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排螺旋CT在腭部解剖及肿瘤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腭部的解剖结构特点,提高对腭部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本组腭部肿瘤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发病年龄7岁~79岁,平均年龄43.8岁,所有病例行MSCT检查。结果:腭部肿瘤好发于软硬腭交界部,有30例,4例发生硬腭,5例位于软腭;其中良性肿瘤27例,涎腺多形性腺瘤17例,乳头状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2例,黏液囊肿2例,肌上皮瘤1例;恶性肿瘤12例,黏液表皮样癌7例,鳞癌3例,腺样囊性癌2例。9例腭大管扩大,其中7例为恶性肿瘤,2例见于潜在侵袭性的涎腺混合瘤。结论:MSCT能够立体清晰显示肿瘤病变,腭大孔改变在判断腭部肿瘤良、恶性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大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报道较多,对于小涎腺肿瘤的研究报道则比较少。我科自1983年~1994年间共收治涎腺上皮性肿瘤426例,其中跨部诞腺上皮性肿瘤54例,占12.6%。本文对54例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4例患者中,男24例,女30例,发病年龄最大78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487岁,45~55岁为跨部诞腺上皮性肿瘤的高发年龄(84.5%)。35~45岁为跨部诞腺上皮性良性肿瘤的高发年龄,50~60岁为跨部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男女之…  相似文献   

3.
腭部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 ,我院自 1996年 5月~ 1998年 5月 ,共收治腭部肿瘤患者 5 3例 ,全部病例诊断均经病理学证实 ,本文对 5 3例腭部肿瘤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3例 ,男 2 7例 ,女 2 6例。发病年龄14~ 77岁 ,其中以 31~ 49岁最常见 ,共 2 6例 ,占 49.1%。本组 5 3例中 ,良性肿瘤 31例 ,占 5 8.5 % ;恶性肿瘤 2 2例 ,占41.5 %。良恶性之比为 1.41∶1。其中腺源性良性肿瘤 2 4例 ,占良性肿瘤 77.4%。腺源性恶性肿瘤 14例 ,占腭部恶性肿瘤的 6 3.6 % ,腺源性肿瘤良恶性之比为 1.71∶1。从…  相似文献   

4.
腭部腺源性肿瘤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腭部腺源性肿瘤的病源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收集98例腭部腺源性肿瘤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98例腭部腺源性肿瘤,发病部位以软硬腭交界处最多(46.9%),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发病率分别居良、恶性肿瘤之首,良性肿瘤发病低于恶性肿瘤,嗜酸性腺瘤和粘液表皮样癌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结论:腭部腺源性肿瘤的病原学特征,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儿腭部损伤的临床观察及处置口腔医学院王淑艳阚秀珍1临床资料我院自1985年以来,小儿腭部外伤56例。其中2~4岁36例,5~6岁10例,7~10岁10例。男性44例,女性12例。挫裂伤45例,刺伤4例,贯通伤及火器伤7例。损伤原因:幼儿常因筷子、小...  相似文献   

6.
腭部腺源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部为小涎腺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约占所有小涎腺肿瘤的50 %[1]。其临床表现因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而异 ,在肿瘤的发生、诊断及治疗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我院自1975年1月至2000年9月间共收治腭部腺源性肿瘤97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性别和年龄本组97例 ,男性44例 ,女性53例 ,男女之比为1:1.20。发病年龄最大者85岁 ,最小者9岁 ,平均年龄45.68岁。1.2肿瘤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病变区域的划分 :以上颌第一磨牙之间的连线 ,把腭部划分为前(硬 )腭、后 (硬 )腭、和软腭 ,以肿瘤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涎腺是口腔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小涎腺肿瘤虽不如大涎腺——腮腺肿瘤常见,但其组织病理类型与其相似.且分布广泛,治疗方法有其特点.我院1970—1986年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小涎腺肿瘤58例.其中腭部44例,唇6例,颊4例,舌3例,牙龈1例.腭部涎腺肿瘤占总数的75.8%.现就腭部44例肿瘤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春林  单明智  王娜 《黑龙江医学》2004,28(10):804-804
腭部是肿瘤的高发区 ,尤其在硬软腭交界处。腭中线的两侧更是高发部位 ,其原因 ,可能与此区小唾液腺较多及长期在进食过程中的各种刺激有关。在腭部肿瘤中 ,良恶之比约为 1∶1,所以腭部在口腔范围内又是恶性肿瘤的高发区 ,其中以黏液表皮样瘤、腺样囊性癌较多见 ,所以对腭部肿物不可轻视。1 临床资料仅就我们 10余年来治疗过 ,并随访观察的 7例病人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 :7例患者中 ,男性 2例 ,女性 5例。年龄最小者 2 1岁 ,最大者 5 6岁。发病部位均在软硬腭交界、中线两侧。肿物大小 :小者1.0cm× 1.0cm、大者 2 .1cm× 2 .0cm。其中 5例无…  相似文献   

9.
孙亚清  肖艳萍 《吉林医学》1996,17(6):359-359
165例服毒病人临床分析孙亚清,肖艳苹,李淑贤,陈玉秋(长岭县医院131500)我科于1990年1月至1995年8月共收治了各种服毒患者165例,现对其病历进行回顾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65例病人中,年龄为2岁~71岁,其中女性为107例(63.4%...  相似文献   

10.
腭部肿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调整舌和口腔的位置对28例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法、伸舌法、抵舌法和发音法MSCT扫描,并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CT仿真内窥镜重建。结果合理选择常规法、伸舌法、抵舌法和发音法MSCT扫描检查可获得符合诊断的影像图像,18例腭部病变者经MSCT检查发现病变位于软腭10例,硬腭7例,软腭及硬腭交界处1例,MSCT的定位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100%。15例恶性腭部肿瘤的MSCT表现为腭部局限性肿块者15例,腭骨质破坏6例,邻近结构受累及者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3例腭部良性病变者MSCT表现为腭部软组织弥漫性增厚。结论 MSCT有利于显示腭部肿瘤的形态特征以及侵犯途径,并有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46例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在 1986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间住院治疗的 4 6例腭部涎腺肿瘤病人的临床及病理类型、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及总结 .[结果 ]肿瘤发生在软腭者 19例 ,硬腭者 11例 ,软硬腭交界处者 16例 ;以良性肿瘤多见 ,为 3 5例 ( 76% ) ,尤其是多形性腺瘤最多 ,为 3 2例 ,恶性肿瘤为 11例 ( 2 4 % ) ;行手术切除治疗 4 1例 ,放射治疗 5例 ;随访 3 8例 ,复发 5例 ,复发率为 13 % .[结论 ]腭部涎腺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应尽量避免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治疗中,24例经腭入路,2例由鼻侧切开入路,2例由腭部结合唇龈沟入路。结果9例复发。另12例将腭部入路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肿瘤范围,将患侧跨部切口在后磨牙后方延长,去除翼内板,扩大鼻咽部的手术野,肿瘤侵犯翼颌间隙者,去除翼外板,将肿瘤切除,结果仅2例复发。肿瘤的复发实为病灶未彻底切尽。术野的充分暴露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敦煌美容痤疮膏治疗痤疮400例临床疗效观察王俭甘肃中医学院1、一般资料400例中男235人,女165人。年龄最大42岁,最小15岁,绝大多数在15~30岁之间。病程最短3月,最长20年,大多在3月至5年之内。好发部位为额部、鼻尖、下颌、颧颊部、颈颌部...  相似文献   

14.
腭部小涎腺肿瘤34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3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34例已经病理证实的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34例腭小涎腺肿瘤中,良性17例(13例为多形性腺瘤,2例为肌上皮瘤,乳头状囊腺瘤和黏液囊肿各1例),恶性17例(黏液表皮样癌11例,腺样囊性癌5例,混合瘤恶变1例),除3例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均行手术治疗;仅有1例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结论:腭部小涎腺肿瘤良恶性各占一半,良性者绝大多数为多形性腺瘤,恶性者多为黏液表皮样癌或腺样囊性癌,手术的彻底性是治疗的关键,对腺样囊性癌应积极的沿可能累及的神经血管束行扩大切除术,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小涎隙肿瘤多发生在腭部,约占口腔内涎腺肿瘤的一半.我科从1982~1998年共收治39例腭部肿瘤,均经手术治疗,现对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I评价原发于鼻窦鼻腔和鼻咽部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区域侵犯和神经扩散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鼻窦鼻腔和鼻咽部ACC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MRI分别见肿瘤侵犯翼腭窝15例,咀嚼肌13例,颅底骨质13例,海绵窦9例,眶下裂9例,眼眶5例,颅内6例。只有3例患者在就诊时有颅神经症状,10例患者MRI可见颅神经增粗和强化,9例为三叉神经(V)的上颌支、下颌支(V2,V3),6例可见肌肉的失神经病变,接受手术的12例患者中有9例病理证实神经扩散,其中7例MRI可见颅神经改变,1例可见肿瘤累及翼腭窝、翼内肌至海绵窦、Meckel腔,另1例表现为肿瘤累及翼腭窝至蝶腭孔。治疗后随访11例患者中有4例复发,均伴有肺转移和治疗前神经扩散。结论 鼻窦鼻腔和鼻咽部ACC具有嗜神经性、局部广泛侵犯与易复发等特点,MRI有助于明确其侵袭范围和神经扩散情况,对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346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346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43.7岁,男女性别之比为1.37:1。从原发部位分析,腮腺、腭部小涎腺、颌下腺占发病部位的前3位;从组织来源分析,上皮源性肿瘤最多;从病理类型分析,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腺癌分占前3位。结论: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平均年龄降低,腺样囊性癌位居病理类型的首位,腮腺、腭部小涎腺占发病部位的前两位。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治疗肿瘤是 1978年瑞典学者 Nordenstrom发明 [1 ] ,并首先应用于治疗肺癌获得成功。我国学者辛育龄1987年在国内首先应用该方法治疗肝癌 [2 ] ,也获得成功。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是 90年代初期。目前电化疗不仅应用于肺癌 ,而且应用于肝癌、食管癌、宫颈癌、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甲状腺癌等多种肿瘤 [3,4] 。笔者从 1996年开始应用电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 32例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2例病人中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最大的71岁 ,最小的 2 6岁。其中腭部腺样囊性癌 3例 ,腭部粘液表皮样癌 4例 …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5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从1986年—1995年共收治甲状腺癌165例,其中≤30岁的分化型甲状腺癌51例,占甲状腺癌的31.91%(51/165),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本组资料,结合文献对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1 资料 本组51例中,女37例、男14例,男女比例1∶2.64,年龄最大30岁、最小7岁,病史最短5天,最长6年,大多数在半年至2年之间,肿瘤位于一侧者42例,双侧腺叶者7例,峡部2例,伴有声音嘶哑1例,颈淋巴结肿大14例,合并甲亢2例,桥本氏病1例,其中12例误行肿瘤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腭部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腭部肌上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临床表现、组织学来源、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误诊原因等方面。结果 该组病例均发生在腭部,术前被作为第一诊断者仅2例,其余病例均被误诊为多形性腺瘤或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全部病例施行手术治疗,随访2-11年,16例无复发,1例术后9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未再复发。结论 腭部肌上皮瘤临床表现不典型,镜下瘤细胞形态复杂多样,容易误诊,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