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有高龄老年人铜绿假单胞茵肺炎的抗茵药治疗方案。方法:对2008年4月-2012年4月入住本院的90例高龄老年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症状消失,B组症状消失且细菌学检查呈阴性。结果:B组对一些常用药物的耐药性、胃肠道反应及二重感染率均要高于A组(均P〈0.05):两组在治疗后1周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时间及住院天数A组明显少于B组(均P〈0.01)。结论:老年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治疗,以症状消失为治疗终点要优于症状消失且细菌学检查呈阴性为治疗终点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中内毒素血症与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关系。方法 21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建立小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以小剂量多黏菌素B拮抗内毒素活性,观察各组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肺组织中IL-1βmRNA、TNF-αmRNA水平。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小鼠24 h后血浆内毒素水平[(71.2±9.9)EU/mL]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黏菌素B组[(50.5±10.8)EU/mL](P〈0.01);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小鼠24 h后肺组织中IL-1βmRNA水平[(0.89±0.06)]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黏菌素B组[(0.64±0.07)](P〈0.01);TNFαmRNA水平[(0.61±0.07)]也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黏菌素B组[(0.43±0.06)](P〈0.01)。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肺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P〈0.01;r=0.97,P〈0.01)。结论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内毒素血症与IL-1β、TNF-α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学与肺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4例AECOPD患者行肺功能测定,痰细菌定量和定性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及血清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测。根据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将患者分为三组:Ⅰ组(50%≤FEV1〈80%pred)、Ⅱ组(30%≤FEV1〈50%pred)和Ⅲ组(FEV1〈30%pred);同时根据痰培养结果将感染细菌分为A(G^+菌),B(除C类以外的G^-菌),C(不动杆菌、肠杆菌及假单胞菌)。D(痰菌阴性)四类。比较三组患者肺功能损伤程度与感染细菌种类之间的关系。结果(1)64例行痰定量培养患者感染细菌以肺炎链球菌、肠杆菌、卡他莫拉菌及假单胞菌为主。其中38例同时行痰定性培养的住院患者以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和肠杆菌为主,且多为混合感染。(2)痰定量与定性培养均为Ⅰ组患者以痰菌阴性为主,Ⅲ组患者以耐药A类菌及C类菌为主(分别为P〈0.01,P〈0.05)。(3)29.4%的AECOPD患者有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结论AECOPD患者感染细菌种类与肺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肺功能损害越严重,耐药肺炎链球菌等G^+球菌、不动杆菌、肠杆菌及假单胞菌分离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比阿培南在治疗支气管扩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去5年经比阿培南治疗的支气管扩张(154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ESR、CRP、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体温的变化.按病原体分为A组(痰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敏感)73例、B组(痰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19例、C组(痰培养为阴性)62例.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咳嗽总评分(6.8±2.7)分、症状总评分(8.1±3.4)分、ESR(27.5±20.7)mm/1 h、CRP(6.6±8.8) m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3.0±11.4)%均低于治疗前[分别为(14.7±3.6)分、(19.8±4.7)分、(53.8±32.0) mm/1 h、(32.1±40.2)mg/L、(68.1±12.4)%],均P<0.01.A、B组患者治疗前咳嗽总评分分别为(15.2±3.2)和(16.1±3.6)分、ESR分别为(58.0±30.3)和(66.7±33.0)mm/1 h,高于C组的(13.8±3.8)分和(44.9 ±31.9)mm/1 h,均P<0.05.B组患者治疗后CRP[(12.7±13.5)mg/L]高于A组[(6.0±7.8)mg/L]和C组[(5.5±7.4) mg/L,均P<0.05].3组患者治疗3d后、治疗结束时体温[(36.85 ±0.35)和(36.79±0.37)℃]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结论 咳嗽、咳痰症状、ESR可以作为评估支气管扩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严重程度的指标;使用比阿培南单用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作为治疗支气管扩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王淑玲  刘向群  桑纯利 《西部医学》2014,(2):175-177,181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中的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住院的152例AECOPD患者进行痰细菌培养、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50%≤FEV1< 80% pred)、Ⅱ组:(30%≤FEV1<50%pred)、Ⅲ组:FEV1<30% pred;同时根据痰培养结果将感染细菌分为A(G+菌)、B(除C以外的G-菌)、C(不动杆菌、肠杆菌及假单胞菌)、D(痰菌阴性)4类,比较3组患者痰细菌学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 152患者中70例患者痰培养阳性,阳性率46.1%,共分离出细菌8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肺炎链球菌22株(26.2%),金黄色葡萄6株(7.1%),表皮葡萄球菌4株(4.8%);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10株(11.9%),大肠埃希菌6株(7..1%),肺炎克雷伯杆菌6株(7.1%),部分致病菌呈多重耐药.Ⅰ组患者以痰菌阴性为主,Ⅲ组患者以耐药的A类菌及C类菌为主,各组患者细菌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感染细菌种类以G-杆菌为主,耐药率高,感染细菌种类与COPD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肺功能越差,耐药的G+球菌、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生医学中手术麻醉对分娩时母婴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初产妇分为自然分娩(NL)组、择期手术分娩麻醉(PCS)组、急诊手术分娩麻醉(ECS)组,每组2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娩时母体外周血和婴儿脐带衄巾B细胞、T淋巴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的百分比并进行比较。结果母体血中ECS组的B细胞和NKT细胞明显高于NL组、PCS组;婴儿脐血中PCS组的B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CD4^+/CD8^+明显低于NC组和ECS组(P〈0.05),γδT细胞显著高于NL组和ECS组(P〈0.01)。结论急诊手术分娩对母体免疫方面的改变与自身应激反应有关,不影响婴儿的细胞免疫状态;择期手术分娩影响婴儿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2012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例共30例为观察组(A组),2012年我科收治的单纯肺结核病例30例为对照组(B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发热、体重减轻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1),而咳嗽、咯血及盗汗病例所占比例,低于B组(P〈0.01或P〈0.05);A组PPD试验阳性率及血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1或P〈0.05);A组痰找抗酸杆菌、痰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影像学表现纵膈淋巴结肿大、弥漫性浸润、粟粒性阴影病例所占比例多于B组(P〈0.005),而合并空洞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外周血CD3^+T细胞值低于B组(P〈0.05),CD8^+T细胞值高于B组(P〈0.05),CD4^+T细胞值、CD4^+/CD8^+比值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合并肺外结核例数多于B组(P〈0.01),且A组合并肺外结核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结论: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特征不典型,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大结肠部分切除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只,均行结肠部分切除再吻合术.A:模型对照组;B: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皮下注射)组;C:5-Fu(皮下注射)组.术后10d检测围手术期死亡率、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吻合口组织的病理学形态.结果 各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吻合口组织的炎性细胞分布及淋巴系统的超显微结构均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可提高机体免疫状态,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减少围手术期死亡率,有望成为围手术期患者良好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α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发病中的作用。方法:9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与抗体组,每组30只。通过气管插管,在气管内注入铜绿假单胞菌建立小鼠肺部感染模型,抗体组手术前6h静脉内注入0.2mL/kgTNF-α抗体,对照组注入相同剂量的PBS液,分别在0、3、6、12、24h不同时间点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含量,并观察小鼠1周后的死亡率。结果:模型组和抗体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含量在3h时已开始升高,6h达到高峰,12、24h逐渐降低,模型组明显高于抗体组(P〈0.05—0.01),而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周后模型组小鼠死亡率(73.3%)明显高于抗体组(43.3%)(P〈0.01),两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3%)(P〈0.01)。结论:TNF-α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抑制其过度释放可减缓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轻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S.mitis)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感染小鼠模型中缓解炎症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野生型和TLR2基因缺陷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通过气管内注入铜绿假单胞菌(PAO1组)、轻型链球菌(S.mitis组)、铜绿假单胞菌+轻型链球菌混合菌液(PAO1+S.mitis组)和生理盐水(PBS组)建立模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计数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结果:野生型小鼠中肺组织病理学显示:PAO1组肺泡间隙增宽明显,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PAO1+S.mitis组炎症较PAO1组稍轻;S.mitis组和PBS组肺组织结构正常,基本未见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中PAO1组IL-6和TNF-α的含量高于PAO1+S.mitis组(P=0.032,P=0.007),S.mitis组和PBS组仅有少量表达;PAO1组BALF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PAO1+S.mitis组、S.mitis组和PBS组增加(均P<0.05)。TLR2基因缺陷型小鼠中肺组织病理学显示:PAO1组和PAO1+S.mitis组均有肺泡间隙增宽,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中PAO1组和PAO1+S.mitis组IL-6和TNF-α的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1.000,P=1.000),S.mitis组和PBS组仅有少量表达;PAO1组和PAO1+S.mi-tis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1.000,P=1.000)。结论:轻型链球菌可缓解铜绿假单胞菌炎症反应与TLR2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Graves病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极化的变化,探讨细胞免疫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①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未经治疗的Graves病病人的T细胞亚群和CD8^-/IFN-γ^+细胞和CD8^-/IL-4^+T细胞的百分含量;②化学发光法检测FT3、FT4、s—TSH,放射免疫法检测TRAb、TGAb、TMAb;③观察Graves病病人经他巴唑(30mg/d)治疗1个月后T细胞亚群和CD8^-/IL-4^+T细胞和CD8^-/IFN-γ^+T细胞的百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①Graves病病人较正常对照人群的CD4^+T细胞与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增高;CD8^-/IL-4^+T(Th2)细胞的百分含量增高;CD8^-/IFN-γ^+T细胞/CD8^-/IL-4^+T细胞比值(Th1/Th2)下降(均P〈0.05);②Graves病病人的FT3、FT4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但s-TSH明显降低(P〈0.01),TRAb、TGAb、TMAb明显增高(均P〈0.05);③他巴唑治疗1个月后,T细胞亚群、CD8^-/IL-4^+T细胞和CD8^-/IFN-γ^+T细胞百分含量,以及CD8^-/IFN-γ^+T细胞/CD8^-/IL^-4^+T细胞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Graves病人外周血中Th2细胞亚群比例占明显优势,Th1/Th2细胞极化向Th2偏移,甲状腺特异的自身抗体增高,证明Graves病的发病与Th2型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肺炎的特点,寻找有效的临床处理对策。方法:16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痰细菌学检查;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等10个候选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致病菌以耐药肺炎克雷伯菌(23.31%)、铜绿假单胞菌(22.56%)最多见;回归分析共有6个因素进入方程:GCS、应用广谱抗菌素、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内住院时间及病区分布,OR值分别为5.309(P=0.028)、2.518(P=0.047)、3.841(P=0.009)、2.229(P=0.049)、1.832(P=0.045)、1.070(P=0.004)。结论: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比例增高;GCS、应用广谱抗菌素、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内住院时间及病区分布诸因素与院内肺炎的发生相关;调整抗生素的应用策略,加强消毒、隔离等管理措施将有助于减小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联合放化疗前后CD4+/CD25+与CD28+/TCR+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招募43例接受联合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在联合放化疗前、联合放化疗3周及6周后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运用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收集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与CD28+/TCR+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联合放化疗3周及6周后CD4+/CD25+淋巴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CD28+/TCR+淋巴亚群明显升高(P〈0.05)。结论:联合放化疗可部分恢复鼻咽癌患者受抑制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初步阐明DC是否为ATO治疗SLE的作用靶点。方法:分离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细胞因子诱导DC成熟,加入不同浓度ATO培养。培养第9d收集DC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混和淋巴细胞反应培养上清IL-10和IFN-γ水平。结果:1.ATO处理后的DC表达CD80、CD86和HLA-DR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且随ATO浓度的增加DC表达CD80、CD86和HLA-DR百分数降低;2.ATO处理后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其刺激T细胞增殖相应的OD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随浓度增加降低越明显。3.其混合培养的上清液中IL-10水平较无ATO处理的DC与T细胞的混合培养上清液明显降低,P〈0.05,而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TO在体外可抑制SLE患者外周血DC的成熟,未成熟DC能抑制T细胞增殖及T细胞向Th2细胞转化,从而纠正SLE患者的部分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磷水平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AVAP)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PAVAP患者,记录其血磷、APACHE Ⅱ评分、预期病死率、28d内非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实际病死率数据。根据血磷水平分为严重低磷血症组(pi≤0.3mmol/L)与对照组(pi〉0.3mmol/L),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严重低磷血症组患者病死率为38.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9.5%)(P〈0.05)。两组间APACHEll评分及28d内非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VAP伴严重低磷血症患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血磷水平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简易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老干部病区与其他病区铜绿假单胞菌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老干部病区与其他病区患者痰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差异,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老干部病区及其他病区送检痰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并对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干部病区铜绿假单胞菌两年分离率分别为66.95%、68.12%,显著高于其它病区(P〈0.01);与其他病区相比,菌株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哌拉西林耐药率达80%;对常用三代头孢菌素及头胞吡肟耐药率〉56%;环丙沙星、左氧沙星耐药率〉6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59%;亚胺培南耐药率〉48%;美罗培南耐药率〉60%;两年耐药率〈50%的抗菌药物仅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老干部病区患者痰标本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耐药性强,应加强监测管理,预防和减少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及耐药菌株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