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郑涛 《内科》2013,8(1):19-20,3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入院后根据病情及合并疾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口服。14 d为1疗程。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3.8%,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P〈0.05)。两组治疗前的hs-CR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后,两组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能是通过降低hs-CRP、IL-6水平而发挥作用的,其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和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hs-CRP、IL-6及TNF-α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a水平,并呈量效关系.结论 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减轻急性脑梗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成巧梅 《山东医药》2006,46(35):59-60
将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4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连用4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按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测定神经功能,并与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浆NO及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ES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两者水平,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仅颗粒膜蛋白(GMP-140)、P-选择素(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标准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NIHSS评分与GPM-140、CD62p和CD63水平呈线性相关(r分别为0.899、0.887和0.823,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稳  杨崇河  刘义桥  王丽娟  刘福明 《内科》2013,8(4):347-349
目的探讨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TG、TC、LPL—C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和IM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UAP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组30例,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共4周;40 mg组30例,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清IL-18和hs-CRP水平,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IL-18和hs-CRP的变化。另设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①UAP组患者IL-18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血清IL-18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③治疗后阿托伐他汀40 mg组比20 mg组hs-CRP和IL-18水平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UAP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作用,大剂量使用抗炎效果更好,应早期大剂量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麝香保心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从而评价其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80例UA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麝香保心丸,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疗程12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hs-CRP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血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麝香保心丸能更好地降低UA患者血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奇志  魏明芬  王蒙 《山东医药》2013,53(35):44-46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80例行PCI手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PCI术前和术后1个月均采用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1个月后改为维持剂量20 mg/d;对照组仅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术前、术后1、3个月测定所有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和sCD40L水平.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PCI治疗.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1、3个月血清hs-CRP、NT-proBNP和sCD40L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与对照组术后1、3个月时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和sCD40L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 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PCI术后血清hs-CRP、NT-proBNP和sCD40L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中国患病人群中降低血脂幅度、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差别,以及hs-CRP与血脂降低幅度之间的关联。方法连续入选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另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在入院24h内和服药后1月测定患者血脂、hs-CRP,比较两组和不同亚组患者不同剂量血脂、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1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hs-CRP显著下降(均P<0.01),hs-CRP变化值与血脂变化值无相关性,阿托伐他汀10mg/d组和20mg/d组相比,1月后血脂、hs-CRP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无论是使用阿托伐他汀10mg/d还是20mg/d治疗1月,都能使血脂水平,包括TC、LDL-C、ApoB和炎症指标hs-CRP显著下降,同时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与降脂作用本身无相关性,但两剂量间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蒋路平  周胜华 《心脏杂志》2007,19(4):452-453,46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罗格列酮对不稳型心绞痛并Ⅱ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的抗凝、扩张冠状动脉及降糖治疗;阿托伐他汀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d;罗格列酮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 mg/d;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联合治疗组26例,除常规治疗外,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和罗格列酮4 mg/d。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hs-CR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均可使血hs-CRP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联合治疗组血hs-CRP下降更显著(P<0.01);阿托伐他汀、罗格列酮联合治疗降hs-CRP的效果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或罗格列酮(P<0.05)。结论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可使hs-CRP下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首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独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在单独治疗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0.25 g,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LDL-C、hs-CRP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较单独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单独应用阿伐他汀及联合普罗布考均能够有效降低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且联合治疗比单独应用阿伐他汀疗效更佳,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观察组44例(阿托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500mg/d,2次/d),治疗4个月后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测2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2组治疗4个月后较治疗前TC、TG、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P<0.05,P<0.01);观察组治疗4个月后较对照组TC、TG、LDL-C、ox-LDL、hs-CRP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调脂、抗氧化及抗炎作用,其比阿托伐他汀单独应用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A组)58例、洛伐他汀组(B组)59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A组、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服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20mg/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脂、hs-CRP、纤维蛋白原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A组、B组TC、LDL-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A组TC、LDL-C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3组治疗后hs-CRP均明显下降(P<0.01),A组hs-CRP较B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较洛伐他汀能更有效快速调脂,降低hs-CRP水平,短期观察神经缺损评分虽无明显改善,但仍可以考虑在脑梗死早期应用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阿伐托他汀对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钦松 《山东医药》2011,51(3):68-6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ACS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阿伐托他汀,疗程均为4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TN-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素(ET)、NO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hs-CRP及E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NO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ACS患者机体炎性水平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确诊脑梗死并超声确诊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加阿托伐他汀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和12周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判定,检测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脑卒中复发率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12周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含量均下降(P<0.05),治疗组在降低hs-CRP方面更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调脂、降低炎症指标hs-CRP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纠正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每晚1次,疗程12周.两组入选后次日及治疗12周后测定血浆hs-CRP、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血浆hs-CRP及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LVEF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降低冠心病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hs-CRP、NT-proBNP水平,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刘志辉  雷铭  徐惠琳  王平  黄鸣 《山东医药》2010,50(47):101-10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轻度病变的最佳剂量。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程度〈30%的患者12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径、高敏C反应蛋白(hs-car,)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冠脉病变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亦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更显著(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轻度病变的患者应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较小剂量更能有效控制病变进展,改善内皮功能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内科》2015,(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二者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平衡水电解质等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患者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患者(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且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顿服,观察期2 w.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hs-CRP和血管弹性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s-CRP均下降(P<0.05),HDL-C升高(P>0.05),治疗后的脉压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大动脉弹性指数(C1)则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除具有明显的调脂作用外,还有较好的抗炎、改善内皮功能、增加血管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宝莲  王崇振 《心脏杂志》2018,30(6):687-690
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血脂代谢和预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患者降脂治疗方案不同,将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用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各90例,患者降脂治疗前后均行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TC、LDL-C和hs-CRP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血清TC、LDL-C和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联合治疗组血清TC[(3.0±0.8)mmol/L vs.(4.2±0.9)mmol/L,P<0.05]、LDL-C[(2.0±0.8)mmol/L vs.(2.4±1.0)mmol/L,P<0.05]和hs-CRP[(2.6±5.0)mg/L vs.(3.7±4.5)mg/L,P<0.05]较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显著(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MACCE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7%vs.18%,P<0.05]。 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更好改善PCI术后患者的血清TC、LDL-C和hs-CRP水平,同时减少短期MACCE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