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正>肠系膜静脉血栓,是脾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或体征,很难在血栓形成早期作出明确诊断,因而预后较差。我科自2005年以来,共收治3例脾切除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与临床表现本组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2~49岁,平均42.3岁。原发病均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后2周~1年,患者出现上腹部隐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患者男,56岁,干部,藏族。因间断腹痛1年,加重伴黑便6d,呕血1d于2010年10月23日消化道出血待查收住院。既往有4年高血压病及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3年前诊断为脑梗塞。入院后查体:T 36·2℃,P 70次/分,R 28次/分,BP 160/100mmHg。一般情况尚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腹肌无紧张,上腹剑下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6~8次/分。WBC9·45×109/L,RBC 6·59×1012/L,Hb 195g/L,PLT120×109/L,大小便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8岁,1997年10月20日因“持续性腹部隐痛20d,进行性加重3d”而入院。该患者20d前无明民诱因出现腹部隐痛,口服胃必治未见明员好转,3d前腹痛突然加重,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无缓解,发病以来无发热、寒战,便呈界色。该患者曾患胃、十二指肠溃疡。查体:生命指证”稳,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肿大,腹部略膨隆,全腹压痛阳性;轻度反跳痛,以卜腹部明环,移动性法音存在,肠鸣音减弱。被葬可抽出血性液体,血常现提示:血细胞20OX10’/L,其它皿液成分均有轻度增高、皿、冰淀粉酶值均正常;…  相似文献   

4.
1 病案摘要 女性患者,36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3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脾切除术后肠系膜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余敏  郑俊彪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82-1683
肠系膜血栓形成(MVT)是一种罕见的肠系膜血栓阻塞性疾病,常继发于脾切除术后,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很难确诊,预后极差。现报道我院2001年8月~2006年月8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6):225-227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在临床上是少见疾病,诊治棘手。通过回顾我院2014年收治的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病例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的方法及预后,希望为临床诊治起到借鉴意义。经分析我们认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诊治的关键在于早期重视相关病史询问、及时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早期行抗凝、溶栓治疗。对合并肠坏死需手术,而又存在取栓困难病例,术中内置溶栓导管溶栓治疗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但需进一步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7.
8.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起病急,病情重,短时间内即可引起肠管坏死。笔者自1998年至2003年共收治肠系膜血管缺血性肠坏死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合并肠坏死患者的手术中,正确判断受累肠管的范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1998年10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AMVT合并肠坏死的患者13例,应用亚甲蓝经肠系膜上动脉注入的方法判断肠管切除范围.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疾病并脾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治疗问题。方法对12例胰腺疾病合并脾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彩超、CT、增强CT及胃镜联合检查确诊12例脾静脉血栓;1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治愈6例,好转2例,死亡2例。结论胰腺疾病易合并脾静脉血栓,彩超、CT、增强CT及胃镜检查联合检查,能够明确诊断,手术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6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天,加重2小时。一年前曾患阑尾炎保守治疗痊愈。查体:T37.4℃,P86次/分,R22次/分,BP16/10kPa。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血常规:Hb120g/L,WBC16.8×10~9/L,N0.80,L0.20。初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取麦氏切口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内有约50ml淡黄色脓性液体,距回盲部10cm处回肠与阑尾尖端粘连,且有一粘连带将10cm的回肠勒索成袢状,回肠呈暗红色,阑尾充血肿胀,表面附有脓苔。术中将切口弧形延长后,行粘连带松解,切除阑尾,并将10cm缺血坏死回肠切除吻合,局部放置引流管关腹。术后病人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2.
1病案摘要 患者女,40岁,因车祸伤致头部、腹部疼痛3小时于2002年7月14日11:00入院。体检:血压18/10kPa,心率98次/min,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无异常发现,腹平软,无肌紧张,左上腹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即往无心脏病及高血脂病史。腹部B超检查诊断为脾包膜下血肿,给予保守治疗。7月16日患者因脾包膜下血肿破裂急诊行脾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腹腔出血约800ml,脾脏为病理性,约20×12×5cm大小,脏面中极两处包膜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是疝内容物疝入先天系膜缺损的裂孔导致的急腹症,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短时间内可发生肠绞窄、肠坏死、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收治的1例儿童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伴肠坏死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临床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病例介绍患者王××,男,28岁,住院号25792。因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加剧40小时,于1973年8月3日22时45分急诊入院。患者于1973年8月2日晨6点感脐上隐痛,次日8点转为阵发加剧,不放射。无恶、吐、腹胀,大便两次黄色软便,晚间腹痛不减,且间有针刺样痛,须用镇痛剂。6日起腹痛扩展至左腹,以脐左侧为剧。8日下午剧痛四肢发凉,大汗9日腹绞痛持续,伴有恶心。  相似文献   

15.
贺立敏  靳舒莹 《天津医药》2004,32(7):417-417
患者男,50岁,因腹胀2个月,加重伴腹痛1周于2003年1月27日收入内科。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未予重视。1周前空腹饮酒后腹胀加重,伴腹部隐痛,食欲减退,并逐渐加重来诊。自发病以来,大小便正常。查体:体温36℃,脉搏65次/min,血压130/71mmHg(1mmHg=0.133kPa),心、肺未见异常体征,腹软,剑突下  相似文献   

16.
男,51岁,农民。主诉左侧中上腹痛3天,伴厌食、恶心、呕吐咖啡色液,大便未解,于1998年11月14日19点20分钟入院。10天前因类似腹痛。20年前曾患“脉管炎”。无心脏病及高血压病。查体:T37℃、P80次/分、R20次/分、BP12/10kPa,无黄疸,心肺(—),腹平坦、尚软,未见肠型,肝脾未及,  相似文献   

17.
1病例简介患者女 ,43岁 ,农民。因左上腹疼痛6天伴恶心、呕吐入院 ,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持续性胀痛 ,逐渐加重 ,疼痛无放射 ,伴恶心、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内含胆汁 ,无发热 ,腹泻 ,于当地乡卫生院按“急性胃炎”治疗 (具体不详 ) ,症状未控制且继续加重 ,遂转入我院 ,素来身体健康 ,无高血压病及长期服药史 ,已行绝育术10年。查体 :体温36 8℃ ,脉搏84次/分 ,呼吸19次/分 ,血压120/60mmHg ,神清 ,表情痛苦 ,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平坦 ,未见肠型 ,上腹部局限性肌紧张和压痛 ,以左上腹…  相似文献   

18.
19.
患者女,57岁。于10余年前患血吸虫病曾接受锑剂治疗。2年前左上腹发现肿块,并逐渐增大。入院前3个月有呕血、便血及出现腹水,在外院治疗半月余,腹水消失,于1990年5月4日入院。体检:轻度贫血貌,一般状况尚可。心肺(-)。腹部稍膨隆,左上腹扪及巨大包块,下极平脐,并越过中线3cm。包块质地轻软,稍可活动,有轻度压痛。化验:血红蛋白95g/L,红细胞3.18×10~(12)/L白细胞5.7×10~9/L,中性75%,淋巴25%。血小板计数55×10~9/L。出凝血时间均为2分钟。血清总蛋白68g/L,白蛋白44g/L,球蛋白24g/L。大小便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病人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治疗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 选择进展期胃癌并接受根治性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人(治疗组)16例,动态监测围手术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规律,术后行预防性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回顾分析接受相同手术治疗病人(对照组)13例,未系统进行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结果 治疗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小板和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至第3天回升到术前水平,然后持续上升,至第5天明显高于术前(P〈0.01),至第10~15天维持其高峰状态,然后逐渐下降,至第30天降至术前水平,治疗组中无一例发生静脉血栓。对照组病人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为23%。结论 联合脾、胰体尾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病人术后1个月内要严密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并根据血小板变化规律及时进行抗凝治疗,预防术后病人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