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 (capsular tension ring,CTR)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9例 (10只眼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 ,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 CTR,超声乳化术摘除白内障 ,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均位于正位。术后 3个月矫正视力 >0 .8者 2只眼 ,0 .5~ 0 .8者 6只眼 ,0 .4者 1只眼 ,0 .2者 1只眼。除白内障手术固有的并发症外 ,未见 CTR引起的其他并发症。结论 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患者的白内障手术中应用 CTR,有利于保持囊袋的完整 ,便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 ,防止术后人工晶状体的的偏位 ,术后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2例(202只眼)过熟期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开罐式截囊106只眼,信封式截囊81只眼,连续环形撕囊15只眼。123只眼采用双手压迫式娩核,其余患眼采用晶状体套圈娩核。除12只眼因术中玻璃体脱出未植入人工晶状体外,其余患者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59.9%患者术后视力≥0.5。信封式截囊及套圈娩核造成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及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更少。结论:对于皮质完全液化的过熟期白内障宜采用信封式截囊,伴晶状体悬韧带松驰的过熟期白内障套圈娩核较双手压迫式娩核有效及安全 。  相似文献   

3.
蝶形撕囊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蝶形撕囊技术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32例 (32只眼 )进行非超声乳化条件下的蝶形撕囊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术中联合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结果  32只眼的人工晶状体位置均位于囊袋内 ,无倾斜及明显偏位。术后 1个月视力复查 0 .3~ 0 .5者 9只眼 ,0 .5~ 0 .8者 16只眼 ,>0 .8者 7只眼。采用 Gaballero法进行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测量 ,均正位。除白内障手术固有的并发症外 ,未见其他异常并发症。结论 蝶形撕囊技术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手术中应用 ,利用晶状体核与囊袋的分离 ,对保持囊袋的完整性和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光学效果有较好的作用 ,是一种有效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后囊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嵌顿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36只眼)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区后囊口嵌顿术,术后随访24个月以上。结果 36只眼均将人工晶状体攀植入囊袋,光学区嵌顿于后囊口。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3者33只眼(91.7%),≥0.5者22只眼(61.1%)。后囊中央部混浊0级者27只眼(75.0%),1级者4只眼(11.1%),2级者3只眼(8.3%),3级者2只眼(5.6%),未出现4级混浊的病例。无眼底并发症。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后囊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区后囊嵌顿术,能有效阻止中央部后囊混浊的发生,有助于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Du XH  Yao K  Wan XH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33-35
目的 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 (capsulartensionring ,CTR)在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11例 ( 11只眼 )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 ,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CTR ,然后行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结果  11只眼的人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 ,无倾斜及明显偏位。术后 1个月矫正视力 0 4者 4只眼、0 5~ 0 8者 5只眼、>0 8者 2只眼。 1只眼因CTR直径过大 ,可见CTR 2个端口重叠。除白内障手术固有的并发症外 ,未见CTR引起其他并发症。结论 对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患者术中应用CTR ,可利于术中操作 ,防止术后人工晶状体偏位的发生 ,并且有助于患者视力恢复 ;CRT是一种有效的白内障手术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术中后囊浑浊的连续环形撕囊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后囊浑浊时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年11月-2003年4月1973眼自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发现后囊浑浊的87眼(浑浊度达2—3级)。按常规完成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在后囊中央区作一直径3~4mm的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0.2-0.4者26眼占29.9%,0.5-0.8者37眼占42.5%,1.0以上者24眼占27.6%,裸眼视力0.5以上者共6l眼占70.11%。术后视轴光学通道清晰,无囊样黄斑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联合前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治疗后囊浑浊白内障,疗效显著,但技术性强,要求术者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囊袋夹持固定法植入人工晶状体治疗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效果。方法通过完全居中的、大小适宜的前囊连续环行撕囊,利用囊袋夹持固定法(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完全植入囊袋内而2个袢位于前囊前表面)使人工晶状体达到稳定的囊袋固定,以处理白内障手术中发生的后囊破裂。分别对接受囊袋夹持法的13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3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随访平均视力大于等于0.5的患者17眼(85%),夹持于囊袋的人工晶状体能够保持良好、稳定的居中位置,后囊破裂的大小稳定,所有术眼均未出现人工晶状体相关的葡萄膜反应。结论在后囊破裂较大,无法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时,可以利用前囊撕囊孔进行囊袋内夹持固定法固定人工晶状体。良好的前囊连续环行撕囊不仅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而且是囊袋夹持法固定人工晶状体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中后囊的处理。方法: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22例30只眼,平均眼轴长度31.62mm,行3.0mm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12只眼,行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18只眼,未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裸眼视力提高,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组视力≥0.1者100%,其中视力≥0.3者占58.3%;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组视力≥0.1者为88.9%,其中视力≥0.3者占50%。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组中未出现并发症;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组一例出现脉络膜脱离,二例3只眼发现视网膜破孔。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是减少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在未植入人工晶体眼也适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软核白内障环形撕囊非超声乳化摘出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6例(60眼)晶状体核硬度为三级以下的白内障运用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及晶状体核翻转技术,进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术。结果56例(60眼)均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大于0.6者58眼(96.67%),术后6月复查,未见虹膜后粘或人工晶状体夹持者。结论此手术方法是基层及无超声乳化设备的医院开展高质量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囊袋张力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鹏  王莉  高丹宇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207-1208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tensionring,CTR)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10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CTR,超声乳化术摘除白内障,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均位于正位。术后3mo矫正视力>0.8者2眼,0.5~0.8者4眼,0.4者2眼,0.1者2眼。无CTR引起的其他并发症。结论: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手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病例中,可有效地防止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扩大、确保术中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及防止术后人工晶状体移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出术的体会。方法12例(12眼)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出术,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拦截劈核、后囊抛光等技术,囊袋内植入肝素化人工晶状体、均能顺利完成手术。结果患者术后视力除1眼外均有明显提高,术后3月视力(含矫正)≥0.5者11眼,占91.67%;≥1.0者8眼,占66.67%。1眼因眼底病变,视力改善不明显。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性白内障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是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夹持治疗儿童白内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n MS  Ye YJ  Wang Y  Liu Y  Wu L  Luo WX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5):400-402
目的评价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83只眼)因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行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夹持术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术前及术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眼压。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随访时间为6~36个月。结果术中共75只眼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夹持成功,手术成功率占90.4%;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占48.0%(36/75),夹持成功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视轴区混浊;主要并发症包括前房渗出物、虹膜后粘连、人工晶状体表面沉积物。结论连续环形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夹持术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的办法,尤其有效预防了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手华眼群杂志,2006,42:400-402)  相似文献   

13.
陈承  任百超  马建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940-194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非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于31例31眼白内障患者在行小切口白内障术时均行环形撕囊,术中发现后囊膜破裂后防止后囊膜破口扩大,处理玻璃体后充分利用残余的囊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结果:术后1wk矫正视力≥0.5者25例(80.6%); 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26例(83.9%)。

结论:非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处理后囊膜破裂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连续环行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嵌顿术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连续环行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嵌顿术,治疗30例(49只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记录术前、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有44只眼连续环行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嵌顿成功.随访过程中嵌顿成功患儿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 连续环行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嵌顿术治疗儿童白内障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截囊方式对后囊浑浊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不同截囊方式对后囊浑浊的影响。方法 回顾259眼以开罐式截囊、信封式截囊和连续环形撕囊3种方式截囊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后囊浑浊的情况。结果 随访1年,开罐式截囊87眼术后发生后囊浑浊22眼(25.3%);信封式截囊82眼术后发生后囊浑浊19眼(23.2%);连续环形撕囊90眼术后发生后囊浑浊8眼(8.9%)。连续环形撕囊组后囊浑浊的发生率与其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有利于降低后囊浑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表面麻醉或加球筋膜下麻醉,对163例(184眼)白内障采用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或开罐式截囊,充分水分离,单手或双手法旋核,手法碎核,分二块取出晶状体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中后囊破裂6眼(3.26%),晶体悬韧带断裂2眼(1.09%),虹膜根部断离1眼(0.54%),角膜内皮轻度水肿18眼(9.78%)。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5以上者140眼(76.09%),术后1周矫正视力0.5以上者159眼(86.41%),术后1月矫正视力0.5以上者165眼(89.67%)。178眼(96.74%)。无严重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并发症少,设备简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对≤6岁患儿行后囊撕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34眼)儿童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对≤6岁患儿同时行后囊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随访7-32个月。结果术后视力≥4.9者6眼(18.75%),4.6-4.8者19眼(59-38%),4.0-4.5者5眼(15.63%)。主要并发症为术中后囊不规则撕裂、术后虹膜炎性反应和后囊混浊。结论儿童白内障手术操作难度较成人大.需掌握手术技巧。对6岁以上和以下患儿的后囊区别对待.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使术后视力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合并小眼球和(或)小角膜的先天性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疗效和操作难点.方法 对9例(18只眼)眼轴长度为18.1~20.5mm和(或)角膜直径为7.5~9.0mm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时间(12~60)月.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均高于术前矫正视力,脱盲率为93.7%,脱残率16.7%.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13只眼(72.2%),瞳孔区渗出膜7只眼(38.9%),人工晶状体偏位3只眼(16.7%).结论 对于合并小眼球和(或)小角膜的先天性白内障施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功能,但必须注重手术操作技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文斌  梁瑜韵 《眼科》2004,13(6):346-347
目的:探讨后囊膜增殖钙化的白内障摘出术后的后囊膜处理技术。方法:对42例(49只眼)后囊膜增殖钙化的白内障患者,于摘除白内障后在后囊膜旁中心处用破囊针头划出起始瓣,沿起始瓣边缘撕开一直径约3~4mm的类圆孔,再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全部术眼后囊膜中央均有一透明类圆孔,术后无人工晶状体偏位或眼底异常改变。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前的后环形撕囊术可使后囊膜增殖钙化的白内障获得视轴透明区,是安全有效地处置后囊膜混浊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无灌注超乳针头截囊减张法治疗膨胀性白色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宝丰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膨胀性白色白内障315例(34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常规撕囊法手术69例(82眼);减张组,采用无灌注超乳针头截囊减张法撕囊手术246例(258眼)。观察两组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