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前列腺偶发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对11例前列腺偶发癌和2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DPSA)进行了检测。结果前列腺偶发癌DPSA平均值为0.15±0.13ng/(ml·cm3),BPH为0.07±0.06ng/(ml·cm3),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1例DPSA>0.1ng/(ml·cm3)者,9例为前列腺偶发癌;20例DPSA<0.1ng/(ml·cm3)者,18例为BPH。而有9例前列腺偶发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0ng/ml,有12例BPH者PSA>2.8ng/ml。认为当患者血清PSA轻、中度增高或正常时,DPSA可作为前列腺偶发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sPSA)与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uPSA)比值(s/uPSA)对血清PSA处于诊断“灰区”—sPSA于4.0~10.0ng/ml(放射免疫法范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血清PSA(sPSA)于诊断“灰区”的共191例前列腺疾病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尿PSA(uPSA)水平,根据前列腺活检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n=76)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BPH组,n=115),比较两组s/uPSA比值以及两组间sPSA和s/uPSA比值的受试者运算特性曲线(ROC)面积。结果BPH组与PCa组的sPSA分别为(5.20±1.09)ng/ml和(6.41±2.12)ng/ml,uPSA分别(3.57±0.97)ng/ml和(2.17±0.61)ng/ml,sPSA和uPSA在BPH组与PCa组两者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t=1.24,P〉0.05);BPH组与PCa组的s/uPSA分别为(2.32±0.61)和(4.13±1.09),PCa组s/uPSA比值明显高于BPH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4.17,P〈O.01)。s/uPSA比值和sPS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和0.703。在保持95%敏感性时,s/uPSA比值和sPSA的特异性分别为77.1%和39.6%。结论在血清PSA值4.0~10.0ng/ml范围内,s/uPSA比值较sPSA更好地检出前列腺癌:在保持同一敏感性时,s/uPSA较sPSA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与前列腺体积的比值(PSA密度,PSAD)对PSA浓度在41~10μg/L之间、肛指检查(DRE)正常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PSA浓度在4~10μg/L、DRE正常的12例PC和14例BPH病人的PSAD进行回顾性分析。PSAD为PSA浓度与前列腺体积的比值。结果:PC组和BPH组的PSA分别是6.20μg/L和6.16μg/L.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PSAD分别是0.29和0.1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当取PSAD阈值为M>0.20时.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最高.为76.9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0%和78.57%。结论:PSAD有助于鉴别PSA在4~10μg/L之间、DRE正常的BPH和PC.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推荐使用的PSAD闭值为>0.20。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上海市BPH人群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的各年龄段特异性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0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BPH及可疑前列腺癌的4185例上海患者的血清T—PSA值及游离PSA(F—PSA)值。所有患者均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B超检查及直肠指诊。采用单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T—PSA、F-PSA及F/T比值与年龄的关系。结果:4110例BPH患者血清T—PSA及F-PSA与年龄呈正相关(r=0.28,P〈0.0001及r=0.28,Pd0.0001),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05,P=0.0005);上海市人群T—PSA值的年龄特异性分布大致为:40~49岁者为0~2.2ng/ml,50~59岁者为O~3.4ng/ml,60~69岁者为0~5.5ng/ml,70~79岁者为O~6.7ng/ml,80~89岁者为O~8.4ng/ml,90~99岁者为0~9.4ng/ml。上海市BPH人群较北京市BPH人群各年龄段特异性T-PSA值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63,P=0.01);较西安市健康人群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2,P=0.04);较黑人社区人群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0.62,P=0.0085)。结论:上海市BPH患者血清T—PSA和F-PS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而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血清T—PSA的年龄特异性分布有地区及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水平及游离PSA比值 (F/T)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与前列腺癌 (PC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对 10 3例PCa患者及 810例BPH患者T PSA及F/T值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BPH患者血清T PSA <4、4~及 >10ng/ml者分别占 71.7%、2 2 .1%、6 .2 % ,PCa患者分别为 10 .7%、17.5 %和 71.8% ,两组间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0 5 )。当F/T值 <0 .16时 ,两组患者血清T PSA <4及 4~ 10ng/ml的例数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但T PSA >10ng/ml的患者 ,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0 .1

10ng/ml时 ,F/T值则无明显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百分率在血清总PSA(totalPSA,t—PSA)介于4.0—20.0ng/mL时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94例t-PSA介于4.0-20.0ng/mL的未治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游离PSA(free PSA,f-PSA),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77例,Pca患者17例,并计算其f-PSA百分率(f/t-PSA)。结果 t-PSA介于4.0-20.0ng/mL时,Pca组f/t—PSA明显低于BPH组(P〈0.01)。以f/t—PSA为0.18、0.22为界值时其诊断Pca的敏感度为83.9%、94.1%,特异度为75.2%、63.7%,阳性预测值为42.5%、37.1%,阴性预测值为95.4%、98.3%。结论 t-PSA介于4.0-20.0ng/mL诊断盲区时,f/t-PSA对诊断Pca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以0.22为界值其敏感度达94.1%,阴性预测值达98.3%。  相似文献   

7.
正常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年龄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IRMA)测定226例正常男性各年龄组血清PSA水平。结果:30~39岁组血清PSA为(0.88±O.47)ng/ml,40~49岁组为(0.87±0.34)ng/ml,50~59岁组为(0.99±0.57)ng/ml,60~69岁组为(1.12±0.78)ng/ml,>70岁组为(1.12±0.83)ng/ml,各组间血清PS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前列腺体积在正常范围内时,血清PSA水平与年龄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血清PSA、游离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对BPH患者血清PSA、fPSA进行检测。结果入选的40例患者病理均为BPH。PSA>4ng/ml者,术后随访1~3个月,平均2.5个月,PSA值均降至0.02ng/ml以下,可除外前列腺癌(PCa)病例。PSA<4ng/ml者16例(40%),4~10ng/ml者14例(35%),>10ng/ml者10例(25%);fPSA>0.934ng/ml者22例(55%)。血清PSA、fPSA水平与前列腺总体积(PV)、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年龄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呈正相关。结论本组血清fPSA与PV、TZV、年龄、IPSS评分有更强相关性。BPH患者血清PSA、fPSA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与前列腺总体积及移行区增大、高龄及高IPSS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9.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建立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各年龄段特异性的参考范围。 方法 对 913例年龄 30~ 89岁、初诊为BPH或可疑为前列腺癌 (PCa)的患者行血清T PSA及游离PSA(F PSA)检查。患者均行B超检查 ,对可疑PCa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及动态序列分析方法分析患者T PSA、F PSA及F/T比值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结果  10 3例患者经活检诊断为PCa ,检出率 11.3%。 810例BPH患者血T PSA及F PSA与年龄呈正相关 (r=0 .2 2 ,P <0 .0 0 1;r =0 .17,P <0 .0 0 1) ,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r = 0 .16 ,P <0 .0 0 1)。T PSA及F PSA每年分别增加约 4 .4 %和 2 .7% ,F/T比值每年下降约1.3%。BPH患者年龄特异性T PSA值 4 0岁~为 0~ 1.5ng/ml;5 0岁~为 0~ 3.0ng/ml;6 0岁~为0~ 4 .5ng/ml;70岁~为 0~ 5 .5ng/ml;80岁~为 0~ 8.0ng/ml。  结论 BPH患者血清T PSA和F PS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 ,而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建立年龄特异性的T PSA界值范围可以提高PSA诊断PC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的发病情况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34名老年男性进行前列腺指检(DRE)和PSA测定,然后对其中PSA>4.0ng/mL者进行了随访复查,检查项目包括PSA和经亢肠前列腺超声,并建议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1234例调查者中,PSA>4.0ng/ml者146例,其中126例得到随访,并接受了经亢肠超卢引导F"10点法"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10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PSA为(8.4±14.2)ng/ml,而2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PSA明显增高,为(29.3±17.5)ng/ml,两组相比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所测PV值为(32.61±16.19)ml,而25例前列腺癌患者所测PV值为(36.13±12.73)ml,两者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PSA浓度与前列腺癌发牛率的关系,PSA>10ng/ml时其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4ng/ml<PSA<10nglml组.前列腺癌组PSA值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两组前列腺体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SA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瘤标,前列腺"10点法"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对PSA>4.0ng/ml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复查,并建议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对PSA高于10ng/ml时应高度警惕前列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f/t PSA比值、PSA密度、PSA移行带密度在tPSA位于灰区时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tPSA位于4~10ng/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12例,术前经前列腺穿刺活检均证实为前列腺增生,行TURP术后病理证实21例为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回顾性分析该21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和其余前列腺增生患者间的血清f/t PSA比值、PSA密度、PSA移行带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其在tPSA灰区前列腺偶发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前列腺偶发癌组和BPH组血清f/t PSA比值分别为0.13±0.03、0.21±0.04;PSAD分别为0.20±0.05 ng/ml2 、0.12±0.04 ng/ml2;PSATZ分别为0.38±0.06 ng/ml2 、 0.21±0.05 ng/ml2;两组在以上三个检测指标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0.15 ng/ml2为截断点则PSAD 灵敏性为76.115%,特异性为69.146%;以0.35 ng/ml2为截断点则PSATZ 灵敏性为60.642%,特异性为93.943%。结论:f/t PSA比值、PSAD、PSATZ对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尤以PSATZ更具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血清PSAD与原位PS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 (PSAD)与组织原位PSA表达的关系。方法 :参照Gleason标准对 2 5例前列腺腺癌组织进行分级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PSA ,术前 1周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血清PSA浓度及经腹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 ,二者之比为PSAD。结果 :5例高分化肿瘤全部呈强阳性 ;13例中分化肿瘤中 ,4例呈强阳性 ,9例呈弱阳性 ;7例低分化肿瘤中 ,1例呈强阳性 ,3例呈弱阳性 ,3例阴性。 2 5例腺癌PSAD为 0 .36~ 1.5 3(U =0 .75 )。不同分化的癌组织的PSA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高、中分化组的血PSAD与低分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不同PSA表达强度的患者血PSA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癌组织中蛋白酶的破坏造成PSA漏出增多 ,可能与血PSAD升高有关。癌组织PSA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强度不能用于解释血PSAD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后血清PSA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后血清PSA变化规律.方法前列腺癌患者13例.临床分期:T1cN0M08例,T2aN0M05例;Gleason评分:5分4例,6分9例;血清PSA 2.8~14.6 ng/ml,平均8.2 ng/ml.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剂量D90为140~155 Gy.术后定期复查血清PSA,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13例患者随访3~23个月.术后1、2、3、6、9、12、15、18及21个月血清PSA中位值为6.7、5.0、2.7、1.6、1.2、0.9、0.8、0.8及0.7 ng/ml.分别为术前血清PSA中位数的72%、51%、29%、20%、13%、11%、9%、9%及8%.术后1个月30%患者血清PSA有波动.结论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后患者血清PSA下降缓慢,早期有波动.术后1年尤其术后3个月内血清PSA下降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4.
PSA及PSAD测定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对无选择性201例无明显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状的45岁以上男性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测定,并以慢性前列腺炎14例,BPH已作前列腺切除11例作为对照。结果发现:PSA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至70岁以后未再继续增高。PSA>4μg/L者22例,其中11例在B超引导下作前列腺穿刺活检,10例为BPH,1例为前列腺癌。PSA及PSAD对鉴别BPH与前列腺癌价值不大,BPH手术后PSA逐步下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5.
PSA对前列腺增生间质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间质细胞的生长调控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前列腺间质细胞,分别用PSA(1μg/ml),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5ng/ml)、PSA+TGFβ1及无血清培养液处理,分别于第1~4天作MTT试验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用不同剂量的PSA处理细胞,观察其细胞生长与凋亡的反应。结果PSA组的活细胞密度比同期对照组减少20.4%~49.5%,TGFβ1无明显影响,PSA+TGFβ1在前3天与PSA组差异无显著性,第4天则为0.036±0.004,明显低于PSA组(0.055±0.010),P<0.05。随着PSA浓度的升高,MTT试验显示的活细胞密度逐渐减少,Elisa实验显示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增加。结论PSA对前列腺间质细胞有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检测及其比值(F/T)在BPH及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各种因素对BPH患者TPSA值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38例BPH患者及35例PCa患者血清TPSA、F/T的差异进行比较;另观察几种因素对298例BPH患者的影响作用。结果:总体比较两组间TPSA及F/T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灰区(4μg/L相似文献   

17.
PSA,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20例前腺癌病人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以38例前列腺增生症作为对照,评价二者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PSA界限值定为4μg/L时,其诊断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39.5%,准确度为55.2%。PSA界限值为10μg/L时,敏感度80.0%,特异度76.3%,准确度为77.6%。用PSAD诊断前列腺癌,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78.9%,准确度为81.0%。结果显示PSAD可更有效地诊断前列腺癌。PSA与临床分期成正相关,而PSAD与临床分期成负相关。PSA与病理分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