检测骨髓细胞对GM-CSF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4.
15.
尾悬吊模拟失重对大鼠肺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为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肺脏的影响,实验选用Wistar大鼠,采用尾悬吊模拟失重模型。实验大鼠36只被分为三组;对照组、悬吊5.5天组及悬吊6.5天组。实验观察了悬吊5.5天和6.5天大鼠肺脏的形态学变化,测定了肺泡灌洗液中棕榈酸磷酸酰胆硷的含量及其表面张力,以及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等。  相似文献   

16.
模拟失重对心血管功能与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失重对心血管功能与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张立藩(西安第四军医大学710032)航天失重可引起航天员心血管功能失调(Cardiovasculardeconditioning)变化,表现为运动能力与立位耐力的降低等。其发生机理目前仍不甚了解。飞行后的超声...  相似文献   

17.
失重或模拟失重对人体交感肾上腺活动的影响杨玉华高淳航天时航天员的体液头向转移,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心血管功能失调是航天员返回地面时超重耐力和立位耐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失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失重时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变化过程,一直是航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使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技术研究模拟失重状态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名青年航天训练志愿者进行卧床3周的模拟失重试验。试验前后使用fMRI对其进行脑认知功能测试。结果 卧床前在完成执行功能任务时,所有受试者双侧额叶、扣带回和丘脑均出现显著激活,激活信号强度和范围与任务难度相关。卧床后完成相同任务时,激活脑区的范围减少,信号强度下降。卧床前后行为学数据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失重状态对兴奋脑区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能力具有明确的负性影响,可能因而影响人脑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体乳头肌灌流、改变刺激频率和快速冷却等干预实验,探讨模拟失重4周大鼠心肌收缩性能降低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模拟失重大鼠乳头肌:(1)等长收缩达到张力峰值的时间明显延长;(2)细胞外Ca+浓度为8.0mmol/L时,增加刺激频率,张力随之降低;(3)电刺激张力与停止电刺激ls的冷挛缩张力明显降低。这些均提示,模拟失重4周可能使心肌肌浆网Ca++摄取与释放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模拟失重对大鼠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space anemia, the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membrane fluidity and cell shape in 7, 15, 30 day tail-suspended rats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were: (1)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DImax and IDI) in suspended ra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on the 7th day (P<0.05), and had a further decrease on the 15th day (P<0.01), but a recovery was found on the 30th day (P<0.05). (2) membrane fluidity in suspended rats was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15th and 30th day, degrees of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was increased (P<0.01), but there was no change on the 7th day. (3) percentage of erythrocytes with abnormal shape in suspended ra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whole experimental peri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anges of rhe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red cell were induced by simulated weightlessness (SWL), which may be an important cause of space anem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