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建华  夏华新 《安徽医学》2011,32(7):957-959
目的 分析第一磨牙被动拔除临床意义及相关矫治设计.方法 选择31例需拔牙矫治病例,全景片显示有第一磨牙存在严重龋坏、根尖周病或牙周病,患侧第三磨牙(或牙胚)存在.选择拔除有问题的第一磨牙,应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28例患者拔除的第一磨牙间隙关闭,牙齿排齐,面型改善明显,咬合关系正常.3例因第一磨牙严重牙周病、残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正畸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总结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26例第一磨牙严重龋坏和缺失的错畸形患者,拔除1~4颗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 26例病例均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矫治完成时间17~28个月,平均22个月。矫正后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拔除病变第一磨牙进行错畸形矫治,既能保留更多的健康牙,又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改善咬合功能,是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第二磨牙近中前移关闭修复第一磨牙因缺失所遗留间隙的正畸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该科收治的病变或缺失需拔除第一磨牙的患者26例,用直丝弓矫治器将第二恒磨牙前移以关闭缺牙间隙并分析矫治效果。结果 26例患者经(17.2±3.5)个月的治疗,效果满意;患者的上下牙列中线对齐,前牙覆盖和覆颌正常,后牙间的咬合接触良好,牙弓间隙关闭,第二磨牙与其前磨牙间的牙根平行,尖牙呈中性关系,面侧部得到改善。结论用直丝弓矫治器将患者第二磨牙前移以关闭修复第一磨牙因缺失所遗留的间隙,重建患者牙列,使其完整健康并达到功能与美观并存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47-50
目的 研究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后,用正畸的方法前移下颌第二、第三磨牙关闭缺牙间隙的过程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9年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接受治疗的20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治疗前后下颌第二、第三磨牙轴倾度以及牙根长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第一磨牙缺失间隙均关闭,磨牙关系恢复到Ⅰ类关系,牙根有少量吸收。治疗前后下颌第二、第三磨牙轴倾度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二、第三磨牙牙根长度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立前移下颌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关闭下颌第一磨牙缺失间隙是切实可行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牙根的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正畸临床治疗中,凡涉及减数矫治的病例多常规选择拔除一组前磨牙,术后仍有部分患者第三磨牙不能正位萌出,或导致拔牙面容、邻牙接触不良等;从保存28个牙齿(同侧双磨牙、双前磨牙牙式)角度考虑,拔除第二磨牙进行正畸治疗不适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由于第一恒磨牙萌出时间最早,患龋机会也较多,往往在儿童期间就发生龋病,又常常没有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很快引起牙冠大部破坏,根尖病变,影响正常咀嚼功能,还可能造成对颌牙的伸长及临牙移位。因此可以在适宜的年龄将病变的第一恒磨牙拔除,让第二恒磨牙很好的萌出于第一恒磨牙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贵林  杨茜  卢云  常新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6):131-132
目的总结在临床上儿童第一恒磨牙(后称第一磨牙)拔出后使第二恒磨牙(后称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的矫治技术、适应证、支抗的控制方法等。方法选择错畸形伴第一磨牙拔出需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的患者,共10例,年龄11~15岁,拔牙间隙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正常。运用2种矫治技术近中移动第二磨牙,对矫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结果所有10例病例均实现第二磨牙整体移动,无近中倾斜、近中舌向旋转发生,第二磨牙与第二双尖牙接触关系良好,间隙完全关闭。结论正确掌握使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的矫治技术操作要点、适应证以及支抗的控制方法,可以高效率地实现第二磨牙的整体移动,达到临床矫治要求。  相似文献   

8.
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第二磨牙代偿性前移矫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宏琳 《医学文选》2005,24(3):349-351
目的探讨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第二恒磨牙代偿性前移矫治的方法。方法采用方丝弓矫治器,对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的患者进行矫治,前移第二恒磨牙关闭缺牙间隙。结果33例患者均达到关闭间隙建立个别正常牙合的目的,平均疗程为17.5个月。结论应用方丝弓矫治器配合稳定的前牙整体支抗,可以使第一恒磨牙缺失的患者,通过第二恒磨牙的代偿性前移,以避免义齿修复、重建完整健康的牙列,达到美观和咀嚼功能同步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敏 《中外健康文摘》2012,(39):106-107
目的探索及评估拔除病变第一恒磨牙病例的正畸治疗方法及可行性,总结临床矫治结果,方法12例第一磨牙严重龋坏和缺失的错k畸形患者,拔除1~2颗第一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12例病例均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矫治完成时间13—39个月,平均27.6个月矫正后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k覆盖正常上下中线对齐拔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1.拔除病变第一磨牙病例中精心治疗力量合适方法得当可有效控制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或近中舌向扭转.2.拔除严重龋坏的下颌第一磨牙同时直立阻生的下颌第二磨牙是保持牙弓完整性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孟宏琳 《微创医学》2005,24(3):349-351
目的探讨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第二恒磨牙代偿性前移矫治的方法.方法采用方丝弓矫治器,对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的患者进行矫治,前移第二恒磨牙关闭缺牙间隙.结果33例患者均达到关闭间隙建立个别正常(牙合)的目的,平均疗程为17.5个月.结论应用方丝弓矫治器配合稳定的前牙整体支抗,可以使第一恒磨牙缺失的患者,通过第二恒磨牙的代偿性前移,以避免义齿修复、重建完整健康的牙列,达到美观和咀嚼功能同步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拔除病变第一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可行性和矫治效果。方法:收集35例拔除病变第一磨牙同时需要进行正畸治疗的病例,平均年龄16.5岁,包括18颗上颌第一磨牙和29颗下颌第一磨牙。全部病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常规粘接托槽,顺序更换弓丝,待牙列排齐整平后,利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精细调整咬合。结果:33例患者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第一磨牙间隙完全关闭,后牙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了改善咬合功能和美观的目的。2个陈旧性缺损病例改为修复治疗。结论:拔除龋坏第一磨牙进行错颌畸形矫治,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阎旭  彭滟  秦彭  芈大卫 《广西医学》2016,(8):1098-1100
目的 探讨同步治疗近中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伴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近中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牙髓炎患者,共18对下颌第二、三磨牙,在一次阻滞麻醉下完成第二磨牙备洞、根管治疗及第三磨牙拔除,第三磨牙拔除愈合1~2周后行第二磨牙冠修复.于术后1、3、6、12个月,检查第三磨牙拔牙创愈合情况以及第二磨牙充填、牙周、根尖情况,计算治疗成功率.结果 12例患者18对第二、三磨牙中,所有第三磨牙拔牙创愈合良好,16颗第二磨牙无叩痛,无明显松动,远中邻面无继发龋,无深牙周袋,治疗成功率88.9% (16/18).结论 同步治疗近中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伴牙髓炎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72-74
目的探讨使用根管显微镜对上颌第一磨牙遗漏近颊第二根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实行根管再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X线片的特点,牙冠和髓底的形态特点判定是否有上颌第一磨牙近颊第二根管(MB2)的存在。使用斜方形开髓入口,探查工具为小号K锉,必要时可以借助根管手术显微镜定位MB2根管。镍钛机使用根管锉冠向下法预备根管,1%NaClO对根管系统进行冲洗,冷牙胶侧方加压和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管。记录近颊根的根管分型、MB2根管畅通情况及VAS评分情况。结果再治疗内共出现MB2根管52例,疏通43例(82.7%)。近颊根双根管比较常见的是2-1型和2-2型。治疗中无任何器械折断和管壁侧穿的情况。治疗后患者VAS评分[(2.6±0.8)分]较治疗前患者VAS评分[(4.6±1.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73,P0.05)。结论上颌第一磨牙MB2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并且有着弯曲、隐蔽和狭窄等情况,增加了治疗难度,临床医生有意识的寻找并结合显微镜下的可视化操作可以提升MB2根管的发展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向学熔  林居红  范小平 《重庆医学》2002,31(12):1167-1168
目的:探讨第一恒磨牙近中根纵裂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73例上、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根纵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牙均有不同程度的松动、深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 ;绝大多数患牙为活髓牙(96%),牙体完整无龋;咬合创伤是较常见的诱因,占66%。结论:临床上如发现第一恒磨牙疼痛明显、牙体完整无龋,有牙齿松动、深牙周袋及咬合创伤史,应高度怀疑近中根纵裂的可能,拍X-ray牙片可明确诊断;为了避免近中根纵裂的发生,对于松动的第一恒磨牙,应以预防性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活体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和根管影像,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方法按年龄段分组,各随机选择70张,共420张锥形束CT扫描图像,截取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横断面影像,针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根管数目、近中颊侧第二根管根管口的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锥形束CT能在根管口横断面上清晰显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存在和分布。结论锥形束CT可以真实反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解剖形态,图像清晰,给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畸矫治关闭下颌第一恒磨牙拔牙间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继成 《河北医学》2002,8(3):210-211
目的:探讨下颌第一恒磨牙大面积龋坏致牙冠严重缺损,或因明显根尖病变而拔除后,关闭拔牙间隙的矫治方法及对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方法:对12例临床病例进行治疗总结,结果:拔牙间隙完全关闭,达到完全远中关系,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矫治设计过程中,保留更多的健康牙位,维持口腔的功能,熟练掌握间隙关闭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碧兰麻(主要成分4%阿替卡因)与2%利多卡因在上颌第一磨牙活髓拔髓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84例患者128颗需要行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碧兰麻和利多卡因进行颊粘膜下浸润麻醉。对患者麻醉注射时疼痛程度、拔髓时疼痛程度、麻醉起效、持续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时注射疼痛明显小于利多卡因,拔髓时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利多卡因,两组差异显著(P〈0.01)。碧兰麻起效时间短于利多卡因,维持时间长于利多卡因。结论碧兰麻局部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是否存在第三根管,以期为临床治疗中避免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管的遗漏提供指导。方法:选取需做根管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172例,采用探针和扩大针探查远中根管,并与X线技术相结合以确定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管的数目。结果:172例下颌第一磨牙中发现远中第三根管2例。结论:下颌第一磨牙远中第三根管的出现增加了临床治疗中遗漏根管的机率,因而根管治疗时对根管数目的仔细检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纪悦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399-400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发现及扩通。方法在25例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上寻找MB2,若无法找到,使用超声根管异物清除工作尖10P清理髓底及慢速圆钻去除预计位置部分牙本质,再次寻找。找到后通畅根管,若无法扩通,使用慢速圆钻在MB2根管口处向根方去除少量牙本质,结合使用EDTA再次通畅根管。结果25颗治疗齿中有13颗找到MB(252%),其中2颗是在超声根管锉清理髓室底后发现的,4颗在进一步去除MB2根管口位置的牙本质后发现。8颗治疗齿的MB2通畅(32%),其中3颗自然扩通,5颗在去除MB2根管口处部分牙本质并使用EDTA后通畅。结论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MB2发现率为52%,扩通率为32%。掌握MB2的解剖位置,使用超声方法以及EDTA可提高MB2的发现率和扩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