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后抑郁症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在中风人群中有较高的患病率。据统计,20%~60%的中风患者可以出现抑郁症且出现抑郁的中风患者要比没有抑郁的中风患者病死率高3.4倍。中风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后继的一种情感障碍。它不仅造成情感上的痛苦,而且还影响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中风后抑郁( 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 )指脑卒中后出现的以情绪低落、思维功能迟缓、活动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疾病。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加大,中风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时间更加年轻化,对于中风后的恢复治疗更是提到了重中之重。而中风后抑郁症不仅导致患者情感上的痛苦,还影响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死亡率。笔者于2009年3月-2012年4月针对中风后抑郁症的特点,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抑郁症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在中风人群中有较高的患病率[1]。据统计,20%~60%的中风患者可以出现抑郁症且出现抑郁的中风患者要比没有抑郁的中风患者病死率高3.4倍[2]。中风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后继的一种情感障碍[3]。它不仅造成情感上的痛苦,而且还影响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许多的中医学者将其作为一个治疗学单位加以重视,从病…  相似文献   

4.
中风后抑郁症病因病机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风后抑郁症(Pa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继发于中风后,除中风的各种躯体症状外,还出现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为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王新志 《新中医》2007,39(5):99-99
中风后笑不休属中风并发症范畴,尤以反复中风后多见。中风后患者除常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外,还可见笑不休。其笑并非完全没有内容,与内心情感可有直接关系,现代医学认为,是脑血管病患者易发的情感障碍之一,多见于多次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笔者临诊分3型论治,现阐述如下,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6.
李国忠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55-656
目的:探讨针刺对中风患者心理情感异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中风后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针刺和心理疏导治疗,并对各个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32例痊愈,58例有效,10例无效。结论:针灸加心理疏导可明显地缓解和消除中风后心理情感异常。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很多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情感障碍性疾病,是中风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统计,20%~60%的中风病患者可出现抑郁症,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近年来对PS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采用舒郁宁神活血汤治疗该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中风后抑郁的患病率为30%-60%,笔者在“读经典,做临床”实践中,采用透穴针刺结合小柴胡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韩宝杰 《光明中医》2006,21(8):36-36
中风后情感障碍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或躯体症状的复杂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我们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运用针刺治疗中风后情感障碍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为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风后抑郁症总发生率在40%~50%左右,其中重度抑郁大约占10%。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学“郁证”范畴,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已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抑郁症(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发生率为25%~80%。PSD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患者的认知、言语功能和家庭、社会能力的恢复以及生命质量的改善,也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增加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对PSD患者进行系统的抗抑郁治疗已成为目前中风后神经康复治疗方面的一个热点。而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就PSD的研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中我们发现,一些中风后的病人出现笑不休的情况,他们的笑并不是完全无意识的,也不是没有内容,而是与内心情感变化有直接关系。^[1]常常是他人无法理解的情感行为。中医认为,心藏神,在志为喜,在声为笑。笑不休,病位在心,病性属实。现代医学认为是脑血管病患者大量发生的情感障碍,常见于反复多次中风后后假性球麻痹。也可能是特殊部位脑血管临床表现的一部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3.
魏洪生 《河北中医》2008,30(9):1003-1005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c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发生率在25%-80%之间LIJ.中风后抑郁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影响患者的认知、言语功能和家庭、社会能力的恢复以及生命质暈的改善,也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增加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对PSD患者进行系统的抗抑郁治疗已成目前中风  相似文献   

14.
针对缺血性中风后的高残障率,从诱导下调脑区激活角度,总结中医药促进中风后遗症期脑功能康复的研究现状,并剖析了其可能的研究切入途径,提出中风后脑功能康复的中医药研究应在各层面研究的基础上强化系统联系性研究,并应加强补益肝肾等新治则和多种中医药疗法协同增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陵穴治疗中风后情感障碍作用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军  李梅  苏志伟  王耀民 《中国针灸》2003,23(7):389-390
目的 :观察针刺大陵穴治疗中风后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后情感障碍所致嘻笑不休患者 6 6例随机分为针刺大陵治疗组 36例 ,针刺头针情感区对照组 30例 ,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针刺大陵穴治疗中风后情感障碍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6.
中风后抑郁症(PSD)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中风发病率的增高,PSD也呈上升趋势.笔者针对该病"因病致郁"、"郁为新病"的特点,结合抑郁症临床特性,以自拟活血解郁汤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舌下针刺法对中风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和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 177例中风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和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8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舌下针刺联合脑心通胶囊,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联合脑心通胶囊。两组脑心通胶囊均每日3次,每次1.6 g,连续口服40天。两组均每2日针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包括肢体运动、吞咽功能、言语功能、舌体运动、情感状态)积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78.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吞咽功能、言语功能、舌体运动、情感状态及总积分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肢体运动、情感状态及总积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舌下针刺法治疗中风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和假性球麻痹疗效确切,且效果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腹针治疗中风后郁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与电针疗法对中风后郁病患者肝郁脾虚证抑郁症状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早期(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2周后)中风后郁病患者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腹针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空白组不予任何针刺治疗。所有病人均给予中风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及基本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疗程均为6周,观察病人治疗前后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治疗后2周、4周、6周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HAMD)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SDSS)的变化情况。结果:6周后3组病人上述各指标与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治疗组治疗后4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疗法与电针疗法均能有效治疗中风后郁病、促进情感恢复。  相似文献   

19.
庞莹 《河南中医》2014,(3):428-428
目的:观察针刺夹承浆治疗中风后面部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夹承浆为主穴,治疗中风后面部感觉障碍48例。结果:治疗后患者面部感觉功能的恢复显著性提高,总有效率93.75%。结论:针刺夹承浆治疗中风后面部感觉障碍,疗效确切,对面部感觉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中风后失语,是由于大脑皮层(优势半球)的语言中枢损伤所引起的高级神经功能障碍之一,患者表现为语言交流能力障碍,丧失部分或全部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加重患者的智能和情感障碍。笔者运用蔡圣朝主任医师解语膏配合舌针、头皮针方法治疗中风后失语2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