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药对的使用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为方剂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受到历代医药学家的重视。《神农本草经·序例》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反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可见,当时对药对配伍使用已有深刻的研究。东汉,张仲景创甘遂半夏汤,将十八反药对甘遂、甘草同用,增强了祛痰逐饮功效。明·李言闻称此种相反药对有“怒性”。李时珍称其为“霸道”,会产生强烈作用,若发挥得当,可因“彼此相忌”而立奇功。当代利用药对治疗疑难病证的报道亦屡见不  相似文献   

2.
<正>大半夏汤是《金匮要略》之古方,海藻甘草是药物十八反之反药,笔者将其组合而用之,在临床治疗较多痰、气、瘀、热互结而致胃反之证,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略举几例于下。  相似文献   

3.
栀子豉汤见于《伤寒论》由栀子、淡豆豉组成 ,主治伤寒 ,“发汗吐下后 ,虚烦不得眠 ,若剧者 ,必反多颠倒 ,心中懊忄农”,以及伤寒汗吐下后出现烦热而“胸中窒”、“心中结痛”,“心下濡”等症 ,若认证准确 ,收效颇佳。历代注家对栀子豉汤的解释大致不越两种 ,一种认为是涌吐剂 ,另一种认为是清热宣透剂。这两种解释的分歧之点是在对豆豉 (或称香豉、淡豆豉 )的功效问题上。前者认为淡豆豉为涌吐药 ,如柯韵伯说 :“豆豉形象肾 ,制而为豉 ,轻浮上行 ,能使心腹之邪上出于口 ,一吐而胸腹得舒”。后者认为豆豉是升散药 ,如湖北中医学院主编的《伤…  相似文献   

4.
中药学中的"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历代本草都有记载。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与《中国药典》也均列举了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现代教科书[1]一般把"相反"定义为"两药合用能产生不良反应"。在"十八反"中王为民[2]研究表明甘草配海藻、附子配半夏、乌头  相似文献   

5.
发热是儿科临床很常见的一个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陈芝圃老大夫运用《泻青汤》治疗小儿夜热证效果很好。结合文献复习,谈谈我们的体会。一、“泻青汤”方剂来源: 原方出自宋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是钱氏在五脏辨证的基础上,针对肝经实热证所拟的一个清泻肝经实热的代表方剂。一般认为《泻青丸》具有清热、平肝、镇惊、熄风作用。如明万密斋《幼科发挥》:“肝热者,目中青,手寻衣物及乱捻物,泻青丸、当归龙荟丸主之”。 1.“泻青丸”的组成:羌活、防风、胆草、栀子、川芎各二钱,大黄五分,青黛一钱,薄荷、芥穗各一钱半。钱氏在方中首选羌活、防风,系据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素问·藏气法时论》),顺肝之性,散风而舒肝,以解肝经之郁;胆草、青黛、栀子、大黄,清泻肝胆及三焦郁热,泻热而平肝;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当  相似文献   

6.
中药“十八反”列为配伍禁忌,历代医家推崇备至,世世相传,渐成禁区,对相反药的临床配伍,望而生畏,持回避态度。然而,千百年来,持异义者,屡见不鲜。自古迄今,无论名家世医,以相反药配伍取得显著疗效者,亦不胜枚举。笔者认为,“十八反”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我们应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说,对中药“十八反”重新甄别。1历史沿革“相反”一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魏晋时期,《吴普本草》代表着当时本草学的发展水平,在配伍宜忌方面的论述中,涉及到胡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五个方面,但并无相反药的具体记载[1]。至梁…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方剂是祖国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反佐之法在方剂配伍中有奇特之效.反佐之法源于《皇帝内经》主要讲寒热反佐和服药反佐.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有记载:"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因此,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辅相成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正> 慢性咽炎为易诊、难治、多见之病。患者主诉常有咽干、痒、痛及痰或异物感、阻塞感。多处求医,经久不愈,痛苦甚多。其发病因外感、内伤或因他病所及。病情往往与生气、饮酒、过劳、油呛、气候干燥、过食辛辣等因素有关。复习古典医籍《内经》云“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药”。《伤寒论》载“少阴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者,可与桔梗汤”。提示以甘缓治之为宜。《医学入门》说“咽喉病皆属于火,火为痰之本,痰为火之标,火则痰在其中”。提示火与痰为其病理基础。在上述临床及理论指导下,结合个人经验自拟“咽炎一号”方,欲解除或减轻慢性咽炎病人之苦。  相似文献   

9.
楼锦英 《海峡药学》2009,21(8):145-147
本文综述近年相反药甘草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配伍应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考察中药"十八反"中反药对甘草海藻不同配伍组对大鼠肝脏转运蛋白Na+-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灌胃给予甘草单煎液、海藻单煎液和甘草海藻不同比例配伍(1∶1、1∶3、3∶1)合煎液及生理盐水14 d,各组给药剂量按生药量计算均为6 g·kg-1。通过免疫印迹方法考察大鼠肝细胞膜上Ntcp表达的变化,测定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并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各组大鼠灌胃14 d后,与正常组相比,海藻单煎液组Ntcp表达明显上升,其值是正常组的150%(P<0.01);甘草单煎液对Ntcp的表达亦有轻微上调的趋势(P>0.05);甘草海藻1∶1组Ntcp的表达量较正常组下降了35%(P<0.05);甘草海藻1∶3和3∶1配伍组对大鼠肝脏Ntcp的表达影响均不明显(P>0.05)。结论海藻单煎液可显著提高大鼠肝脏Ntcp的表达,甘草单煎液也能使Ntcp的表达有所升高,但当两者配伍后会发生相互拮抗,使Ntcp的表达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芍药甘草汤的组方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甘草汤(以下简称芍甘汤)是源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的著名方剂,是常用的缓急止痛之方,由芍药和甘草等组成,主营阴不足、肝脾不和,症见脘腹诸痛,四肢挛急等证候。随着现代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的发展,现代临床广泛用于神经、呼吸、消化系统及外科、妇科的病症。1 组方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篇》芍药甘草汤方记载“芍药、甘草各四两,上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再服”,可见方中两药的比例1∶1 ,后人对此亦有讨论,如曾用此方治疗胃溃疡[1] ,发现白芍与甘草之比为1∶1时解痉止痛作用最强,但维持时间较短,当白芍与甘草之比…  相似文献   

12.
小儿败毒散     
败毒散乃宋朝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治小儿外感风寒湿而设。明朝《摄生众妙方》认为体未虚者,可去人参,并加荆芥、防风以增强祛风散寒之力,因此而创制了荆防败毒散。两方之功效甚为相似,但荆防败毒祛风散寒之力较强,适于风寒湿邪较甚而正气未虚者。  相似文献   

13.
<正>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之"胃脘痛"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古籍中有很多方剂或辨证加减用以治疗消化性溃疡,如《伤寒杂病论》中的大建中汤、附子梗米汤、芍药甘草汤、吴茱萸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兰宝秘藏卷二》之"胃脘痛"门的和草豆蔻丸、神圣复气汤、麻黄豆蔻丸,《顾氏医镜胃脘痛》篇中的芍药甘草汤加减、四磨汤、失笑汤、保和丸、黄芩汤、竹石石膏汤等[1]。笔者应用自拟中药方联合呋喃唑酮治疗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兹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1部(以下简称药典),由于编制者的努力,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使用中也发现一些不足或不妥之处,现就有关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1 用药禁忌问题1.1 配伍禁忌《药典》对不宜同用的药物的载述不够全面。如甘草(71页)只载述“不宜与甘遂、大戟、芫花同用”,没有海藻;而海藻(261页)述及“不宜与甘草同用”。白蔹(91页)项下有“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  相似文献   

15.
方药组成与方义:桂枝汤,是以桂枝、芍药、灸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 柯琴云:“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内经》谓:“风淫于内,以辛散之,以甘缓之”,此方是也。 方用桂枝为君,以散邪气而固卫,是辛甘发散为阳之义;芍药味酸性寒,能和荣气,退热、治身痛为臣;甘草、  相似文献   

16.
大黄甘草汤在新生儿疾病中的运用虞觐冠袁茹坚(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常州市213003)大黄甘草汤,是《金匮要略》用以治“食已即吐”的名方。江苏民间用于防治新生儿疾病,认为对新生儿有祛胎毒、下胎屎、洁脏腑、解热毒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在儿科临床工作中也常...  相似文献   

17.
当归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王芳  李东 《中国药房》2003,14(10):630-631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 ,是临床常用药 ,俗有“十方九归”之称 ,在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既能祛邪又可补虚的中品。《景岳全书·本草正》曰 :“当归 ,其味甘而重 ,故专能补血 ;其气轻而辛 ,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 ,行中有补 ,诚血中之气药 ,亦血中之圣药也。”对当归的性味和归经的认识 ,历代医家基本相同 ,一般认为其味辛、甘 ,而性微温 ,归心、肝、脾三经。其理论依据正如《汤液本草》中所说 :“当归 ,入手少阴 ,以其心主血也 ;入足阴厥 ,以其肝藏血也。”祖国医学认为 ,当归…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蜂蜜就被认为是一种极好的药食兼用的天然物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泽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解毒;柔则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疼;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蜂蜜生凉热温,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气,故十二脏腑之病,罔不宜之。”  相似文献   

19.
谢昌仁主任系全国名中医 ,全国五百名老中医师承教学指导老师之一 ,擅用“经方”治急症 ,作者随师继承学习二年余 ,观其运用“经方”治疗急症 ,随证化裁 ,得心应用 ,屡屡获效 ,受益颇多 ,现整理数方介绍之。1 四逆散四逆散是治疗伤寒少阴证阳邪入里 ,四肢不温 ,或咳 ,或悸 ,或小便不利 ,或腹中痛 ,或泄痢下重之方 ,此方属于和解剂范畴 ,临床运用很广 ,如随症配合 ,能治疗内外科多种病患 ,效果颇佳。《医方集解》云 :“此足少阴药 ,也。……用枳实泄结热 ,甘草调逆气 ,柴胡散阳邪 ,芍药收元阴 ,用辛苦酸寒之药以和解之 ,则阳气敷布于四末矣…  相似文献   

20.
杨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32):450-451
<正>芍药甘草汤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主要由芍药和甘草两味药组成。该方配伍严谨,用药精简,为中医常用的和营散逆,疏挛止痛方剂。本文就芍药甘草汤对大鼠中风后痉挛模型神经递质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