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部分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抗胆道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行逆行胰胆管造影 鼻胆管(ERCP ENBD)引流直接获取胆汁,分别给予头孢拉啶、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监测胆汁中各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和代谢特点。结果①头孢菌素类以头孢曲松组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头孢哌酮组次之,头孢哌酮组半衰期长,头孢曲松组次之;②喹诺酮类以环丙沙星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结论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及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均具有在胆汁内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的特点,结合临床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可作为胆道感染抗生素的最佳选择。对一般感染头孢哌酮或环丙沙星可每日1次给药,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硝唑及替硝唑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0年7月-2006年10月于本院及广州陆军总医院住院且病情需要行逆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外引流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通过临床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直接获取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给药后血液及胆汁内两种抗生素的浓度.结果:两种抗生素的浓度较平稳,均超过2 μg/mL,但替硝唑浓度不如甲硝唑高.24 h内两种抗生素浓度高于有效杀菌浓度,16 h后药物浓度有回升现象.结论:替硝唑为抗胆道厌氧菌感染的最佳抗生素选择,对一般感染可每日一次给药,对重症感染可选择甲硝唑,增加给药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部分喹诺酮及硝基唑类衍生物抗生素在人胆汁的代谢特点,为临床抗胆道感染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行鼻胆管外缃流术(ENBD)直接获取胆汁,分别给予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甲硝唑和替硝唑,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各抗生素在胆汁内浓度变化及代谢特点,结果:静脉给药后0.25-1.5h各组抗生素浓度上升;(2)环丙沙星较洛美沙星上升更明显(P<0.01),峰浓度高、半衰期长;(2)甲硝唑较替硝唑上升更明显(P<0.01),且峰浓度高,达峰时间短,但替硝唑半衰期明显长于甲硝唑,结论: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甲硝唑和替硝唑均具有在胆汁内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的特点,结合临床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可作为联合抗胆道感染的最佳抗生素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硝唑及替硝唑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行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直接获取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给药后血液及胆汁内两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和代谢特点。结果:一次给药0.25h后两种抗生素在胆汁内即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替硝唑在胆汁内药物浓度较平稳,但峰浓度不如甲硝唑高,在24h内两种抗生素胆汁内浓度高于有效杀菌浓度,16h后药物浓度有回升现象,结论:甲硝唑及替硝唑为抗胆道厌氧菌感染的最佳抗生素选择,对一般感染可每天一次给药,对重症感染选择甲硝唑,增加给药次数。  相似文献   

5.
环丙沙星与洛美沙星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及洛美沙星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直接,连续获取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监测给药后24h内血液及胆汁中两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和代谢特点。结果:静脉给药后0.25h,在胆汁内可检测出两种抗生素,0.5h到达有效杀菌浓度,2h达峰浓度,持续时间长,24h仍维持有效胆汁内药物浓度,两组比较环丙沙星组更明显;而血液中0.25h即出现了较高药物浓度,2h开始下降,持续时间短。结论:环丙沙星及洛美沙星在胆汁内药物浓度上升快,峰浓度高,下降缓慢,是理想抗胆道感染抗生素,对一般感染可每天一次给药,环丙沙星稍优,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部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临床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外引流术(ENBD)直接获取胆汁,分别给予头孢拉啶,头孢哌酮钠和头孢曲松钠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各抗生素在胆汁内浓度变化及代谢特点,结果:静脉给药后0.25h,胆汁内各组抗生素的浓度均可检出,头孢哌酮钠浓度高(P<0.01);0.5h三种抗生素浓度上升,头孢曲松钠组上升更明显(P<0.01),头孢哌酮钠次之,1.5h头孢曲松钠浓度开始下降,2h各组抗生素浓度均下降,头孢哌酮钠组下降缓温(P<0.01),胆汁内药物峰浓度以头孢曲松钠最高,头孢哌酮钠次之,头孢拉定最低(P<0.01),结论:头孢哌酮钠与头孢曲松的钠均具有在胆汁内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的特点,结合临床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可作为胆道感染的最佳抗生素选择。  相似文献   

7.
急性重症胆管炎 (ACST)是腹部三大危重病之一 ,是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严重阶段 ,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和病死率高 ,是导致良性胆道疾患病人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我院自 1 991~ 2 0 0 1年收治ACST病人 60例 ,经早期诊断 ,及时手术治疗 ,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40例、女 2 0例 ,年龄 2 0~ 80岁 ,平均52岁。1 .2 病因 单纯胆石症 40例 ,胆石症合并胆道蛔虫 1 4例 ,胆石症合并胆道括约肌狭窄 6例。1 .3 临床表现  60例病人都出现charcot氏三联征 (腹痛、发热寒战和黄疸 )。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腹腔镜术后出现胆汁漏的疗效。方法确认腹腔镜胆系手术后并发胆汁漏患者22例,分别应用ENBD和开腹探查手术,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与开腹手术相比,ENBD治疗组在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上均明显减少,83%病例于术后3d体温下降至正常,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结论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可通过微创方式引流胆汁,减少进一步腹腔感染,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是治疗腹腔镜术后胆汁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中发生CD8+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穿入现象及其意义。方法:收集53例PBC患者肝穿刺标本,采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PBC肝组织中CTL的穿入及穿入宿主细胞的类型,并分析与病程的关系。结果:53例PBC患者中10例(18.9%)发生淋巴细胞穿入肝细胞,15例(28.3%)发生淋巴细胞穿入胆管上皮,仅1例患者同时存在淋巴细胞穿入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证实穿入的淋巴细胞是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早期PBC患者中4例(22.2%)、晚期PBC患者中6例(17.1%)发生CTL穿入肝细胞,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BC患者中9例(50.0%)、晚期PBC患者中6例(17.1%)发生CTL穿入胆管上皮,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P<0.05)。结论:在PBC肝组织中,CTL可穿入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CTL穿入胆管上皮细胞并导致其发生凋亡可能是PBC发病过程中胆管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部分硝基咪唑类抗菌药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选择抗菌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0年9月住院治疗的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病人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各34例。68例病人均在入院48 h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并通过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留取胆汁,两组在给予头孢哌酮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甲硝唑和替硝唑治疗,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动态监测给药后胆汁药物浓度的变化。结果甲硝唑具有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的特点,而替硝唑达峰时间长,但是胆汁中药物浓度稳定。结论甲硝唑具有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的特点,是临床治疗重症胆源性胰腺炎(SAP)合并胆道感染的最佳抗菌药。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胆总管结石伴脓性胆管炎急诊胆道手术者及胆总管结石择期胆道手术者,术中及术后胆汁中糖、脂肪及某些酶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发现胆管化脓梗阻时,胆汁中乳酸和糖降低,而LDH活性增加,提示此时肝细胞糖异生及糖利用增加,伴肝细胞膜的破坏。同时胆汁中多数脂类物质含量升高,伴脂肪酸活性增强,而胆固醇下降,提示脂肪动员增强。Zn、Fe在脓性胆管炎时升高,而Cr下降,其机理不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老年性胆总管结石症并胆管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86例手术的老年性胆总管结石症并胆管炎的病人。结果 86例患者中68例(79.1%)并存慢性内科疾病,术前影像学检查82例明确结石的数量和部位,4例为肝内外胆管扩张而高度怀疑胆总管结石。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在入院后1周内死于中毒性休克和全身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治疗84例,其中急诊手术34例,对症处理后择期手术50例。围手术期1例死于胆漏导致的胆汁性腹膜炎、脓毒败血症。83例术后患者均于2周胆道造影检查显示:68例(8119%)胆总管内未见结石,16例(18.1%)仍见胆总管内结石。手术后2年内症状再次发作24例(29.0%)。结论 重视围手术期处理,纠治各种夹杂症,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采用有效而简单的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胆石症也同样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中胆总管末端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53例急诊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并发胆总管末端狭窄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中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9例;例出‘s括约肌切开成形术3例;单纯T管引流5例.随访27例,随访率75.7%,疗效满意.结论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及Oddi‘s括约肌成形术是治疗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的良好术式,但各有利弊,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更适于急诊手术及基层医院开展.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及手术原则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EUS)同台或分期操作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208例可疑CB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ERCP术前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同台EUS组61例,分期EUS组79例及MRCP组68例,以ERCP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检查方法对CBDS诊断价值。结果同台EUS组61例患者确诊为CBDS者47例,分期EUS组79例患者确诊61例,MRCP组68例患者确诊54例,三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从高到低分别为同台EUS、分期EUS和MRCP,且McNemar检验结果显示同台EUS对CBDS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MRCP(P<0.05);完成EUS检查的140例患者中确诊108例,其中结石直径<5mm者46例(42.59%),MRCP检查显示68例患者确诊54例,其中直径<5mm者19例(35.19%),EUS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较MRCP具有明显优势(P<0.05);完成EUS检查的140例患者中确诊108例,其中结石直径>5mm者62例(57.41%),MRCP检查显示68例患者确诊54例,其中直径>5mm者35例(64.81%),EUS和MRCP诊断价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同台EUS对CBDS诊断价值优于分期EUS和MRCP,且EUS对直径<5mm的结石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及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疾病后出现胆漏及胆管损伤的11例患者资料,总结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临床诊治措施.结果:11例患者中,4例患者为术后24h内发现,7例患者为术后48h内发现.患者损伤原因主要包括肝外胆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段钛夹脱落1例,迷走胆管损伤3例,胆总管热损伤4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及胆管损伤的重点在于预防,做到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曹农  杨克虎  田金徽  柴琛  李强 《循证医学》2009,9(6):359-363
目的评价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全面收集所有关于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并辅以手工检索和其它检索。按照纳入标准纳入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Handbook4.2.6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4.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最终纳入8个研究,包括7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在腹痛缓解天数(加权均数差-3.11.95%可信区间-4.54—1.69)、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加权均数差-1.03,95%可信区间-1.62--0.43)、住院天数(加权均数差-9.60,95%可信区间-13.33—5.87)和并发症发生率(比值比0.24,95%可信区间0.10~0.54)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研究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常规治疗能显著减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腹痛缓解天数、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7.
对17例胆囊结石患者的100张不同胆汁液晶片进行观察、测量,结果表明:胆汁液晶在正交偏光镜下呈现出特殊干涉图样,干涉色级为一级灰白,双折射率无个体差异,其值为0.011~0.017.  相似文献   

18.
利多卡因麻痹胄幽门和十二指肠粘膜可使兔胆汁排出量减少,使电刺激膈下迷走神经所致胆汁排出增多的效应减弱,提示体液因素是迷走神经使胆汁分泌和排出增多机制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20.
肝门胆管癌近年有增多趋势,本文报告我院1975年~1985年间肝门胆管癌60例,占全部肝外胆管癌82例之73.1%,占同期全部胆道手术3626例之1.65%。临床表现主要有三型:1)阻塞性黄疸29例,其中25例曾误诊为肝炎;2)急性胆管炎12例;3)长期胆道疾病14例,其他5例。本组行B超检查19例,ERCP10例,PTC39例。最后诊断根据PTC和/或ERCP,剖腹术及病理检查结果。 56例施行了手术治疗,仅6例施行肿瘤连同半肝切除,姑息性肝胆管内引流15例,外引流23例,其他方法12例。平均存活时间:6例切除组24.5月,48例姑息手术组8.7月,未手术的4例为5月。文中强调早期诊断,凡40岁以上出现阻塞性黄疸或“传染性肝炎”均须警惕胆管癌,进行B超,CT,ERCP或PTC检查,文中强调PTC是诊断本病重要手段,可选择进行右左肝管PTC。本病应争取手术切除,不能切除者行肝胆管内引流或外引流,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