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背景先前的研究已证实,绿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能提高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生存率。星形胶质细胞(AS)在神经系统损伤中对神经元的修复起重要作用,而EGCG对视神经钳夹伤后AS反应活性的影响尚有待证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AS的特异性标记物。目的观察EGCG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EGCG组、视神经钳夹伤+生理盐水组、视神经钳夹伤+EGCG组,每组18只。于大鼠球后2mm处用夹持力dOg的微型视神经夹垂直视神经钳夹60s建立视神经钳夹伤模型,似手术大鼠仅切开眼外软组织,不损伤视神经。假手术+EGCG组和视神经钳夹伤+EGCG组大鼠术前2d起每日给予25mg/kgEGCG腹腔注射至术后2d,随后改为每日2mg/kg口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造模后7、1d、28d视神经组织中GFAP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EGCG组视神经组织中GFAP呈弱表达;造模后7、14、28d,视神经钳夹伤+生理盐水组GFAP表达明显增强,视神经钳夹伤+EGCG组GFAP的表达强于正常对照组,弱于视神经钳夹伤+生理盐水组。Westernblot检测表明,造模后视神经组织GFAP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7d、14d,视神经钳夹伤+EGCG组GFAP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视神经钳夹伤+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应用EGCG可以下调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组织中GFAP的表达,降低AS的增生活性,提示EGCG可以抑制视神经创伤修复过程中的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2.
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CNTF及CNTFR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及其受体(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erα,CNTFRα)在大鼠视网膜中的定位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d、3d、7d、14d、28d取眼球,以正常大鼠视网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神经损伤后CNTF和CNTFRα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对照组中,由视锥视杆细胞外节组成的视网膜视锥视杆细胞层均有大量的CNTF及CNTFRα存在,在其它各层也存在散在颗粒状分布的CNTF及CNTFRα,视神经损伤后,CNTF及CNTFRα在视网膜各层显著增加,并呈弥漫性分布,在损伤后3d、7d、14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损伤后7d.CNTF及CNTFRα在视网膜各层表达达高峰,在损伤后28d2者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NTF:P=0.02〈0.05;CNTFR:P=0.015〈0.05)。结论视神经不全损伤导致了视网膜CNTF和CNTFRα表达量的增加和分布的改变,可能是视网膜神经元损伤后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3.
Chen Q  Sun XH 《中华眼科杂志》2010,46(9):810-814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视神经损伤早期即早基因c-jun、c-fos在初级视皮层的表达及其与视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实验研究.为两因素析因设计,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入组.采用视神经钳夹和视神经离断的方法分别造成大鼠单眼急性部分视神经损伤和视神经完全性损伤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正常组和损伤后2 h、1 d、3 d、1周、1个月取脑组织行冰冻切片,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损伤眼代表区初级视皮层的c-Jun、c-Fos蛋白表达并计算阳性神经元分布密度,统计学检验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计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视神经钳夹组与视神经离断组的c-Ju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44,P=0.000).视神经钳夹组与视神经离断组的c-Ju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44,P=0.000).视神经损伤后2 h初级视皮层即出现c-Jun蛋白的表达升高,1 d达高峰;视神经离断组c-Jun升高幅度高于视神经钳夹组.视神经钳夹组与视神经离断组的c-Fos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32,P=0.000).c-Fos蛋白表达在视神经钳夹伤后2 h降低,3 d达谷底;视神经离断组降低幅度小于视神经钳夹组,且2 h时存在短暂表达升高.结论 大鼠急性视神经损伤早期初级视皮层即发生即早基因c-Jun、c-Fos的表达改变,且可能通过作用相反的途径在初级视皮层引起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米诺环素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成年SD大鼠54只(右眼5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右眼6只)、实验组24只(右眼24只)、对照组(右眼24只)。后两组均制备右眼视神经钳夹伤模型,伤后1h分别给予45mg/kg米诺环素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此后1次/d。于伤后1、3、7、14d取材,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视网膜组织中iNOS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1d、3d,7d及14d实验组iNOS表达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降低(t1d=9.497、t3d=11.203、t7d=15.622、t14d=4.889,均P〈0.001)。结论米诺环素可通过抑制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而对损伤视神经起到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证实绿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全身应用可到达视神经及视网膜组织,对视网膜缺血一再灌注和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具有保护作用,但EGCG对视神经损伤后RGCs上位神经元的影响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EGCG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外侧膝状体(LGN)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EGCG组、视神经钳夹+生理盐水组、视神经钳夹+EGCG组,每组12只。用40g微型视神经夹于大鼠右眼球后约2mm处夹持视神经60S建立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假手术+EGCG组、视神经钳夹+EGCG组大鼠于造模前2d始每日腹腔内注射EGCG(25mg/kg)共5d,后改为口服(2mg/kg),视神经钳夹+生理盐水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生理盐水。于造模4周后处死大鼠并取脑组织,用Nissl染色法计数外侧膝状体背侧核(dLGN)神经元数目,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blot法观察神经丝蛋白(NF-L)在LGN的表达,比较各组大鼠dLGN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数量。结果视神经钳夹伤后4周,假手术+EGCG组左侧、右侧dLGN神经元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P=0.561);视神经钳夹+生理盐水组、视神经钳夹+EGCG组钳夹同侧dLGN神经元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4、P=0.646),对侧dLGN神经元数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P=0.015),而视神经钳夹+EGCG组钳夹对侧dLGN神经元数量高于视神经钳夹+生理盐水组(P=0.007);NF-L检测可见视神经钳夹+EGCG组钳夹对侧LGN的NF-L表达量高于视神经钳夹+生理盐水组(P=0.002);dLGN的nNOS阳性细胞计数在正常对照组、假手术+EGCG组、视神经钳夹+EGC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神经钳夹+生理盐水组钳夹对侧dLGN的nNOS阳性细胞高于视神经钳夹+EGCG组(P=0.000)。结论EGCG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LGN的神经元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EGCG抑制了nN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视神经中的表达及在视神经损伤后的反应,探讨bFGF在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球后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于术后1,3,7,14天检测视神经bFGF的表达。结果 视神经损伤后1-14天bFGF的表达明显增高,与假伤对照组相差显著(P<0.05)。结论 视神经损伤提高bGFG在视神经中的表达,对视神经损伤的修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敏  刘苏  王志刚  谢文跃 《眼科研究》2011,29(4):303-307
背景选择理想的基因载体是当前基因研究和治疗的前提与关键,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载体,可安全、快速、有效地增强目的基因的转染和表达。目的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转染视神经损伤大鼠对视功能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伤组、单纯损伤组、单纯质粒组、质粒+超声组、超声微泡组。采用钳夹大鼠右眼视神经法制作视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然后各处理组大鼠分别接受相应的干预处理。质粒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法注入,超声则采用辐照法进行干预。造模前1d和损伤后第7天检测每组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并于第7天处死各组大鼠。应用荧光金逆行标记法计数各组大鼠RGCs存活数,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大鼠视网膜中CNTFmRNA的表达量。结果损伤后第7天,单纯损伤组大鼠F—VEPP.波的隐含时较单纯质粒组、质粒+超声组和超声微泡组明显延长,超声微泡组P,波的隐含时短于单纯质粒组和质粒+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质粒组、质粒+超声组和超声微泡组F—VEPP,波的振幅均高于单纯损伤组,超声微泡组高于单纯质粒组和质粒+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微泡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波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质粒组、质粒+超声组和超声微泡组平均RGCs数目均明显高于单纯损伤组,超声微泡组平均RGCs数多于单纯质粒组和质粒+超声组,但少于对照组及假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微泡组CNTF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假伤组、单纯损伤组、单纯质粒组和质粒+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微泡能增强CNTF基因在眼内的转染及表达,对视神经损伤大鼠RGCs早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有效促进视功能的恢氪.  相似文献   

8.
张谱  江冰  唐罗生  周丹 《眼科研究》2011,29(9):804-808
背景视神经损伤后将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凋亡,而凋亡的重要机制是内质网应激(ERS),减弱ERS可能对RGCs起到保护作用。目的探讨ERS在大鼠视神经损伤中的机制及人脐血干细胞对大鼠部分性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40g自制夹钳夹持102只SD大鼠的左眼视神经制作部分性视神经钳夹伤动物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分为模型损伤组和人脐血干细胞组,每组51只,均取左眼为视神经损伤眼,右眼为正常对照眼。人脐血于细胞组大鼠左眼造模后立即将10川人脐血干细胞注入玻璃体腔。分别在造模后3、7、14、21、28d各处死3只大鼠,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RGCs形态学的改变,并对存活的RGCs进行计数。在造模后3、12、24、48、72h及1周各处死6只大鼠,分别进行TUNEL法检测2组大鼠RGCs的凋亡率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上述时间点GRP78 mRNA和CHOP mRNA在2组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模型损伤组和人脐血干细胞组随造模时间的延长,RGCs存活的数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目目=20.100,P=0.007),与模型损伤组相比,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存活的数量下降缓慢。各时间点间模型损伤组及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存活的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检测表明,人脐血干细胞组在造模后24h内未见RGCs凋亡,而模型损伤组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出现,造模后48h~1周人脐血干细胞组RGCs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脐血干细胞组视网膜GRP78 mRNA表达较强,CHOP mRNA表达微弱,与模型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RS参与了大鼠部分性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凋亡机制,人脐血干细胞对大鼠部分性视神经损伤后RGCs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美满霉素(minocycline)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美满霉素对凋亡诱导因子(AIF)、胶质纤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取成年SD大鼠60只(右眼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0只(右眼20只)。后两组均制备右眼视神经钳夹伤模型,伤后1h分别给予45mg/kg美满霉素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此后1次/d。于伤后1、3、7、14d取材,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视网膜组织中AIF、GFAP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1d、3d、7d及14d实验组AI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F1d=17.343、F3d=61.928、B7d=104.586、F14d=25.169,均P〈0.05)。3d、7d实验组GFA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F3d=42.678、F7d=147.012,均P〈0.05);14d实验组GFAP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F14d=11.773,P〈0.05)。结论美满霉素可能通过抑制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组织中AIF的表达、GFAP的过度表达,而对损伤视神经起到抗凋亡和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大鼠Miiller细胞提取液能够促进离体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及轴突的再生,伴晶状体损伤的视神经外伤眼RGCs存活率提高,但Milller细胞和晶状体损伤在促进RGCs存活方面的关系鲜见报道。目的探讨伴晶状体损伤的视神经外伤眼Mtiller细胞对RGCs存活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伪手术组、视神经损伤组、晶状体联合视神经损伤组。伪手术组大鼠手术中暴露但不损伤视神经,视神经损伤组大鼠行视神经横断伤,晶状体联合视神经损伤组行视神经横断伤联合晶状体针刺伤,并导致晶状体混浊。术后7d及14d各组分别取8只大鼠处死后制备视网膜标本。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和RGCs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内核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Muller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各组大鼠RGCs数量及GFAP阳性标记的Muller细胞数量。结果术后7d及14d,伪手术组大鼠RGCs的数量分别为(52.98±1.90)个/高倍视野和(51.81±3.09)个/高倍视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0,P=0.378);术后14d视神经损伤组大鼠RGCs数量为(22.67±1.94)个/高倍视野,明显少于术后7d的(36.61±1.69)个/高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12,P=0.000);术后14d晶状体联合视神经损伤组RGCs数量为(35.69±1.80)个/高倍视野,明显少于术后7d的(50.76±2.77)个/高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0,P=0.000)。术后7d及14d,晶状体联合视神经损伤组存活的RGCs数量均多于视神经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d:t=102.840,P=0.000;14d:t=164.020,P=0.000);术后14d晶状体联合视神经损伤组存活的RGCs:牧量少于伪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04,P=0.034)。术后7d及14d,伪手术组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均未见GFAP阳性标记的Muller细胞;视神经损伤组大鼠内核层GFAP阳性标记Muller细胞数量分别为(29.38+2.04)个/高倍视野和(19.07±2.14)个/高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68,P=0.000)。晶状体联合视神经损伤组大鼠内核层GFAP阳性标记的Muller细胞数量分别为(48.96±2.80)个/高倍视野和(46.73±1.50)个/高倍视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7,P=0.067)。术后7d及14d,晶状体联合视神经损伤组大鼠内核层GFAP阳性Muller细胞数量均较视神经损伤组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d:t=-15.997,P=0.000;14d:t=-29.938,P=0.000)。结论在视神经损伤合并晶状体刺伤时,晶状体损伤可诱导Muller细胞活化,进而促进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存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阈下反应对BN大鼠视神经钳夹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阈下TTT对BN大鼠视网膜进行照射后3d,通过逆行标记RGCs的方法,对TTT+视神经钳夹组(A组)、TTT+假手术组(B组)、单纯视神经钳夹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在视神经钳夹后1、2、4周进行RGCs计数并比较;检测视网膜TTT阈下反应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观察TTT阈下反应对视网膜的影响。结果视神经钳夹后4周,A组RGCs数显著高于C组(P=0.006),而1周和2周时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B组和D组的RGCs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经阈下TTT干预后,HSP70表达高于对照眼。阈下TTT照射能引起视网膜组织形态上的改变。结论阈下TTT可显著提高视神经钳夹4周后RGCs的存活数量;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诱导视网膜内源性HSP70表达、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游玉霞  李玉洁  张海娟  马科 《眼科》2014,23(6):402-405
目的 探索杞贞胶囊对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SPF级SD大鼠72只。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用药组36只;对照组36只。两组大鼠右眼行视神经夹伤,于球后2 mm处用40 g微型视神经夹夹伤视神经60 s。左眼作为正常对照。夹伤后2小时及此后每日予以灌胃给药一次。用药组给予20%杞贞溶液2.5 ml/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 ml/kg。给药第28天取眼球标本,用药组和对照组各取24只行HE染色﹑Tunel试剂盒染色﹑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剩余每组12只分离视网膜提取mRNA,测定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量。主要指标 视网膜厚度﹑Bax和Bcl-2基因表达量。结果 用药组视网膜厚度平均为(109.0±4.4)μm;对照组视网膜厚度为(101.8±7.6)μm(F=29.497,P=0.028)。两组间Bax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9,P=0.028);Bcl-2基因表达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0.553,P=0.692)。结论 杞贞胶囊对大鼠视神经夹伤后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下调Bax基因表达和抑制Caspase蛋白活性从而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王璐  苏绍波  柳夏林 《眼科研究》2013,(11):1045-1049
背景Toll样受体4(TLR4)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相关受体,在多种疾病的发生中起致炎作用。研究发现,视神经损伤后继发的炎症反应可进一步引起视网膜损伤,因此视神经损伤后TLR4的表达及其效应值得研究。目的研究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TLR4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成年健康SPF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视神经损伤3d组和视神经损伤7d组。取大鼠右眼用视神经钳夹法制备视神经损伤模型,左眼不予处理为对照组。分别于视神经损伤后3d和7d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分离视网膜,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TLR4的表达;分别采用逆转录PCR法(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视网膜中TLR4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凋亡情况。结果视网膜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TLR4在大鼠视网膜中呈绿色荧光,视神经损伤3d组和视神经损伤7d组造模眼视网膜中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左眼均明显增强,绿色荧光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内层。RT—PCR法检测表明,模型眼视网膜损伤后3d和7d视网膜中TLR4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92±0.06和3.92±0.12,对照眼TLR4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87±0.12和3.44±0.17,大鼠模型眼TLR4mRNA表达的灰度值较对照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d=-12.888,P〈0.001;t7d=-4.669,P=0.010)。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大鼠模型眼视网膜损伤3d和7d视网膜中TLR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4±0.05和1.49±0.03,对照眼TLR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9±0.09和1.38±0.07,模型眼视网膜中TLR4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d=-11.324,P〈0.001;t7d=-5.638,P=0.005)。TUNEL染色显示,模型眼RGCs凋亡数较对照眼增多。结论TLR4在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内层的表达明显上调,提示TLR4通路可能参与RGCs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兔视神经夹伤模型,观察伤后视网膜组织中一氧化氮的表达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的关系,从而探讨RGCs凋亡机制及氨基胍(AG)在伤后对RGCs的保护性作用。方法55只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正常对照组(5只)、损伤对照组(25只)、AG治疗组(25只)。损伤组双眼夹伤视神经,按伤后1、3、7、14、21d又随机分为5组(5只/组)。AG治疗组于伤后2min耳缘静脉注射2%AG,损伤对照组同法注射生理盐水。应用TUNEL染色计数凋亡阳性细胞;比色法测量一氧化氮(N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结果正常组视网膜切片中极少见RGCs凋亡。损伤组于伤后1d偶见,3—7d逐渐增多,至14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很少表达iNOS,但含有少量NO。在损伤后二者含量逐渐增高,与RGCs凋亡呈正相关性。同一时间点损伤对照组和A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兔视神经夹伤后,NO合成增多可能是引起RGCs凋亡的一个因素。而AG通过减少NO的合成,降低RGCs凋亡,对RGCs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游玉霞  李建军  李玉洁  马科 《眼科》2014,23(2):107-110
 目的 探索饱和氢气水对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SPF级SD大鼠18只。方法 对18只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均选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正常对照眼。使用40 g微型视神经夹在大鼠视神经球后2 mm处夹持60 s建立视神经夹伤模型。A组给予饱和氢气水腹腔注射,5 ml/kg,每日1次;B组和C组分别给予饱和氢气水和生理盐水滴眼,每次1滴,每日3次。用药第9天,麻醉下采用3%荧光金双上丘两点注射法逆行标记大鼠RGC,第14天深麻醉下取眼球并处死动物,行视网膜定向铺片,距离视乳头中心上下左右各2 mm 拍摄照片,盲法计数RGC。主要指标 RGC存活率。结果 A组、B组和C组RGC存活率分别为40.35%±13.04%、58.34%±14.00%和43.07%±7.80%(F=3.965, P=0.041)。其中B组与A组和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20;P=0.042);A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698)。结论 饱和氢气水滴眼2周对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眼科,2014, 23: 107-1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在视神经损伤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3组:正常组12只(24只眼)、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和丙戊酸钠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4只(24只眼).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两实验组均采用视神经钳夹法建立右眼视神经损伤模型,治疗组给予丙戊酸钠300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损伤后3d、7d、14 d、21 d取材,制备视网膜切片,光镜下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检测视网膜组织BDNF的平均光密度值(AO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经丙戊酸钠注射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水肿及空泡化程度轻,各层胞核排列相对密集整齐.相同时间点治疗组BDNF免疫组化染色的AOD值及阳性细胞计数均强于对照组和正常组.结论 丙戊酸钠可以促进视神经损伤后BDNF表达的上调,减少RGC的损伤,对视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50(Ginkgo biloba extract 50)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生理盐水(NS)组、模型+GBE 50组,每只鼠的右眼用于实验。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视神经;其余3个组分离暴露视神经并进行钳夹:模型+NS组和模型+GBE 50组分别于实验前1周每日腹腔注射相应体积NS和0.35%GBE 50(100mg/kg),术后继续给药4周;术后4d,各组随机处死3只大鼠作凋亡RGCs的TUNEL荧光标记;术后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作光镜检查并计数视网膜垂直经线RGCs。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TUNEL阳性RGCs;其余3组均见TUNEL阳性RGCs,但模型+GBE 50组较前两组少。术后4周RGCs数目:模型组(131±10个)、模型+NS组(137±13个)、模型+GBE 50组(198±15个)均少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与模型+N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模型+GBE 50组显著多于模型组和模型+NS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GBE 50能部分抑制大鼠视神经钳夹后RGCs凋亡,具有一定的RGCs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视神经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和MMP-9的表达及牛磺酸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牛磺酸在视神经再生修复方面的作用。方法 8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12只)不作处理,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视神经不完全损伤模型,预治疗组于造模前3d、治疗组于造模后1h开始每天1次给予体积分数5%牛磺酸腹腔注射,对照组造模后1h每天1次给予等量蒸馏水腹腔注射。各组分别于伤后3d、7d、14d、28d取视神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平均光密度值,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2mRNA。结果对照组、预治疗组、治疗组视神经损伤后MMP-9和MMP-2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均增高,预治疗组及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MMP-9和MMP-2mRNA的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在视神经损伤后3d时预治疗组MMP-9光密度值为39.53±4.05、MMP-2mRNA灰度值为1.746±0.268,其阳性表达与治疗组的MMP-9光密度值32.96±3.62、MMP-2mRNA灰度值1.303±0.289相比均明显增高(均为P<0.05),其后两组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视神经损伤后MMP-2和MMP-9的表达增强,牛磺酸治疗可以提高视神经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对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