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制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自由基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别嘌呤醇的保护作用。 方法 利用新生1日龄SD大鼠32只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CAO)制作脑白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n=8)、BCAO组(BCAO, n=12)及别嘌呤醇干预组(ALLO, n=12)。BCAO后48h检测脑白质XO、iNOS、Na+K+-ATP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8226;OH活力、UA及MDA含量。结果 MDA含量(nmol/mgprot):BCAO组(2.56±0.78)较Sham组(1.36±0.23)明显升高(P<0.01),而ALLO组(1.59±0.19)较BCAO组明显降低(P<0.01)。UA含量(mg/gprot):BCAO组(13.57±0.72)及ALLO组(12.34±0.21)均较Sham组(11.42±0.56)明显升高(P<0.01),而ALLO组较BCAO组明显降低(P<0.01);&#8226;OH活力(U/mgprot):与Sham组(156.0±8.07)比较, BCAO组(206.6±21.27)明显升高(P<0.01) ,而ALLO组(191.7±13.04)较BCAO组显著降低(P<0.05)。;XO及iNOS活力:BCAO组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而ALLO组较BCAO组明显降低(P<0.05);Na+-K+-ATP酶活力(μmolpi/mgprot/h):与Sham组(3.04±0.26)比较, BCAO组(2.30±0.37)及ALLO组(2.11±0.26)均明显降低(P<0.01),而ALLO组与BCAO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GST活力(U/mgprot):与Sham组(56.75±4.22)比较, BCAO组(37.60±8.32)明显降低(P<0.01),而ALLO组(43.39±4.44)比BCAO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自由基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中可能发挥了核心作用。别嘌呤醇对缺血引起的早产大鼠脑白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小胶质细胞及外周血巨噬细胞对胶质瘤C6细胞株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小胶质细胞及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巨噬细胞分别与胶质瘤C6细胞共培养,以大鼠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为阳性对照,单纯胶质瘤C6细胞为空白对照,共培养0、24、48 h分别行划痕实验,于划痕后6 h观察划痕实验结果;共培养24、48 h时以CD11b标记、流式分选分离小胶质/巨噬细胞及C6细胞,行Western blot检测0、24、48 h小胶质/巨噬细胞IL-10、IL-18和MMP-9及C6细胞株TGF-β、FAS配体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早期小胶质细胞及巨噬细胞均抑制胶质瘤的迁移,巨噬细胞的抑制效果更强(P<0.05);与胶质瘤细胞共培养后两种细胞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表现为促进肿瘤迁移.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在初始阶段IL-10、IL-18、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表达略有不同,但共培养后两种细胞的上述蛋白表达均升高且一致;共培养后的胶质瘤细胞的TGF-β、FAS配体较共培养前表达均升高且一致.结论 小胶质细胞及巨噬细胞与C6胶质瘤细胞共培养后被驯化成同样的GAMs,对C6细胞迁移影响的生物学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脑缺血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长期残疾风险更高且预后不良。小胶质细胞是脑内驻留的巨噬细胞,脑损伤后会发生表型和功能改变,对脑组织有损害和修复作用。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型转变在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与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段小胶质细胞的变化,探讨小胶质细胞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应用微创开颅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27只大鼠随机分为2、6、12 h及1、2、3 d和1周共7个缺血组(n=3),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n=3).用lectin(一种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荧光标记小胶质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其缺血中央区、缺血半暗区及正常灌注区小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小胶质细胞体积小,呈分支状,在大脑皮质均匀分布.脑缺血后,在缺血中央区可见大量坏死细胞;在缺血周围正常灌注区及对侧脑组织,可见体积小、呈分支状的小胶质细胞,与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形态相似,为静息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在缺血与正常组织交界区即缺血半暗区可见大量胞体增大,突起变短、变少的灌木样细胞,甚至变为胞体呈圆形,突起消失,呈"阿米巴样"的细胞,为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这些细胞在缺血后2、6、12 h数量很少,1 d后逐渐增多,3 d~1周数量最多,达高峰.结论脑缺血后有小胶质细胞的大量聚集和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规律可能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症(MS)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是参与MS病理过程的主要细胞,具有促炎性(M1)和抗炎性(M2)两种极化表型.两种表型的动态变化,可调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可能改善MS的病情.文章主要就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来源、特性和功能,调控小胶质细胞/巨噬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permanent,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CA)方法制作慢性脑缺血模型,观察42 d 与56 d 两时间点在认知、情绪、组织状态的差异及小胶质细胞状态改变,在模型制作时间上为慢性脑缺血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雄性 SD 大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42 d-假手术组(42 d-Sham)、42 d-模型组(42 d-Model)、56 d-假手术组(56 d-Sham)及56 d-模型组(56 d-Model)。采用 Morris 水迷宫、新旧物体识别和旷场试验3种方法评价大鼠认知能力和情绪, HE 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状态改变,用脑组织冰冻切片 Iba1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海马及皮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结果Morris 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与 Sham 组相比,Model 组大鼠出现认知障碍,56 d 较42 d 下降更为显著,表现为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新旧物体识别试验结果表明,Model 组大鼠认知能力下降,表现为新旧物体分辨指数下降,新物体探索时间减少,但42 d 与56 d 手术组及 Sham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旷场试验结果提示,Model 组大鼠出现焦虑样行为,表现为直立次数和穿格次数明显增多。 HE 染色结果提示 BCCA 模型42 d 及56 d 在双侧海马均未出现明显的组织状态改变。免疫荧光结果显示,Iba1的表达在 Model 组与 Sham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odel 组海马与皮质中小胶质细胞数量均较多,染色加深,胞体增大,突起增多、变短,呈“阿米巴样”。结论 BCCA 法制作的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42 d 即出现认知能力下降,小胶质细胞出现活化改变,提示42 d 即可作为慢性脑缺血动物实验模型制作的备选时间点。56 d 较42 d 认知能力下降更为显著,提示随时间延长,改变更为显著。但42 d 及56 d 均未出现 HE 染色可观察到的组织状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 BYHWD)对大鼠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1/M2极化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BYHWD组,BYHWD组缺血后24h开始予BYHWD(13g·kg-1)灌胃,连续给药14d。缺血后第14天处死大鼠,分别采用Iba1/CD16/32、Iba1/CD206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缺血区M1型和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型,qRT-PCR检测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m RNA表达;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206、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及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mRNA表达。[结果]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BYHWD显著减少缺血区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CD16/32+)数量(P0.01),增加M2型小胶质细胞(CD206+)数量(P0.05)。qRT-PCR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BYHWD显著下调M1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86、iNOS和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 mRNA表达(P0.01),上调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206、Arg-1和抗炎因子IL-10、TGF-βmRNA表达(P0.01)。[结论] BYHWD可能通过促进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换,从而抑制大鼠脑缺血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景胜  黄静  包晓航  周功锐  王颖  杨天德 《重庆医学》2015,(11):1469-1471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对新生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AST)和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同窝日龄7d(P7)C57小鼠15只,随机分为丙泊酚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10%脂肪乳对照组,每组5只,所有小鼠从P7开始接受药物处理。高、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60、3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10%脂肪乳。药物处理24h后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ST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分子(Iba1)在海马内的表达。结果丙泊酚高剂量组小鼠海马齿状回分子层中GFAP标记的AST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低剂量丙泊酚对新生鼠海马中AST数量无显著影响;高剂量和低剂量丙泊酚均显著性降低海马小胶质细胞数量(P<0.01)。结论丙泊酚抑制新生小鼠海马AST和小胶质细胞的发育,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别嘌呤醇(ALL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取170只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常温对照组(CN,n=34)、常温缺氧缺血组(IN,n=34)、亚低温治疗组(IH,n=34)、常温ALLO治疗组(INA,n=34)、亚低温ALLO联合治疗组(IHA,n=34)。对照组为假手术动物。INA组、IHA组于HI后即刻、24和48h分别腹腔注射ALLO,每次135mg/kg;其余各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HI后42h脑组织含水量(WC)、72h缺血侧脑组织凋亡细胞数、14d缺血侧海马神经元死亡率(HDNP)及30d学习记忆能力。结果缺血侧WC:与CN组(82.2±3.2)%相比,IN组(91.9±3.5)%明显增加(P<0.01),3个治疗组均明显改善;IHA组(84.9±3.3)%与IH组(88.1±2.2%)及INA组(88.1±2.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血侧皮质、海马脑神经细胞凋亡数:IH组及INA组与IN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IHA组与IH组及INA相比明显减少(P<0.05)。14d HDNP:与IN组(91.8±20.3)比较,各干预组均明显降低(P<0.01);IHA组(31.7±10.2)与IH组(46.6±9.2)比较明显降低(P<0.05)。学习记忆能力:学会次数,与IN组(125.2±45.1)比较,各干预组均明显减少;IHA组(38.5±1.6)与IH组(44.9±6.2)及INA组(44.5±5.0)比较明显减少(P<0.05)。记忆保存百分率:与IN组(63.2±7.4)%比较,各干预组均明显提高;IHA组(73.3±2.8)%与IH组(68.2±2.5)%及INA组(68.1±3.9)%比较明显提高(P<0.05)。远期神经行为能力的降低与海马神经元凋亡数呈明显相关。结论HI后实施亚低温或腹腔注射ALLO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HIBD,两者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祁存芳  刘勇  田玉梅  张建水  陈新林 《医学争鸣》2009,30(9):F0002-F0002
1材料和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60~300g(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将大鼠随机分为川芎嗪治疗组、缺血对照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动物6只.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制作模型.术后2h开始腹腔注射川芎嗪40mg/kg,1次/d.缺血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动物在最后1次注射后1d处死,40g/L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脑及后固定.标本石蜡包埋,进行GFAP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检测GFAP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时血浆和脑脊液 (CSF)中 NO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硝酸根还原酶法 ,对 35例 HIE患儿 (轻度 10例、中度 13例、重度 12例 )分别于急性期、恢复期进行了血浆和 CSF NO水平测定。结果 :HIE急性期血浆 NO水平除轻度组外 ,中、重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重度组又明显高于轻、中度组 ;恢复期轻、中、重度组血浆 NO水平均降至正常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SF中 NO水平增加的幅度与血浆成正比。结论 :血浆和 CSF中 NO水平与 HIE的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影响因素及不同损伤程度特征。 方法 选择脑白质损伤早产儿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足月生产正常儿8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围生期并发症、相关血常规及血气指标、是否行机械通气、妊娠结局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观察组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临床特征。 结果 观察组胎龄,剖宫产占比,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水平,出生后感染和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CRP升高、出生后感染、宫内窘迫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患儿出生后感染、CRP升高、宫内窘迫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或P<0.01)。 结论 出生后感染、低胎龄、CRP升高及宫内窘迫是影响早产儿发生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程度加重,患儿出生后感染、CRP升高、宫内窘迫发生率逐渐升高。做好围生期健康保健工作可降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梓醇对慢性脑缺血所致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组,生理盐水组和梓醇组.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同时腹腔注射5 mg/kg 梓醇或生理盐水予以治疗,每天1次,连续10 d.术后30 d处死,然后利用卢卡斯快蓝(luxol fast blue, LFB)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观察梓醇对脑白质髓鞘以及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腺瘤性息肉蛋白(adenomatus polyposis coli,APC(CC-1)和星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ty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在缺血组和生理盐水组,LFB染色变浅[(37 259.6±6 626.6)、(36 554.4±7 865.7) vs (90 470.5±5 004.6)],MBP表达下降[(24 016.5±3 794.8)、(23 923.6±4 605.1) vs (65 055.4±6 839.9)],CC-1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减少[(33.0±9.6)、(32.0±9.8) vs (100.0±11.2)],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增多[(52.0±7.4)、(50.0±9.4) vs (14.0±6.6)],均有显著差异(P<0.01);梓醇治疗后能显著地减轻白质损伤,它能使LFB染色加深(86 687.6±6 619.1),MBP表达升高(61 604.5±6 319.9), CC-1阳性细胞数增加(91.0±8.4),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17.0±7.8),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梓醇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来保护慢性脑缺血所致的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14.
别嘌呤醇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别嘌呤醇 (ALL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 7日龄SD大鼠 14 3只随机分为别嘌呤醇治疗组、缺氧缺血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缺氧缺血后即刻、2 4和 4 8h分别腹腔注射ALLO或生理盐水 ,然后观察ALLO对HIBD模型鼠缺氧缺血 (HI)后 4 2h脑含水量、72h脑神经元凋亡(TUNEL法 )及超微结构改变、14d体质量增长率、脑病理改变 (海马神经元死亡率 )、30d学习分辨能力和记忆保持能力 (三臂迷宫试验 )等的影响。结果 脑含水量 :治疗组缺血侧 [( 84 .75± 4 .5 2 ) % ]含水量较对照组[( 92 .32± 3.75 ) % ]明显减少 (P <0 .0 1) ;TUNEL染色结果 :HI后 72h缺血侧脑组织可见较多凋亡细胞。治疗组缺血侧皮质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 93.6± 10 .8)和 ( 110 .5± 16 .9)个 / 30 0 0个细胞 ,P <0 .0 1],治疗组缺血侧海马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 83.2± 11.5 )和 ( 94 .2± 12 .3)个 / 30 0 0个细胞 ,P <0 .0 5 ];超微结构改变 :对照组凋亡细胞数为 18%左右 (计数 30个视野 ) ,而治疗组为 6 %左右 ,治疗组细胞坏死、丢失也较对照组减轻 ;HI后 14d体质量增长百分率 (WIP) :治疗组 [( 16 7.0± 33.6 ) % ]较对照组 [( 135 .6±4 7.5 )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相似文献   

15.
新生鼠缺氧缺血再灌注后海马p-CREB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广立  孙海宏  汪洋  白雪帆  王玲 《医学争鸣》2003,24(17):1578-1580
目的 :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再灌注后 ,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REB)磷酸化在海马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海马神经元损伤后修复、存活的关系 .方法 :选用 7d龄SD鼠 16只 (不同窝 ) ,随机分入假术对照组、缺氧缺血脑损伤组 .经弹性管穿线法阻断右颈总动脉 3h ,予低氧 1h ;制备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模型 .3h后剪开扎线予再灌注 2 4h ,彩色多普勒监测血流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磷酸化的CREB (p CREB)在新生仔鼠HIBD再灌注 2 4h后海马区的表达 .结果 :HIBD组再灌注 2 4h仔鼠右侧海马CA1,CA3,DG区p CREB的表达明显增加 ,左侧相应区的增加低于右侧 ,但明显高于假术对照(P <0 .0 1) .缺血敏感区CA1低于耐受区CA3,DG(P <0 .0 1) .对照组p CREB两侧有基础表达 ,但无差别 .结论 :磷酸化CREB在HIBD再灌注 2 4h后海马区高表达 ,可能对保护CA1,CA3,DG区锥体神经元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重度新生儿HIE在传统治疗基础上,治疗组20例加用纳络酮治疗5~7天,并与对照组12例在生命体征、意识、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主要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治疗转归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体温、呼吸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意识、肌张力恢复时间、主要症状体征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50%)(P=0.030)。结论: 纳络酮治疗可提高中、重度HIE疗效,未见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32例加用纳洛酮,并与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高于一般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周宇芳 《华夏医学》2000,13(3):247-248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苯巴比妥、甘露醇及脑活素联合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对3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6h内即开始应用苯巴比妥预防缺氧后脑损伤,如出现HIE症状再予小剂量甘露醇及脑活素治疗。结果:观察组在减少HIE的发生率、减轻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等临床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应用苯巴比妥、小剂量甘露醇、脑活素联合防治新生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