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囊膜破裂大多与眼外伤晶状体损伤、自内障术中后囊膜损伤有关,可发生后囊缺陷。大的后囊膜破裂如剩余后囊足以支持人工晶状体,可行睫状沟植人,后囊破口大,不足以支持人工晶状体襻,在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时需行睫状沟缝线悬吊固定术。我院进行了小切口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悬吊固定术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何涛  杨秀梅  梁晓磊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146-2148
目的:探讨2.4mm小切口改良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睫状沟固定术的的疗效。

方法:选择由外伤、先天、手术等原因造成晶状体后囊破损或悬韧带离断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37例37眼,制作角膜缘垂直的“钱包样”板层巩膜瓣,采用博士伦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利用瑞士产VE2200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经过透明角膜缘内2.4mm小切口,由双针各带有环形10/0的聚丙烯缝线将人工晶状体固定于睫状沟,埋藏式结扎缝线于板层巩膜瓣内。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居中,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mo视力≥0.8者3眼(8%); >0.4~≤0.6者18眼(49%); ≤0.4者16眼(43%)。术前、术后3mo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73±1.22、1.62±1.3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除1例出现玻璃体积血,2例角膜水肿外,未见其它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无固定线结暴露。

结论:2.4mm微创小切口行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手术切口小、晶状体悬吊稳固、居中性好、视力恢复满意、术后角膜散光变化小。固定线结扎方法具有线结埋藏无暴露并同时关闭巩膜瓣切口的特点,操作步骤简捷、手术并发症少、实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
悬吊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悬吊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眼)晶状体后囊缺如或不完整,悬韧带断离眼选择悬吊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情况,对手术方式、特点、效果、并发症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矫正视力:一期植入0.1~0.2者2眼,0.3~0.8者10眼,≥1.0者1眼;二期植入0.1~0.2者2眼,0.3~0.8者5眼,≥1.0者1眼。术后3月平均手术源性散光度数为(0.68±0.63)D。结论悬吊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为非常规无支持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屈光矫正的一种较好的替代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囊膜眼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在球后 、表面麻醉下给25例(25只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且无囊膜眼行角膜缘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术后随访1~6月.结果 25只眼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囊膜眼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广泛应用于晶状体囊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正常植入的患者.其中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因其切口小、手术安全、损伤轻、术后视力恢复佳、手术源性散光小等优点备受关注.本文就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优点、并发症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针拨白内障术后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固定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21眼)针拨白内障术后患者进行白内障取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固定术。随访3~12mo,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人工晶状体的位置。结果:术后第1d裸眼视力:0.4~0.5者7眼,0.6~0.8者14眼。术后7d进行显然验光,平均为(-0.87±0.43)D,与手术前设计保留(-0.50~-1.00)D接近。术后3mo平均度数为(-0.68±0.33)D。手术后7d眼压平均为17.11±3.13mmHg,术后3mo平均眼压为14.17±2.03mmHg。手术中入、出针时,发生少量出血2眼;术后角膜切口周围轻度水肿5眼,3~5d基本消退。结膜下出血4例,5~7d后自行吸收。随访观察3~12mo,21眼手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均保持良好的居中性。未发现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情况。结论:针拨白内障术后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固定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睫状沟重建Ⅱ期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睫状沟重建Ⅱ期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弦长5.5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对39例39眼白内障术后、后囊膜破损无晶状体眼患者施行睫状沟重建Ⅱ期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时间,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0min,术后1周裸眼视力,0.1~0.3者3眼(8%),0.5~0.9者25眼(64%),1.0~1.5者11眼(28%)。除瞳孔欠圆外,其它术中、术后并发症经常规治疗1周内痊愈,人工晶状体无脱位及移位现象。结论 睫状沟重建Ⅱ期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迅速而且稳定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33例35眼,其中眼外伤25例25眼。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3例15眼,Ⅱ期植入人工晶状体20例20眼,对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合并症等进行了探讨,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Ⅰ期术后视力提高达80%,Ⅱ期达55%,术后6例发生人工晶状体偏位,其中2例手术矫正。结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为无晶状体囊支持的患眼提供了一个安全可的植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5例(15眼),观察临床效果及术中、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6眼,0.2 ~0.4者8眼,0.1者1眼.结论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为特殊情况下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芳  祁华  沈枫  张磊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600-1601
目的:探讨小切口对无后囊膜无晶状体眼行两点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1眼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患者用RAYNER(570C)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通过小切口两点固定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5眼(46%),0.3~0.5者4眼(36%),2眼(18%)为0.2。术后1,3,6mo视力均达到或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两点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是治疗无囊膜无晶状体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探讨人工晶状体囊袋内缝线睫状沟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例19眼伴晶状体不全脱位和4例4眼超声乳化术或手法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中误吸囊袋或其他操作致局限性悬韧带离断的白内障患者(悬韧带离断≥3个钟点位~≤6个钟点位14眼,>6个钟点位~≤9个钟点位者9眼),行计划性或术中一期人工晶状体囊袋内缝线睫状沟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经过6~36mo的随访,视力稳定;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者17眼,轻度倾斜者2眼,偏中心者4眼,瞳孔不圆者4眼,患者均无不良主诉;4眼后囊膜轻度混浊,未做处理;无固定缝线松解脱落及囊袋皱缩发生。结论:人工晶状体囊袋内缝线睫状沟固定术对伴有晶状体不全脱位、悬韧带形态异常、功能缺陷的白内障病例,临床效果好,费用低,可替代人工囊袋内张力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轴线外部标记技术在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定位效果。方法 无晶状体眼27例(27 眼)接受经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双轴线外部标记技术控制两条子轴线:子轴线1:精确选定等距、对称的巩膜穿刺位点,使角膜中心点投影位于巩膜穿刺位点形成的固定轴线即子轴线1上;子轴线2:精确选定等距、对称的线襻结合位点,使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点位于线襻结合位点形成的固定轴线即子轴线2上。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8个月。通过测量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点偏位度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e,UBM)全景测量固定位点轴向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和与固定位点轴向垂直的轴向人工晶状体偏转度判断人工晶状体位置精度,同时观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结果 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点与角膜中心点高度重合者25眼(92.6%),偏离角膜中心点者2眼(7.4%),偏位幅度为(0.23±0.04)mm;UBM全景测量角巩膜缘2-8位点轴向人工晶状体倾斜度为(0.20±0.04)°;UBM全景测量与角巩膜缘2-8位点轴向相垂直的11-5轴向人工晶状体偏转度为(0.24±0.03)°;4眼(14.8%)单襻位于位于睫状沟旁,6眼(22.2%)双襻位于睫状沟旁,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均保持居中;全部病例未发生人工晶状体缝线松解、人工晶状体脱位、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 双轴线外部标记技术具有整体、直观、便捷的技术特征,具备精确控制缝线人工晶状体定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反向巩膜瓣IOL睫状沟缝合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眼科需行Ⅱ期IOL植入的14例14眼无晶状体眼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反向巩膜瓣睫状沟缝合固定术行IOL植入。术中制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插袋式巩膜瓣。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术后眼压、眼前节反应和IOL稳定性。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5~6mo。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表)为0.50±0.54,术后1mo裸眼视力0.46±0.39,两者无差异(P>0.05)。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0.36±0.35,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有所提高。1例1眼患者术后IOL倾斜,经调整后IOL位正。3例3眼患者在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给予降眼压药物对症处理后眼压正常,术后1mo随访眼压在正常范围内(16.4±2.6mmHg)。1例1眼患者术后玻璃体腔出血,1例1眼患者术后眼内炎症反应重,治疗后均恢复。术后无黄斑囊样水肿、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经反向巩膜瓣IOL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聂清  胡丽兴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7):1274-127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注入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382例475眼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注入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并发症及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患者382例475眼手术顺利,术后1mo视力<0.3者10眼,均为眼底病变,视力未提高,>0.3者56眼,视力>0.5者409眼。患者满意,未出现严重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注入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恢复快,是治疗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悬吊式折叠人工晶状体推注器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31例(31眼)建立灌注后,做上方角巩膜隧道切口,8点、2点位予置悬吊线并引出切口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装入推注器后推至晶状体袢稍露出,8点位悬吊线打结于晶状体袢.推注器进入前房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末端晶体袢露出隧道切口外,2点位悬吊线打结于另一袢并送入前房,再调整到后房正位后固定悬吊线.结果 30例手术顺利.术后人工晶状体正位.眼压正常,术中1例发生脉络膜下少量出血.术后6个月1例发生人工晶状体脱位再次手术正位,1例术后2周发生视网膜脱离,再行玻璃体切除术治愈.31例最终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推注器植入悬吊式折叠人工晶状体避免了术中眼压消失及术后低眼压,优点是切口小,无需缝合,减少散光.但应注意术中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