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urtscher病2例     
Purtscher病是由远离眼部的头或躯干等处突然受到重力挤压所致的眼部损伤,但主要以视网膜病变为主,1910/1913首次由Purtscher描述,此病较为少见,我们1993至今见2例典型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urtscher视网膜病变及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例(14只眼)Purtscher视网膜病变及12例(22只眼)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病因、眼底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致Purtscher视网膜病变常见外伤有严重的头部外伤、胸部挤压伤及粉碎性骨折;由全身疾病引起的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常见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急性胰腺炎、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羊水栓塞;眼底共性表现为:棉絮斑、Purtscher斑、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变白水肿、视乳头水肿;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受损,预后差别大;总体疗效评价一般。结论 Purtscher及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病因虽然不同,但造成视力损害主要原因均为小血管闭塞、视网膜出血、变白水肿,视盘及黄斑区水肿。治疗后可挽救部分视力,但总体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Purtscher病2例     
0引言 Purtscher病是由远离眼部的头或躯干等处突然受到重力挤压所致的眼部损伤,但主要以视网膜病变为主,1910/1913首次由Purtscher描述,此病较为少见,我们1993至今见2例典型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urtscher视网膜病变是指胸腹部严重的挤压伤或粉碎性骨折后发生的一种特殊的视网膜病变,眼底表现为视乳头周围的棉絮斑、出血、视网膜黄白色斑等改变。而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是指在非外伤的全身性疾病中眼底出现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特殊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胰腺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Purtscher样视网膜病变具有与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相类似的眼底表现,  相似文献   

5.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是指眼部以外身体其他部位的较严重的创伤,如胸、腹部、四肢、头部挤压伤或撞击伤,导致眼底的一系列改变。又称Purtscher视网膜病变。临床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观察了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发现该病的眼底表现主要是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为大片视网膜毛细管无灌注区。提示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视网膜小动脉阻塞.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88-189)  相似文献   

7.
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血管病变即Purtscher病常为双眼发病,一般预后良好。Gass认为病变很少向黄斑部发展。作者报告1例,1眼为典型的Purtscher病,另1眼疑为栓塞性黄斑变性,后遗视神经萎缩,预后不良。患者60  相似文献   

8.
1病例 挤压综合征,又名外伤性窒息或压迫性青紫,包括远距离创伤性视网膜血管病变(Purtscher综合征)及上腔静脉综合征。我中心诊治1例,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9.
李爱红  苗龙生  孙心铨 《眼科》2002,11(5):281-284,I009
目的:深入了解普尔夏(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2001年我院眼科遇到的13例15只眼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及伴发的周身病变,并观察预后与眼底表现的关系。结果:13例15只眼中6例8只眼预后差,视网膜梗塞性病变位于黄斑中心凹区;7例7只眼预后好,视网膜梗塞性病变发生于黄斑中心凹以外部位,结论: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视力预后取决于视网膜脉络膜损伤部位;黄斑中心凹部位损害,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Purtscher视网膜病变是由眼以外的疾病或其它因素诱发并且以视网膜病理性改变为主的一种罕见眼病.目前,对于其分类、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国内外眼科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也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回顾各个时期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研究情况,对其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临床、研究工作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1.
《眼科研究》2006,24(5):478-478
中国医师协会和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于2006年12月上旬在北京联合举办“全国眼底病诊断和治疗高级学习班”。内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新研究进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及进展;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Coat’s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病变;全身性疾病的眼底表现(SLE、Purtscher、POEMS等);眼底血管造影技术和方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底病常规激光治疗;经瞳孔温热激光治疗脉络膜肿瘤及CNV;PDT治疗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2.
头部、躯干部突然受伤后,可引起视网膜病变。Purtscher首先描述,故又称之为Purtscher病。本病较少见,我科于1987年经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DR的自然病程中,早期即有视网膜血管自我调节的紊乱和血流异常,以及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最早的眼底改变有视网膜微血管瘤,以后逐渐出现视网膜静脉和动脉的较大血管的改变,并有血管外的出血和渗出等视网膜组织损害。约有25%的糖尿病患者并发DR,其中5%的患者出现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4.
龚小羽  石蕊  刘丹丹  何媛  张坚  卢瑶  杨洁 《眼科新进展》2023,(10):828-832+83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世界范围内工作年龄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糖诱发视网膜微环境改变,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及氧化应激,导致微血管损伤和神经变性是DR发生的主要机制。随着眼轴增长,近视度数增加,视网膜血管分支减少、血流密度降低、视网膜萎缩变薄,组织缺血加重可能促进DR的进展。目前,近视相关的眼部生物学参数与DR微血管病变和神经损伤的关系仍不明确。为进一步对DR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本文对近视相关的眼部生物学参数,如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轴率比等与DR微血管病变和神经损伤的关系进行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5.
Li Cai  康云帆 《国际眼科杂志》2008,8(8):1703-1704
目的:探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眼底病变的临床表现。方法:观察分析78例紫绀型先心病患者的眼部临床表现,必要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部B超检查等。结果:紫绀型先心病患者78例中有4例视力明显下降,其中3例眼底可见视网膜出血、周边视网膜血管闭塞;18例可见视网膜血管迂曲,2例周边血管旁小片状出血。结论:紫绀型先心病患者可伴发视网膜血管闭塞、视网膜出血等眼底病变,需定期行眼科检查。  相似文献   

16.
黄叔仁  张晓峰 《眼科》2010,19(6):368-371
原发性高血压眼底病变是一种常见的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的眼部体征,分为视网膜血管病变和视网膜血管以外病变.视网膜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痉挛、动脉硬化、动静脉交叉处的Salus征、Gunn现象等 视网膜血管外病变包括视网膜水肿混浊、出血、硬性渗出、棉绒状斑,脉络膜Elschnig斑、Segrist条纹及视乳头水肿等.视网膜动脉硬化发生在动脉痉挛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见于缓进型高血压第二、三期.视网膜血管以外病变,由动脉的强烈痉挛引起,见于高血压急进型或缓进型病情突然恶化之际.发生视网膜血管以外病变,提示心、肾、脑等全身重要器官已有严重的器质性损害和功能衰竭.特别是视乳头水肿一旦出现,则提示患者生命预后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17.
退行性视网膜病变中往往存在血管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这些改变会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利用视网膜血氧测定仪、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眼部脉冲振幅等可以早期发现视网膜血管形态和功能改变,探究影响视网膜血管发展的原发和继发因素.本文就退行性视网膜病变过程中血管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Tie-2与新生血管性眼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生成素是近年来发现的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因子,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调控,其受体Tie-2属于酪氨酸激酶家族。本就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Tie-2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首钢职工糖尿病现网膜病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首钢所属年龄在30岁以上人群2993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的955例中的534例进行系统眼部检查,部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糖尿病患者534例中,90例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部新生血管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致盲的主要病理改变,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性刺激作用。VEGF抑制剂主要通过与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而起作用,从而达到抑制眼部新生血管生成的目的,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形成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Bevacizumab(Avastin)是VEGF抑制剂之一,属于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因其疗效良好、价格低廉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VEGF抑制剂(尤其是Avastin)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